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刊財經
紅刊財經 何豔
2019年全年,A股市場半導體行業(申萬三級子行業)以王者之姿錄得128%的漲幅,而韋爾股份則以1238億元的市值站上半導體行業之巔。這一年,韋爾股份股價漲了近4倍,公司實控人虞仁榮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以493億元的身價躋身「2019紅周刊富豪榜」前十位。
附圖 韋爾股份上市以來周線走勢圖
對比年初,虞仁榮的身價漲了近5倍;對比2017年上市首日,其身價上漲了近15倍,這種財富增長速度使其成為A股市場名副其實的「黑馬」人物之一。
「兩輪驅動」戰略
作為上世紀80年代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的高材生,虞仁榮是當年的天之驕子。1998年,32歲的虞仁榮自立門戶做起了電子元器件分銷,主要分銷電阻、電容等被動元器件。當時是電子元器件生意最好的年代,分銷電子元器件的經歷,讓他對這個行業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並積攢了相應的資源,更讓他認識到在元器件下遊的電子設備製造商以外,規模還很小的設備解決方案類公司將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在這些因素推動下,他不僅提供產品給客戶,還會主動把最新元器件產品提供給這些公司研究,甚至把自己公司的方案提供給他們。這讓虞仁榮的事業凸顯出競爭優勢,也讓他有了更穩定的客戶體系。到2006年時,虞仁榮已是北京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
2007年,他在上海成立了韋爾股份,主營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被動件、結構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導體產品的分銷業務。韋爾股份的成立標誌著虞仁榮事業的晉級,形成了半導體產品設計與分銷兩個「輪子」,這兩塊業務協同發展,為公司後來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切入高速增長的光學黃金賽道
持續發力半導體設計
如果按照企業內生增長的道路向前進,虞仁榮以及韋爾股份的事業躍進可能要等上多年。虞仁榮沒有單向選擇,他選擇的是內生增長和併購並行。在2013年-2015年,他連續發起收購,小試牛刀。
在韋爾股份2017年上市後,有了資金支持的韋爾股份開始大手筆收購。其中,足以改變韋爾股份「命運」的收購是對北京豪威的收購。
豪威科技與日本索尼、韓國三星並稱為全球領先的三大主要圖像傳感器供應商,其產品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和工業應用領域,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網絡攝像頭、安全監控設備、數位相機、汽車和醫療成像等。收購北京豪威,韋爾股份將實現對CIS圖像傳感器高中低端產品的全覆蓋兩者業務高度協同,符合韋爾股份未來發展戰略布局。在國內晶片安全可控的長期預期下,晶片設計和製造等領域具有良好發展前景。
長期跟蹤韋爾股份的半導體行業研究專家認為,公司將繼續立足於半導體設計行業,利用在技術、資質、品牌、銷售渠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以移動通信、數碼產品為發展根基,進一步拓展各類產品在安防、汽車、網通、醫療、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應用,努力成為代表行業領先水平、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高成長、自主創新的企業。
投行分析人士指出,公司開啟常態化併購之後,未來將晶片設計領域積極布局,最終成為平臺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近期韋爾股份新動向也顯示了其要在晶片領域繼續做大做強的雄心。2019年12月17日,韋爾股份公告擬通過境外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5000萬美元,參與投資由璞華資本管理的境外半導體基金。這是一隻重點參與境內外集成電路領域的併購整合的基金。
在韋爾股份發起收購北京豪威的重大資產重組的過程中,公司股價節節走高。進入2020年,韋爾股份股價繼續上衝了21.2%(截至2020年1月16日),虞仁榮也在造富的路上更進一步。
(本文已刊發於1月18日的《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