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瓷器珍品,龍泉窯鎏金佛龕,罕見的三層鎏金佛龕

2020-12-12 百家號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瓷器珍品,龍泉窯鎏金佛龕,罕見的三層鎏金佛龕

熟悉瓷器收藏的朋友都知道,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窯,同時伴隨著五大名窯,有眾多的其他普通的民間窯口,也成為宋代生產優質瓷器的重要產地。在這些民間的眾多的窯口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位於浙江省龍泉地區的龍泉窯。後代的瓷器收藏者,也將龍泉窯譽為宋代的第六大窯系。

龍泉窯以燒制青瓷最為著名。龍泉窯的早期,受到這一地區越窯瓷器的影響。越窯瓷器,在整個的瓷器表面形成了以青瓷為主的釉色。唐代便形成了北白南青的瓷器風格。龍泉窯是我國燒制時間比較長的一個窯系。再加上龍泉地區位於東部沿海地區,因此在宋元時代的海外貿易當中,龍泉窯燒制的瓷器,成為海外貿易當中重要的出口商品。

龍泉窯瓷器在滿足出口瓷器燒造的同時,還為民間燒造了大量民間使用瓷器。伴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流行,唐代時期是佛教的重大的發展時期,到了宋代以後佛教也在中國大力發展。尤其是普通百姓家裡,燒香念佛成為普通百姓家中常見的現象。這一時期,龍泉窯燒制了大量佛教用的器具,最典型的就是香爐。龍泉窯瓷器燒制了大量佛像的造像。在這些佛像當中,龍泉窯器使用了非常成熟的燒造技巧,將佛像雕塑藝術與瓷器燒造藝術,兩者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

後來龍泉窯瓷器開創性的創造了佛像佛龕的瓷器品種。這類瓷器品種,是龍泉窯瓷器中非常精彩的瓷器品種,將原來以木質為結構的佛龕,採用了純瓷質進行燒制,並且在佛龕中央,塑造了陶瓷的佛像。這種佛龕形式,以整體瓷器的形象出現了。

今天看到的這件流失於海外的,珍貴的龍泉窯燒到的佛龕,就是龍泉窯佛龕瓷器當中的珍品之一。這件龍泉窯鎏金佛龕,上中下分為三層,總共有燒製成11尊佛像。並且在這些佛像的身上,全部使用了鎏金的工藝。因此使得佛像顯得光彩奪目,與整個佛龕的青瓷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龍泉窯燒制的佛龕,在歷代的瓷器中都有體現,但很少見到這種上中下三層的佛龕,因此這件龍泉窯鎏金佛龕是龍泉窯燒制的瓷器精品中的珍品,目前這件龍泉窯鎏金佛龕保存在英國大英博物館中。

相關焦點

  • 從草原虎噬驢牌到罕見帶銘佛龕銅牌: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青銅篇
    從草原虎噬驢牌到罕見帶銘佛龕銅牌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青銅篇寧夏博物館現館藏文物近4萬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4000餘件,經鑑定確認的國家一級文物159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鑑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西夏文物、回族文物的收藏數量和質量為文博行業所矚目;館藏文物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全國博物館中獨樹一幟。賀蘭山巖畫、紅軍西徵和陝甘寧邊區時期的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
  • 世界各博物館:館藏龍泉窯瓷器集賞
    實際上,國內許多地方的博物館都收藏有龍泉窯瓷器,可見當時的生產規模多麼龐大。 託普卡帕宮博物館收藏有不少元代的龍泉窯瓷器珍品,見證了元朝時期與西亞地區的密切聯繫。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家大視野
  • 中國文物撐起羅浮宮 稀世鎏金佛塔現身
    楓丹白露宮內所藏的圓明園文物至今未正式公開法國是繼英國之後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第二大中心。在法國,國家圖書館、池努奇博物館和楓丹白露宮均收藏有大量中國文物。羅浮宮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在3萬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為主,收藏6000多件。
  • 藏在別人家的國寶,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文物,美到讓人心痛!
    因為疫情,大英博物館於2020年3月18日起暫停對公眾開放。 我們熟知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
  • 【經典】寶相莊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中國佛教造像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有豐富精美的中國佛教造像,涵蓋了廣闊的歷史時期。(圖3)觀音立像隋,公元7世紀早期,銅鎏金,高19.5釐米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6世紀末7世紀初,雕刻家將人物形象從以往的直挺僵硬中解放出來。
  • 洛陽博物館(下)
    這些文物多為明、清兩代全國各地的貢品,質地有漆木、銅、金、玉、琉璃、陶瓷和象牙等珍品,總數約為2000件左右(洛陽方面統計數據)另一說約為2900件左右(故宮方面統計數據),對外展示的大約有1000件左右,原來主要分藏於洛陽白馬寺、洛陽博物館(老館)、潞澤會館、洛陽漢魏故城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館等地,後為了文物保護大部分珍品已搬遷至洛陽博物館(新館)、但部分元、明時期的佛像珍品將永久舊存放於白馬寺
  • 佛龕裝修設計效果圖大全
    時間:2020-02-12 20:16:52 瀏覽:1次 佛龕是什麼呢?即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閣子。一般為木製,中國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龕式,小龕又稱櫝。龕原指掘鑿巖崖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
  • 龍泉窯,國外哪家仿得最逼真?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伊朗
  • 中國之聲帶你「聽見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鎏金銅蠶
    央廣網西安7月6日消息(記者雷愷)據7月5日總臺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讓我們在聲音裡一起踏上「尋寶之旅」。  聽眾朋友,陝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是來陝西旅遊的遊客一定會去看的地方,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蠶就「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二樓「陝西古代文明」展覽的第二展廳。看過了國寶「西漢皇后之璽」、再看看國寶「鎏金鋈銀銅竹節燻爐」,轉個彎,在整個第二個展廳中部比較醒目的地方,我們要找的鎏金銅蠶就出現在眼前。鎏金銅蠶雖然很小,但卻放置在獨立展櫃中,旁邊就是漢代匈奴墓出土的金怪獸!
  • 大英博物館不得不看的十件宋瓷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幾乎囊括了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對於我們這些中國陶瓷愛好者來說,怎麼能不去中國展廳看陶瓷?藏品幾乎貫穿中國整部陶瓷史,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東漢的原始青瓷,從隋唐的白瓷、三彩,再到宋、元、明、清的瓷器,種類之廣、品質之高,令人目不暇接。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的 罕見中國珍貴文物無緣歸故土
    要論歐洲博物館藏中國陶瓷的收藏品味與水準,絕對是以大英為首的。大英博物館的這番自辯難以服人。據《光明日報》2009年的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分別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其中很大一部分為瓷器,堪稱除中國的博物館以外瓷器最多的博物館,實在讓人大飽眼福。
  • 組圖:中國流失文物「鎮館」英法博物館
    由於年代久遠,現在世界上僅存兩幅臨摹品,其一為北京故宮收藏,為宋人臨摹,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價值不是很高;另一幅就是這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隋唐時期摹本,是罕見的藝術珍品。  大英博物館的這個摹本是現在尚能看到的最古老的畫卷。它雖是摹本,但依舊是公認的畫中上品,風格古樸,色澤鮮豔,末署「顧愷之畫」,一直被視作顧愷之傳世名畫的代表作,為歷代皇宮貴族珍藏。歷代學者也對《女史箴圖》極為看重。
  • 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唐代鎏金銀器!這些國寶,都是第一次見!
    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盤,唐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狐狸的頸部及腹股出鏨刻細紋,通體鎏金。銀盤造型優美,做工精細。這種動物圖案是用模具衝出來的,圖案高於盤底,因而具有浮雕效果。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鈞瓷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中國很多珍品也被收藏在這裡,其中就有鈞瓷。
  • 那些流失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實在讓人痛心!
    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限制,有99% 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館藏之豐富是讓人不得不膜拜的,但是它的館藏珍品來源卻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我們的內心非常矛盾。說到館藏的中國國寶,就更讓人不由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歷史。
  • 珍品中的珍品-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屬於祭祀用品。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匈奴王冠是黃金製成的,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該文物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中國瓷器三絕之一。有著極為獨特的青花紋飾,體現了極高的燒制水平。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裡:令人讚嘆的中國文物
    金柄玉梳唐代鎏金銅獅六朝 高11.4cm鎏金獅子唐代高24.8cm鼻煙壺清代大都會博物館所收藏的中國歷代瓷器陳列在二樓亞洲館大廳四周。在那裡幾乎可以看到完整、詳盡的中國瓷器史。大都會博物館的藏瓷不只是瓷的種類全、數量多,而且大多是精品,有些甚至是稀世珍寶。
  • 大都會博物館丨100多件中國藝術珍品!
    在博物館理事會成員道格拉斯·迪龍的推動下,館內不斷增加亞洲的藝術品和文物。亞洲館裡展出的中國文物有不少是稀世珍寶。唐鏡已發現的唐代雙龍尊有白瓷雙龍尊、三彩雙龍尊、黃釉雙龍尊和銅雙龍尊;其中尤以白瓷雙龍尊為多;銅質雙龍尊很少,僅發現一件(保利博物館藏品)。唐代雙龍尊造型優美,莊重大方,線條圓潤豐滿,是難得的古代藝術珍品。因此,近幾年來大量的唐代雙龍尊贗品充斥文物市場,其中尤以白瓷雙龍尊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