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免徵!這13類情形,通通不用交個人所得稅了!

2020-12-12 歪嘴生活

今天跟大家聊聊個稅的事情。

雖然已經過了個稅年度彙算清繳,但是個稅仍舊有不少人在關注,而且這個稅種又跟企業和個人都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他直接還關乎到你的錢袋子。

本篇文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最新個稅稅率表,免徵個稅的33種情況,以及如何計算申報個稅。

基本上,讀懂了這篇文章,以後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個稅的相關問題,就不再是小白了,應對起來,也能從容很多。

第一部分,13類況免徵個稅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個稅免稅的13類情形:

1、應對疫情發放的補助、補貼

2、按國家統一規定發放的補貼、津貼

3、離退休人員生活補助、延長離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的補貼

4、獨生子女補貼、託兒補助費

5、差旅費補貼、誤餐補助

6、生育津貼

7、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8、工傷補貼

9、軍隊幹部補貼、津貼等

10、公用車、通訊補貼

11、商業健康保險

12、外籍個人的住房補貼、子女教育費、語言訓練費等補貼

13、供暖費補貼

第二部分:個人所得稅稅率表(2020最新版)

1、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2、個人所得稅預扣稅率表

了解了個稅稅率表,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如何計算申報個稅。

第三部分:如何計算申報個稅?

1、啥時候申報個稅?

所謂的扣繳義務人,一般就是你的工作單位。所以,每個月的上半月,你工作的單位,都會幫你預扣預繳個稅的。

2、哪些收入需要交個稅?

有9項,具體如下:

對於普通個人而言,最常見的就是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了。

3、2020年如何計算工資、薪金?

新個稅法下,你每個月扣的稅是怎麼扣的?

平常每個月,單位都會給你預扣預繳的,計算公式還挺複雜,包括收入、減除的費用、專項扣除、其它扣除等等。具體如下:

相關焦點

  • 個人所得稅,免徵!今天起,這33種情況通通不用再交個人所得稅了
    董明珠表示,希望國家能將個稅起徵點提到10000元,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個稅可以說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個稅的政策,以及33種可以免徵個稅的情形。應對疫情發放的補貼、補助以上,我們以導圖的形式匯集了主要的免徵個稅情形,有需要的建議保存。
  • 個人所得稅,免徵!這33種情況通通不用再交個人所得稅了!
    個人所得稅與我們企業和個人都息息相關,給大家整理了最全33種免徵個人所得稅知識點,大家讀完這篇文章可以收藏、發給朋友,以後遇到個稅問題也能從容應對!
  • 二手房個稅怎麼計算 哪些情況可以免徵個稅?
    在二手房交易過程需要繳納一定的稅費,個人所得稅就是其中之一。顧名思義,個人所得稅,是指稅務部門向賣方徵收交易所產生的差價獲得的收入。那二手房個稅怎麼計算呢?由於二手房買賣交易金額較大,因此個人所得稅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是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個人所得稅也是可以免徵的。
  • 有關人士解釋:廣州個稅免徵額2300元亦合法?
    本報訊 記者尹安學報導:「廣州個稅的起徵點一直是800元,全國個稅起徵點從來都是『一刀切』。」昨天下午,針對有專家對廣州個稅免徵額1600元的質疑,廣州市地稅局納稅人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解釋,廣州從來沒有違反《個人所得稅法》。
  • 再免徵2個稅!稅務總局剛剛通知!12月31日截止!
    再免徵2個稅!稅務總局剛剛通知!12月31日截止!02免徵增值稅!即日起,這41種情形都不用交增值稅了!稅收優惠不斷推陳出新,對於增值稅而言,有很多免稅和不徵稅的情形,具體有哪些情形,我們來給大家匯總講講01免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暫行條例》以及財稅【2016】36號附件3的規定,下列情形免徵增值稅,具體如下:
  • 10月份,個稅納稅人數減少6000多萬人,全國還有多少人在交個稅?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10月份全國個人所得稅納稅情況,數據顯示:個人所得稅改革10月份正式實施,10月,全國個稅收入減少了316億元,因為個稅免徵額提高到5000元,納稅人數大幅減少,據統計,全國10月有6000多萬人,在以前納稅,提高起徵點後,不再繳納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10
  • 印花稅,免徵!今天起,這80種情況通通不用再交印花稅了!
    根據(財稅〔2019〕13號)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以及宏觀調控需要確定,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徵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已依法享受印花稅其他優惠政策的,可疊加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優惠政策。所以,資金帳簿可以享受50%徵收後再減徵50%徵收。
  • 對每個人都有用的個稅匯總:除了「滿五唯一」,這4種情況也免徵個稅!
    但是,除了」滿五唯一」之外,如果你符合如下情況,也可以免繳個稅。 1 房產繼承 房屋產權人去世後,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受遺贈人,這是免徵個稅的。
  • 個稅起徵點究竟怎麼定?你關心的都在這……
    改革完善個稅徵稅模式,將分類稅制轉化為分類與綜合稅制相結合的徵稅模式,將一些勞動性所得,比如工資薪金、稿酬等,作為綜合所得合併起來,然後再確定一個基本減除費用,大家稱之為起徵點,再進行徵稅。不止提高個稅起徵點,個稅綜合改革提速,減稅力度加大!「個人所得稅改革還要改革完善個人所得稅徵稅的模式。」史耀斌說,我們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是屬於分類徵收的個人所得稅模式。
  • 個稅需要補交不交會怎麼樣?2020個人所得稅退稅政策
    近期,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已經開啟。對於年度彙算可能不少人都不太了解,簡單來講就是個稅多退少補,有的人可以退稅一萬多元,但也有的人要補繳個稅。那麼,2020年個稅要補交可以不交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 2019年度個稅彙算清繳徵求意見:七種情形或可退稅
    「免徵額」上調、調整稅率結構、引入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空前力度的改革給千家萬戶送來更大力度減稅,也帶來個稅徵管的巨變。如今,我國個稅實施「代扣代繳、自行申報、彙算清繳、多退少補、優化服務、事後抽查」的稅收徵管模式。彙算清繳是個稅制度由分類邁向綜合所必需的配套保障措施,是推動個稅改革落地的關鍵環節,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 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要來了 這7種情形可退稅
    根據徵求意見稿,廣大納稅人可優先通過網上稅務局、個人所得稅手機APP預填申報表,通過查看、修改、確認三個環節即可完成申報,輕輕鬆鬆就可享受個稅改革紅利,「其中體現出的便民理念是徵求意見稿一大亮點。」要點一:什麼是年度彙算?
  • 火熱的個人所得稅退稅方法!個稅計算方法這幾條一定要知道!
    這裡注意規定裡有這麼一條: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居民個人取得的綜合所得,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且需要彙算清繳補稅的,或者年度彙算清繳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居民個人可免於辦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時存在扣繳義務人未依法預扣預繳稅款的情形除外。
  • 個稅新政,事關你的錢包!
    1月1日起部分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簡便優化、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廣宣費支出稅前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開始實施按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2021年1月1日起,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 兩類納稅人需在7月前辦理個稅年度彙算 這7類情形可申請退稅
    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以下簡稱「年度彙算」),《公告》第三條明確了需要辦理2019年度彙算的情形,分為退稅、補稅兩類。臨近截止日期,滿足相關條件的市民需及時辦理個稅年度彙算。兩類納稅人需按照要求退稅、補稅據悉,此次需要及時辦理年度彙算的共有滿足兩類情形的納稅人,一類是預繳稅額高於應納稅額,需要申請退稅的納稅人;另一類則是預繳稅額小於應納稅額,應當補稅的納稅人。
  • 2020年新個人所得稅精講·勞務報酬所得的個稅處理
    前面已經說過,在稅法中收入和所得是兩個概念,勞務報酬以收入減除20%的費用為所得,就是說,5000元的收入,在納入個稅計算時的所得為4000元。按照現行規定,單位在支付勞務報酬時,應該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 個稅改革再掀熱潮,關於個稅你還要知道這些
    往年關於提高個稅起徵點的意見自2011年將個稅起徵點定為3500元之後,我國已經7年沒有調整個稅起徵點。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顯示,在這七年裡,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上漲幅度都在10%以上。「有錢人多交點稅嘛,年薪拿了兩三百萬的人,就交一百萬。可以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調節、縮小貧富差距,讓更多人願意去消費。」
  • 2021年起,個人所得稅最新最全的扣繳、計算和申報方法!
    01預扣預繳(1)2020年7月,稅總局公告2020年第13號對首次入職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以及正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進行了優化:(2)12月4日,稅務局又發布了一項最新公告,簡化了兩類人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方法:02彙算清繳
  • 各國個稅大盤點:俄羅斯個稅「一刀切」、美國個稅制度最完善
    由於MCA通常減稅額度較大,如果有資格申請MCA就可以不用申請MA。盲人免稅、MCA/MA免徵額可累加在普通的個人免稅額度上,舉例而言,一位盲人在2018-19年度的收入是15000英鎊,那麼他實際只需要對15000-11850-2390=760這部分繳納所得稅。
  • 企業給員工發口罩等免徵個稅?稅務總局答疑來了
    2月6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財稅2020年10號公告),就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個稅政策作出安排。公告明確指出,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包括現金),不計入工資、薪金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公告只做了上述規定,究竟哪些藥品、用品無需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