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頭部的佛像 記者王曉光 通訊員王宏科 攝
本報訊 (記者 陳黎) 建於隋朝的寶雞市麟遊縣慈善寺一尊佛首1997年被盜。昨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在文物部門和公安部門的合作下,這起16年前的文物被盜案告破,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目前正全力追查被盜佛首的下落。
寶雞市麟遊縣慈善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年間(593—600),唐太宗到武則天時期都有擴建。寺內山崖上鑿有多處石窟,現存3大窟19龕造像。慈善寺石窟的佛像豐滿圓潤,刀法洗鍊,代表了隋唐時期佛造像的最高藝術水平。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8月26日,慈善寺工作人員早晨巡查寺院時,發現寺內一座菩薩造像頭部不翼而飛,這尊佛像也是寺裡最漂亮的一座小佛像。麟遊縣公安局迅速對現場進行勘查,並提取了現場遺留物。由於當時刑偵技術相對滯後,本案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數年來社會輿論一直關注著慈善寺的石佛保護問題,公安幹警頂著壓力從未放棄。
今年,辦案人員再次將當年的現場遺留物進行技術分析時,取得了突破,一名馮姓男子進入了警方的視線。寶雞市公安局立即抽調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專案組研究後決定對馮某實施抓捕。9月,馮某在家中被抓獲。經過審訊,馮某如實交代了1997年8月,其夥同其他3人前往麟遊縣慈善寺盜竊佛首的犯罪事實。專案組立即對其他同案犯展開抓捕,隨後幾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入法網。
經審訊專案組查明,1997年8月,馮某等4人僱傭一輛汽車來到麟遊縣慈善寺,破壞寺院石窟門鎖進入石窟,用鋼鑿和錘子將一尊佛像的頭部鑿下後,又順手將佛龕內的6張床板抬上汽車隨後離開。得手後,他們聯繫中間人將佛首賣出,在半年時間內佛首被多次轉賣。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專案組正全力追查被盜佛首的下落。
偵破經過
現場菸蒂助警方鎖定嫌犯
本報寶雞訊 (記者 王曉光) 麟遊縣公安局歷經16年的不懈工作,近期終於成功將案件偵破,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
2012年12月,麟遊縣公安局將當年在現場提取的菸蒂送市局做DNA鑑定,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之一馮某。今年9月11日在寶雞市區將馮某抓獲。經過持續工作,先後將犯罪嫌疑人高某、呂某、曹某抓獲。在大量的證據面前,馮某、高某、呂某、曹某4名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了1997年8月26日在寶雞市渭濱區僱傭孫某雙排座貨車,於當晚到達麟遊縣慈善寺,撬開慈善寺兩座石窟大門,盜走南窟脅侍菩薩頭像一尊后返回寶雞的犯罪事實和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