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歐洲武器收藏家展示了自己的珍藏——反氣球飛艇彈。
這種炮彈口徑75mm,發射後可以彈出四個帶切索鉤的刀片,頗有中國武俠小說中的「鋸齒飛鐮刀」的既視感。一戰時期,各國都裝備了偵察氣球和飛艇,如何擊落這些充氣飛行器成為擺在武器設計師面前的難題。由於氣球和飛艇都非常軟,普通炮彈即便可以擊中,也無法引爆,用炮兵的話說就是很「討厭」。於是,這種特殊的彈藥就應運而生。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炮彈的四個刀片並非發射後就打開,那樣旋轉的炮彈揮舞著四個刀片阻力太大,無法保證射程和精度。因此通過定時引信控制刀片打開的時機。炮兵需要通過光學測距儀確定目標距離,然後換算炮彈打到這個距離所用的時間,調節定時引信上的兩個撥盤,確定引信起爆時間。炮彈發射後,定時引信啟動並按照設定時間起爆,通過火藥燃氣的作用,打開四個刀片,切割氣球或飛艇。
為了消滅討厭的氣球和飛艇,不僅有揮舞刀片的炮彈,還有這樣掄著鋼絲繩的反氣球飛艇彈。其作用就是通過張開的鋼絲繩擴大彈孔直徑,進而擴大氣球和飛艇的蒙皮破洞。
這種配備鋼絲繩的反氣球飛艇彈,在發射之前,鋼絲繩是收攏在彈體中的。同樣在定時引信的作用下,展開鋼絲繩從而達到效果。總覺得研製這種炮彈的設計師不是什麼乖孩子,不是掄大刀,就是掄鏈子鎖的,一看就是小流氓打架的陣勢。
看過以上的兩種反氣球飛艇彈,大家可能明白,炮彈其實並不重要,定時引信才是問題的關鍵。如果讓您設計定時引信,您是不是會首先想到鐘錶?鐘錶確實可以起到定時的作用,但是過於精密、昂貴,不適合大規模裝備。這個問題其實早就有成熟的解決方案,並在一戰中大規模使用。
這就是一種定時引信的結構圖,它通過黑火藥不需要空氣就可以進行穩定燃燒的特性,來控制起爆時間,從而達到定點引爆的效果。這種炮彈的構思確實非常精巧,直至今天,類似結構的定時引信仍在使用。
有了定時引信,使得榴霰彈(如圖)等特種炮彈成為可能,極大提升了火炮的作戰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很多炮彈引信都已經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滿足炮兵作戰的需要。看著這些100年前研製出的精美引信,可以感覺到人類將最先進的科技,最精英的大腦都用於自相殘殺方面,實在是一個悲劇。在這裡告誡某些「聖母」,戰爭的潘多拉魔盒根本就沒有關上過,現在發明什麼新武器根本就不涉及到「打開魔盒」的問題。
設計精巧的引信拆除火工品後,確實是一件非常值得把玩的精美工藝品。這是另一位武器收藏家製作的一戰時期土耳其陸軍裝備的定時引信,這枚引信是德國克虜伯軍工廠製造,全部採用黃銅製成。由於是出口到土耳其,因此上面的刻度是用「阿拉伯數字」標記而非我們認識的數字。只有在穆斯塔法·凱末爾執政土耳其之後,開啟世俗化運動時,才使用國際通行的標準數字。
這是一枚義大利1911型65mm山炮使用的M900定時引信,看外觀應該是鋁製的。
打開頂部可以看到內部的擊針室。
撥盤中放置火藥的空腔,這種撥盤在很多資料中被稱為「火藥盤」,就是因為它裡面一周都是黑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