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14:15 來源:四川新聞網
參與互動正式開館後,博物館將面向社會開放。
四川監獄博物館正式開館 將面向社會開放(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29日訊(記者 雷茲)今年12月29日是我國《監獄法》頒布實施的第23年,12月29日上午,四川省政法系統首家博物館——四川監獄博物館正式開館。據悉,該館同時也是四川省級部門首家博物館,是一座集革命傳統教育、法治警示教育、監獄歷史研究為一體的博物館,正式開館後,博物館將成為全省監獄系統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監獄理論創新的基地。四川省司法廳廳長陳明國現場宣布四川監獄博物館正式開館。
四川監獄博物館位於中國長壽之鄉彭山,毗鄰四川省眉州監獄,佔地面積約10畝,總建築面積為6952.14平米,展廳面積約3675平米。整個博物館通過立體化、多角度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四川監獄不同階段的發展歷史。正式開館後,博物館還將面向社會開放,為公眾了解監獄工作、開展生動傳統教育、法制警示教育提供重要窗口和平臺。
監獄系統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參觀博物館。
中國監獄工作協會副會長李豫黔指出,四川監獄博物館正式落成、開館,不僅是四川省監獄系統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國監獄系統的一大喜事,將成為監獄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李豫黔說,四川監獄博物館開館,不僅對四川甚至對全國監獄文化建設工作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還將有助於廣大監獄民警了解中國監獄發展歷程和四川監獄所取得的成就。
李豫黔說,建成一座集革命傳統教育、法治警示教育、監獄歷史研究於一體的博物館絕非易事,需要承先輩之志、啟來者前行的情懷,需要立足四川、放眼全國的格局,「而這些,正是四川監獄工作者身上的寶貴品質。」
李豫黔還高度評價,在四川監獄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5·12」汶川地震期間「千裡大轉移」的運籌決斷,還是搶抓布局調整、爭取資產處置政策的科學謀劃;無論是從規範管理到精細管理的提檔升級,還是從社會開放日的「請進來」到改造成果展的「走出去」,四川監獄人民警察貢獻了一個又一個叫得響、推得開的「四川經驗」、「四川範本」。「司法部多次高度肯定四川監獄布局調整、治本安全、離監探親等工作,也多次推廣四川標準化建設、監獄工作社會化、離監探親等先進經驗,四川監獄工作的發展變化和特色亮點,在全國監獄系統獲得高度評價。」
省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志誠領誓。
省監獄管理局局長劉志誠介紹,67年來,四川監獄發生巨大變化,四川監獄博物館承載了四川監獄67載發展壯大的風雨歷程。回顧四川監獄發展歷史,一代代監獄民警在拓荒創業的困難前白手起家;在平叛自衛的戰役中浴血奮戰、絕地反擊;經受「5.12」地震的嚴峻考驗,緊急轉移全省8萬名罪犯安全避難,創造零傷亡、零脫逃的救災奇蹟,「千裡大轉移」行動還被寫入哈佛大學世界巨災應對經典案例,入選中央政法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讀本》;在監管落後的低谷中,創下監管環境從全國墊後到第一方陣的四川速度。
此外,67年來,四川監獄戰略性搭建「大安全、大執法、大教育、大建設、大保障」五大工作體系;創造性探索「百子千妻萬母親情幫教」「千名服刑人員社會幫教」「刑釋人員就業招聘」等行刑社會化的全新路徑,在全國率先創新建立罪犯大病統籌機制。
時值我國《監獄法》頒布實施23年周年,當天上午,四川監獄系統還舉行盛大的重溫入警誓詞活動,全省監獄44個活動點除正常執勤值守的民警外,約12000餘名民警參加了重溫入警誓詞活動。
(四川省監獄管理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