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歲的西安交大,正風華正茂!

2020-12-21 騰訊網

歷經兩甲子櫛風沐雨

跨越三世紀弦歌不輟

以交通之名立浩然天地

以創新之魂為興國之本

2020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學

建校124周年暨遷校64周年紀念日

我們,一起為世界之光!

校慶升國旗儀式

時間:4月8日7:00

地點:興慶校區四大發明廣場

參與者:全球交大人

△由武警陝西省警衛部隊轉業入職我校新輔導員的劉晗夢老師主持

面對疫情的特殊時刻,西安交大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升國旗儀式,全體交大人在全國乃至世界的不同角落,通過線上平臺參加升國旗儀式,共同向抗疫英雄致敬、為母校慶生、為祖國建設凝心聚力、加油鼓勁、振奮人心。據統計,通過西安交通大學官方微博、嗶哩嗶哩站、思源直播平臺等實時觀看人數超過15餘萬人次。

升國旗儀式結束後,教師代表、本科生代表、研究生代表分享了他們的戰「疫」故事。

△崇實書院輔導員代成軍

△文治書院法復71班趙崇智

△電信學部博1637班牛紅峰

加餐券紀念冊《芬芳》發布

你知道嗎,加餐券在西安交大已有近20年的歷史啦,

每逢元旦、春節、校慶、國慶、畢業等紀念日和端午、中秋等傳統佳節,小小的加餐券都會給「仙交大er」帶來滿滿的溫暖與關懷~

今年,西安交大極具收藏價值的《芬芳——西安交通大學加餐券紀念冊》重磅推出,收納了2019年度發布的加餐券!

暢想多年以後,當我們偶然看到紀念冊裡珍藏的加餐券時,便仿佛回到了交大校園,追憶美好如初的那年芬芳。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怎麼獲得這本加餐券紀念冊呢?

學生處設立西安交通大學「『力行』本科生發展基金」,計劃用於西安交大「背上書包看世界」等發展型資助項目的設立及開展,通過支持學生交流訪學、創新實踐、能力培訓等活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資助育人內涵,為更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幫助交大學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實現人生目標。

紀念冊作為西安交大「『力行』本科生發展基金」捐贈鳴謝禮品,不單獨出售。

交大百人鋼琴雲齊奏

「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在西安交大124周年校慶之際,交大師生們線上「雲齊奏」校歌《為世界之光》,並攜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國家援鄂醫療隊成員,一起祝福交大124周年生日快樂。

西安交大教育基金會

首部宣傳片《思源致遠》發布

今天,西安交大教育基金會隆重推出首部宣傳片《思源致遠》,獻給關心和支持西安交大教育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組織及全球校友。

點滴捐贈,承載深情。真摯感謝愛心人士對西安交大發展的拳拳愛心和鼎力相助。

足跡丨124年的交大風華正茂

歲月無言

前進有聲

「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1896年,盛宣懷在民族危難之際創立了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開啟了我國新式教育之先河。

1956年,交大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上海遷往西安,紮根西部。「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已然成為交大人的精神血脈,成為西安交大永遠不變的氣質底色。

2020年,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巍然矗立,開啟了交大人探索21世紀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形態」的嶄新篇章。

歷史的選擇,前行的腳步,騰飛的希望,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歷史,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南洋公學校門

1960年西安交通大學校門

今日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北門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新港之門

1978年,西安交通大學鳥瞰圖

今日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鳥瞰圖

西遷之初,新落成的圖書館

今日的錢學森圖書館

遷校後的中心一樓景色

今日的中心一樓鬱鬱蔥蔥

西遷之初,校園裡貫穿南北的道路

(今梧桐東道)

今日校園裡,梧桐已成參天大樹

科研探索

永不止步

「哪裡有事業、哪裡就有愛、哪裡就是家」。

64年前,數千名交大師生從黃浦江畔奔赴大西北,為西部建設奉獻芳華,他們用開拓的足跡踏碎荒涼,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前方,書寫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報效祖國的感人篇章。

從「草棚大禮堂」到「思源活動中心」再到「新港報告廳」,篳路藍縷的創業情懷早已融進每個交大人的骨血中。

從64年前「沒有因遷校晚開一天學、少開一門課、遲開一個實驗。」到創新港建成26個研究院,1個聯合設計研究院,63個研究平臺,交大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鏗鏘誓言。

昨天

動力系師生試製我國第一臺雙缸式自由活塞燃器發生器

機切專業師生自製成功的切削用量計算機正在車床上實驗

發電專業學生在製作220kv雙線路鐵塔模型

內燃機專業師生苦戰20天利用廢料製成一輛小吉普車

今天

視覺信息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實驗室

細胞膜分析測試儀

透射式電子顯微鏡

西安交大,生日快樂!

交大人!為世界之光!

相關焦點

  • 13歲女神學霸如何考入西安交大的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3日訊 據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消息,十四位幸運的少年,6月21日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學發出的今年全國首批本科生錄取通知書。13歲的女生範世禕,來自蚌埠高新教育集團總校實驗中學,拿到了編號為0001的第一封錄取通知書。從今天起,你們有了一個光榮的稱呼——"交大人"。
  • 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引入"肝癌一站式診療服務"
    西安交大一附院黨委副書記、肝膽病院副院長呂毅教授介紹肝癌多學科一站式診療服務項目 西部網訊(記者 王輝 通訊員 緱永強)6月6日上午,一個以多學科教授參與討論的肝癌病人病情分析會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隆重召開
  • 不遠千裡移家西安,花季少女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終獲新生!
    近日,在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科醫護的共同努力下,來自臺灣地區的同胞王某成功接受腎移植手術,術後3天肌酐就恢復正常,經過10天的治療,於5月11日康復出院。患者王某,女,21歲,正值青春年少、鮮花盛開的年齡卻罹患慢性腎臟病5期,來西安交大一附院時已經接受血液透析治療3年,備受疾病的折磨。原本美麗的臉龐因為疾病而顯得暗沉,蠟黃。纖細的胳膊也由於動靜脈內瘻的緣故,即使夏季小姑娘也不敢穿短袖,生怕自己的「與眾不同」嚇到別人。
  • 拋去地理位置,西安交大能否和上海交大「一戰」?網友:問題不大
    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是兩所相當知名的985重點大學,且兩校有相同的校史。西安交大是老交大西遷到西安而來,留在上海的部分,則變為今天的上海交大。如果拋去地理位置,西安交大能否和上海交大「一戰」?今天我們對兩校進行簡單的對比介紹。
  • 科室素描丨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管轄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交大一附院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撐起交大一附院這座神聖醫學殿堂的,是交大一附院的眾多專業、特色學科。其中,有這麼一個學科,歷經三十年的砥礪前行,一直走在西北地區的前列,她就是「全國青年文明號」先進單位——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 西安交大PK上海交大,差距究竟有多大?
    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都是985、211、雙一流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大的前身是創建於1896年的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名交通大學,1956年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2004年,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併入西安交大組成新的西安交大。有人說:近幾年,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差距越來越大!
  • 西安交大一附院:兩地三線齊發力打好防控新冠肺炎阻擊戰
    西安交大一附院接到上級通知:增員湖北、馳援武漢。獲知通知後,西安交大一附院5000餘名職工紛紛請戰,短短幾個小時,醫院就收到了2900多份請戰書,這當中既有工作多年的大專家、大教授,也有剛剛入職的年輕醫生、護士,很多科室特別是感染科、呼吸科等正衝鋒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科室,不顧困難,紛紛要求到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去。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與神木市醫院共建腫瘤學科啟動
    12月11日上午,神木市第一屆腫瘤治療研討會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學科與神木市醫院腫瘤科學科共建揭牌儀式在我院濱河新區院區順利舉行。我院副院長化建彪主持會議。冬歲嚴寒,萬類深藏,來自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多位腫瘤學科專家匯聚一堂,砥礪學術精神,碰撞思維火花。
  • 【雙甲子校慶】西安日報:做好交大西遷是最大的責任
    編者按 60年前的交通大學西遷,不僅是寫進交大歷史的宏闊史詩,更是中國高等教育格局改變的標誌性事件。大樹西遷,鬱郁蔥蘢,今日的西安交大人站在新的徵程、新的起點。為弘揚西遷徵程中生髮根植的寶貴精神,鼓舞今人、激勵來者,西安日報在科教衛時空·專題新聞版開設交大西遷專題,陸續刊發系列反映西遷歷史與西遷人物的文章。3月22日,該版刊登「思源深情藏沃土,名校紮根大西北,做好交大西遷是最大的責任」,現全文轉發,以饗讀者。 北風吹過曾在留園沐浴春光的梧桐,雪花落在思源湖畔的柔軟草坪。
  • 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全面開診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施秉銀院長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開診儀式上說,醫院積極落實國家醫改政策,致力於破解醫改難題,積極探索符合區域特色的醫學運行模式。目前形成了「兩院三區四分院」的戰略布局,優質醫療資源向周邊和基層下沉,並在發展中不斷增強著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 西安交大成立馥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 通訊員王毓安)近日,浙江馥莉慈善基金會向西安交大教育基金會捐資創建「西安交大馥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超4000例 最長存活35年
    原標題:西安交大一附院腎移植超4000例 最長存活35年   中新網西安4月17日電 (記者冀浩凡)記者17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在36年的時間內實施腎臟移植手術已突破4000例,患者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者僅5歲,患者最長健康存活達35年。
  • 西安交大—陽明大學心血管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6月7日,西安交大—陽明大學心血管聯合研究中心成立,這是西安交大與陽明大學的又一合作項目。美國四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錢煦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張心湜共同為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奮楫揚帆敢為先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與醫院同步成立於1956年,建院初期,婦產科條件簡陋、設備簡易、人員缺乏,只能開展一些常見疾病的診治。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斷發展,醫院婦產科在醫、教、研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婦產科的病床也由原先不足30張床位到現如今的146張床位。
  • 西安交大研支團為學生插上科技創新創意的翅膀
    西安交大研支團成員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點,精準對接資源,和西安交通大學航模隊異地合作,利用校航模隊的技術資源,聯繫日常生活實際講解航模創新技術,給同學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了創新的種子,只願日後開花結果,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與長安區醫院籤約託管協議
    點擊查看 繼西安交大一附院託管韓城民楊醫院、彬縣中醫院、延安市中醫院之後,西安市長安區醫院成為第四個與交大一附院院籤署託管關係的醫院。2016年10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政府關於西安市長安區醫院託管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長安區政府中會議廳舉行。陝西省衛生計生委、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市衛生計生委、長安區委區政府領導,交大一附院院黨政領導及職能科室負責人,省內外各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籤約儀式。此次《框架協議》的籤訂,標誌著長安區政府與交大一附院就全面託管長安區醫院的合作步入實質性階段。
  • 2017亞信國家大學生藝術節在西安交大落下帷幕
    西安外國語大學兩位留學生用哈薩克斯坦的傳統樂器咚巴拉,彈唱了《可愛的玫瑰花》。復旦大學留學生們準備的原創舞蹈《Life in Fudan》,引起了現場觀眾們的連連尖叫與喝彩。西安交大吉爾吉斯斯坦留學生身著民族特色服裝,帶來男女對跳民族舞蹈《Zhalyn Bi》。北京師範大學蒙古留學生的舞蹈《Salhich shuwuu》豪爽瀟灑、英氣硬朗。
  • 西安碑林西安交大邁入「1萬+」,最貴的小區均價超過2萬/平
    西安7月的房價也已經新鮮出爐。據房天下研究院發布,西安7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4511元/平,環比6月上漲0.42%,同比去年同期上漲1.81%。其中碑林西安交大7月二手房參考均價11642元/平,環比6月上漲2.30%,同比去年同期上漲3.41%。
  • 西安交大二附院「骶神經調控」治療排尿障礙轉化率全國第一
    央廣網西安9月3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從今天(3日)舉行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 骶神經調控100例新聞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上獲悉,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成功完成了第100例患者「骶神經調控」植入治療,一期體驗治療向二期永久植入的轉化率高達94%,位居全國第一。
  • 西安交大「為世界之光——飲水思源之夜」傾情上演
    交大人演繹交大故事,師生校友們用最真摯的表達,再現百廿交大厚重與輝煌的歷史;用最質樸的情感,詮釋60年前崢嶸和激昂的西遷歲月。這是一場追本溯源、承前啟後的晚會,一份濃濃深情寄予交大的「我為世界之光」。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校長王樹國,校黨委委員、歷任老領導、兩院院士、離退休老同志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廣大師生校友等觀看文藝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