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期培訓班參觀國博《復興之路》展覽

2020-12-14 澎湃新聞

43期培訓班參觀國博《復興之路》展覽

2020-11-26 1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在中央社院培訓的第43期民主黨派幹部培訓班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陳列展,在現場教學中回顧歷史,感悟時代。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愛好和平的偉大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民族興旺、國家強盛是一代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復興之路」大型陳列展作為國博的常設展覽,通過影像資料、文獻實物、沙盤模型等形式,回顧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反抗、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全方位展現了中國近代社會滄桑巨變。

對於學員們來說,本次現場教學不僅是一次參觀,更是一次理論結合實際的複習課。展覽中提到的大部分史實,在此次培訓「五史合一」「五大建設」「統一戰線理論和政策」「政黨制度與參政黨建設」「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理論和政策」等模塊的課程中都有所涉及。通過本次現場教學,學員們進一步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來之不易,增強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展覽講述了中共中央在重大歷史關頭的關鍵抉擇,體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的歷史跨越以及人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示了中國邁向世界、引領未來的大國氣象。觀看之後,學員們紛紛表示,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認真履職盡責,建諍言、獻良策,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共同畫出最大同心圓。

供稿:李可

攝影:曲興

熱文推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43期培訓班參觀國博《復興之路》展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培訓班學員參觀國家博物館
    培訓班學員參觀國家博物館 中國文明網 www.wenming.cn 2013-09-06    來源:全國宣傳幹部學院   2013年9月1日上午,第六期新任縣委宣傳部部長培訓班全體學員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和《古代中國》陳列展。
  • 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間地點及預約指南(附預約入口)
    復興之路  :  《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 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 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
  • 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舊瓶裝新酒」1日迎客
    今天14點開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將接待公眾參觀。此後隨著各項展覽的布展、開放,市民將能一睹國家博物館的新風貌。改擴建後的國博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展廳達6.5萬平米,49個800至2000平方米的展廳分布其中。
  • 國博五一每日流量「衝頂」 多個展覽延長展期
    觀眾參觀「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新京報訊 國家博物館自5月1日恢復開放以來,節日期間每天3000個預約名額均已約滿。重新開館之際,國博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系列共17個展覽向公眾開放。
  • 國博重新開放 參觀別忘提前預約
    11日,重新開門迎客的國博推出首個展覽「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此次展覽集中了13個絲路國家的234件(套)文物,展期至7月14日。除了推出重磅展覽外,國博還發生了諸多變化,匯聚了大量「鎮國之寶」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迎來三大重磅文物——后母戊鼎、子龍鼎、大盂鼎。此外,為提升觀展體驗,國博將施行全員實名預約參觀。
  • 國博正式取消紙質門票 不收費用直接刷身份證就能參觀
    2018年3月9日訊,繼去年10月10日故宮紙質票率先「退役」後,國博也正式取消紙質門票,記者昨日從國博獲悉,今後觀眾持身份證即可直接進入國博參觀。資料圖 劉平 攝 北晚新視覺網供圖此前,國博一直實行免費參觀制度(特展除外),觀眾可提前預約,並於參觀當日在西門南側票務中心憑有效證件換領國家博物館免費參觀券後,從西門入場參觀各免費展覽。
  • 中國國家博物館:讓好展覽深入人心
    觀眾參觀「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評選表彰了10項2019年度優秀展覽。2019年還有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展覽,為青銅虎鎣回歸祖國,國博首次以一件文物為核心,舉辦「虎鎣:新時代·新命運」展,通過對「虎鎣」被掠流離海外歷史講述,配合「虎鎣」和《圓明園四十景圖》虛擬展示,見證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民族復興,激發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國博重新開放 參觀別忘提前預約 每天限流3萬人
    2006年,在「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支持下,國家文物局將其徵集回國,收藏於國博。11日,重新開門迎客的國博推出首個展覽「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此次展覽集中了13個絲路國家的234件(套)文物,展期至7月14日。除了推出重磅展覽外,國博還發生了諸多變化,匯聚了大量「鎮國之寶」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迎來三大重磅文物——后母戊鼎、子龍鼎、大盂鼎。此外,為提升觀展體驗,國博將施行全員實名預約參觀。
  • 國博改革開放40年展覽每天什麼時候閉館
    國家博物館改革開放40年展覽閉幕時間:2019年3月20日  為回應廣大群眾參觀展覽的期盼,充分發揮展覽的社會效應,中宣部等主辦單位決定,該展覽閉幕時間為2019年3月20日,以有效應對元旦、寒假、春節、全國「兩會」四大參觀熱潮。
  • 國博今日重新開館,絲路文物精品展、全球館長論壇相繼啟幕
    澎湃新聞從國家博物館獲悉,自3月20日閉館進行展覽調整後,國家博物館從今日起(4月10日)重新開館,觀眾從即日起便可正常進行參觀預約。一系列精品展覽和重要活動也將相繼啟幕。其基本陳列包括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專題展覽包括「友好往來 歷史見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受贈禮品展」、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中國古代錢幣、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宋代石刻藝術、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非洲雕刻藝術精品展。
  • 國家博物館日均5萬客流創新高 國博推出預約通道限流
    據北京晚報消息:進入7月,國家博物館迎來暑期參觀高峰,平均每天接待觀眾量均在5萬人次左右,最多一天甚至達到了5.6萬餘人,連續多日創歷史新高,超過了博物館最大接待能力。對此,國博採取多種限流措施。  走進國博,最「熱」的展覽莫過於「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三個展廳裡觀眾都是滿滿當當。
  • 國博重新開放後怎麼逛?你需要這份「一二三」新攻略
    3月20日,隨著歷時4個多月的「偉大的變革——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閉幕,國家博物館迎來短期閉館。這期間,國博內部進行了部分改陳和參觀規則調整。4月10日,國家博物館改陳後重新開放,除了獻上重磅展覽,還在預約參觀等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今天(4月11日),隨著新展覽開幕,新京報記者實地體驗了國博的新變化。
  •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36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參觀中國人民大學...
    11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處長杜鵬教授陪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36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一行20餘人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校史館,至此,本學期校史館接待觀眾達到3000人次。   校史館位於世紀館地下二層,展陳面積1000餘平方米,以4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高度概括的文字說明,配合部分實物展品,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人民大學70餘年的奮鬥歷程,展覽主體分為:「在戰火中誕生與成長」、「新中國第一所正規大學
  • 國博開啟全員分時段實名預約參觀
    4月起,國家博物館將開啟全員分時段實名預約參觀。國博介紹,該館預約服務系統自2019年4月啟用。參觀當天憑預約時使用的本人二代身份證從北門入館參觀,一人一證,國博工作人員在現場通過手持驗票終端完成身份驗證工作。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參觀預約,預約均採取實名制,需提供預約人真實姓名、聯繫方式、二代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每個身份證每天只能預約1次。1.3米以下兒童可由家長代為預約。
  • 國家博物館網上展覽大盤點(附線上參觀入口)
    國家博物館網上展覽大盤點  2、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3、創造的力量  4、戴澤藝術展  5、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  6、大唐風華真理的力量  14、秦漢文明展  15、館藏開國元勳文物展  16、倫勃朗和他的時代:美國萊頓收藏館藏品展  17、創意改變生活——義大利設計藝術展  18、阿拉伯之路
  • 走在新時代的復興之路上|今天,一起為北鬥點讚!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在國家博物館參觀時您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件展品呢↓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模型攝影 | 餘冠辰今天在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讓我們一起透過博物館的展出仰望星空感受天空的浩瀚感受新時代的復興之路上
  • 媒體關注|文旅中國:預約遊,走進國博的最佳方式
    不久之後,「科學與工業展」「中國古代服飾展」「中國古代樂器展」等展覽也將與觀眾見面。疫情期間,大家都在「雲觀展」,我們國博隨之進行了大量的信息採集工作,在策劃舉辦「雲上展覽」方面也積累了大量經驗。線上展覽將成為國博今後著重發展的方面。
  • 善作善成 未來可期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
    參觀暢快 服務暖心「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系精品展覽讓觀眾流連忘返
  • 參觀故宮、國博 港生期待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到精品文物
    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讓他們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思考。更有多位同學聯想到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期待能儘早在家門口看到更多北京故宮的精品文物。 同學們冒著酷暑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紅牆內的華麗殿宇及皇家珍貴文物勾起了香港學生的好奇心。
  • 國博講解員變身"網紅"河森堡:有效有趣地講解歷史
    國博的職業講解員第一項要訓練的基本功就是講解復興之路展覽,其後才開始準備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等。「說是準備,其實一開始就是背講解詞。」袁碩告訴記者,復興之路展覽主要介紹新中國歷史,講解詞總共約4萬字,16開大小,5號字印刷,整本厚1釐米多。「我們的語速要控制在每分鐘200字左右,按這個速度從頭到尾念一次,耗費3個多小時。我大概花了一個月才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