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韋爾股份超千億市值限售股上市,實控人虞仁榮獲益超24倍
數據統計顯示,9月期間共有109家公司,合計139.46億股限售股將上市流通。以最新收盤價計算(下同),9月份解禁市值3616.41億元,全年來看居於中等規模。
五周解禁市值分別為1690.47億元(8月31日-9月4日)、708.27億元、252.65億元、963.90億元和1128.66億元。
9月解禁數量超過5億股的公司有5家,分別為中國中鐵(601390.SH)、浦發銀行(600000.SH)、卓郎智能(600545.SH)、臺華新材(603055.SH)、國芳集團(601086.SH)。
解禁市值上百億元的公司有10家,分別為大博醫療(002901.SZ)、傳音控股(688036.SH)、雙匯發展(000895.SZ)、金域醫學(603882.SH)、中科軟(603927.SH)、光威復材(300699.SZ)、天宇股份(300702.SZ)、浦發銀行、牧原股份(002714.SZ)、亞士創能(603378.SH)。
其中,大博醫療、傳音控股、雙匯發展三家公司解禁市值超過300億元。大博醫療解禁流通盤大增近9倍,中科軟流通盤也增加超過6倍,流通盤增加超4倍的傳音控股、臺華新材(603055.SH)也值得特別關注。
從本周來看,共有29家公司合計32.14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解禁市值1690.47億元。晶片龍頭韋爾股份(603501.SH)一家獨大,佔據了超過60%的份額。
根據公告,韋爾股份8月31日有6.07億股限售股解禁,這一數量佔總股本比例的70.24%,是解禁前流通股本的近4倍。韋爾股份解禁市值高達1063.35億元,是年內解禁規模僅次於順豐控股(002352.SZ)的公司。
韋爾股份此次解禁既包括首發限售股,又包括定增限售股。其中,首發限售股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虞仁榮持有的2.79億股,定增限售股為一年前定增涉及的44名股東,合計持有3.27億股。
這是一家半導體器件設計和銷售公司,2017年5月登陸上交所。通過多次外部併購,韋爾股份已成為一家布局於功率器件、電源IC、射頻晶片和CMOS傳感器的國產半導體設計、分銷廠商,也是A股唯一實現泛模擬晶片全布局的上市公司。
韋爾股份不久前披露的中報顯示,今年公司主營業務在加速成長。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速均超過40%,淨利潤增長更佳。
2019年公司全年盈利4.66億元,同比增長2.21倍;2020年一季度公司已盈利4.45億元,僅一個季度已與去年全年基本相當;第二季度單季盈利5.45億元,同比增近20倍。業績大增的原因在於豪威科技和思比科並表。
業績暴增,韋爾股份股價也穩步上漲。公司發行價7.02元/股,今年7月盤中最高價一度達252.72元,後回吐漲幅30%左右,最新收盤價175.31元,總市值1514億元。近三年多時間,最新股價較發行價上漲約24倍。
此次解禁的股東們各有收穫。控股股東虞仁榮僅從股價上漲所獲收益已近24倍,更何況原始股東持股成本遠低於發行價格。
2019年定增購買資產的發行價為33.70元/股,募集配套資金的定增價格為57.68元/股,相關股東收益分別為4.2倍和2.03倍。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正處於韋爾股份股東減持窗口期,6月24日韋爾股份實控人一致行動人及一批高管提出了減持計劃,包括虞仁榮一致行動人虞小榮,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紀剛,公司董事、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賈淵。
韋爾股份此次解禁涉及股東較為分散,且解禁股東收益較高,股東減持計劃進行中,公司後市面臨壓力較大。公司股價近期回調,解禁壓力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本周限售股解禁數量超過1億股的上市公司合計有8家,前三分別為浦發銀行、韋爾股份(603501.SH)、河鋼資源(000923.SZ)。
同時,解禁市值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合計有10家,除韋爾股份外,還有光威復材、浦發銀行、牧原股份三家公司各有超100億元市值限售股上市流通。
解禁數量是解禁前流通股一倍多的公司共計有4家,韋爾股份、祥和實業(603500.SH)、中大力德(002896.SZ)、東珠生態(603359.SH),均為首發限售股解禁。由於流通股份的大量增加,這類公司限售股解禁對自身股價影響相對較大。
從解禁股份的類型來看,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有11家,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有10家,股權激勵限售股份有8家。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