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寧)8月8日傍晚,裡耶分隊一行7人抵達裡耶古城,以探尋先秦文明給鄉村旅遊扶貧帶來的發展機遇為課題開展一系列調研活動。裡耶鎮坐落於清澈的酉水河畔,是一座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的江南小鎮。裡耶小鎮中現代文明與秦漢文明相碰撞。青石板鋪就的道路與水泥地相間交錯。站在蜿蜒的城牆上,古城遺址的壯麗盡收眼底。
圖為裡耶地標
(一)基礎設施建設
實地調研時,調研團發現古鎮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備,汽車站內設有直達長沙、吉首、張家界等地的汽車,但缺乏與湘西其它著名古鎮(例:芙蓉鎮、鳳凰鎮等)相連的直達汽車,且行程較遠,在打造湘西旅遊專線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除去長途汽車外,小鎮內還設有2路公交,能夠到達裡耶鎮附近的各個村落及旅遊景點。儘管設有公交,但調研團通過諮詢當地居民得知當地公交數量較少,發車時間間隔較長,去當地著名景點之一——八面山時,甚至要自行租車,且價格不菲。
圖為裡耶小巷—花傘小巷
在裡耶的交通主道兩邊有著各式各樣的店鋪,其招牌也多為牌匾形式。賓館、酒店都可以在網上搜索預訂,且錯落在不同街巷,以便遊客安置休息,更好的去享受裡耶古鎮的旅遊文化。在鎮中心也有常見的集市,既可以給商人提供銷售渠道,又可以讓裡耶人民集中採購食物生活物資等。小鎮內娛樂設施完善,不僅有連鎖的服飾店、西餐店、小吃店也有ktv、足療、大排檔等。晚上有很多當地居民匯聚在廣場上跳舞,人聲鼎沸,甚是熱鬧。
裡耶古城不像大城市樣有著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卻有著古色古香的民族特色建築、四處穿插著的小巷子、以及熱情好客的土家族居民。這裡的房屋建築多為2-3層的地方特色樓房,充滿了古鎮的氣息。吊腳樓、硬山頂、山牆、馬頭牆鱗次櫛比。古鎮內的明清建築不在主街道上,周圍還有攔截車輛的鐵桿,導致大多數店鋪都門可羅雀。沒有小吃街和酒館,也沒有絡繹不絕的遊客,相比於鳳凰夜市的繁華,這裡頗有些冷清。
圖為裡耶一小巷
(二)旅遊地設施建設
要說古鎮內最為著名的旅遊地,那便是裡耶秦簡博物館。2002年,在裡耶城一口巨大的古井裡,發現了三萬多枚秦簡。此後被命名為「中華第一井」。在2010年,裡耶設立了當地的秦簡博物館。博物館並不需要門票,憑身份證即可入內參觀。館內十分寬敞,不僅收藏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簡牘、青銅器、陶器等珍貴文物,還有答題闖關、臨摹小篆、與博物館拍照留念等娛樂設施,且都是免費的。
圖為裡耶秦簡博物館入口
圖為館內娛樂設施
如果有人問我在裡耶走過印象最深的路是哪條,我會毫不猶豫的說——裡耶「長城」。長城蜿蜒在古城遺址與酉水河之間,一條單行道貫穿裡耶。一邊是煙雨江南人家,一邊是古色古香秦朝文化遺址。小船通行讓這座小鎮又多了幾分特色。
圖為裡耶長城
都說「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除去裡耶博物館外,裡耶鎮內最吸引遊客的建築便是裡耶古城遺址。挖採秦簡的三口古井便在裡耶的古城遺址內。古城遺址的佔地面積並不是很大,在小鎮周圍蜿蜒的古城牆上便可將古城遺址一覽無餘。旅遊地內遺址保存完整,但景區內娛樂設施較為單一,門票價也稍高。
圖為古城遺址內部—古井
近幾年,隨著古鎮的旅遊業發展,小鎮的經濟水平逐步提升,周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於前幾年完善了許多,鎮內的高樓也拔地而起。在文旅結合的推動下,它不斷地在前進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也能成為湘西的另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