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報報導了萬科海悅匯城東區緊鄰學校,學齡兒童卻不得不「捨近求遠」去上學的問題,引起了該小區業主的強烈關注。針對萬科「海悅匯城項目銷售期間我公司並未對人行天橋、學校配套資源進行任何承諾」的說法,多位業主表示「很氣憤」,並向成都商報提供銷售廣告、業主生活手冊等資料,證實萬科海悅匯城銷售時,曾打出「萬科首例愛幼社區」的概念,並在業主生活手冊中羅列了社區的教育配套資源。
記者隨後了解到,將面臨「上學難」問題的可能不僅是萬科海悅匯城東區的業主,因符合一年級入學條件的新生人數激增,萬安鎮和華陽街道的學校目前都供不應求。
業主拿出「證據」
生活手冊列6所學校
「列了6所學校,結果一所都讀不了!」萬科海悅匯城東區業主趙女士找出了收房時萬科提供的《萬科海悅匯城業主生活手冊》。印刷於2015年4月的手冊上,在社區配套「教育」一欄中,共列舉了華陽西寺小學、華陽一中、華陽中學、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麓山國際光亞學校、成都七中(高新校區),共6所學校。趙女士告訴記者,西寺小學是公辦小學,劃片就讀,但有鄰居帶娃娃去西寺小學報名時,卻因萬安鎮的戶口被拒之門外。
張女士翻出2012年9月20日的成都某報紙,上面刊登著萬科海悅匯城的相關報導,「四期萬科首例愛幼社區悅家+」「家門口的幼兒園」等字眼頗為顯眼。張女士認為,之所以提出「愛幼社區」的概念,源於樓下配套的幼兒園,但遲遲不使用,與當初「愛幼」的宣傳相悖。
記者再次就「愛幼社區」的宣傳採訪了萬科,萬科回復稱,仍以昨日見報說法為準(從未對學校配套資源進行任何承諾)。
教育資源緊張
已經沒有多餘教室
昨日下午,記者走訪發現,海悅匯城東區的周邊,濱江和城、中絲園、三利麓山城……萬安鎮的眾多樓盤正在拔地而起,萬安小學的學位也在吃緊。這一說法也得到了萬安鎮街道辦一工作人員的證實。
該工作人員說,萬安鎮原本只有1所公辦幼兒園2所私立幼兒園,1所小學1所初中,基本能滿足當地適齡兒童的就讀需求。但隨著周邊城鎮化速度激增,萬安小學學位很緊張。「除了周邊的樓盤購房遷戶就讀,還有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也要同等接受義務教育,萬安小學已經有30多個班了!」他告訴記者,「基本每年增加一個班的規模。」
學生的激增帶來的是教室的壓力,他透露,萬安小學已經沒有多餘的教室了,「明年還不曉得咋接收學生。」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華陽街道也面臨著學生多、學位緊的情況。據報導,7月初,華陽街道決定採取租借雙流區協和實驗小學、華陽中學辦學場地的過渡方式,提前開辦成都市石筍街小學天府校區、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東區(暫定名),過渡期間由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直接管理,待兩所新學校開辦條件成熟後整體遷入。
成都商報記者 鍾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