80多歲老人迷上周易45年,一個人住在風水寶地參悟天機,如今啥樣

2020-12-12 旭日達達

80多歲的老大爺,既然迷上周易長達45年的時間,周易裡到底有什麼能讓大爺如此著迷?

老大爺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有這麼一位80多歲學習易經的老大爺。大爺平時是一個人在家住,自己的兒女都在外地工作。

據了解,大爺今年88歲高齡了,他叫張宏錄。雖然有88歲高齡,但大爺的神態健康,腿腳也很靈活,平時也是精氣神十足。

這位大爺被大家稱之為「奇人」!不是因為大爺身體健康才有的這個稱呼,而是大爺會看面相,觀手相。是當地有名的「風水先生」。

大爺對周易的迷戀不只是平常人的看看就可以了,而是十分的痴迷,他用周易的理論給自己在公路旁邊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一住就是6年!

這位大爺在自己小時候被自己的奶奶送給了現在的張姓人家,張大爺12歲就在外面闖蕩了。

在張大爺16歲的時候進入了五臺山的寺廟,跟著自己的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

在自己40歲的時候回到自己老家生活,他和老伴有2個兒子和1個女兒,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走進張大爺的家裡,看著屋裡有些凌亂。

張大爺說,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很踏實,很快樂,也很充實,感覺自己真是找到了理想之地。

張大爺平日裡沒事就會看看自己的《易經》,他最擅長的就是相面和看手相以及風水。

張大爺在五臺山的時候在這一方面就已經是師傅了。

當張大爺回到老家時,這一項本領慢慢的被傳開了,前來找張大爺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大老遠的慕名而來,就是為了讓張大爺給自己算一卦。

張大爺的文科好,知識面豐富,《易經》上的五行他能與文字有效的結合起來,給別人說的時候有理有據,別人聽到後基本上都是能夠信服的。

張大爺的名聲大,中國人對於名字一般是比較看重的,所以很多人給小孩取名字也會來找張大爺的。

在和張大爺聊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張大爺說話很清楚,而且出口就是順口溜,語速也是比較快的。從張大爺的話語中不難發現,他的邏輯性是很強的,不像88歲的人。

張大爺之所以有這些改變得益於《易經》,縱觀古今,從孔子、鬼谷子、王陽明,到曾國藩、馬雲都是讀過《易經》的。馬雲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南懷瑾大師也在節目中說過,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廣博。《易經》他可以讓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到正確的方向,作出對人生的決策。

看似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實際上都是研究過《易經》的人。他們從《易經》中汲取智慧與方法,運用到生活中。

《易經》的64卦,卦卦有玄機,卦卦有機遇。64卦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他就像是一本字典,供你翻閱各種疑難問題。

讀過《易經》的人,你會發現他們普遍都比較豁達,這是因為他們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他們讀懂了人生二字。讀懂《易經》這世界上90%的問題你都會找到解決之法。

有人把《易經》比作人生的「答案之書」,人生中不管你是順境還是逆境,不管你是職場生活一團麻,還是戀愛感情一直沒有進展,《易經》都可以作為你的參考之書。

讀萬卷的雜書,不如一本有益的真經來的實在。不過很多的人覺得《易經》晦澀難懂,讀不明白,都是文言文怎麼讀啊。

其實對於文言文我也挺頭疼的,因為自己從小古詩詞、文言文不在行,也是很無奈啊。但是這本《易經》既然是文言文+翻譯+圖解的,對於我這種理科生還是比較友好的。

《易經》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八卦,再到象、數、理的講解都是很容易就能讀明白的,而且這些翻譯後的智慧都是可以用到職場、生活中的。

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對於生活中的瑣事我們也能看到更開一些,自己的內心也會更加的豁達。

這本《易經》圖文並茂,使讀者更加容易理解卦象中的含義。

採用膠裝的裝訂工藝,書脊更加的牢固,頁面不易脫落。

本書的字跡是很清楚的,而且採用得我紙張都是原木紙張,對眼睛更加的溫和,字體採用黃色,更能把眼睛的舒適度放大好幾倍。

這本書呢,也不是特別的貴,只需要56元錢。56元錢兩杯奶茶的錢,一張電影票的錢換來一本《圖解易經》,學到人生大智慧,難道不划算?

相關焦點

  • 山西8旬老人獨居風水寶地,痴迷周易45年參悟天機,現在啥樣了?
    今天我們說說以為山西年過八旬的老人,這位老人姓張,全名叫張宏錄,我們叫他張爺爺。雖然年紀已過8旬,但是身體健康,腿腳靈活。他銀白色的鬍鬚很有特點,他說自己現在身體很健康就像60歲的人一樣,這和他45年的修行以及飲食有關係。
  • 77歲農村大叔痴迷陰陽八卦40年,獨居深山參悟天機,看活成啥樣
    圖片上這位老人姓王,今年77歲,他一個人生活在山西省晉南中條山中的一個土山下,已經40多年的時間了。聽當地人說,王大叔終生不娶至今還是個童子身,而且他痴迷陰陽八卦,隱居在山洞裡修身養性,參悟天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個民間奇人,大家稱他王大師,近日攝影師懷著好奇的心情特意去拜訪了他。
  • 近9旬老人痴迷《周易》四十載,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逍遙快活
    圖片上的這位白鬍子老人,看上去普普通通,但是經歷可是一點也不普通,他已經88歲了,現在居住在山西的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這是他為自己選擇的一塊風水寶地,除了他自己,沒有人願意陪伴他一起居住在這裡,但是他一點也不孤單,活得瀟灑自由。老人喜歡看書,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周易》。
  • 山西7旬老人鑽研周易46年,獨居公路邊的「風水寶地」,參悟天機
    這位老人名叫樊昭威,今年75歲,他是山西晉南嵋陽鎮農村人,他是個退休老人,每月領著退休金,可是家裡的大房子他不住,7旬老伴他不陪,卻痴迷周易相面和起名字、改名字的"學問",給自己選了一處"風水寶地",在這裡為人相面幫人起名字,成了他退休後的"樂趣職業"。
  • 山西74歲大爺痴迷周易45年,坐擁風水寶地享清福,逍遙快活似神仙
    山西就有這樣一位老人,痴迷周易45年,獨居風水寶地。圖片上的這位,是山西晉南嵋陽鎮農村的一位退休老人。老人名叫樊昭威,今年74歲。老人和人交流基本上都是 「順口溜」。他說,現在自己是「勞動當享受,奮鬥當生活,做飯當工作,看相當快樂。」因為長期在外工作,好多生活習慣和老伴不太相同,退休後「老伴愛吃稠的,自己愛喝稀的,吃不到一塊去,就索性搬出來了,一個人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
  • 江西6旬老人研究周易30年,獨居風水寶地,現在生活自由自在
    圖片上這位60多歲的大爺姓周,他居住在江西省的大山中已經40多年了,一個人住在自己在山上找的風水寶地中研究周易30年,習練氣功猴拳,我們來看看他現在的生活怎麼樣了。我們在大山深處發現了周大哥,64歲的他一個人居住在窯洞內,柴火的煙味充滿了整個山洞內。
  • 86歲老人吃蠍子30多年,如今2年沒有蠍子吃,看生活成啥樣
    攝影師在採風中聽說有一對86歲的老夫妻隱居在「仙人洞」吃蠍子生活了50多年,便來到了這裡一看究竟。我們順著村民指引的方向從一個黃土山口走了進去,遠遠的看到下邊有2位老人家,為了拍照方便也就沒有打攪他們,走下一個45度的斜坡大約有200米的距離,我們來到了老人的土門樓前邊,我們喊叫了幾聲,木門輕輕響動過後,一張慈祥的笑臉從門縫間露了出來,大娘高興地把我們讓進了她的家。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隱士高人:80歲老人隱居鄉村,吃齋念佛50年,如今過得咋樣了?
    比如山西夏縣的這位老人,雖年近80,但是他的夢想卻從未變過,那就是皈依佛門,成為一名佛家弟子。老人是夏縣一名普通的老農,吃齋念佛50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佛門弟子,他本不是山西本土人,祖籍山東,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家鄉鬧饑荒,於是便一路到了山西,後來在夏縣遇到了同來逃荒的老伴,於是兩人便在夏縣安了家,婚後有4個孩子,孩子們如今都在外面居住,家裡就他和老伴兩人,老農從30歲就開始吃齋念佛,老伴也很支持他,後來老農除了佛教文化之外偶爾還會研究風水,陰陽八卦等理論
  • 河南農村45歲農民佔山為王,1人吃飽全家飽,看生活成啥樣
    圖上的年輕人叫李躍升,今年45歲,他家住在河南省豫西山區農村,已過而立之年的他竟然至今未婚,一個人獨自堅守在老家的土窯洞內生活,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找到一個老婆,哪怕是給人家做上門女婿都行,是什麼原因讓李躍升落到今天的地步,我們來看看他的人生故事。
  • 百曉生的兵器譜排名無誤,天下第一的天機老人是敗在了這個原因上
    但二十年的時間,能夠改變的太多了,包括一個人對名利追求的欲望,對平靜的渴望,還有就是對天倫之樂的嚮往。一.曾經的天下第一,如今的天機老人百曉生一個武功二三流人物,卻由他之手引起了江湖上無數的腥風血雨。畢竟當年的「天機棒」是真正的名震江湖,曾經確實是無人能敵,上官金虹的武功也確實是在李尋歡之上。然而二十年的時間,能夠改變的太多了,包括一個人對名利追求的欲望,對平靜的渴望,還有就是對天倫之樂的嚮往。當孫白髮厭倦了江湖的紛爭,將孫女孫小紅當作人生最後的心裡慰籍的時候,他便不是當年使用「天機棒」無敵於江湖的孫白髮。
  • 長達4年的時間裡,湖北「釘子戶」艱難生活,戶主為80多歲的老人
    文/所謂旅行的意義(歡迎個人轉載及分享)一個人抱著什麼樣的目的去遊歷,他在遊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的知識。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市建設也日益完善。我國的發展從生存環境出發,使許多人生活在一個更加舒適的環境中。
  • 有30年社齡的西泠印社老人,70歲後刻的印寫的字,會變啥樣(下)
    「陳洪標寫字說畫」給你更精彩袁道厚先生雖年過七旬,依然治印不輟,傳授不斷先後在嘉善、上海、臨安、黑龍江五大蓮池等地設立袁道人家和西泠名家袁道厚創作基地,以基地為據點,傳授技藝,交流切磋,基地深受各地歡迎,不僅擴大篆刻金石藝術走上社會
  • 山西農村78歲老人生吃「土鱉蟲」26年,看他如今生活成啥樣
    圖片上這位老人叫孫軍玲,今年78歲,他是山西省廟上鄉的一位農民。老人家現在紅光滿面,身體健康,還能幹農活,他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吃「土鱉蟲」,已經堅持了26年時間了,今天我們看看他的故事。孫大爺說自己52歲那年由於幹體力活過重,突發腿疼的毛病,一時間都不能走路,躺倒在炕上,看了幾天醫生也沒有效果,後來媽媽給他說了偏方,就是抓「土鱉蟲」吃,每天3個,分3次食用,他堅持吃了2年徹底治好了自己腿疼的毛病。老人所說的「土鱉蟲」學名叫做「土元」當地農民把它叫做「土簸箕」,攝影師問了一下度娘,釋文說土元有續筋接骨,能活血消腫止痛。圖為孫大爺中午在地裡幹農活。
  • 2020年農村80歲老人說養老錢夠用了,多少錢?農村養老金怎麼漲?
    近日去扶貧的路上,遇過二位80歲以上安徽農村老人,老奶奶拐著拐杖,老爺爺在小凳子彎坐著,摘著不知名野菜,看起來老人們身體還算健康,經詢問老人子女住在縣城,老人在城裡住不習慣,又不願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農村。我問老人「你們有養老金嗎?」
  • 參觀80歲吳耀漢香港的家,如今住在舊式唐樓,名下坐擁無數房產
    參觀80歲吳耀漢香港的家,如今住在舊式唐樓,名下坐擁無數房產說到香港80年代的電影,大家應該都會想到那個時候林正英給我們帶來的殭屍片,不僅恐怖,而且還非常搞笑,而今天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演員,並不是林正英,而是與林正英一起合作過的吳耀漢,曾經的他們合作的殭屍電影也有很多
  • 八旬老人獨居山村,痴迷易經45年,堅持稱「山中有風水寶地」
    75歲的樊昭威大爺站在自己家的院子裡,望著對面的大山賞景。樊大爺面對的大山名叫樊家嶺,樊大爺在這山溝裡已經生活了一輩子。即便女人叫他去城裡住,樊大爺堅決不同意。樊大爺自己一人在農村居住,痴迷《周易》中的相面和起名字,改名字的學問,他竟然還給自己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在這裡幫別人起名字,成了他退休之後的「職業」。
  • 湖南邵陽養老院發生命案,90歲的老人殺死了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
    湖南邵陽一個九旬的老漢殺殺死了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而且連砍六刀,刀刀致命。養老院的人說他倆並沒有什麼矛盾,只是因為瑣事,這就奇怪了,都是同住在養老院裡的老人,本來是來養老的,應該過著安靜的生活,與世無爭,怎麼會對老太太痛下殺手呢?
  • 76歲老人住百年「洞府」,一人吃飽全家飽,看生活是啥樣
    打過招呼我們跟隨著這老人走進了他的「洞府」,黃土窯洞內老人正在做著午飯,老人說自己姓王,今年76歲了,自己獨此居住在這裡已經幾十年了,現在過著一人吃飽全家飽的生活,是回歸自然,悠閒養老。王大爺祖籍河南省鞏縣農村,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一家人逃荒來到了山西農村,住在當地一位農民家的土窯裡,由於當年姊妹兄弟有6人,爺爺奶奶患有慢性病,所以家裡經濟比較緊張,自己錯過了結婚的機會,造成了到現在終身未取。後來兄弟姐們陸續搬了出去,家裡老人去世後,自己覺得一個人生活自由自在,所以也就斷了成家的念頭。
  • 延安一80歲老人深夜迷路,民警接力背老人,為其尋到親人
    人只要上了年紀,就有行動不便的時候,而且身體的各項機能也都在迅速的下滑,所以身體上總會出現一些疾病什麼的。所以這個時候,老人是最需要家人們的關心以及關注的,要時刻注意老人們身上的多發病能,就好比是老年痴呆症,這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是他們記憶力迅速下滑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