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淮海街這個地方在網絡上很火。本以為過幾天也就消停了,但是卻愈演愈烈。
緣由無他,都是從一些流媒體平臺開始的,比如抖音app上一段:穿和服的中國女孩子被一路人質問,是日本人嗎?然後女孩不好意思的回應道,是中國人。
在這視頻下方的評論區,憤怒的民族情感被點燃了。
這或許也和我們的十月有關,畢竟國慶節,愛國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正確的政治語言,更是一種民族情感。
我們國內疫情控制良好,影院開放,上映了《八佰》這樣的黑馬電影,以及《我和我的家鄉》這樣濃厚的鄉土情懷的感人電影。
民族情感一般都是很樸素的,10月份還沒結束,突然來這麼一個視頻,在眾多短視頻中甚是明顯,甚至可以說既扎心也扎眼了,老鐵!
看看網友評論:
有覺得沒問題的:
評論區大部分都在喊:勿忘國恥。
也有開罵的,多少少兒不宜,放一個大部分人都在「複製粘貼」的:
看起來,有理有據。
但是,也有看起來保持中立的:
這件事,並不是有爭議而上榜,甚至把淮海街送上了蘇州旅遊幫No.1。
而是這件事的確罵的人要多得多。
要了解大眾的民族情感,必然要到大眾中去。
我覺得以下才是真實的民族情感:
我們也不討論這些穿和服的到底是因為某些服裝店的商業炒作還是因為個人對文化的愛好。
因為無論哪一種,都會背上「商女不知亡國恨」的罵名。
單刀直入,我們就說「為什麼穿和服會傷害國人的情感」。
首先文化必然來源於生活,也必然呈現不同的地域風格,也從非常多的方面有所體現,比如基礎的「衣食住行」。
有意思的是,吃日本料理,開日本車,住日本民宿都沒問題,為什麼在中國穿和服就不行了呢?
如果沒有這些穿和服的女孩,淮海街只是重新裝修,對外開放也沒問題,也不會短短幾天就登榜,當上了No.1,人生大起大落的趕腳。
我認為有兩個要點:文化屬性和時間節點。
中國是大國,有大國氣量,沒有閉關鎖國,對文化多元性也有很強的包容性,中國人民也是人,對世界不同的文化有好奇心。
衣食住行都要與世界接軌嘛!所以像剛才評論區中立的網友說的問題的答案就在這兒,現在西裝革履是沒有民族屬性的,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禮貌著裝。
那麼衣食住行中為什麼就衣服不行呢!
吃日式料理,或許只是口腹之慾,開日本車,或許只是因為省油,住日本民宿,只是因為便宜,這些都不影響我的愛國,不影響我做一個中國人。
那麼穿和服呢?進日料店、居酒屋,開日本車,都不影響我是一個中國人,最多在其他老外眼中,我是一個亞洲人的寬泛身份,然而如果我穿和服就意味著我對外界標榜的身份是日本人。
那標榜日本人就有問題了。中國歷經幾千年仍然是屹立世界的大國,因為我們的民族有著共同的民族記憶,以及在這之上衍生的民族情感。而日本在二戰發起的「侵華戰爭」就是我們的民族記憶,民族情感中對帝國主義狼子野心的日本就是充斥著仇恨和憤怒。尤其是日本人還死不認錯,無疑加劇了憤怒。
有網友說,和服也是日本從大唐學習的,是吳服的延伸,但是問題在於,現在的時間線上,和服就是日本人的文化標誌。
這也就是為什麼第一個關於淮海街的視頻能火的原因?因為和服讓視頻拍攝者產生了迷惑。
再加上10月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月份,中國人的愛國心每年一次的「軍訓」時間,文章開頭也說了出現了《八佰》還有《我和我的家鄉》這樣充滿濃厚民族情感的電影,我們正在一股濃厚的愛國情懷歡慶國家生日時,竟然有國人穿上了和服,並以此為榮,到處遊玩拍照,感覺像發現了漢奸。
經過這麼多年的新聞薰陶,這種事的發生,不亞於安倍晉三去祭拜靖國神社。
所以,國人穿和服的確傷害了樸素的民族情感。
那麼我們是否有權幹涉個人著裝自由,顯然沒有。
那問題出在哪?教育。或者說出在校園。
都學會了個性自由,卻丟了民族情感。這是我們大力發展經濟的路上,精神文明建設沒有抓穩的結果,值得反思。
尤其最近某高校毛老師的新聞也備受關注,對教育圈的整肅應該搬到檯面上談談了。
最後,祥潮灣在10月的尾巴,再次祝福祖國生日!繁榮昌盛,文化也越來越來自信!
喜歡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祥潮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