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
一言難盡的2020年快要到頭了,上觀新聞一年一度的「品區」時間也到了。
這一年的上海16個區,受到過衝擊,遭遇過挫折,也創造了不少奇蹟。這一年還為過去的五年劃上一個句號。「十三五」收尾了,「十四五」要來了,新的徵程開始了,每個區都有它的跑道,這個節骨眼上,每個區都在全力奔跑。
今年末的「品區」,我們品的是五年。往回看,是為了往前看。老規矩,一個區,一個關鍵詞,我們不怕一言難盡。
昌平路橋最近建成通車了!這是一條跨越蘇州河、連接靜安區南北部的交通通道:一邊通往南部的曹家渡、靜安寺,一邊連接北部的蘇河灣。
架橋修路,是靜安區「十三五」期間推動城區發展的一個重要舉動。別有深意。
2015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閘北區、靜安區建制,設立新的靜安區。城區撤併用意之一,在於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資源配置,而實現的前提是資源、要素的流動。
有通路,才能流動。原靜安與原閘北分處蘇州河南北兩側,通行不便;撤併後南北向地域拉長,南北軸向通道亟待打通。於是,「十三五」一開年,靜安就啟動了築橋修路。
隨著昌平路橋的通車,蘇州河靜安段目前有三座橋飛躍,明年第四座安遠路橋也將開工建設。這些橋是靜安跨越蘇州河的交通通路,亦是連結靜安南北部的生活與經濟軸線。原先隔河而立的城區,在距離與心理上有了接續與融合。
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正是老靜安與老閘北撤併後成立新靜安的首個5年。為靜安區這5年送上一個關鍵詞——「合璧」,也就是不斷推動蘇州河兩側區域「接續與融合」,以期達到配合得宜的境界。
(一)
今年4月28日,位於蘇州河北部,家住寶山路街道一處二級以下舊裡內的沈振梅一家,揮別了逼仄的老房。老沈一家四代9口人,擠在不到12平方米的舊房內,做飯用液化氣鋼瓶、與鄰居合用廚房、上廁所要用手拎馬桶。對舊改,老沈盼了半輩子。
隨著寶山路街道幾個街坊舊改徵收生效,老沈與1500多戶居民終圓「舊改夢」。該地塊生效,標誌著靜安徹底消滅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提前8個月完成了「十三五」舊改目標。「十三五」期間,靜安為舊改投入超過1000億元,消滅了最後的16塊成片二級以下舊裡,讓2.5萬多戶居民受益。
靜安舊改提速的背後,有政策創新、制度創新的「加持」,也離不開城區撤併後雄厚財政的支撐。
過去20年,上海經歷了四次城區撤併:2000年黃浦與南市撤併,2009年浦東新區與南匯撤併,2011年黃浦與盧灣撤併,以及2015年閘北與靜安撤併。但沒有哪一次,像老閘北與老靜安撤併這樣,在上海人心中掀起波瀾。
有人將靜安閘北撤併比喻成「白富美」嫁給「屌絲男」,或許是老閘北解放前「棚戶區、滾地龍」的形象留給上海人的記憶太深刻。事實上,撤併時,老閘北已經過了艱難爬坡階段,經濟呈現蒸蒸日上勢頭,積累的家底不容小覷。所以,把兩區撤併比喻成「白富美」嫁給「鳳凰男」或許更貼切。
「合璧」,不意味著合在一起的兩者一定要完全相同;相反,有差別,合在一起後,才能相互補充、發揮優勢,達到珠聯璧合的效果。
過去5年,靜安位於蘇州河兩側的南北部區域互為補充:補上各自短板,讓長板拉得更長。最直接的變化是,「變大」了的靜安區,擁有了城市空間再造、產業載體擴容的新機遇。
撤併前,原靜安是上海區域面積最小的城區,又處市中心,土地稀缺已制約其經濟進一步向上突破。有位靜安的招商老兵告訴筆者,原靜安招商一度受到土地稀缺的掣肘,人家企業想落進來,總部可以放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但產業鏈落不了。撤併後,招商人員底氣明顯足了。原靜安「吃不下」的一些優質產業與企業,在撤併後可以延伸到原閘北。
最近,全球生物醫藥領軍企業阿斯康利要在上海設立全球研發中心,看中了位於原閘北的蘇河灣地區。在「十三五」期間徹底完成舊改的蘇河灣地區,是中心城區一塊優質的「大衣料子」,這裡有超五星級的寶格麗酒店等高品質配套,還在加速建設5幢超200米的「超高天際線群」以及近100萬平方米的優質辦公空間,將成為靜安產業集聚與升級的新承載區。
原靜安樓宇經濟、商業商務、專業服務業發達,原閘北信息服務產業、人力資源與檢驗檢測強勢。這些服務業之間關聯度高。「合璧」後,做強了靜安專業服務業的門類與生態,讓靜安在上海各區中的服務業優勢更為凸顯。
蘇州河流過靜安
流光溢彩的南京西路
(二)
「合璧」,意味著放在一起的兩者更有了對比感,亮點與瑕疵都比以前清楚了。原靜安與原閘北在城區面貌上有較大差別,前者高端、洋氣、精細,後者比較粗獷、老舊;治理風格也是一個婉約、一個豪邁。
有人戲說,老靜安南京西路上飄過一張包裝紙,是LV的;老閘北一輛公共汽車開過,車窗裡丟出來的是老阿姨剝的毛豆殼。
所以,「十三五」開年,靜安提出了南北城區面貌「融合、提升」的治理思路。
以靜安最北部街道——老工人新村彭浦新村街道為例,在過去5年的變化巨大。筆者早幾年去彭浦新村採訪的時候,沿街還有不少破舊的老公房,道路也不太乾淨,人走一圈下來,感覺灰頭土臉的。
現在的彭浦新村,治理精細化程度堪比靜安南部的很多街道:沿街老公房基本都煥然一新,道路乾淨整潔,連路邊的垃圾桶都被擦得很乾淨;還有社區老年食堂、社區文化中心等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設施,都是在這兩年新增的。
今年夏天,沉寂了7年的「彭浦夜市」重回上海老百姓的視線。還是在臨汾路、聞喜路的老地方,「第一炸」的招牌也還在。但全新的「彭浦夜市」與當年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街區乾淨整潔,沿街小店數量多、經營活躍,老字號餐飲、便民餐飲、網紅小吃一應俱全,還有一些開到凌晨甚至24小時經營的小店鋪,經營規範又不失煙火氣。
能想像嗎,當年因「彭浦夜市」而聞名的彭浦新村街道,竟然是上海首個無證照餐飲「零經營」社區。怎麼管的?精細又智能。在傳統的監管人員走街串巷之外,街道將街面、商店、公共設施等信息全部進信息庫,幫助監管人員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過去5年,靜安開展了「美麗家園」、「美麗街區」、「路長制」等一輪輪治理行動,提升小區品質,優化街區環境。老靜安老閘北的基層幹部交流任職,讓好的治理經驗做法相互借鑑,在全區推廣。
老靜安的幹部初到老閘北任職時,有點不習慣。比如,工作用語方面,老閘北的幹部喜歡說「奈伊夯特」,就是「大刀闊斧全力以赴把這件事幹完」的意思。聽起來比較粗獷,不過許多難事要辦成,還真是需要「奈伊夯特」的勁頭。
在靜安幹部的努力下,「十三五」期間,靜安在社區治理方面啃下來不少「硬骨頭」。如,靜安在全市率先啟動「美麗家園」建設,如今全區售後公房、直管公房、裡弄房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實施,5年累計完成2021戶無衛生設施改造,基本消滅了手拎馬桶……
城區的「裡子」越來越妥帖,「面子」也更加流光溢彩。南京西路一帶,國際高端品牌雲集;梧桐樹下的老洋房,透著歷史的厚重感……靜安,一直是上海最具國際範的城區。過去5年,通過重塑空間功能、更精細化的治理,靜安「高端洋氣國際化」的內涵愈加豐富。
雖為一個成熟商圈,南京西路商圈過去5年卻變化驚人,隔段時間就有亮點呈現:恒隆廣場、中信泰富、錦滄文華等都是南京西路商圈的標誌性建築,近年都啟動了更新改造,瞄準更高端、更洋氣、更時尚的目標;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等首店、旗艦店、體驗店集聚,成為上海時尚消費的風向標;陝西北路、吳江路等支馬路,經過了整體設計改造,引入新業態、新活動、新體驗,更好逛更好玩,老洋房榮宅修繕如故,華麗蛻變成時尚大牌的文化體驗地……「十三五」期間,南京西路商圈的銷售增速始終領跑於上海市級商圈。
5年前,靜安幹部講到靜安某地時,喜歡加一句在南部或北部;5年後,靜安幹部仍然會提到南部與北部這樣的詞語。但與5年前不同的是,靜安幹部今日口中的南部與北部,只是為了說清楚地理方位,不再有心理上的界限……
彭浦新村居民身邊的公園
安義夜巷
(三)
靜安這些年的區級財政收入,穩穩的排在上海中心城區第一位;南京西路集聚帶超強格局持續,2019年地均產出每平方公裡124億元;靜安的涉外經濟比重多年來保持在50%以上,稅收超億元商務樓宇達69幢……如今,靜安區亮出新口號:「國際靜安,卓越城區」。
靜安的卓越應體現在哪裡?
去年7月,北大教授周其仁在靜安舉行的一場論壇上提到,上海參與世界城市競爭需要搶佔三個制高點:一是更大範圍的服務輻射;二是從全球集聚優質資源;三是擁有高密度、高品質的承載力。他寄語靜安:應代表上海參與國際競爭,搶佔這三個制高點。三個制高點,或可成為靜安追求卓越的目標。
要更廣的輻射,必先有更強的集聚。
從空間集聚看。「十三五」期間,靜安提出了「一軸三帶」發展戰略:「一軸」為依託南北高架形成南北發展複合軸,「三帶」是南京西路兩側高端商務商業集聚帶、蘇州河兩岸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中環兩翼產城融合發展集聚帶,意在促進人、服務等要素的集聚與流動。
「一軸三帶」區域,2019年產業稅收達491.13億元,佔全區稅收總收入的69.8%,但還可以發揮更大集聚作用。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三帶」發展繁榮,但以南北高架為核心的「一軸」,尚停留在交通軸向的功能上,因缺少產業承載空間,產業功能沒有發揮出來。建議可將南北軸向調整為有一定產業基礎的萬榮路-恆豐路、平型關路-西藏路。
從產業集聚看,金融集聚能促進資本積累與投資轉化,推動其他要素資源集聚。浦東、黃浦均強於此,剛剛興起的虹口北外灘也瞄準了金融集聚。靜安現有國泰君安、華平投資等若干大型金融機構,持牌金融機構達348家,但相較金融強區,靜安金融機構集聚的總體數量還不夠多,還未形成生態體系。在「十四五」規劃中,靜安提出發展六大產業,其中金融服務業被放在了第二重要的位置,僅次於商貿服務業。靜安金融的進一步集聚,尚需更大手筆的推動力。
這幾年,上海各個區都爭著國際性論壇、大會的落地,臨港滴水湖邊有「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徐匯西岸與浦東世博園區有「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黃浦濱江畔有「外灘大會」,奉賢有「東方美谷國際化妝品大會」……
「上海提出要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創設與參與全球議題設置。高能級城區發展要植入高能級活動。靜安地理位置優越,有資源集聚的優勢,應該創設與打響一到兩個世界級品牌的論壇與活動。比如,蘇河灣地區可以創設『全球城市更新論壇』,市北高新園區持續打響『國際大數據論壇』品牌。」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學強如此建議。
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也是靜安需要持續思考的一道題。靜安大企業多、外資企業多,過去5年靜安創造了很多服務大企業、外資企業的優秀案例。但大企業頂天立地的背後,往往需要小企業的鋪天蓋地。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更多的廣域包容,需要「多條腿走路」。好的營商環境,不但是讓大企業容易做生意,也要讓小企業也能容易做生意。靜安過去幾年服務企業的經驗做法,能不能由點及面、複製推廣,讓更多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受益。
撤二建一後的靜安區,「合璧」之路走得穩當,如今經濟實力雄厚、產業有特色,是綜合實力非常強的上海中心城區。當年的「白富美」,如今成了「高富帥」。
環顧四周,那些資源稟賦不及靜安的中心城區,還有郊區,也都雄心勃勃,紛紛把目標鎖定在「國際、全球」,地區幹部中多的是「拼命三郎」。所以,靜安的基礎與使命決定了,不能「靜靜做個美男子」,需要站位更高、眼界更寬、目光更遠、拼勁更足。
南京西路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