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楚漢爭霸時,漢王劉邦一度陷入困境。許多將士趁夜離開,韓信因為得不到重用,也選擇離開。蕭何聽聞韓信離去,來不及稟告漢王,便趁著月色去追韓信。未幾,劉邦聽說心腹蕭何也走了,大怒。不久,蕭何返回營帳,劉邦見此心情大好。蕭何來不及解釋,就勸說劉邦接受自己追回來的「逃兵」韓信。劉邦準備給韓信一個小職位,蕭何又勸;「橫掃天下,非韓信不可。欲用韓信,非大將不可。」劉邦準備召喚韓信,封以大將。蕭何第三次勸說;「呼上將如小兒,邀人才而禮傲慢。當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扎。」劉邦同意,廣做宜傳。又:力排眾議,將戰陣之事,全權委託給韓信。自此,韓信執掌漢軍大權,東徵西討,助劉邦定鼎天下。後人評說;「劉邦九敗而得韓信心,一勝而遂天下志。」蕭何月下追韓信,三勸漢王立軍神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學校準備選取一個歷史名人作為學生榜樣,要求學生自主推薦。劉邦、蕭何和韓信三人是熱門人選。你覺得哪一個更稱得上學生榜樣?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封推薦信。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裝;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範文:
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老師:
您好!
我推薦的榜樣人物是劉邦,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我給心目中的英雄立小傳寫頒獎詞如下:帝姓劉氏,諱邦,字季,沛豐邑中陽裡人。秦二世元年,陳涉起薪,沛父老立季為沛公。二年,項羽更立為漢王。明年稱漢元年。五年即帝位。楚漢相爭,劉邦勝項羽,統全國,輕徭役,民心皆向!可稱英雄!楚漢爭霸之後,劉邦建立了自己理想的國家社稷,放低賦稅等一系列愛民措施深得民心。劉邦起於農民,深懂農民,愛民如子,真可謂是治世、安世之能君。
他,頭腦靈活,行動果斷,可稱英雄!
老師您還記得嗎?《鴻門宴》中,有這樣一段:「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劉邦不僅「兄事之」,還約為婚姻,化解了自己的被動局面,化被動為主動;而且剛到鴻門時,見到項羽也自稱臣等;這些都體現了劉邦的頭腦靈活。還有最後一段「沛公至軍,『立』誅殺曹誤傷。」表明了,其做事的果斷。
他是仁義之君,不計前嫌,可稱英雄!
《鴻門宴》中還提到,當張良詢問劉邦是誰提出的『守關拒諸侯,王關中』時劉邦只草草而答,『鯫生說我曰』。可見,劉邦對一個小兵也是十分的照顧,也可謂是,愛兵如子吧!
劉邦的江山可以說是三分之二都是韓信幫他打下來的,而誰又知韓信有一個別號「胯下將軍」!韓信從小有大志向,天天佩劍,一些人看到,一天,其中一個對韓信說:「你每天都佩劍,想證明你是大將軍嗎?要麼用你的劍一下劈了我,要麼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猶豫了一會兒,還是選擇了後者。在當時,這樣的事情發生,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大的恥辱了;而且每個人都笑韓信膽小、怯懦、丟人等。可是,劉邦還是啟用了他。還有劉邦也不加罪於慫恿韓信反叛的通。這些足以證明他對人的寬容,而且不討前嫌吧!
他,剛正氣節,坦誠相待,可稱英雄!
在我們中國人眼中,大多評論英雄講的是氣節和正直,更多的是為人處世之道;劉邦重情義,不計前嫌,知人善任,任用許多有名的謀士和軍事家,如:張良、蕭何、韓信等;而且當戰爭取得勝利後他都能及時犒獎將士,有時還親自慰問戰士。
至此,縱觀歷史,春秋戰國以後,有哪個統治者在用人上,不講出身、資歷和功勞?五年即帝位,人稱「漢高祖」……他便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可以成為同學們的榜樣,長大後能像他那樣,成為響噹噹的大丈夫!
此致
敬禮
李小明
2020年8月31日
行文結構:
推薦信,也要按照書信的格式滿足開頭的稱呼和問候語,結尾也要有落款。本文符合推薦信的要求。題目明確了中心思想——推薦劉邦為學習榜樣。開頭小傳以文言形式彰顯寫作功底,令人眼前一亮。正文主體部分採用平行並列式,從「他,頭腦靈活,行動果斷,可稱英雄!」「他是仁義之君,不計前嫌,可稱英雄!」「他,剛正氣節,坦誠相待,可稱英雄!」三個角度和側面介紹劉邦的值得學習和敬重的地方,可見其無愧英雄的稱號。結尾總結全文,照應材料和題目、開頭,結構完整,條理清晰。
【詳解】
本題考查寫作能力。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指在材料基礎上加了任務指令。雖然高考寫作時間很有限,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必須捨得花5分鐘來審清題意。不同類型的作文在審題上有不同的側重點。立意力求新穎、高遠而深刻。沒有統帥的軍隊是烏合之眾,而沒有主題的文章則是無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確直接關係到作文的成敗,立意是否新穎、高遠、深刻是拉開作文檔次的關鍵。所給任務是「學校準備選取一個歷史名人作為學生榜樣,要求學生自主推薦。劉邦、蕭何和韓信三人是熱門人選。你覺得哪一個更稱得上學生榜樣?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封推薦信」,所給材料部分是有關人物的故事,寫作時可用可不用。
只要屬於被推薦人的性格特點或者人格魅力都可以寫。比如關於劉邦可以寫用人得當,不拘小節,善於納諫,知人善任。起於亂世之中,平定四海,功高寰宇,不愧一代英主!關於韓信可以寫: 「戰必勝,攻必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盡顯軍事謀戰之才;市人笑,漂母助;忍辱負重,知恩圖報,展現堅韌不拔之志;命途多舛,卻仍在歷史的潮流中勇進;歷經坎坷,卻仍能橫掃千軍如卷席;志吞六合,氣蓋萬夫。關於蕭何,可以寫其智:智,也就是才智,智慧。所謂「慧眼識英才」,眼光其實是離不開智慧的。眼力或見識只是內在的才智或智慧的外部表徵。
有才智,方能目光如炬,洞察時勢,鑑別英雄;有智慧,方能認識自我,保持清醒,進退有據。會打戰,當然是一種本事,一種才能,但這本事或才能僅僅屬於「技」的層次;有智慧,則步入「道」的層次。既有才能又有頭腦,方能「技進乎道」。蕭何始終很有頭腦,與韓信大不相同。韓信有時像天才,有時像白痴,需視具體情況而定;成功前還能保持清醒,得意時便糊裡糊塗;既沒有「大丈夫當如是也」或「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圖偉略,又不懂「謙受益,滿招損」的立身處世之道。所以韓信充其量只是有「才」,決不能說有「智」。
蕭何則可謂才智雙絕的人物,只是他的才能表現在不同的領域罷了。也可以寫蕭何的器量:常言道,「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蕭何完全承擔得起。蕭何更是有見識的,識,也就是見識,眼光。有見識,有眼光,也就能品評,會鑑賞。蕭何,智慧過人,器量如海,見識不凡。推薦信是一個人為推薦另一個人幹什麼而寫的信件,是一種應用寫作文體。每種類別的推薦信都用於不同的情況和環境,但是每種也都有相似之處。不論何種推薦信,都需要仔細書寫,其目的都是展示個人技能或特點。一般來說,都用於考察申請人各方面的資格和品質,並且樹立其自信。
參考立意:
1.我眼裡的劉邦(韓信、蕭何)
2.成也蕭何敗蕭何
3.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的韓信
4.大丈夫當如此人——劉邦
可用素材:
1. 劉邦是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秦二世時,他在沛縣起兵,反抗暴秦統治,最終獲得成功,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穩定的封建王朝。劉邦的功績是無可非議的,但對於其人品歷來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劉邦功業得到極高推崇時,也只說他拯民於水火,而不對其整個人品加以推崇。
2.對劉邦的非難,或始於阮籍登廣武展場時「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嘆,到了《厚黑學》風行之後,劉邦簡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詞,至今未有改觀。的確,劉邦在發跡之前,在沛縣的種種行為都將他性格中的弱點暴露無遺,「不是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就相當於今天的街頭混混,他甚至在定都建國之後,未央宮為父祝壽時還戲弄父親,暴露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足見其人品質低劣。然而,這樣一個品質低劣的人如何能成就如此偉大的功業,這著實讓人懷疑。其實,以上所述種種並非劉邦作為領導者的真正的品質,劉邦能成就如此功業,必定有偉大的人品作支撐。
3.劉邦曾自比信陵君,從而給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劉邦極會籠絡人心,其籠絡手段又極為高明,他善於根據形勢揣摩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係,能夠吸引他人為己所用,史記載:劉邦入關後,項羽聞之,欲擊之,劉邦自忖以十萬軍不敵項羽四十萬大軍,乃急籠絡項羽季父項伯,「以兄事之」,並「奉卮酒為壽」,與之約為婚姻,項伯遂感於厚愛,力勸項羽「善遇劉邦」,並於鴻門宴上拔劍與項莊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範增的全盤落空。從表面上看,劉邦並無任何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濟濟,蕭何、韓信、陳平……皆忠誠效命,連自視甚高的張良也敬佩地對人說:「沛公殆天授也。」以一個平民出身的「浪子」,團結著一大批才高氣傲的謀士、大將為之效力,豈一般手段所能至?
4.毛澤東這樣分析劉邦的勝利: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其實,劉邦最大的優點是他的「仁而愛人」,我認為這才是助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在論及劉邦的成功時,總會提到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寬厚大度等等,其實,這些優點都是從屬於「仁而愛人」這一點而產生作用的。劉邦的「仁而愛人」其實在《史記》中處處都有體現。最初體現在為官府送徒鹹陽途中縱囚。繼而表現在初起沛時不願接受沛令之職。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劉邦之辭,與蕭何、曹參之辭不同,蕭曹二人之辭,是恐是不成,秦王朝種族起家,而劉邦之辭,沒有個人的因素在內。
5.然最為典型的則以入關滅秦,與秦人約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受秦民犒賞;再則是漢七年,劉邦擊韓王新還鹹陽,「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最後,在漢十二年過沛,父老留飲,劉邦說:「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不願多打擾家鄉父老,顯示出對家鄉人民深厚的體恤之情。凡此種種,並非作戲,而是出於一片赤誠。由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劉邦的成功絕非偶然,也絕不是靠運氣得來的。試想,一個「好酒及色」之人,進入當年秦始皇的豪華的宮殿之中,竟能克制自己強烈的欲望,「財貨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何愁不成大事?
6. 八百年後,楚漢相爭,韓信因為得不到重用而離開劉邦,蕭何親自連夜追趕,並建議劉邦以韓信為大將,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幫助劉邦出蜀中,得天下,蕭何月下追韓信,靠他的一片誠心追回了難得一見的將才。
7. 有一種勇氣叫執著:「長畏此生不逢時,才堪經維誰得知?最懼千秋身死後,竟然當年人未識!」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宿命,一切都是無法變更的過去。命運之神的嘲弄從來都不曾離開過那個獨坐在淮陰河邊乞食的失意青年-----那個受盡羞辱不得不從惡少胯下穿過的膽小鬼;那個項羽帳前卑微的奇貌不揚的執戟郎;那個被漢王視為狂妄自大心腹之患的淮陰侯。原來,那個叫「韓信」的男子,從來不曾遠離過落魄。韓信死了,但是他卻兌現了他的諾言,賜給漂母千兩黃金,報答了一飯之德;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因為他死的時候,如同他年青時所期盼的那樣,天下都為之震動。生命之目的已經達到,如同最絢麗的櫻花一樣,片刻的燦爛必然伴隨著永恆的凋謝,但是它的瞬間美麗已永遠為賞花者所銘記。短暫的一生過後,是永恆的最偉大的光榮,死已的其所,死復何恨焉?「我若朝露降人間,和風櫻花隨春謝。逐鹿已隨英雄志,身死名敗又何妨?」
8. 名家點評:
(唐)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韓信廟》)
(宋)錢若水:築壇拜處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己深。隆準若知同鳥喙,將軍應有五湖心。(《題韓信廟》)
(宋)張耒:登壇一日冠群雄,鍾室倉皇念蒯通。能用能誅誰計策,嗟君終自愧蕭公。(《韓》信》)
(明)袁祟煥: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陵谷有變易,遑問赤松子。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韓淮陰侯廟》)
(清)周永年:一市人皆笑,三軍眾盡驚。始知真國士,元不論群情。楚漢關輕重,英雄出戰爭。何能避菹醢,垂釣足平生?《吊淮陰侯》
(清)袁保恆:高帝眼中只兩雄,淮陰同士與重瞳,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過韓侯嶺題壁》)
(清)包彬: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淮陰侯廟》)
【點睛】寫作時,切忌把全部名言雜糅在一起,以為能面面俱到,其實反而沒了重點。要注意時鮮素材的運用,不能一味在故紙堆裡「為賦新詞強說愁」。此外,文章結構圓融,可題記先聲奪人、態度顯豁,結尾畫龍點睛、收束有力,充分彰顯了作者的寫作才情。
宿老師講現代文閱讀:席慕蓉《黃粱夢裡》
宿老師講鑑賞古詩詞:關於春和秋的詩歌
寫作訓練:我太難了
向後看才懂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高考現代文閱讀訓練:風是父親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