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暗訪|有高鐵設座賣高價茶,包裝疑造假
坐著舒適快捷的高鐵,喝著疑似包裝造假的上百元高價茶,是怎樣荒誕的存在?
近日,有網友反映,在青島-長沙南G290次、榮成-上海G458次列車餐車上設有消費專座,乘客需花高價喝茶才能入座。更讓人意外的是,記者暗訪發現,這些茶葉還涉嫌標註虛假生產商和電話。
翻閱網友觀點,不難發現,對於高鐵上該不該設茶座、該不該規定「消費才能入座」,爭論較大。一些網友表示無法理解,多數網友則認為在市場經濟的語境下,此舉可以接受。一則,消費專座僅在餐車裡的幾個位子,數量不多;二則,消費後,乘客可以一直坐到終點,不少人認為划算。再者,不同消費者需要不同的消費體驗,有人或許只想單純地乘車,也有人喜歡在旅途中更舒服雅致。從服務多元化角度來看,設茶座或是不錯選擇。
但是,高鐵售賣疑似包裝造假茶葉則不同,沒人理解,更讓人氣憤。在一般乘客看來,高鐵是現代中國的一張耀眼名片,已成為不少國人出行的首選,在國際上也有著新「四大發明」之一的美譽。與之相關的產品、服務,在人們心裡也等同於高品質、高水準。即便是拋開這些,在假冒偽劣產品人人喊打的大環境下,高鐵上出售包裝造假的茶葉——說是「疑似」,但從記者的採訪看,已基本可以斷定為包裝造假,都很難讓人原諒。
更讓人擔心的是,包裝造假,茶葉是否也是造假?這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嚴肅話題。
詭異的是,乘務人員稱售賣只是「代賣」,且對售賣的合理性、監管部門等信息閃爍其辭、顧左右而言他、說法前後矛盾,都容易讓人引發聯想。消費「茶座」有專門的運營人員看管,乘務人員「賣力」推介等現象,更讓人懷疑其中「有貓膩」。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真是「代賣」,鐵路部門也難辭管理不力之責,「代賣」無論何時都不是免責牌。原因很簡單,沒有鐵路部門的允許,沒有哪一家茶葉經銷商可以上高鐵賣茶。也因此,網友吐槽鐵路部門,還真沒冤枉它們,鐵路部門也不應感到委屈。至於所賣的假茶究竟是經銷商自作主張,把鐵路部門「坑」了,還是鐵路部門明知而默許?就有待主管部門的深入調查了。
以更好的服務體驗獲得消費者信賴,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已經市場化運營的鐵路公司,應該能夠理解這話的份量。上述鐵路部門不僅沒有珍愛自己的羽毛,明明是「假茶葉」,卻說「經過相關部門核驗」,這自打臉的回應,真不知道是低估了公眾的智商,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說謊能力。
以前,鐵路部門一直被尊稱為「鐵老大」,這背後既有公眾對鐵路作為運輸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認可,也有對其「壟斷性服務」的調侃。經過多年的市場化運營,鐵路部門也在盡力扭轉形象,微信購票、打擊票販子、鐵路提質提速等舉措一直不斷,「眾籌火車」、「自主選座」等人性化服務,更讓人驚喜,收穫了八方點讚。
但要知道,「塑造自己很難,毀掉卻很容易」,一千次的苦心經營或許敵不過一次的漫不經心,鐵路部門更應防微杜漸,警惕「鐵老大」心態出來「作祟」,避免如此做派損傷整個鐵路系統、也寒了廣大乘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