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今日重新開館,絲路文物精品展、全球館長論壇相繼啟幕

2021-01-20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從國家博物館獲悉,自3月20日閉館進行展覽調整後,國家博物館從今日起(4月10日)重新開館,觀眾從即日起便可正常進行參觀預約。一系列精品展覽和重要活動也將相繼啟幕。

4月11日上午,作為恢復開館後的首展,《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將正式開啟;11日下午將舉辦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式,同時《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新卷首發。

光影國博

「后母戊」青銅方鼎(中)、「盂」青銅鼎(右)、「子龍」青銅鼎(左)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

新開館後的國家博物館在基本陳列方面也做了一些相應的調整,「后母戊」青銅方鼎、「盂」青銅鼎、「子龍」青銅鼎將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出。其基本陳列包括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專題展覽包括「友好往來 歷史見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受贈禮品展」、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中國古代錢幣、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宋代石刻藝術、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非洲雕刻藝術精品展。

專題展覽

全球博物館館長齊聚國博商議「國博共識」

4月11至12日,國博將舉辦主題為「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圍繞「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藏品與展覽交流」「智慧博物館建設」「展覽的多樣性呈現」等分議題深入研討,並有望達成成果性文件《國博共識》。

媒體通氣會現場

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系列活動是人類多元文明的重要代表。各國博物館承擔著保護、繼承和弘揚這些多元文化寶貴遺產的神聖使命。中國國家博物館在2018年11月於福州成功召開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大會、籤署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展覽合作框架協議》,推進了論壇的籌備工作進程。此次論壇將為各方提供一個相互了解交流的平臺,為文物展覽交流、信息共享、人才交流以及中國文化走出去,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和條件,也希望通過《國博共識》的籤署,加強彼此間的合作。

此次論壇將迎來24個國家和地區約40位國際代表,大英博物館館長、澳大利亞國際博物館館長、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館長、美國維吉尼亞美術館館長、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館長、肯亞國家博物館館長等悉數出席。國內一流大館的「掌門人」也將參會,目前已邀請到來自香港、澳門和內地30個省份的46家主要省級博物館、行業博物館負責人。

此次主辦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進一步展現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文化客廳的神聖使命和創建世界一流大館的使命感責任感、在世界博物舞臺號召力引領力,彰顯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價值觀,堅持與世界博物館合作開放、互利共贏。

絲路文物精品展全景式展現絲路歷史和文化

為配合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的召開,國家博物館將舉辦「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呼應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的主題「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

「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展覽海報

自誕生伊始,人類間的接觸和交流就產生了,不同族群和文明在各自生存的地域內、或跨越地域,在草原、陸地、海洋等構成的廣闊地面空間上溝通、交流、互動,歷經漫長的歷史時間,造就了今天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和緊密關聯性。其中,橫跨歐亞大陸的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成為古代世界最為重要的兩條貿易、文明交通線路,成為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橋梁。

「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進行中。

「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進行中。

「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進行中。

「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布展工作有序進行中。

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一帶一路」沿線12個國家,聯合打造的這個展覽,通過「絲綢之路(包括陸路和海上)」文物,反映不同國家地區間在往來遷徙、經貿交往、信仰傳播以及生產生活方式、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交流的歷史,展現世界不同文明、文化之間對話、交流、相互借鑑的史實和重要意義,從而更好地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

此次展覽共展出文物234件(套),其中包括12個國家的文物188件(套),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41件(套),此外,還有5件長沙銅官窯遺址出土的「黑石號」文物。這些作品全景式地展現了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文化。

長沙銅官窯遺址出土的5件「黑石號」文物,其中1件為國家一級文物,4件為國家二級文物。

本次展覽將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大版塊,按照地理方位將絲路沿線各國乃至全球文明納入到人類文明交融互鑑的視野中來。通過全面展示兩條絲路文明交匯碰撞的波瀾壯闊的畫面,揭示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展覽由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蒙古國家博物館、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國家博物館、塔吉克斯坦國家博物館、羅馬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韓民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等13個國家的國家級博物館聯合進行策劃與布展。

據策展人透露,展覽本著三大原則呈現絲路沿線國家的獨特性和交融性:一是沿線國家在絲綢之路上的獨特性;二是沿線國家與中國的經濟、文化聯繫;三是沿線國家與世界的聯繫。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新卷首發

在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的開幕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和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費舍爾將共同見證《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卷首發。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劃出版的一套大型圖書,出版的目的是想通過系統整理和研究海外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文物,釐清其流傳的脈絡,展示其存藏的現狀,反映海內外文博界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學術參考,同時為中外文化交流及博物館館際合作搭建學術平臺。

這套叢書是以收藏中國文物的海內外博物館為卷別,叢書第一卷《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卷》已於2014年出版發行,《日本泉屋博古館卷》《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卷》也分別於2016年、2017年出版。《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是這套叢書的第四卷,於2018年出版。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收錄古代文物260件,包括陶瓷、書畫、青銅器、漆木器、玉器及其它類別,是從大英博物館2.3萬件中國古代文物中精選出來的。挑選文物的團隊由外方、中國藏品負責人和專家,以及國家博物館的相關專家共同組成,在反覆討論和增刪以後確定目錄。

每一件器物均配有清晰的彩圖和局部的細節圖,以及入藏來源及年份,說明文字也由雙方共同完成,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況,通過文獻和考古資料,進一步充實和深化之後,形成了最新判斷和論述。幾乎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篇考證的文章。

《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是叢書目前收錄文物最多的一卷,也是目前刊錄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本書。

與之前關於海外藏中國文物的圖書相比,《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有三個特點:

第一:之前的書籍有相當大一部分關注鴉片戰爭以來,百餘年間流失海外的中國古代文物,多以目錄或備忘錄的方式呈現,國博這套叢書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流失海外的文物,還包括歷史上通過貿易、饋贈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所以範圍更廣、時間更長、分布更廣泛、類型更豐富。

第二:受人力、物力、資料的限制,之前出版的書籍,多是關於青銅器、瓷器、書畫等某一類文物的研究,國博出版的這套叢書,是對海外收藏的中國古代文物系統地整理和綜合研究,各類文物均有涉及。

第三:《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書中很多文物的圖片是為了這本書重新拍攝的,不但使用了新技術、新手段,大幅提高了圖片的質量,還增加了很多角度的局部細節圖。此外,這卷書所提供的文物信息更加詳實全面。

此外,自2019年4月起,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始施行全員實名預約參觀機制(分時段),每天預約人數為3萬人,額滿為止。(PC端預約

http://ticket.chnmuseum.cn微信或手機預約http://ticketwx.chnmuseum.cn)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也於即日起重新改版上線。( 官網地址:www.chnmuseum.cn)。

(本文綜合自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弘博網、雅昌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4月10日重新開館 系列重磅活動春季來襲
    4月7日,國家博物館新版網站已經上線,新的預約系統也已於4月8日上線,觀眾已經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預約4月10日國博的參觀了——這是記者在今日的國博媒體通氣會上得到的消息,與此同時,一系列重磅活動也隨之而來。
  • 國博重新開放 參觀別忘提前預約
    昨日,「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在國博展出。觀眾正在觀看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藏的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世紀的黃金武士服飾和武器(復原)。每天限流3萬人,展廳內禁止使用充電寶;后母戊鼎等三大國寶在「古代中國」展廳聚首4月10日,國家博物館經過改陳後重新開放。11日,重新開門迎客的國博推出首個展覽「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此次展覽集中了13個絲路國家的234件(套)文物,展期至7月14日。
  • 國博重新開放 參觀別忘提前預約 每天限流3萬人
    昨日,「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在國博展出。觀眾正在觀看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藏的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世紀的黃金武士服飾和武器(復原)。2006年,在「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支持下,國家文物局將其徵集回國,收藏於國博。
  • 國博4月10日起恢復開放
    本周四,一場由國博聯合「一帶一路」12個國家共同打造的「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即將開展。根據新的預約辦法,個人觀眾需提前1至5天在「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或微信預約,每天分以下三個預約時段:9:00-11:30,12:30-14:00,14:00-16:00。各時段預約量為1萬人,其中包括個人8000人次與團體2000人次。
  • 國家博物館重新開館 最新「國博攻略」請收好
    為保障文物安全和觀眾安全、提升觀展體驗,國博重新開館後施行全員實名預約參觀。每天預約人數為3萬人,額滿為止。個人或團體觀眾需提前在國博官方網站或微信預約。未提前預約的觀眾,在未達到當日額定預約上限時,可以在現場掃描二維碼預約。 為了方便未提前預約門票的觀眾參觀,國博在西側入口立了三塊告示牌,寫明了現場預約的流程,並展示了二維碼。
  • 國博10日起恢復開放,預約系統已開放
    本周四,一場由國博聯合「一帶一路」12個國家共同打造的「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即將開展。如何預約參觀?根據新的預約辦法,個人觀眾需提前1至5天在「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或微信預約,每天分以下三個預約時段:9:00-11:30,12:30-14:00,14:00-16:00。
  • 國博重新開放後怎麼逛?你需要這份「一二三」新攻略
    4月10日,國家博物館改陳後重新開放,除了獻上重磅展覽,還在預約參觀等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今天(4月11日),隨著新展覽開幕,新京報記者實地體驗了國博的新變化。準備去國博參觀的觀眾,請收下這份最新攻略。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唐代黃釉駱駝俑。
  • 彩耀絲路 - 唐三彩耀州瓷佛造像精品巡展西安站啟幕
    當國際博物館日迎來彩耀絲路主題展覽,當中國文化遺產日遇到唐三彩耀州瓷佛造像,當非國有博物館走進古城西安.2018年初夏,彩耀絲路——唐三彩耀州瓷佛造像精品巡展,讓所有的相遇,都夢想成真!、西安大唐西市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協辦的「彩耀絲路——唐三彩耀州瓷佛造像精品巡展」西安站5月17日在大唐西市藝術品中心隆重開幕。
  • 春華秋榮 | 從《絲路山水地圖》到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當天下午,「博物館與海上絲綢之路」主題論壇在世茂海絲館的多功能報告廳舉行。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和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分別發表題為《文話物語:絲路錦程駛向星辰大海》和《博物館傳播絲路精神》的演講。
  • 圓桌|六大館長共話文物故事,故宮將展《韓熙載夜宴圖》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近日在上海參加SMG《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論壇上透露,原計劃於紫禁城600年推出的「往昔世相:韓熙載夜宴圖和歷代文物畫展」,由於疫情未能如期舉辦,目前,這個展覽正在策劃中,有望在2021年與公眾見面。
  • 善作善成 未來可期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
    ,國博在博物館創新建設方面還將進行哪些探索實踐;2020年國博還會舉辦那些值得觀眾期待的展覽……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就有關問題接受中國文物報記者採訪,並介紹有關提案建議。
  •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開館 展出文物3000餘件
    新華社南昌9月28日電(記者袁慧晶)「十一」黃金周前夕,江西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展出文物3000餘件,新幹大洋洲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銅甗、《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中的景德鎮元代青花釉裡紅樓閣式人物穀倉等珍貴文物悉數亮相。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到國博過個文化年
    精彩的展覽,精美的文創,藝術家大年初一送百「福」……國博將用一場文化盛宴向全國人民恭賀新禧。「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自開幕以來,累計現場參觀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屢創國博單日參觀人數紀錄。應廣大觀眾強烈要求,展覽春節期間繼續開放。「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13國逾200件文物精品 穿越千年 展絲路魅力
    ,凝固在一件件的文物裡。這個4月,它們齊聚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過「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院文物精品展,為世人展現絲路魅力。   4月23日,封面新聞記者在國家博物館南7、南8展廳看到,雖然是工作日,仍然有不少觀眾專程前來看展。一位北京觀眾用單眼相機反覆拍攝展品,以便「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他還告訴記者,如果不是這次展覽,很多文物是很難親眼見到的,「畢竟這些國家不是都有機會去。」
  • 甘肅絲路文物規模化「外展」與全球共享
    中新社蘭州1月25日電 (記者 馮志軍)過去一年,地處中國西北腹地的甘肅舉辦或參與數十次重要文物外展,由大批敦煌藝術品「領銜」的絲綢之路上的精品文物,在日本、奧地利、英國、美國、法國及臺灣、香港等地舉辦絲綢之路或敦煌藝術主題展7個。  2018年甘肅省文物局長會議25日在蘭州舉行。
  • 「黑石號」迎來「鎏金銅蠶」 漢唐絲路文物特展再現絲路繁盛
    通訊員 唐露 攝 華聲在線9月29日訊(通訊員孟春石 記者 龍騰)「鎏金銅蠶」、「黑石號」沉船文物、海獸葡萄鏡、唐彩繪陶胡人俑、拜佔庭金幣……9月28日,「鎏金銅蠶·黑石號——漢唐絲路文物特展」在長沙銅官窯博物館拉開序幕,來自陝西、河南、寧夏、江蘇、廣西、廣東、湖南等古絲綢之路上的28件(套)精品文物集中亮相。
  • 今日第29屆食博會國博開幕,市民可免費入場
    今日第29屆食博會國博開幕,市民可免費入場 2020-12-03 0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遇見平山鬱夫,絲路寶藏特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啟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7日訊(記者 陳淦璋 通訊員 李牧天)7月16日晚,「絲路寶藏博物館之夜」暨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悅界學堂」活動在長沙博物館拉開帷幕。這是長沙博物館世界文明特展體系的首個展覽,共展出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珍藏的絲綢之路沿線文明古國的文物精品192件(套)。
  • 「中國素描」展亮相國博
    「中國素描——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一回)國博開幕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徐悲鴻、潘玉良、劉海粟、常書鴻、蔣兆和、吳作人、艾中信、吳冠中……中國近當代120位美術家的280餘件素描作品11月1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