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生:墨爾本監獄博物館的特色

2020-12-12 藝術精品導航

監獄是和犯法聯繫在一起的。監獄作為國家機器,在各個國家、在很多城市中都有它的存在。然而,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不同的社會制度,對它的理解和定義則不盡相同。大致來說,是與刑罰、矯正、教育、改造聯繫在一起。

監獄俗稱「局子」。除了概念之外,常人並不知道內部究竟,除非他進去過。因此,人們難以想像它在功能之外的具體,可是,它給予人們在心理上留下的那種恐懼感和震懾力,存在於人們的知識系統中。因為這種恐懼感的存在,人們必須要遵紀守法。

監獄在規模的擴大與地址的遷移中,都有著新與舊的更替。監獄作為城市的文化遺產,它往往會遇到處置的問題。無疑,對於它的利用實際上在很多城市都不存在,往往是一拆了之。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的城市會關注到這樣一份文化遺產與城市的關係,比如像英國的約克,城堡是這座城市的地標,其地下就有監獄。而當城堡被改成博物館之後,監獄也就成了博物館的一部分,參觀監獄也就成了參觀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的內容。而雪梨把監獄改造成了國家美術學院,因此,雪梨美術學院就有了世界上比較特別的校舍。在柬埔寨金邊,原來的監獄被改造成博物館,成為與之關聯的那一時期這個國家發生的反人類歷史的罪證。而有些城市把監獄改造成博物館,監獄博物館也就成了這座城市中與歷史相關的一個亮點。

把舊監獄改造成博物館的意義可能不同於其他舊建築的改造,其中除了博物館的一般意義之外,其教育功能可能會於無形中得到強化,這是監獄功能的充分利用。這種利用實際上是功能的轉化,因此,像墨爾本監獄博物館就具有其特殊的意義。每一位參觀者置身其中,不僅了解到墨爾本監獄的歷史和大致的規模,而且極強的現場感超越了所有博物館中沉浸式的營造。它的陰森和恐懼,給人們心理上造成的不寒而慄,一切不僅是連接著過去的歷史,更能由此想像到今日監獄中的狀況。毫無疑問,這是人失去自由的一種待遇。所以,在這裡不管是監舍,還是裡面的各種刑具、設備等等,都給予每一位觀者以心理上的刺激和震撼,而由此會讓人們了解到墨爾本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和犯罪關聯的所有。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在一個時代中非常著名的犯罪活動,或者是著名的罪犯,而每一個普通的罪犯在這裡的待遇幾乎是大致相同。

1851年,澳大利亞爆發了淘金熱,這個國家由此也就進入到「淘金時代」。在這一時期中,很多廣東、福建的華人懷著發財的夢想來到澳大利亞參與其中。到1861年,來澳的中國人就有3.8萬,佔當時澳大利亞總人口的3.3%。面對著淘金所帶來的財富,社會中既有江洋大盜,又有小偷小摸;既有賣淫嫖娼,又有吸毒賭博,各種犯罪的出現催生了監獄。位於墨爾本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拉塞爾街(Russell Street)和弗蘭克林街(Franklin Street)的交接處的舊監獄,1841年開始建造,1845年完工後啟用。此後僅過了5年的時間,這座監獄到1850年就人滿為患。因此,在1852到1854年間又在旁邊建造了一座新的監獄,而此後又不斷擴大規模,並增加了醫院、教堂、瞭望臺、運動場所等設施。墨爾本舊監獄在當時是最先進的監獄之一,其管理也具有獨特性。在這裡所有的囚犯都不能與其他人交談;而經過特別的設計,牢房地板上鋪有能夠減弱腳步聲的墊子,以此來增加囚犯的孤獨感。囚犯一天有23個小時被關在不見陽光的牢房中,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放風時間。為了防止和其他囚犯說話,放風時也必須佩戴鐵頭套,由此構成了被稱為「沉默管制」的獨特方式。該監獄於1929年關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關押戰犯而短期使用過。

世界遺產委員會2010年對「澳大利亞監獄遺址」做過如下的評語:18世紀和19世紀時,大英帝國在澳大利亞設立了數千所監獄。「澳大利亞監獄遺址」選取了其中的11座殖民監獄。它們主要位於雪梨附近和塔斯馬尼亞島上,但也有幾所設在諾福克島和弗裡曼特爾市,其所在地大多是原住民已被驅逐了的、肥沃的海岸地區。這些監獄關押過被英國法院放逐到澳洲殖民地的成千上萬名男性、女性和兒童。每座監獄都有自身的用途,它們或是懲罰性的監禁,或是讓犯人通過勞動教養協助殖民的建設。「澳大利亞監獄遺址」是現存的大規模驅逐罪犯出境以及歐洲列強通過流放犯人和強制勞動進行殖民擴張的最佳例證。

現在的墨爾本監獄博物館(The Old Melbourne Gaol),一共有5棟建築。自從墨爾本監獄改造成博物館並對公眾開放以來,成為這座城市中公眾所關注的一個熱點。因為在這裡人們可以了解到墨爾本的歷史,也可以了解到犯罪與這座城市之間的關係,更能夠了解到今天作為博物館的存在對於這座城市的意義。與雪梨和其他城市的監獄博物館不同的是,墨爾本監獄博物館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其最早的監獄作為文化遺產被完整的保留下來,所呈現的一切都有許多可以敘述的故事。這裡曾經關押和處決過家喻戶曉傳奇的強盜奈德·凱利(Ned Kelly)。而在這裡大部分死刑犯會被處以絞刑,所以,博物館內設有絞刑架。可能與其他監獄不同的是,這裡在死刑執行之前,囚犯會被關在二樓的牢房中,在一段時間之後的行刑前,獄方會在犯人中徵求劊子手,行刑的劊子手可減2年刑期。而囚犯則由牧師陪同等待執行。現在的牢房內有一些展板和犯人的圖片資料,監獄的歷史年表,囚犯的塑像,還有一些像絞刑架這樣的器具等等。可以說,每一間牢房都是一個展廳,雖然面積不大,陳列也很簡單。

博物館的第二部分是毗鄰的另一棟建築,這一部分是它的體驗區。這個體驗區是監獄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很多觀眾對此尤感興趣。在每天指定的幾個時間之內,拿著門票就可以進入到體驗區。進入體驗區以後。首先遇到的是一位兇神惡煞的女警官,其褲帶上掛著一大串鑰匙。在各位觀眾還沒有入戲之前,面對所見的一切都很好奇,不免嘰嘰喳喳,交頭接耳。對此,入戲很深的女警官毫不留情,一頓訓斥。還好沒有啟用歷史上的規矩,否則,講話會受到鞭刑的懲罰。有了這一下馬威,從此一個個老老實實,像真的犯人那樣,不敢亂說亂動。在她的指揮下,男人站在過道的一側,女人站在另一側;男女人數幾乎相等,大概是6到8人為一組。經過簡單的一番訓話之後,女警官把這批「犯人」帶到她的辦公區,給每一位犯人登記。「犯人」都在牆邊一字排開,男人在前,女人在後。接著要求每人張嘴,女警官挨個檢查看有沒有藏什麼東西在嘴裡。此後,她給每人發一張紙。這張紙上寫有犯人的姓名、年齡等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犯了什麼罪。然後,女警官坐在椅子上,盛氣凌人。這時候才發現這位女警官的身邊還有一拐杖,好像腿腳有點毛病。她開始挨個點其中的幾個「犯人」,要求他們(根據紙上所寫)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等等,一切如實招供。

在經過這樣一個程序之後,女警官就帶眾「犯人」進牢房。牢房裡除了有比凳子寬、比床窄的「床」之外,只有抽水馬桶,再也沒有其他的家具,也沒有其他的設備。重刑犯所關押的牢房則不同,牆壁都是軟包,包括門,以防犯人自殺。到了這裡,女警官就不跟隨了。因此,「犯人」輕鬆了很多,開始在牢房裡議論和拍照,好像又回到了參觀者的角色之中。其中一位女孩在媽媽給她拍照的時候,她居然拿大頂。

最後到了可以見到陽光的放風區域,那感覺真是不一樣。到了這裡大家可以坐著,可以說話,女警官也不像之前那樣冷酷。在出口處門邊的一面牆上畫有可以量身高的刻度,有興趣的可以拿著牌子拍照留影。出了這裡整個參觀活動就告結束。

就監獄而言,歷史長短不一,建築各有特色。如果墨爾本監獄博物館沒有這一體驗從被捕到入獄的過程,那對於觀眾來說,參觀也就與其他大差不差。而就博物館的展陳來論,墨爾本監獄博物館則不如雪梨監獄博物館。可是,有了這樣的體驗就大為不同,就增加了博物館的特色。

無疑,當人們走出博物館,感受到能夠看到街道和享受陽光的自由,一定會更加珍惜自由,也一定會告誡自己遵紀守法。

相關焦點

  • 走進揚中市陳履生博物館
    國內規模最大的鄉村博物館群——陳履生博物館群在上個月28號正式開館。作為開館後的首個長假,這裡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打卡。、中國漢畫學會會長、揚中鄉賢陳履生與新壩鎮政府合作共建,包括陳履生美術館、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
  • 陳履生博物館群開館
    金山網訊(季春 心俊)經過4個多月的試運營,28日上午,國內規模最大的鄉村博物館群——陳履生博物館群正式開館,將繼續向公眾免費開放。市委書記馬明龍發來賀信,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孫曉南出席開館儀式。
  • 陳履生博物館群在江蘇揚中開館
    9月28日,陳履生博物館群——漢文化博物館、陳履生美術館、竹器博物館在江蘇省揚中市開幕。揚中市委書記殷敏致辭,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發來賀信,新壩鎮黨委書記吳玉青主持開幕式。陳履生博物館群位於其家鄉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此次,他與揚中市新壩鎮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博物館群「三館」齊開,全部藏品均由陳履生提供。這是他繼創立油燈博物館(揚中、常州)和陳履生美術館(常州、三亞)之後的又一貢獻。
  • 陳履生:英國約克國家鐵路博物館(上)
    這裡的紀念品商店不僅是品種多,數量也多,這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中也是比較吸引人的商店。這裡售賣的無數商品都和這座博物館的內容相關聯,其中有一些過去的與鐵路關聯的路燈等實物鑲嵌在賣品中展示。在這樣一種新與舊的交互中,其特色也顯現出了不同於一般。世界上有很多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都各有其精彩,尤其是那些著名的IP,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
  • 國博原副館長陳履生呼籲建防疫博物館:給未來一個交代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17世紀肆虐英格蘭的黑死病,曾導致倫敦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但這場瘟疫對英格蘭北部卻影響甚微,止步於曼徹斯特郊外的一座名叫亞姆(Eyam)的村莊。
  • 陳履生:英國約克國家鐵路博物館(下)
    這就是鐵路博物館的特色。其中不僅能夠讓人們感受到歷史,還能夠感受到當年的風華和氣息。站臺是一個多世紀中的無數人的歷史記憶,這裡曾經有著幾代人在此流連,在此享受著旅行的快樂和交通的便利。儘管這種蒸汽機時代的列車速度並不是很快,而且是晃蕩晃蕩,但仍然是過去時代中的進步。鐵路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繁華。
  • 開館後首個長假 走進揚中市陳履生博物館
    坐落於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的陳履生博物館群由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揚中鄉賢陳履生與新壩鎮政府合作共建,包括陳履生美術館、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   遊客孫先生是本地人,但常年在南京工作,這次假期回來聽說家附近新開了一座博物館,就過來看看,他坦言「這裡讓自己很意外:   進來之後發現特色還是很鮮明的,有竹器啦包括藝術畫展啦,這些跟我們生活都是很貼近的,還有漢文化,這邊的展品非常豐富,有一些竹器讓我們聯想到小時候的一些回憶,還是蠻好的,我覺得對以後包括小孩子的教育包括文化的弘揚都是很有益處的。
  • 「愛家鄉,就給她建博物館!」陳履生博物館群揚中開館
    陳履生博物館群開館儀式28日,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的夢想終於實現。當天,以他名字命名的陳履生博物館群在家鄉江蘇揚中正式開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履生博物館群陳履生博物館群坐落於「江蘇最美鄉村」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由揚中鄉賢陳履生與新壩鎮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包括陳履生美術館、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以竹為建築立面,以江南煙雨和山水為設計靈感
  • 陳履生博物館群參展首屆「雲上文博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以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藝術評論家、收藏家陳履生命名的陳履生博物館群首次登陸雲上文博會,在文博會9號館藝術品館亮相,從近百件陳履生作品中精選而出的藝術作品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
  • 八橋中學組織黨員參觀陳履生博物館和渡江文化園
    金山網訊 11月14日上午,揚中市八橋中學黨支部開展「愛祖國、愛家鄉、愛教育」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在職和退休黨員前往陳履生博物館和渡江文化園參觀訪問
  • 打造長江上的文化地標,揚中陳履生博物館群「三館」齊開
    9月28日,位於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的「陳履生博物館群」——漢文化博物館、陳履生美術館、竹器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陳履生先生是我國著名美術家、美術評論家、收藏家,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此次,他與揚中市新壩鎮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博物館群「三館」齊開,一座無比璀璨的文化地標,如燈塔一樣閃耀在萬裡長江。
  • 國博副館長陳履生:我們的博物館教育功能薄弱
    2011年5月30日,陳履生在國博「藝術時空之旅」展覽現場。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身份之外,陳履生是藝術史論者、畫家、攝影家。2012年,他的展覽主題是「博物館建築攝影」,這一次則是「巴西攝影」,呈現異域風情和人文關懷。「當藝術家表現為多重身份的時候,歸根結底還是文化人的一種身份,中國歷史上所謂的詩、書、畫三絕實際上就是在不同領域內的共同成就。」陳履生說。    在陳履生眼中,博物館是文物和藝術品的家,是人們瞻仰文物或藝術品的聖地。
  •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推七本新作
    6月2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新著發布會在北京舉辦,此次發布會集中推出了陳履生出版的最新作品:《陳履生美術史論集》《陳履生藝術批評集》《燈下藝語》《視覺前言》《隨遇》《陳履生畫集》《為無為:陳履生書法集》共七本。
  • 陳履生:一艘船與一座博物館
    博物館選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動物園島邊的瑪麗造船廠。顯然,這一特色博物館的建築選址不同於其他博物館,重要的是要考慮沉船的重修,所以,必須要挖掘乾塢作為重修的場所。設計者突出考慮的是博物館空間應該是全方位的觀賞整個船體,因此,需要足夠大的內部空間以容納這艘大船。
  • 陳履生:從國家層面建立防疫博物館,其教育意義持之久遠
    2月14日,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陳履生率先呼籲建立「中國防疫博物館」,這一提議引發了眾多關注與支持,同時對現有博物館收集見證物、收藏記錄歷史是一個及時的提醒。近一個月以來,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響應和大眾的支持。
  • 國博副館長陳履生:冀寶齋是中國博物館的恥辱
    在過去十年裡,民營美術館陣營裡湧現出了不少優秀代表,但伴隨著藝術投資、收藏熱潮,冀寶齋之類的博物館也開始被曝光。到底該如何看待民營美術館的現狀和發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說:「前不久出現的冀寶齋,那真是中國博物館的恥辱,如果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發展成這個樣子,是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的」。
  • 揚中人陳履生揭開油燈世界的秘密
    金山網訊 昨天,坐落於常州西太湖畔雅集園內的油燈博物館正式開館。它的主人就是來自我市揚中的陳履生先生。博物館建設歷時三年,依照國家博物館標準展陳布置,展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展出的油燈涵蓋了自新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以及古羅馬時期、愛琴海地區和日本、東南亞等國家的各類油燈。陳履生先生從館藏的4000多件油燈中精選出近2000盞進行陳列。據悉,這裡不僅是全國範圍內第一家專業化的油燈主題博物館,更是世界範圍內油燈藏品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希望年輕人到博物館辦婚禮
    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以《美在博物館》為題和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博物館文化。以下為演講內容精編。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將來年輕人到博物館去辦婚禮。我認為在博物館裡舉辦婚禮的人,一定對博物館有一種感情,他們會把這種情感傳承下去,會建立長久的幾代人對於博物館的依賴,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婚禮而已。   ——陳履生   只有國家的強大,才有博物館的強大   首先我想跟大家講一講博物館與國家的關係。
  • 墨爾本老監獄:有些人是永遠關不住的
    我來到墨爾本監獄。看看那個時候的囚犯在監獄裡過著怎樣悲慘的生活。我為什麼要花30刀參觀監獄,我也不知道。我腦子裡盡出現了一些套話,他們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在金錢利益的誘惑下賣出了罪惡的一步,我參觀監獄後內心感到極大震撼,必須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哎,畢竟這種反應模式已經成為一直以來的慣性了,一下子改不過來。
  • 嘉賓: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原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
    嘉賓: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原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  陳履生在接受採訪時談到,進入美術學院的學生,尤其是學習國畫的學生,他們沒有很好的傳統教育基礎,他們的書法詩詞基礎遠不如曾經湖南鄉下的木匠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