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評判「內地客命喪香港事件」的11個關鍵點

2022-01-03 愛港漂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橙新聞(HKOrangeNews),愛港漂已經取得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橙新聞。



內地旅客隨團來港,逛珠寶店時疑因購物問題起爭執被圍毆致死。事件發生後,內地一些媒體報導的側重點是「拒絕購物」、「在香港被打死」,而本港媒體則將矛頭指向內地領隊、團長以及「影子團友」。


這樣「雞同鴨講」的場景似曾相識,就如過往多次兩地衝突事件一樣,內地網民群情激憤,覺得不受香港歡迎,被港人惡劣對待,甚至發起「抵制香港」行動;而不少港人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不是香港人幹的,肯定與內地人和新移民有關,他們敗壞了香港的名聲。

一些煽情、失實的媒體,遇到天真、懶惰的讀者,於是真相愈走愈遠,誤會愈來愈深。

在開口指責任何一方之前,

我們應該先搞清以下這些問題:



綜合警方公告和本港多間媒體報導可知,事件中的死者苗春起(黑龍江人,54歲)並非因自己「拒絕購物」惹禍上身。事發於19日上午,死者隨團抵達紅磡民樂街D2珠寶店,期間他與同行的女同事張麗霞,疑因不願購物,走到門口聊天抽菸,同團的內地女團長鄧海燕上前交涉起爭執,苗在中間調停時,被人推出店外群毆,突然昏迷,送院後傷重不治



事發後警員翻查店鋪閉路電視,發現4名大漢曾在店外對苗春起拳打腳踢。警方至今拘捕1名香港人、3名內地人共4人,包括32歲內地女團長鄧海燕與53歲內地女子張麗霞,還有44歲香港男導遊胡彥南及32歲內地男領隊劉洋。劉洋據稱是鄧海燕的丈夫,兩人育有一子,在深圳居住。警方還在追緝兩名涉案兇徒。


事件牽扯出近年香港入境團的一種新模式,利益鏈條上面既有內地人、也有香港人。立法會議員(旅遊業)姚思榮告訴筆者,以往低價購物團是由香港商鋪、香港旅行社和內地旅行社三方合作,以購物回佣補貼團費。近幾年,購物團下跌,旅客購買力也不如從前,內地旅行社為賺取更多回佣,直接與香港商鋪合謀。大概自一年前開始,發現有內地旅行社招攬港人作為持牌人,在港開設旅行社。這些內地旅行社以極低費用組織「散客」,由內地領隊直接帶團來港,裡面混入「影子團友」,再與黑店職員配合,如同將團客「左手交右手」。這個過程中,香港導遊只是掛名、形同虛設,因此被稱作「紙牌導遊」


一句話,這是兩地無良商人共謀殺雞取卵。不過,無論如何,事情在香港發生,按照姚思榮的說法,香港導遊帶團時應提醒團友遵守本港法律,如果「影子團友」做出強迫購物行為,導遊要通知公司,否則香港旅行社也要負上責任。


「影子團長」、「影子團友」即內地所謂的「託兒」。在指定購物點消費時,他們「軟硬兼施」,有時假扮「一擲千金」,以引起「羊群效應」;若有團友拒絕消費,他們會出言恐嚇、威脅甚至充當打手


姚思榮說,「影子團友」很難界定,「你如何證明他真買還是假買呢?」「影子團友」利用了香港、內地法規的模糊地帶。當「團友」引誘、強迫團友購物時,香港導遊和店員置身事外,避免被投訴追究。這次事件中,旅議會要求負責香港接待的「天馬國際」旅行社提交報告,對方就堅稱只屬內地團友糾紛。據說香港業界已向深圳旅遊局、內地旅遊部門多次反映,希望兩地能共同研究方案、採取措施,堵塞漏洞。



據報導,死者苗春起在深圳只支付了約300元,就加入了這個港澳三天兩夜團。低價購物團一般只收取幾百元費用,出發前會向團友講明「要買些東西」。以三日團為例,業界都知道旅宿、交通費成本至少一、兩千塊,於是要靠購物「補貼」。內地實施《旅遊法》以來,零負團費、導遊收取回扣都涉嫌違法。但在香港,旅行社、導遊收取商鋪的回佣一般不違法。只要零售商和旅行社籤訂合約,旅行社把商鋪名單交給旅議會備案即可。可以說,香港對廉價團和定點購物採取默許態度

香港從未明令「禁止」廉價團,只是依法打擊無證導遊、無牌旅行社和強迫購物現象,比如2010年旅議會頒布的「十招」。


事件發生地D2 Jewellery珠寶店,甚少香港本地人會踏足,即便光顧,也未必有人招呼,因為這種店鋪專做內地旅行團生意,更確切地說,專門接待廉價團。 D2珠寶店所在的紅磡民樂街還有多家港人聞所未聞的珠寶鐘錶店,與香港及內地旅行社形成共生關係,甚至由同一老闆經營。民樂街不屬於繁華商業區,但每天都可以看到一輛接一輛的旅遊巴士來來往往,內地客被導遊和旅行社帶入合作店鋪,一停留就是兩三個小時。

今次事件發生後,有內地人表示:「好可怕,不敢去香港了」。但民樂街不能代表香港購物體驗,更不能代表香港。許多港人都知道,民樂街號稱「劏場集散區」,專「劏」內地客



有內地遊客反映廉價團「指定購物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及售價不合理,為何沒人管?姚思榮說,通常有人投訴後,執法部門才會受理。投訴有三個渠道,包括旅遊業議會,主要負責業界監管,可以對旅行社進行罰款或停牌;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可以曝光商鋪名單,做出呼籲;第三就是香港海關,按《商品說明條理》等規定執法。特別要指出的是,商鋪的違法經營、強逼購物、誘騙購物等問題,應該向海關投訴,而且需提供證據。


與香港旅遊業相關的機構有三個:其一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旅遊事務署,主要負責改善旅遊設施,制訂有利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其二是半官方機構香港旅遊發展局,職責是宣傳推廣香港旅遊及舉辦活動;還有就是旅遊業議會,屬於旅遊業界民間組織,身兼監管職能。

支持者認為以上機構熟悉行業狀況,有利監管,比如2010年旅議會推出「十條」規管入境團確有成效;批評者則認為這些機構功能重疊、互相卸責,「自己人管自己人」不可能奏效。近些年,發生前桌球國手被氣死、惡導遊阿珍辱客、導遊阿蓉與旅客打架鬧上法庭等醜聞後,質疑旅遊業監管的聲音越來越強烈,政府正研究設立旅遊監管局(旅監局)。



面對內地網民發起「抵制香港」行動,香港的確有本土派「順水推舟」、「樂見其成」,但這兩方都只代表極端的、民粹的觀點。香港旅遊業就業人數大概有30萬人,佔全港總就業人數的7%左右,當中大多數人從事基層工作,市況好壞關乎生計。今年以來,香港旅遊業進入調整期,零售業市況低迷,業界擔心今次事件會令旅遊業雪上加霜。


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不要貪便宜參加低價購物團;

如果遇到強迫購物、誘騙購物等情況,不要當面爭執,可向海關、旅議會、消委會投訴,或尋求警方幫助;

如果購物後不滿意,可以退款:根據旅議會的購物退款保障計劃,內地遊客跟團來港,到已登記的店鋪購物(今次事件涉及的D2珠寶店就登記在冊) ,六個月內有不滿可獲全數退款;

兼聽則明,不要偏聽不負責任的媒體報導,要指責的不是「內地人」或「香港人」,而是兩地旅遊業的害群之馬。



相關焦點

  • 各界評「香港滋擾內地客」事件 粗暴行為全港震驚
    16日,香港激進人士在尖沙咀購物區辱罵滋擾內地遊客。      香港特區政府官員2月18日表示,不禮貌或粗暴對待內地遊客的示威應受譴責,特區政府「一定不會容忍這種事件再發生」。部分示威者對途經的遊客比豎中指,並企圖包圍內地客。一些遊客驚恐避開,也有人與之對罵。場面混亂,一度爆發肢體衝突。沿途許多店鋪也被迫緊急拉閘,把客人留在店內,以防事情惡化。  支持兩地融合的香港團體則出面阻止惡行。在16日的示威現場,有人展示「反對港獨漢奸分裂國家」的標語。「愛港之聲」當天還在尖沙咀廣東道設置街站,向內地旅客派發貼紙和宣傳單,歡迎他們來港消費。
  • 250名內地客,被騙4個億!香港警方終於出手了
    這24名詐騙團夥,包括13男11女,年齡在28歲至64歲之間,其中3名為集團主腦,包括一名執業律師,另11人屬保險代理。250名內地客受騙近4億香港警方披露,263名受害人中包括250名內地人、10名香港人及3名馬來西亞人,部分為中產人士及退休人士。單個受害人的投資金額從20萬港元至2000萬港元不等。
  • 非法撈海膽命喪黃泉
    廣東省汕頭市南澳一家養殖場的4名男子,本月10日乘船非法到香港海域捕撈海膽,一名男子在潛水後昏迷致死,其他3人被香港警察遣往內地執法部門。客死香江的男子是34歲的何某,他與3名同伴10日清晨乘坐一艘6米長的機動小艇,從海面偷渡進入香港東面的西貢水域,非法捕撈海膽。
  • 境外媒體:香港嚴打內地水貨客 3天拘捕55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1日報導,農曆新年將至,香港政府消息透露,由香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統籌的跨部門小組,將多管齊下出招,包括拒絕水貨客入境;加強針對涉水貨活動違規工廈的執法;及加強針對水貨客阻街及滋擾居民行為的執法。據悉,當局有意把深圳居民的「一籤多行」,改為「一周一行」,但有關方案仍需再探討,未有定論。
  • 香港四高官譴責擾內地客事件:非香港人價值觀
    香港特區政府多名官員昨日強烈譴責日前在廣東道發生的騷擾旅客事件,認為事件嚴重損害香港的旅遊聲譽,違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香港警方表示十分重視該事件,會按既定程序依法處理。  南都記者獲悉,前日,香港有反內地自由行的團體發起行動,從尖沙咀鐘樓遊行至廣東道,沿途罵內地旅客,指他們影響香港人的生活。他們又與支持內地遊客的團體對罵,更在廣東道名店外叫囂,有金店更要關門,場面一度混亂。
  • 250名內地客 被騙4個億!香港警方終於出手了
    原標題:250名內地客 被騙4個億!香港警方終於出手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內地客赴港購買4億安盛保險投連險暴雷」的事情?
  • 250名內地客,被騙4個億!香港警方終於出手了
    這24名詐騙團夥,包括13男11女,年齡在28歲至64歲之間,其中3名為集團主腦,包括一名執業律師,另11人屬保險代理。250名內地客受騙近4億香港警方披露,263名受害人中包括250名內地人、10名香港人及3名馬來西亞人,部分為中產人士及退休人士。單個受害人的投資金額從20萬港元至2000萬港元不等。
  • 內地香港新增11航點 國航國泰港龍成最大贏家
    據統計,每年經香港進入上海的國際旅客平均只有100萬人次左右,而經其它亞洲機場(新加坡、曼谷、東京、首爾等)轉機往返上海的,每年卻高達600萬人次甚至更多。香港到上海的乘客中商務人士居多,消費能力較強,航班的座位「含金量」相當高。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滬港客運線由東航和港龍壟斷,東航每天到香港約為14-15個航班,而港龍每天為15-16個航班。
  • 香港國泰航空空姐拒掛中文名牌 稱"不討好內地客"
    香港國泰航空於5月底對外宣布,欲將香港及臺灣空中服務員掛在胸口的名牌,從原來的只有英文名改為中英文名對照。此事引來國泰員工強烈反對,他們擔心在服務過程中如果出現不愉快的情況,有人可能會根據名牌上的中文名字追查自己的身份,或會對其私人生活造成滋擾。更有甚者,直斥這項決策有「討好內地客」之嫌。事件最終以國泰航空擱置計劃而暫告一段落。
  • 香港保安局局長:查獲水貨客案香港人多過內地人
    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南都資料圖片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據新華社報導,水客中港人和內地人的比例為何?香港警方追究近期滋擾旅客的有關人員是否有心無力?昨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在立法會被多位議員質詢,他回應,估計水客中港人和內地人約為一半一半。針對近期的所謂「反水貨客」示威活動,香港警方已拘捕69人,並將繼續調查事件並依法追責,其中已有51人在反水客行動中涉違法被起訴,等待法庭審訊。
  • 香港國泰航空空姐拒掛中文名牌 稱「不討好內地客」
    (圖據香港東網)  海外網6月11日電 繼"簡繁之爭"後,香港社會近日又鬧出"中英之辯"。香港國泰航空於5月底對外宣布,欲將香港及臺灣空中服務員掛在胸口的名牌,從原來的只有英文名改為中英文名對照。更有甚者,直斥這項決策有"討好內地客"之嫌。事件最終以國泰航空擱置計劃而暫告一段落。  有港媒評論認為,國泰員工對於"隱私"的疑慮不無道理,可是"討好內地客"一說值得商榷。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雖然英文在該地區的使用頻率比大陸和臺灣都要高一些,但別忘了,中文仍然是它的母語。即便有人強調"粵語"才是香港的母語,卻繞不過粵語的載體仍是中文。
  • 內地客炒熱香港樓市 房價遠超1997年
    受中國房地產熱影響,香港的房產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近日,香港淺水灣赫蘭道11號的一幢豪宅以6.6億港元(約合5.5億人民幣)的價格售出。  80後少婦3.4億在香港購買豪宅,只是內地客搶購香港豪宅的縮影。
  • 內地客在港消費越來越精明 個人遊令香港生意增
    中新網10月8日電 香港文匯報報導,零售業可說是今年黃金週遊客增加的最大受益者,其中尤以化妝、電器、藥行、金飾表現最為理想,平均錄得20%的生意增長,順利獲得「黃金收益」。而隨著內地與香港信息流通的加強,不少內地遊客已成聰明的消費者,懂得前往信譽良好商店購物。  東方紅業務策劃經理曹承平表示,黃金周不過短短一星期多點的時間,已令公司業務增長超過兩成,而內地客一般消費約1000港元,比香港市民更多。
  • 內地客香港被打亡續:家屬下午認屍 旅行社被調查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  中新網10月22日電 黑龍江男遊客苗春起19日在香港一家珠寶店疑因捲入購物糾紛被毆打,次日死亡。綜合香港媒體消息,死者家屬一行8人包括妻子、女兒及女婿等22日下午將到殮房認屍;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稱,正與深圳當局溝通,了解旅行社提交的文件是否偽造。  消息稱,死者此行參加的旅行團由香港天馬國際(香港)旅遊有限公司負責接待。  董耀中說,天馬公司稱,此次是和內地一間組團社合作,但深圳旅遊局反指該組團社並沒有交旅行團給天馬接待。
  • 境外媒體:香港嚴打內地水貨客 3天拘捕55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1日報導,農曆新年將至,香港政府消息透露,由香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統籌的跨部門小組,將多管齊下出招,包括拒絕水貨客入境;加強針對涉水貨活動違規工廈的執法;及加強針對水貨客阻街及滋擾居民行為的執法。據悉,當局有意把深圳居民的「一籤多行」,改為「一周一行」,但有關方案仍需再探討,未有定論。
  • 香港特別行政區資訊|「任達華事件後,香港藝人來內地擔心害怕,朱丹...
    "任達華事件後,香港藝人來內地擔心害怕,朱丹活動帶25個保鏢"近日,任達華在中山受傷事件也是引來了不少人的圍觀了不過更加吸睛的就是,這一次出席活動,朱丹竟然帶了25個保鏢,將活動的場面包圍了起來,果然就是超級大排場了。看來任達華事件之後,保鏢會成為非常搶手的職業哦。其實還不止如此,今天任達華事件之後,準備來深圳活動的黎耀祥則表示自己也有點擔驚受怕了,因為真的是對安保這一塊有點不放心了。
  • 香港「導遊辱客」陰影不再 春節料1600內地團湧港
    資料圖片人民網12月29日電 聖誕期間訪港的內地旅行團數量超出預期,香港旅遊業憧憬旺到農曆新年。不過,香港通脹升溫,本月起旅遊巴車租、團餐餐費及司機小費等接連加價,每名內地旅客的接待成本最少增加200元,加上農曆新年期間酒店房租「海鮮價」重現,旺區酒店房價按年急升50%,主力接待團客的酒店房價也升20%,新春內地團團費勢將按年加價5至10%。
  • 揭秘香港反內地組織 竟有人稱內地「支那豬」
    香港愛港團體與反內地組織衝突。【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張 利 本報記者 吳 薇】繼香港政府4名司局長強烈譴責日前「反內地」組織搞的所謂「驅蝗行動」後,特首梁振英18日也加入譴責行列,強調會依法跟進事件。有香港傳媒披露稱,日前遊行驅趕內地遊客的網上組織「反赤化、反殖民」只是近年香港出現的多個反內地組織之一。
  • 內地客赴香港買樓出現「高潮」 有人豪購三套房
    與深圳樓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春節期間內地人赴港置業卻再現一個「高潮」,成交量相比去年呈現翻番的趨勢。  據了解,隨著香港金融管理局對按揭購房貸款額度限定的日趨嚴格化,許多內地投資客抓緊在港置業,而更多的投資客還選擇了一次性付款的「豪爽」購房方式。
  • 內地客不去香港 刺激上海恒隆廣場去年銷售暴漲21%
    公司 內地客不去香港 刺激上海恒隆廣場去年銷售暴漲21% 2020年1月21日 16: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