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視評:產業扶貧,讓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12-11 荔枝網新聞



  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撫今追昔,滄桑巨變。秋冬時節,海拔3000多米、隱藏在雲朵裡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煙囪村漫山披彩、層林盡染,變成了一片七彩交錯的原野,而這裡的村民經過近半年的耕作與等待也迎來了藜麥的大豐收。歡聲笑語不時從地裡傳出,農機轟隆隆地忙碌著,停在路邊的大貨車逐漸被裝滿,一輛接一輛魚貫而出……飽滿的穗子、忙碌的身影,訴說著這些藜麥串聯起的小康、幸福與希望。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2019年,鐵路部門投資140餘萬元在定點幫扶的煙囪村推廣藜麥種植,讓藜麥產業在這個雲朵藏寨生根發芽。從此,百姓既能出租閒置土地獲得租金收入,又能參與藜麥種植獲得勞務收入,還能享受到藜麥賣出後的收益分紅。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村裡引入藜麥種植產業後,貧困戶仁青蹉閒置的土地也能錢了,她一口氣租出了5000多平方米的地來種植藜麥,僅租金收入一年就有近3000元,加上一年務工收入的8000多元,藜麥為他們家增收了1萬多元。小康生活的真諦,或許就在百姓不斷增加的收入裡,在每個地方日新月異的發展中。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眼下,煙囪村收割後的藜麥地裡,散發出陣陣清香,而在海拔3000多米的半山腰,一棟棟漂亮的藏式民居靜靜佇立,一陣陣喜悅的歌聲直衝雲霄,百姓的生活也猶如藜麥般越過越紅火。實踐充分證明,以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為抓手,走農業產業扶貧道路,以產業帶動生產,激活貧困戶的內生發展動力,主動參與脫貧致富工作,可以更快地創造財富、分享財富,讓更多的貧困戶端上就業的飯碗。當然,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本地的脫貧方略,引導和扶持發展特色產業,不僅是實現由「輸血」救濟到「造血」自強的依託,也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產業扶貧在煙囪村紅紅火火,只是脫貧徵程中的一個生動縮影。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從黃土高坡到西南邊陲,從秦嶺深處到大別山區,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落地生根,一大批特色產業在貧困地區拔節成長。產業興了,村民富了,山村活了,832個貧困縣每個縣都有了主導產業,90%的貧困人口參與富民產業,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可以說,只要找準切口、精耕細作、尊重規律,小產業必定能帶動大發展、創造美好生活,讓百姓生活的勁頭變得越來越足,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的內生動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產業扶貧拔窮根、摘窮帽,讓百姓腰包不斷充盈起來。當然,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一篇接一篇的大文章等待書寫,一項又一項的新任務等待完成。但只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一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開闢嶄新徵程。(王玉星)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同市雲州區坊城新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同市雲州區坊城新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10-12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丨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
    自從搬到了新民社區,我們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叫王明英,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的新市民,2017年,我們一家在村幹部、扶貧工作人員的動員下,從老家擺金鎮蠻河村搬到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民社區。  還未搬來之前,我們住在老家多年前修建的瓦片房裡,一到下雨天,家裡就漏風漏雨,門口的路也是泥巴路。
  • 清鎮市王莊鄉塘寨村村民楊英龍:扶貧政策 帶來紅火日子
    這幾年,在黨的好政策和各級領導幹部的幫助下,我家已經摘掉貧困戶的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我 4 歲時,父親因病離世。為了能減輕母親負擔,我放棄學業,跟著村裡人到浙江、四川等地打零工、進廠子,我人勤快踏實,賺得也越來越多,家裡生活不再像以前那麼困難。
  • 中國農民豐收節|關注「三農」,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中國農民豐收節|關注「三農」,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09-22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黃河」第十二集 黃龍縣:致富路越走越寬光景越過越紅火
    黃龍總人口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萬人,如何讓更多的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黃龍縣加大移民搬遷、產業扶持和兜底保障力度,全力以赴建機制、育產業、強基礎、惠民生,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設「黃龍版小江南」,讓黃龍人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穩,日子越過越紅火。深秋時節,黃龍山區雲霧縹緲,層林盡染,發源自這裡的石堡河、仕望河等水系呈放射狀注入黃河。
  •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大國小家·扶貧印記)
    「從前的下黨鄉,沒有公路、沒有自來水,群眾生活非常不方便……」說起過去的日子,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黨委原副書記劉明華感慨頗多。下黨鄉位於閩東寧德大山深處,上世紀80年代末,全鄉沒有一條公路。1988年人均純收入僅有186元,是名副其實的特困鄉。
  • 李春奎:讓百姓的日子像巫山紅葉一樣紅火
    讓百姓的日子像巫山紅葉一樣紅火【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採】「我們不僅要展示好旅遊精品路線,還要把旅遊服務功能和景區環境衛生搞好。」巫山是旅遊大縣,遊客遊得怎樣,是李春奎十分關心的事,巫山過去還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巫山的群眾過得怎樣,更是他牽掛的大事。2011年11月,李春奎從渝西調到巫山任縣長,2015年起任巫山縣委書記,紮根貧困山區一幹就是7年。
  • 努力養家餬口發家致富,讓清貧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努力養家餬口發家致富,讓清貧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一起往下看吧。點擊下方卡片,即可免費閱讀。《超級無敵召喚空間》劇情簡介:混跡社會的「屌絲」青年秦越獲得了一個名為「超級無敵召喚空間」的手鍊,各種武技、異能、道具、生活技能……無所不有。
  • 它讓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許格勝回憶說:「2016年4月20號,我走進甘坑村開展駐點扶貧工作,到村裡的第一個月我走遍全村各戶摸底了解基本情況。村基礎條件差、沒有路燈和文化廣場,村委會條件簡陋,還漏水。村裡有15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4200元,部分是因病致貧,經濟來源除了土地包發租金,靠種植龍眼、養豬養雞等增收。」駐村兩年來,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許格勝每天思考的問題。
  • 開起特色農家樂,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受益於首府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政策,馬懷軍家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12月11日一早,馬懷軍忙著去村裡養土雞的農戶家抓雞為農家樂備食材。大草灘村全村常住人口1212人,村民主要從事養殖業,全村存欄牛1200多頭、羊3萬多隻,大部分村民家裡都養雞。
  • 【團結有力量 奮進新徵程】石家莊平山: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美
    人均只有幾分地,又沒有產業,村民們住的是簡陋的土坯房,吃的是緊俏的統銷糧,日子過得苦。後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西柏坡村依託紅色資源,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大家的日子才慢慢有了起色。如今,西柏坡村86戶271人,9成以上的家庭從事旅遊服務相關工作,年人均純收入上萬元。「過去到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加燒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丨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
    為了能更加準確掌握貧困戶信息,擬定有針對性地幫扶措施,我利用晚上走村串戶開展走訪工作。通過走訪我發現,不少村民缺乏務工信心,不願意外出務工。為此,我在村裡大力開展就業動員引導工作,強化對貧困群眾的思想引導,及時傳達務工信息,增強動員力度,制定針對性的就業幫扶舉措;同時進一步強化已就業人員的務工回訪力度,提高走訪頻次及質量,切實保障穩定就業。
  • 【臘月二十六】燉年肉,祝福大家越過越紅火!
    1、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因此,臘月二十六燉豬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 在希望的田野:火龍果帶來的紅火日子
    ▌【在希望的田野上】火龍果帶來的紅火日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碩果纍纍的枝頭紅紅火火的火龍果映照出村民們紅火的好日子走進沙河鎮新業火龍果種植基地,形似仙人掌的火龍果果樹一排排整齊地架在支架上,穿著紫紅色外衣,個個精力旺盛、嬌豔圓潤的成熟果實甚是惹人喜愛。
  • 楚雄:牟定縣日子越過越起勁
    原標題:牟定縣 日子越過越起勁   初秋,記者走進牟定縣安樂鄉貓街村委會他不的新村,一排排小洋樓前,老人們悠閒地曬著太陽拉著家常。平整潔淨的水泥路上,孩子們奔跑嬉戲,處處歡聲笑語,一派和諧的新氣象。
  • 承德市隆化縣福島七道溝村全村:「產業+就業」推進優質扶貧
    在產業扶貧方面,大力發展大榛子產業園、村級光伏電站、西瓜種植等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和產業務工等形式,帶動78戶貧困戶穩定增收;發揮金融槓桿作用,支持16戶村民自主發展養牛、養羊、養雞等產業。在就業扶貧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培訓,有序引導村民外出務工就業。
  • 產業扶貧讓山裡人過上紅火日子
    4年來,杭州和恩施持續深入實施特色農業、生態文化旅遊業、「硒品入杭」、「浙企入恩」四大產業合作提升工程,引導和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把「輸血式扶貧」轉化為「造血式扶貧」,建立了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 豐都虎威村民: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秦光海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豐都農戶參與肉牛飼養秦光海通過這幾年的努力,養牛場規模越做越大,養牛場從原來的200平方米發展到3000平方米,還成立了豐都縣生旺養殖專業合作社,自己裝修了樓房,購買了車輛,日子越過越紅火。
  • 【踐行四力 見證巨變】洱源辣椒:讓日子越來越「紅火」
    「現在又有倉儲,還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日子肯定是好過多了!」說這話的人叫李學文,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牛街鄉大理光頭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過去幾年,李學文和鄉親們做起了辣椒產業,讓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 「十鼠九苦」,72年屬鼠人後半生「最好命」,日子越過越紅火!
    「十鼠九苦」,72年屬鼠人後半生「最好命」,日子越過越紅火! 屬鼠人的後半生,全是因為前身欠缺經驗,前半生之時屬鼠的人沒少吃虧受罪,但是每吃一次苦,每受一次罪,屬鼠的人都會認真總結,吸取教訓,這樣一來日後的吃虧就會越來越少,所以他們年紀越大就越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