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瓷器珍品,龍泉窯鎏金佛龕,罕見的三層鎏金佛龕
熟悉瓷器收藏的朋友都知道,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窯,同時伴隨著五大名窯,有眾多的其他普通的民間窯口,也成為宋代生產優質瓷器的重要產地。在這些民間的眾多的窯口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位於浙江省龍泉地區的龍泉窯。後代的瓷器收藏者,也將龍泉窯譽為宋代的第六大窯系。
龍泉窯以燒制青瓷最為著名。龍泉窯的早期,受到這一地區越窯瓷器的影響。越窯瓷器,在整個的瓷器表面形成了以青瓷為主的釉色。唐代便形成了北白南青的瓷器風格。龍泉窯是我國燒制時間比較長的一個窯系。再加上龍泉地區位於東部沿海地區,因此在宋元時代的海外貿易當中,龍泉窯燒制的瓷器,成為海外貿易當中重要的出口商品。
龍泉窯瓷器在滿足出口瓷器燒造的同時,還為民間燒造了大量民間使用瓷器。伴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流行,唐代時期是佛教的重大的發展時期,到了宋代以後佛教也在中國大力發展。尤其是普通百姓家裡,燒香念佛成為普通百姓家中常見的現象。這一時期,龍泉窯燒制了大量佛教用的器具,最典型的就是香爐。龍泉窯瓷器燒制了大量佛像的造像。在這些佛像當中,龍泉窯器使用了非常成熟的燒造技巧,將佛像雕塑藝術與瓷器燒造藝術,兩者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
後來龍泉窯瓷器開創性的創造了佛像佛龕的瓷器品種。這類瓷器品種,是龍泉窯瓷器中非常精彩的瓷器品種,將原來以木質為結構的佛龕,採用了純瓷質進行燒制,並且在佛龕中央,塑造了陶瓷的佛像。這種佛龕形式,以整體瓷器的形象出現了。
今天看到的這件流失於海外的,珍貴的龍泉窯燒到的佛龕,就是龍泉窯佛龕瓷器當中的珍品之一。這件龍泉窯鎏金佛龕,上中下分為三層,總共有燒製成11尊佛像。並且在這些佛像的身上,全部使用了鎏金的工藝。因此使得佛像顯得光彩奪目,與整個佛龕的青瓷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龍泉窯燒制的佛龕,在歷代的瓷器中都有體現,但很少見到這種上中下三層的佛龕,因此這件龍泉窯鎏金佛龕是龍泉窯燒制的瓷器精品中的珍品,目前這件龍泉窯鎏金佛龕保存在英國大英博物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