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興唐朝的皇帝,裝傻時曾與僧人合寫一首詩,全詩氣勢磅礴

2020-12-17 騰訊網

在《全唐詩》中有這樣一首比較的奇怪的詩,說它奇怪是因為這首詩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由兩個身份地位完全迥異的人合作而成,一人是唐朝頂頂有名的中興皇帝唐宣宗李忱,另一人則是香嚴寺的一位禪師——香嚴閒。

全詩共上下兩聯,首聯為香嚴閒禪師所作,尾聯聯為唐宣宗所作——《瀑布聯句》: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咋一看只是一首普通的詠物詩,如果不是詩下有小序,可能沒有人會想到與唐宣宗有關:《詩史》雲——帝遊方外,至黃檗,與黃檗禪師同觀瀑布聯句。不過,後來《佛祖統紀》更正了這一說法,當時唐宣宗參與寫這首詩的時候,黃檗禪師並沒有在廬山,而是去了海昌,同行的禪師應該是香嚴閒禪師,「帝至廬山,與香嚴閒禪師詠,時黃檗在海昌」。

其實,我們不要看這一首《瀑布聯句》是一個混合產物,但是整體感卻是十分的強烈,可以說是一首氣勢磅礴的詠瀑布詩。

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廬山瀑布必是飛躍了千巖萬壑,曲曲折折,歷經千辛萬苦才從能逐漸壯大而後奔流之下形成瀑布,觀看瀑布的人也只有站在遠處才能看到瀑布的真正面目,體會到壯觀的瀑布其實是來自高峰上面的溪水河流。

香嚴閒禪師是唐宣宗的好朋友,對唐宣宗的情況非常了解,那個時候,唐宣宗還只是一個裝瘋賣傻的王爺,但是的皇帝是唐武宗,論輩分,唐武宗是他親侄兒,然而從小為求自保的唐宣宗裝瘋賣傻,武宗經常欺負他。香嚴閒禪師這樣寫其實是在暗指瀑布就是唐宣宗,就算是出身高貴的皇族,他也必須憑藉自己的能力才能有所作為,算是對唐宣宗在進行鼓勵。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這一句是寫去瀑布的出去,瀑布奔流而下,山間的溪澗哪裡能留得住它,只是暫時讓它棲身而已,這勢不可擋的瀑布,終究還是會奔流匯入大海中去,然後再大海中掀起波濤來。掀起波濤的不是瀑布,是龍!在我國,皇帝還有一個稱呼叫做真龍天子,這個時候裝傻的唐宣宗寫出這樣的對聯,不能看出他胸中有大志向,而這一切其實也是應證了唐宣宗以後的人生。

唐武宗彌留時,唐宣宗被太監擁立為皇太叔,其實就是皇位的繼承人,只是他輩分在那裡,不可能被稱為皇太子。唐武宗去世之後,唐宣宗以皇太叔的身份繼位,將唐朝中興。

整首詩就是以寫景來寫人,雖遭遇困境,但不放棄希望,心存大志。唐宣宗以詩言志,以後兩句承接前兩句,實在是渾然天成,不可多得,尤其是終歸大海作波濤,更是和他以後的身份相映襯,身份志趣都曉得那麼有預見性,非常少見!

參考資料:《全唐詩》

相關焦點

  • 他是中興唐朝的皇帝,裝傻時曾與僧人合寫一首詩,全詩氣勢磅礴
    在《全唐詩》中有這樣一首比較的奇怪的詩,說它奇怪是因為這首詩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由兩個身份地位完全迥異的人合作而成,一人是唐朝頂頂有名的中興皇帝唐宣宗李忱,另一人則是香嚴寺的一位禪師——香嚴閒。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古代的皇帝中出了很多的奇葩,例如明朝的天啟皇帝,他一輩子只喜歡做木工活,根本不理會朝政,還有的皇帝乾脆就不願意當皇帝,還是被人硬拉到皇帝的寶座上去。然而唐朝也有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唐宣宗,他也是出家做過和尚,主要還是由於他被人嫉妒,為此只好遠離塵世,去到深山裡的寺廟裡修行,也正是這一段修行的經歷,也使得他遇到了當時另一位了不起的高僧黃檗禪師,兩人更是一起合作寫了一首詩,那便是著名的《瀑布聯句》,這首詩可謂是大氣磅礴,每人各寫兩句,前面的兩句出自於黃檗禪師,後面的兩句則是出自於唐宣宗。
  • 一個皇帝,一個和尚,兩人合寫了一首詩,傳誦千年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首詩,這首詩是一個皇帝和一個和尚共同創作的。《瀑布聯句》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皇帝怎麼會和一個和尚共同聯詩呢?唐宣宗(影視劇照)李忱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她的生母鄭氏是一個宮女。在皇族中,李忱經常受到其它人的戲弄。
  • 小和尚無法開悟,師父念首洞房詩,他大悟寫下一首言情詩廣為流傳
    比如北宋詩僧道潛的詩:「寄語東山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就是一首能讓人降低欲望的言情詩,禪心就像柳絮粘上了泥巴,不在飛舞,比喻他的心不會隨著外物而起波瀾,更不會為誘惑所謎。其實能擁有一顆淡定平靜的禪心是不容易的,只有那些開悟的僧人才可以做到。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古代的皇帝中出了很多的奇葩,例如明朝的天啟皇帝,他一輩子只喜歡做木工活,根本不理會朝政,還有的皇帝乾脆就不願意當皇帝,還是被人硬拉到皇帝的寶座上去。從而也是鬧下了許多的笑話,不過笑話歸笑話,這些奇葩的皇帝,比起那些殘暴的君王,顯然是要更接地氣,也更加的貼近於現實,不至於那麼高高在上。
  • 元帥作者的一首詩,用典無痕,最後14字更是氣勢磅礴
    1937年8月,根據中央的部署,他率部隊東渡黃河,挺進華北,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使侵華日軍嘗夠了人民戰爭的苦頭,到1940年4月才返回陝北。下面介紹元帥作者的一首詩,用典無痕,最後14字更是氣勢磅礴,這首詩就是當時戰鬥環境和詩人心境的藝術寫照。
  • 杜牧詩中的這座水西寺 曾經是唐朝這位皇帝的隱居之地
    前幾天遇到這個問題:《題水西寺》(三日去還住)全詩什麼意思?如何鑑賞?前言這首詩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這個寺廟卻不簡單。李白、杜牧、皎然、梅堯臣、林逋、範成大都曾經在詩中寫過水西寺廟。甚至還有一個皇帝詩人也曾題詩水西寺。
  • 詩仙李白、詩神蘇軾,同寫廬山,都不如他的詩寫景自然、氣勢磅礴
    詩仙的詩描繪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朦朧雄壯,勝在誇張和浪漫的想像。詩神的詩中有畫,藉助廬山的形象通俗地表達哲理,勝在親切自然,耐人尋味。唐朝詩人孟浩然也寫過一首關於廬山的五言古詩。描寫的是詩人在張九齡幕府作幕僚時,因公去揚州出差,途徑彭蠡湖時遠遠望見廬山的情景。全詩氣勢磅礴,寫景自然,我們不妨也來看看這首詩。《彭蠡湖中望廬山》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 漢武帝與25位大臣即興合寫成一首詩,句句押韻,影響詩壇2000多年
    相傳漢武帝曾在柏梁臺宴請百官,期間大家飲酒賞樂好不開心。酒至正酣,為了助興,於是漢武帝便即興和25位大臣一起合寫了一首妙詩,句句押韻,2000多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世詩壇。 首先就是這首詩每句出自不同人之手,但他們寫的都很符合自己的身份,像漢武帝寫的「日月星辰與四時」,雖然言語淺顯直白,但是卻很是大氣,表現出了帝王雄風;而梁王的詩句「驂駕駟馬從梁來」,「驂駕駟馬」表明了他不俗的身份,「從梁來」則是表明了他的來處,合到一起「梁王」的身份呼之欲出。其他人寫的也基本契合於自己的身份職位,可以說各有巧思。
  • 歷史上皇帝級別的影帝,裝傻三十六年中興唐朝,人稱小太宗
    這個影帝就是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李忱,初名叫李怡,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
  • 5位大唐頂級詩人合寫一首詩,白居易的很傷感,劉禹錫的最有氣勢
    聯句詩最有特點,那就是每個人寫一句,然後組合在一起,其實這樣寫詩,最是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水平;唐朝的詩人由於身處在詩的國度裡,只要與好朋友相聚,那麼就會贈詩給對方,或者是彼此合寫一首詩,而這種合寫的詩,也就是聯句詩,這種題材其實是不太好創作,畢竟每個人對於文學的理解不一樣,還有經歷所不同
  • 而立之年的王安石寫下一首詩,不僅氣勢磅礴,同時還寫出了大道理
    古往今來那些成就大事者,無一不例外,他們在而立之年開始進入歷史,並且開始有所作為,例如北宋時期的王安石便是如此,剛剛30歲的他由於在地方上勤政為民,覺得百姓的愛戴,另外還是皇子的宋神宗都成為了他的「粉絲」,這也為他日後的變法做足了鋪墊。
  • 孟浩然遊覽寺廟後,寫下一首詩贈給僧人,成為千古名作!
    小編今天便通過孟浩然的一首千古名作《題大禹寺義公禪房》,來和大家一起看看古詩中的微言大義。《題大禹寺義公禪房》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是孟浩然漫遊吳越時,遊覽大禹寺後,贈給一位名字中有「義」字的僧人的一首題贈詩。
  • 唐朝最可惜的皇帝:本能挽救大唐,實現中興,卻突然暴死
    自安史之亂後,唐朝國運衰敗,再加上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外族入侵等因素,逐漸走向崩潰的邊緣。到了晚唐時期,唐朝出現了一位皇帝,他頗有一番作為,本來能挽救大唐江山,實現王朝的中興,但是此人卻僅僅在位數年後,就突然暴死,讓後人感到惋惜!那麼這位皇帝到底是誰呢?
  • 他一生只作一首詩,短短2句,卻讓範仲淹羞愧不已,還誕生一成語
    順帶一提的是,乾隆是我國古代最高產的詩人,雖然他並不專業,但卻對詩充滿了熱情,一生創作的詩達到了39340首。 當然,也是因為不專業,乾隆雖然寫了這麼多詩,流傳下來的幾乎寥寥,大部分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口水詩。反觀我國古代另外一批詩人,他們和乾隆完全是兩個極端,一生作詩極少,但每首都是傳世經典。
  • 唐朝「最難讀」的一首詩,4個典故,1100多年了也沒有人完全讀懂
    如果評選唐朝最難讀懂的一首詩,你會投那首詩一票呢?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投給李商隱的《錦瑟》。自北宋劉攽起,宋代的蘇軾、金代的元好問,再到近代的梁啓超先生,當代的大學者錢鍾書和葉嘉瑩先生,可謂是不絕如縷。並且這些大家談及此詩時都十分慎重,不妄下斷言。
  • 女道士戀上了英俊瀟灑的僧人,大膽寫下一首求愛詩,最終收穫愛情
    唐朝的才女追求愛情時是比較大膽,敢於勇敢說出愛,甚至還敢直接去搭訕追求,可能很多的朋友有一個誤解,認為唐朝是封建時代,女子是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也沒有那樣的機會;現實中的確是那樣,不過唐朝相對來說比較開放,當然這裡的開放不是我們理解那種,更多的是一種自由的追求,很多的女子還是用實際行動去表達愛意,只要遇到了心動的人,還是敢於去表達
  • 唐朝最神秘的詩人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 其中一首壓倒全唐
    說起唐朝最偉大的詩人,肯定非李白莫屬。但是唐朝最出名的古詩,並不是李白寫的,而是一個極其低調的大師寫的。 這首詩好在哪裡呢?全詩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 這個皇帝真奇葩,不過就是吃個稀罕物黃瓜,也還要寫首詩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首名為《黃瓜》的詩,全詩的內容如下:「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這首詩你聽起來覺得怎樣呢?這是不是給人一種打油詩的感覺,讓人覺得既沒有意境也沒有美感!但是,你知道嗎?這首詩的作者還是一位皇帝呢?而這位皇帝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
  • 一位宋代僧人寫下一首詩,詩中有杏花雨和楊柳風,這首詩妙在哪裡
    杏花雨、楊柳風,是春天特有的,也是春天的象徵,在我國古代詩歌的長河中,有一首是將杏花雨和楊柳風都寫了進去,詩句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那麼這首詩是誰寫的呢?這首詩妙在哪裡呢?眾所周知,在鑑賞詩歌、閱讀文章時,了解作者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