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2020-12-08 大河網

  作者:韓震(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一

  歷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但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中華民族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了劇烈變革的陣痛。西方文化憑藉貿易和武力強勢湧來,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體西用」,中國在文化自救過程中亦磨損消耗著自信心。但必須看到,中華民族在最深層的根基和最內在的精神上從來都不曾失去自信。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卻總能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於自強不息的文化基因。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奮鬥,通過革命、建設和改革,讓中華民族邁開自信而堅實的步伐走上復興之路。中華民族不僅重新站立起來、富裕起來,而且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古老中華文明重新煥發出無限生機活力。當代中國的迅速發展,得益於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選擇了正確發展道路。在此過程中,我們黨既堅守中華民族文明血脈,又創造性地把中華文明推向時代發展康莊大道,在守正創新中,我們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正是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給中國提供了重要理論啟示:一方面必須擺脫封建主義及其自然經濟體系,另一方面必須保持民族獨立,避免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附庸。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讓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也讓中國人民重拾和堅定了文化自信心。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歷史進程,也是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過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而這種靈魂是由特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構成的。一個民族只有對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化理念和價值體系滿懷信心,對民族文化的發展活力、創造潛力和韌性充滿信心,才能堅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堅守自己的文化立場。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紮根於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我們應該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恆魅力的文明成果」。事實上,守正創新本身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正因為中華民族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國文化才得以綿延不絕,並且總是能夠在歷史前進中不斷創造新繁榮。

  三

  培植文化根基、鑄造民族魂魄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始終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此,應從以下方面著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能夠理解世界發展大勢,自覺與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相適應,創造代表人類文明發展方向的先進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偉大文化來自偉大實踐。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代表中國歷史發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揭示了我國文化發展規律,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唯一正確道路。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才能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在交流互鑑中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一種先進的文化必定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文化,這種文化既是歷史發展進程的反映和升華,又是歷史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引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上了現代化建設快車道,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也有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重要判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不管風雲如何變幻,歷史發展的趨勢是具有必然性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推進文化建設,也必須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以開放心態與不同文明進行交流互鑑,不斷吸納時代精華,在守正創新中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06版)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在改革開放中砥礪堅定
    改革開放40年,既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曆程,又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自信愈加堅定的偉大曆程。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就是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自覺地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一以貫之地保持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不斷煥發新的強大生命力和戰鬥力。  (二)始終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如何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堅定文化自信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為這個文化自信奠定了紮實的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以更加自覺的意識來談文化自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包含了對中華文明新發展的探索,也包含了對社會主義探索的啟示,為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這不但可以增強個體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堅定個體對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
  • 堅定文化自信的四個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精神動力。特別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  堅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12月8日,燃情文創擁抱小康2020《人民鐵道》鐵路文創產業創新與發展論壇暨鐵路文創精品成果展在北京天泰賓館舉行.人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於活動現場正式亮相,為我國鐵道產業再添強大綜合性運營平臺助力.(12月9日中國日報網) 據悉,人鐵文創公司是由中國國家
  • 李媛媛等: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李媛媛等: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2019年01月21日 10:12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李媛媛等 字號 關鍵詞:先進文化;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
  • 華僑城姚軍: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 軍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培育並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集群和品牌。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
  • 弘揚黃河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黃河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蘊含著眾多的歷史記憶與價值理念,融匯成中華文明的精髓。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堅定文化自信,打造中國鐵路文化優質品牌
    近日,「燃情文創·擁抱小康——2020《人民鐵道》鐵路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論壇暨鐵路文創精品成果展」在北京天泰賓館舉行。人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於活動現場正式亮相,為我國鐵道產業再添強大綜合性運營平臺助力。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原標題: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象徵著光明與熱情,是中華文化獨特鮮明的標識,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魅力所在。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紅色文化熱」方興未艾。
  •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守正創新——2019年山陰縣宣傳思想工作綜述
    抓好全縣「學習強國」的學用工作,2019年全縣「學習強國」激活人數11931人,率先在全市實現兩個全覆蓋,逐漸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學理論學知識的重要陣地,在朔州市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強國」知識競賽中,山陰縣取得了全市第二名、六縣區第一名的好成績。
  • 全國人大代表王文保:傳承黃河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文明起源是人類社會最重大的學術課題之一,開展文明起源研究對於探索中華多元一體文化的形成,增強民族凝聚力,弘揚民族之根魂具有十分重要的當代價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 堅定文化自信怎麼做?習近平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文化遺產是先人創造並遺留下來的文化成就、寶貴財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延續、生生不息的內在脈絡與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兩個鞏固」根本任務,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 「學思平治」秦宣:文化自信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都同我們的文化密切相關,統一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文化軟實力地位愈加凸顯的國際形勢,在強調堅定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自信」的同時,特別強調文化自信。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鬥,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鬥;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
  • 勇毅篤行 守正創新 影享世界 新時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橫店...
    勇毅篤行 守正創新 影享世界 新時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橫店峰會舉行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02日 10:22:31 | 作者:郭好進 攝影 胡揚輝 視頻 徐航 | 編輯:劉海傑  11月1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省電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