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美女做的貴州美食「都勻粽子」
銅仁小夥自製的「泡椒鳳爪」擺在盤子裡像模像樣
浙江在線湖南懷化2月4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李鵬 攝影/王堅穎 攝像/楊朝波 崔建強 首席編輯/趙潔)民以食為天,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紅遍大江南北,各色美食承載的,除了味蕾之間的滿足,更多的是人們對家鄉的眷戀。在這冬末春初開往貴陽家鄉的臨客列車上,歸心似箭的小夥、姑娘、老人、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吃上了自製的家鄉美食,讓家的味道近一點,再近一點。
銅仁小夥自製「泡椒鳳爪」
食盒一揭半車廂飄香
2月2日晚6點多,浙江杭州開往貴州貴陽的3599次列車開過湖南懷化,這趟車是今年春運浙江首發臨客的其中一輛。正是飯點,12號車廂的9號、10號座位的一個小夥子此時被6個老鄉圍住,「給我一隻爪子唄」、「給我也留上一個」。
小夥叫徐華強,1989年生,貴州銅仁人,土家族,在浙江諸暨的一家餐館做廚師。他之所以被6個老鄉「圍攻」,是因為他捧著的一個紅蓋食盒。
盒子裡裝的是他特意為回家路上準備的「泡椒鳳爪」,20塊兩斤的鳳爪是在諸暨的農貿市場買的,辣椒用的是自家種的。把雞爪子上的指甲剪掉,煮熟,再用水衝洗乾淨,泡在辣椒水裡,加上鹽、雞精、味精、生薑片,只用一天時間,一盒香噴噴的「泡椒鳳爪」就做好了。
今年,徐華強帶著兒子楷楷與姐姐、姐夫、姨夫一起回貴州同仁德江縣的土家寨子。這「鳳爪」是他姐姐最喜歡吃的,不過,兒子楷楷生在諸暨,「已經吃不慣辣子」,徐華強笑笑說。
他們這一路除了自製的鳳爪,還帶了超市買的麵包和水果。「方便麵太難吃,鳳爪外面買又太貴,還不一定安全,吃著不放心,我就乾脆自己做了」,徐華強說,他做的爪子,「剛揭開蓋子,那個味道就引得好多個認識的還有不認識的老鄉都圍過來,他們都想嘗一下」。
再過7個小時就到貴陽了,徐華強準備的兩斤鳳爪被搶得只剩下兩隻了 ,這讓身為廚師的他很得意。
「這次回家不能過年了,只能休息一個禮拜,2月10號我還要趕回諸暨的飯店裡,過年缺人手,要去幫忙」。
布依族美女帶三道拿手菜
老鄉們邊嘗邊贊「真巴適」
12號車廂「泡椒鳳爪」飄香,16號車廂中間座位的布依族美女黎唯滿,也捧出自家吃食,手腳麻利地把早就做好的「都勻粽子」分給周圍的老鄉們。
趕火車前,這位在浙江餘姚打工的29歲妹子專門做了三道菜,除了都勻粽子外,還有香炸雞塊、折耳根,這都是她的拿手菜,也是貴州特色。
都勻粽子,和浙江嘉興的粽子區別很大。形狀就不一樣,都勻粽子是長方形的,吃起來很鹹。看到浙江在線記者被「鹹」得表情都變了,黎唯滿噗哧一下笑了,她說:「你們浙江粽子的裡放多少糖,我們的粽子裡就放多少鹽」。
這位布依族姑娘和哥哥、嫂子,還有同村的4個老鄉一起回家。她信奉的是,在外打工特別辛苦,一定要吃好。
她做的三樣菜每樣都裝滿兩個食品袋子,「這不是給我自己做的,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吃才有味道」。這一路上,靠著這三樣菜,她們一行7人沒買泡麵,也沒買零食。
鄰座的2個老鄉一邊吃著炸雞塊,一邊和記者說,「么妹兒做的雞塊,真巴適!」(註:「巴適」,四川、重慶、貴州等地的方言,意為「正宗、地道」。)
民工兄弟說一句「還可以」
列車廚師程輝心裡樂開花
在這趟載有1500多名農民工兄弟的臨客列車上,程輝才是真正的「大廚」,他是餐車上的廚師。
雲貴這邊的旅客跟浙江人的口味不一樣。程輝說,這邊的人口味重,愛吃「辣子」和酸辣粉。他2004年來到餐車到現在,都10年了,一直都在開往貴州和重慶的火車上掌勺。
2日下午7點鐘,程輝又推著小車去給旅客送飯了。這次的盒飯是「準備大賣的」,裡面有酸辣粉、小雞腿、香乾肉絲、蔬菜和炒蛋,根據包裝的不同分為15塊一盒和20塊一盒兩種。
29歲的程輝是衢州人,他說衢州口味在浙江算重的,但和雲貴川比起來差多了,現在他也變成重口味了。「我專門跑重慶和貴陽的車,每次火車到地方了,我都會自己掏錢到當地餐館裡點一些特色菜嘗嘗,向店裡的師傅請教,比比差距,做得有進步,特別有成就感」。
程輝說,最令他喪氣的事就是推著車子賣盒飯賣不出去,每次推著大半車的盒飯回來時,他的心裡會很難受,「說明我的菜做得不到位,人家不喜歡」。「如果我做的菜很受歡迎的話,會特別開心,走路都輕快」,有時旅客吃了一口他做的酸辣粉,用貴州話說「嗯,還可以」,他心裡會樂開花,說到這裡,程輝有點得意起來,原來,他和老婆是去年11月29日領的結婚證,老婆就特別愛吃他做的「雲貴菜」,「她說跟了我有肉吃!」程輝哈哈大笑起來。
其實,程輝做的菜有沒有「貴州style」,看看盒飯賣得好不好就知道。列車餐車做了個統計,不算早飯,這趟車平均每餐飯賣出盒飯500多個,杭州到貴陽的26個多小時,共賣出盒飯1700多個。賣得最好的是夜宵,當然夜宵是大家最喜歡的「酸辣粉」。
2月3日凌晨1點鐘,這趟3599次列車運行26小時31分後,準點到達貴州貴陽火車站。沒怎麼睡的人們,收拾起攤在桌上的食物,扯著孩子,背起行李……對於這些來自貴州各地的農民工,省會貴陽還不是他們的終點。近一點的,家人已經早早開車來接了;稍遠的,準備臨時找個落腳地,等凌晨5點的汽車;還有的,打算在貴陽住一晚,等天大亮了,再帶著一家老小回家。
帶著老婆孩子回家,吃上一口家鄉的熱湯熱飯,對於打拼在外的遊子,幾乎濃縮了對過年、對團圓的所有期盼;坐在一列火車上回家,歸鄉之心也向著同一個方向,那裡,有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