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相識是在29前的那個春天,那時我所在部隊在你的土地上有個農場,你是我們往返農場勞動的必經之地,後來也就知道了新疆還有一個叫昌吉的地方,再後來我知道了你地處亞歐大陸中心,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但你那時貧窮落後,還趕不上我們內地的一個小鎮,當時你給我影響最深的也就是飛馬轉盤和昌吉商場啦,再後來就是昌吉州的郵政大樓,還有就是烏伊公路兩側的小飯館。我清楚的記著有個叫「四季春」的小飯館,拌麵、炒麵做的很是地道,我們時常光顧那裡。那時從烏魯木齊到昌吉短短30公裡路程,卻要顛簸一個多小時,一路坑坑窪窪、塵土飛揚。說實話,那時我並不看好你。
真正引起我關注的是1994年之後你烏伊西路,佔地429.9畝,新疆亞中商城綜合批發市場的建成並投入運營。因為亞中商城是經國內貿易部核准的面對區內外及周邊國家的省級批發市場,是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國家二類口岸。那時起我才看到了你的發展潛力,果不然,在「新疆服裝城」、「新疆家電城」、「新疆農副產品暨副食品批發城」等市場經濟實體的輻射和帶動下,你的發展如虎添翼、日新月異,緊接著房地產開發也如火如荼地蓬勃而起,一座座高樓大廈仿佛雨後春筍般地拔地而起,作為東聯內地,西出中亞、歐洲市場主通道的核心區,你成了天山北坡經濟帶率先發展的主要城市。特別是2000年以後,中央站在國家戰略層面提出「西部大開發」,你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發展機遇,努力將自身建設成為向西開放、開拓中西亞市場的黃金樞紐和橋頭堡。如今的你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你的發展成果惠及了每一個昌吉人的生活。我也開始悄悄地喜歡上了你,並在你這片熱土上結婚成家、生根發芽。
鬥轉星移,光陰荏苒,一晃我在你溫暖的懷抱裡已生活29年啦,我親眼目睹了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貧變富、由富變強的全過程。你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看得見,摸得著,就拿我們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來說吧。在衣著上,我們現在不僅可以隨意購買任何布匹,而且還講究衣著的美觀得體大方,再看不到補丁打補丁的衣服啦,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穿衣的時髦更替,家裡衣櫥舊衣裳也隨之增多,有些衣服還是新的就被淘汰,我在惋惜同時,也不得不坐在時代發展的快車上,一路奔馳,一路嘆息啊!在吃的方面,我們已經不像過去那種吃飽肚子,解解饞了,而是講究少而精,在飲食營養上做文章,過去那種奢望的食物,今天看來已經不稀罕了。無論是《回民小吃街》,還是《美食一條街》隨時都會滿足你的需求。在住的方面,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鱗次櫛比撥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樓大廈,家庭裝修的富麗堂皇,真是讓人難以想像,衛生間在家,足不出戶在家淋浴、在家方便;為了抵禦酷暑和寒冷,房間還裝有空調,確保冬暖夏涼。行的變化也是相當驚人,隨著道路拓寬改造,隨著交通車輛不斷更新換代,人們出門相當便利了,要經濟實惠型的可以乘坐公交車,要講究趕時間,舒適型的出門就可以打的。汽車已不再是什麼奢侈品,不少尋常百姓家擁有了私家車。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全歸功於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好,全歸功於黨中央英明正確的決策啊!我堅信,隨著烏昌大道二期和烏昌城際輕軌項目的即將啟動,昌吉必將形成空運、鐵路、高速公路等現代交通方式於一體的大交通、大流通格局,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和突出。昌吉市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庭州六十又一春,朵朵花兒別樣紅。各族人民心連心,昌盛吉祥不是夢。」這是我2015年9月參觀昌吉州60年成就展的感言,也是我對第二故鄉昌吉的美好祝願,「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的詩句,正是我心聲的表達。從相識相知到相愛, 經歷了人生的千辛萬苦; 從相愛到相守一生, 那可是百年修來的福分。昌吉,我願與你風雨同舟,相守一生!
作者簡介
趙友,男、漢族,中共黨員、團職退役軍官、大學本科學歷,河北尚義縣 人。1990年以來,先後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解放軍報》、《人民軍隊》等軍內外媒體發表新聞、理論文章、詩歌等各類文稿5000餘篇(幅)。拍攝的專題《中國女兵徵戰生命禁區》榮獲1999年度中國新聞獎。撰寫的特寫《當洪水襲來時……》被《94全國優秀新聞選》選錄;撰寫的通訊《李含英一一個老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被革命歷史叢書《甘谷兒女在新疆》選錄;撰寫的通訊《一生執教育英才》被蘭州軍區政治部編寫的《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運用實例》教材收錄;撰寫的報告文學《西部軍地醫學人才的搖籃》被大型系列叢書《華夏英傑》收錄;曾先後7次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