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風靡全國的寶塔糖,後來為何不見了?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2020-12-25 騰訊網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殊記憶,比如60、70後的記憶是三轉一響,80後的記憶是彩電、冰箱,90後的記憶是電腦和手機。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東西已經漸漸被社會淘汰。而伴隨70、80後長大,當年風靡全國的寶塔糖也消失不見。那寶塔糖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為何又會消失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什麼是「寶塔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怎麼知道你在想什麼呢?」可見,在中國人的認知中,肚中出現蛔蟲的情況非常普遍。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老百姓種地大多都使用農家肥,而寄生在農家肥中的蛔蟲卵就會通過土壤等途徑,進入小孩的肚中。這時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藥物來驅蟲。

寶塔糖

其中,用於製作驅蛔藥的蛔蒿,生長在極為寒冷的北極圈。北極圈的氣候有兩個特點:一是非常寒冷,二是每年6月22日的夏至日前後,太陽會終日照射。在每年12月22日的冬至日前後,太陽會終日照射不到。這種特殊的氣候使得蛔蒿長得十分茁壯,也使蛔蒿成為前蘇聯獨一無二特有的醫用藥物(蛔蒿是前蘇聯專家在北極圈特意培植的)。

蛔蒿

利用從蛔蒿中提取的「山道年」,前蘇聯的專家們研製出了山道年驅蛔藥。這藥品一開始是片劑,雖然有效,但卻很苦。有一對從德國前往紐約創業的兄弟突發奇想:「為何不把這些藥製得像糖果一樣,讓孩子們開心服藥呢?」二人說幹就幹,將山道年和杏仁太妃糖混合配製,市面上便出現了淡黃色、粉紅色寶塔形狀的糖果狀驅蛔藥,人們稱之為「寶塔糖」。

寶塔糖

  中國引進蛔蒿種子

而新中國在成立初期,由於生產寶塔糖的原材料缺乏,所以一直從蘇聯進口蛔蒿。直到1952年,農業部、化工部、衛生部、公安部四部才聯合發文,共同實施引進蛔蒿種植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從前蘇聯引進20克蛔蒿種子。由於蛔蒿種子比較珍貴,為了防止浪費,所以特意將這些種子分成4份,在公安人員的護送下送到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濰坊四地的國營農場試種。

提取山道年的菊科植物

最終,只有濰坊國營農場試種成功。到上世紀50年代後期,濰坊農場蛔篙的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了8640畝,平均年產蛔蒿花葉近15萬公斤。但到了上世紀60年代,我國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為了確保糧食安全,濰坊農場蛔蒿的種植面積,由8000多畝,下降到500多畝。由於原材料過少,不足以維持價值昂貴設備的正常運轉,所以藥廠拒收蛔蒿。大批蛔蒿被爛掉。

蘇聯專家

  蛔蒿在中國絕種

1982年,衛生部和國家醫藥管理局向全國發出通知,對127種藥品和劑型予以淘汰,其中就包括山道年。但淘汰一種藥品的劑型,不等同於淘汰這種藥品的提取原料。可惜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看到這一點,使蛔蒿原料在中國絕種。

寶塔糖

而當時中國與前蘇聯的關係已經惡化,所以當全國求購蛔蒿的函件如雪片般飛到濰坊市藥材公司,他們只能予以抱歉。曾經風靡全國的寶塔糖,也退出了中國市場。從寶塔糖這一事件來看,我們一定要吸取當年的經驗教訓,堅持獨立自主的搞研發,千萬不能讓別人在技術上扼住脖子。除此之外,我們要多進行創新,走在科技的前列,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

相關焦點

  • 當年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為何後來不見了?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殊記憶,比如60、70後的記憶是三轉一響,80後的記憶是彩電、冰箱,90後的記憶是電腦和手機。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東西已經漸漸被社會淘汰。而伴隨70、80後長大,當年風靡全國的寶塔糖也消失不見。那寶塔糖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為何又會消失呢?
  • 80年代「寶塔糖」火遍全國,後來卻不見蹤影,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當時醫生就給開了寶塔糖,說是糖,其實就是藥,只是為了適應小孩子的口味,所以在藥裡添加了糖。現在倒是還能見到這種寶塔形狀的藥,只不過已經不是以前的那種味道了,因為製作寶塔糖的原材料已經在中國絕種,可以說記憶中的寶塔糖如今再也見不到了。那麼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這一切還要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說起。
  • 80年代的「寶塔糖」火遍全國,後來銷聲匿跡了,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關於「寶塔糖」的記憶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念念不忘,但對「寶塔糖」的記憶,則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能吃上糖是一種幸福;憂的是吃完糖之後,將要面對的「可怕場景」。比如製作「寶塔糖」的原材料:蛔蒿,正是因為「蛔蒿」,「寶塔糖」才和蘇聯有了關係。「寶塔糖」和蘇聯有什麼關係?就算現在也有「寶塔糖」,但「味道」也不一樣了,因為曾經製作的「寶塔糖」的原材料:蛔蒿,在我國已經絕種了。那這和蘇聯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吸取教訓呢?
  • 「寶塔糖」曾紅極一時,後來為啥不見蹤影,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們的專屬回憶,而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講,他們的兒時絕對會想起來一件物品,那就是寶塔糖,曾經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突然消失不見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實際上都是因為蘇聯給我們上了一課。風靡的「寶塔糖」在和蘇聯交涉的時候,蘇聯方面直接就表明,他們可以直接將已經提純完畢的打蟲藥賣給我們,並不需要我們親自去提純。
  • 風靡全中國的寶塔糖,為何突然消失了?這是中國製藥史的一大損失
    「寶塔糖」是不少80後記憶中的美味零食,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一顆五彩斑斕的甜味糖果,就能讓我們開心一整天。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風靡全中國的寶塔糖,逐漸消聲覓跡了,95後的朋友大概率沒有再見過。研發出一款便宜的,能全國範圍內推廣的治蟲藥,成本可想而知,不是當時的中國能負擔起的。幸好當時蘇聯得知了這一消息,派遣專家來到了中國,在兩國科學家晝夜不停地研發下,終於製造出了高效便宜的蛔蟲藥,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寶塔糖。
  • 90年代後,「寶塔糖」為何突然人間蒸發了?這是好事,困難已過去
    對於許多70、80後來說,寶塔糖絕對是那個年代在有些艱苦的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絲甜頭了,然而我們不難發現,在90年代後,這種糖突然像是人間蒸發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蛔蒿作引首先要知道的是,寶塔糖的主要原料是蛔蒿。
  • 小時候常吃的打蟲糖,為什麼後來再沒見過?內行人:原因不簡單
    導語:小時候常吃的打蟲糖,為什麼後來再沒見過?內行人:原因不簡單80年代到9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都吃過這樣一種糖果,形狀像個錐子但是味道很甜,反正小時候大家都愛吃,條件好的甚至把它當零食吃,讓一群小夥伴羨慕的不得了。那個時候衛生條件不好,這個糖果其實主要作用是用來打掉肚子裡的蛔蟲的。
  • 80年代的奢侈品「麥乳精」,風靡全國後,為何一夜之間消失了
    大家肯定還記得以前小時候吃過罐子裝的麥乳精吧,那時候這算是一種乳製品和補品哦, 不少那個年代的人,都喜歡衝泡一杯麥乳精,來當滋補的飲品使用。「麥乳精」原名「樂口福」。中國國產的第一杯麥乳精是什麼時候中國國產的第一杯麥乳精要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而製造出它的居然是家製藥廠——上海九福製藥廠。當時華福麥乳精在上海賣得很火,於是九福製藥廠從瑞士引進配方,於1937年研製出國產的「樂口福麥乳精」。
  • 並不是防外星人,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太空裡也沒有什麼 活物能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太空人實在沒必要帶槍,可是蘇聯太空人出了一次意外後,槍卻成為了太空人的標配。不少人對於其中的緣由也都很好奇。
  • 蘇聯的盧布,80年代比美元更值錢,為何貶值了幾萬多倍?
    這是現在的匯率,認真的說,當年的蘇聯盧布可不是這樣。當年,100元蘇聯盧布能夠兌換100多元美元,購買力在美元之上。那麼,在八九十年代,蘇聯盧布為何會迅速貶值呢?今天,我們就聊聊蘇聯盧布的故事。
  • 現在的小孩還到底要不要吃寶塔糖?
    (上接A12版)  旅遊回來最好吃點驅蟲藥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是我省乃至全國最頂尖的寄生蟲病研究機構之一,經常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寄生蟲病疑難病例到他們這裡要求幫助確診。不過即使吃了驅蟲藥,幹小仙說,也不能100%有效預防。   生吃三文魚會得肝吸蟲病嗎?   前兩天,有報導說,日本國家旅遊局對2009年來日旅遊的外國人作了調查,在回答你「來日本之前最期待什麼」時,大多數人選擇了「美食」,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購物」和「溫泉」,其中中國人最愛的日本美食是生魚片。  也許有人要問,吃三文魚壽司會不會染上寄生蟲?
  • 兒時的寶塔糖,你還有印象沒,現在孩子為什麼不吃了?
    驅蛔蟲糖又稱寶塔糖,主要驅除兒童體內的蛔蟲。對於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在他們的童年記憶當中,寶塔糖肯定是不會被抹去的一個存在。畢竟那時候的經濟條件確實是太差了,很多人為了吃一塊糖甚至要等待整整一年。在這種情況之下突然推出的寶塔糖確實是讓很多小朋友們都感受到了糖的鮮甜味道,而這也確實是我們記憶當中最美好的那一份回憶,只是讓很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感到奇怪的是,這種糖似乎只出現了兩三年就徹底的遠離了我們,在他剛剛出現的時候,這種糖是家家必備的,而且普通的診所裡也可以輕鬆的購買。不過到現在,別說想買了,很多藥店的店員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 老照片:70年代的蘇聯街拍,80年代的法國超模,90年代的美國天后
    1970年代,蘇聯的審美和文藝是有歷史傳統的1970年代,蘇聯的審美和文藝是有歷史傳統的上世紀80年代法國知名度最高的名模尹娜絲,Chanel歷史上第一位專屬模特 。上世紀80年代法國知名度最高的名模尹娜絲,Chanel歷史上第一位專屬模特 。
  • 美上將:相當於80年代蘇聯海軍
    之前有位美海軍上將曾經評價過中國海軍現在的實力,說是近似於20世紀80年代的蘇聯海軍,這句話看上去是在貶低中國,但實際上卻不是,因為80年代的蘇聯還處於強盛時期,他們的海軍基本上可以在海上橫行霸道,各種先進軍艦也正在建造中,連美軍都必須要忌憚三分。所以美海軍上將的這個評價實際上是在表達一種認可,畢竟那時候的蘇聯可是美軍最強大的一個對手了。
  • 中國首位「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結局如何?
    知青,知識青年的簡稱,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逝世於20世紀80年代。是指在1968年—1978年之間從城市到農村和農墾兵團務農或去保衛邊疆的一群年輕人,這群年輕人大部分都是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的人。在當時的情況下,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也加入到了知青下村的隊伍中,去往邊疆奉獻自己的青春。
  • 作為蘇聯的老大,俄羅斯為何主導了蘇聯的解體?
    俄羅斯作為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長期主導蘇聯的發展,作為蘇聯老大,俄羅斯本該維護蘇聯整體的統一,然而實際上卻是俄羅斯的臨門一腳,將蘇聯推向了解體的深淵。那麼,俄羅斯當時為何不希望蘇聯繼續存在,反而希望蘇聯解體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 美國用在TikTok上的把戲,日本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領教過了
    政商勾結、釣魚執法等手段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讓日本公司嘗盡了苦頭。美國政府揮舞著「安全大棒」,幹擾正常的商業活動,這也讓其他國家在與美國合作時不得不仔細考慮,美國的做法也是在逆著全球化的進程而行,最後損失的也只能是本國的利益。
  • 為何哨兵兩人站崗,只有一人持有槍枝?20年前教訓至今不能忘
    而解放軍中也有著不同的兵種,今天要說的就是哨兵,我們常見的一般是兩名解放軍組合的哨兵,但是奇怪的是為何哨兵兩人站崗,每次都只有一人持有著槍枝呢?20年前教訓至今不能忘。之所以在治安相對不錯的環境下,使用一人持槍,一人持彈的對應方法,也是因為一次血的教訓。在20年前的時候,我國的哨兵並不會像現如今一樣,而是兩名哨兵都會配備槍枝,且均是實彈。
  • 小時常吃的「寶塔糖」,為什麼消失了?不是沒用,而是不需要了!
    這個寶塔糖其實就是打蟲糖,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不知道在其他地方,大家都是怎麼稱呼的呢?這種寶塔糖大家小時候可喜歡吃了,雖然只有一種顏色,外形像寶塔,但是吃起來甜甜的,很好吃。那為什麼小時候常吃的這種寶塔糖,現在都消失了呢?
  • 蘇聯在巔峰時期發展到了什麼水平,當時究竟能不能與美國抗衡
    1949年,蘇聯成功引爆了原子彈。這一事件標誌著蘇聯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自此,世界正式進入兩極冷戰時代。 我們知道,蘇聯冷戰的格局一直延續到了90年代蘇聯解體,才正式被終結。 那麼,蘇聯在最巔峰的時期,其經濟、軍事、科技層面發展到了哪個地步,究竟能不能和美國抗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