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華文新聞史上的一座豐碑——讀《新聞與評論》有感

2020-12-17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芝加哥華語論壇》報編者按:

2019年7月,在本報慶祝創刊20周年的大會上,我們整理編輯出版的《新聞與評論 2008-2018》正式與大家見面了。這本精選收集了近10年來本報發表的新聞和評論的書一面世,就受到各方面的重視並受到了許多讀者的熱議和好評。這裡我們選發一位讀者——芝加哥公共圖書館高級館員胡家建先生的一篇書評,以饗讀者。我們感謝胡先生在百忙中能仔細閱讀了這本書,並且從歷史的角度作出了中肯的評論。這篇書評,文字好,而且從中可以看得出作者在圖書館學領域的專業功底。需要指出的是,胡先生文章中,對此書有很多讚美之詞。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實際上都是對我們的期待和鼓勵。我們深知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編排上,限於作者的水平和各個方面的條件,本書都還有很多的不足,也是我們今後要努力改進的。另一方面,我們也非常懂得,這本書實際上等於是記錄了一個時期海外華人、特別是美國中西部華人的歷史,是由所有海外華人過去、而且現在還正在繼續共同書寫的,一切的讚美,都應當屬於他們。

《芝加哥華語論壇》編輯的《新聞與評論》

芝加哥華文新聞史上的一座豐碑----讀《新聞與評論》有感

春華秋實,後院的蛾眉豆花開了。

翠綠的青藤裹挾著密匝匝的桃形心頁舒展攀延在涼臺上,形成一個巨大的綠色涼棚。秋陽從綠色的棚中擠進來,帶來蛾眉豆花的陣陣清香。我坐在涼臺的靠椅上,翻閱著《芝加哥華語論壇》報社張大衛社長送來的《新聞與評論》一書。翔實質樸的文字,精美華麗的彩圖,匠心獨運的裝幀,重大的歷史事件,像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展現在我眼前,既令人擊節叫好又令人賞心悅目!

這部新聞評論集,精心採擷了芝加哥華人社區2008年至2018年這十年之間社區發生的重大事件,並從每年的要文中篩選出十大優秀新聞,全書匯集的100多條新聞和評論,涵蓋了元首訪問、州府動態、市政要聞、社區互動和芝加哥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系統地匯集芝加哥華人社區的新聞並結集成書出版,這在芝加哥華文新聞史上還是第一次。張大衛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為芝加哥華文新聞事業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刷新了芝加哥華文新聞的歷史,為芝加哥華文新聞的砥礪前行豎立了一座豐碑。

芝加哥是美國華人聚集的大都市之一,1870年就有以梅宗周、梅宗凱、梅宗瑀三兄弟為代表的華人從中國廣東瑞芬來到芝加哥。早期中國移民社區沒有報紙,以口口相傳的原始形式交流信息。稍後,芝加哥華人移民創辦了一份手寫體的《三民晚報》,是那種不定期的手抄本,出報斷斷續續,很不正規。

1893年,第一家正式的中文報紙《華洋新報》在芝加哥華埠創立。由於歷史的滄桑巨變和民間小報的不易保留,150多年的芝加哥華人生活和華文報紙的歷史,我們只能從前輩的口中和博物館殘存的模糊的圖片中得到零零碎碎的信息,終究是霧裡看花,一知半解,不知魏晉。張大衛的《新聞與評論》彌補了新聞史料不易收集保存的遺憾,它用文獻的形式固定了流動的歷史,芝加哥華人的文明史才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他所做的其實是一項傳承龍的文化,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奠基性工程。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歷史事件就像一塊塊不規則的碎片,用心採擷,去蕪存真,細心拼接,就成了史書。太史公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之所以流芳百世,是他站在高於歷史的高度,高屋建瓴,將重大的歷史事件融入到歷史人物的描寫之中,用人物的本紀、世家、列傳編織出一張文採斐然、史料翔實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風土人情的社會巨幅畫卷,打造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名片。寫芝加哥歷史,就不得不寫華人的歷史,要寫好芝加哥華人的歷史,你就不得不讀張大衛編著的《新聞與評論》去感受芝加哥華人律動的脈搏,這就是他這本匯集的價值所在,同樣,我毫不誇張地說,張大衛也為記載芝加哥華人的歷史打造了一塊亮麗的名片。張大衛是個資深的老報人,他早年任職於新華社中新部,即後來的中國新聞社,專注於海外華人和國內經濟報導。後任職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外事局北美部。來美後從事美國政治和公共傳播專業的研究。後加入華文媒體工作。中外媒體工作資歷完整,新聞寫作經驗豐富。1999年,他白手起家,克服資金人才不足的種種困難,創辦《芝加哥華語論壇》報,經過近二十年的苦心經營,這份報紙越辦越好,越辦越大,早已享譽海內外。張大衛深知新聞記者寫新聞,反映生活是其本份,但是新聞記者在新聞理論領域也應有所建樹,新聞理論工作者在撰寫新聞學論文時,苦於長期缺乏系統的新聞文獻資料,研究往往受制於缺乏第一手資料的瓶頸。張大衛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要做芝加哥華文新聞理論的開拓者。於是,他親自從過去十年《芝加哥華語論壇》報發表的新聞和評論中,精選出100多條重要的新聞和評論結集出版,每篇配有原始的彩色圖片。為高質量出版這部專著,他不知熬過了多少日日夜夜,為籌集出版資金不知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功夫不虧勤奮人,他最後終於完成了這部巨著的出版,為新聞理論工作者尋找第一手新聞資料鋪平了道路。美國國運昌盛200餘年而不衰,除了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硬實力外,就是她的文化軟實力,而且硬實力是靠軟實力支撐和注入活力的。她的文化軟實力的根本特徵是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美國文化是吸收世界各族裔文化中的優質養分融合成的一種新文化,這種文化是全人類優秀文化分子的組合,具有極大的韌性和創造力。美國學術界對多元化文化的研究近幾十年來成績斐然,但對少數族裔的新聞發展史的研究,特別是芝加哥華文新聞史的研究還幾乎是個空白,這些都給未來有志於研究芝加哥華文新聞史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們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張大衛的這部《新聞與評論》,將為這些學術研究打下文獻參考的基礎。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們祝賀《新聞與評論》在豐收的季節面世,這部著作的社會學和新聞學價值會隨著時光的推移進一步顯現出來。

紫紅色的峨眉豆花在秋風中點頭微笑,莊重而顯富貴。一群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著,來來去去而不知疲倦地採著花蜜。在這些勤勞的蜜蜂身上,我看到了張大衛不倦的身影。作者簡介胡家建,1978年考入湘潭大學中文系,湖南廣電總臺任新聞記者五年,有《韶山風物耐人思》《湘潭城雕》和《摩託鄉長》等十五件作品獲中央和省級新聞一、二、三等獎。1987年開始在《記者文學》發表《布市的誘惑》《韶山第一個大學生的遭遇》等報告文學引起文壇注意,後在世界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報告文學和散文,出版散文集《淚匯心河》和長篇小說《古月情殤》。1996年獲得美國肯特州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後受聘為湘潭大學兼職教授。現任芝加哥市政府資深公務員、芝加哥公共圖書館高級館員、湘潭大學北美校友會會長,是信息諮詢、編目和分類專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芝加哥華語論壇報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史上的一座豐碑——品讀《人民記者穆青傳記》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多次淌著淚水,反覆品讀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記者穆青傳記》一書。   該書從1937年穆青16歲參加八路軍寫起,直到2003年10月11日穆青去世,翔實地描述了穆青從少年到晚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繪了一位偉大新聞工作者的典範形象。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2020-12-1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火焰藍|讀《一個人的村莊》有感
    書香火焰藍|讀《一個人的村莊》有感 2020-05-18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新社、中通社新聞交流團應邀訪問泰國華文媒體
    中新社曼谷十二月十八日電(記者 顧時宏)適逢香港中國通訊社成立五十周年之際,為加強和泰國華文媒體的交流與合作   周景洛、房奕強今天在曼谷拜會了泰華報人公益基金會主席陳鄭伊梨以及《世界日報》、《新中原報》、《星暹日報》、《亞洲日報》、《中華日報》、《京華中原聯合日報》六家華文媒體的總編輯,並就中新社、中通社和泰國華文媒體的業務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探討
  • ——讀蘇東坡有感
    ——讀蘇東坡有感 2020-12-11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華文傳媒現狀:池袋地區華文媒體迅猛發展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日本僑報》報導,第6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即將在中國重慶召開之際,《世界華文傳媒年鑑》編委、日本僑報社總編輯段躍中介紹了日本華文傳媒的歷史和現狀。《日本僑報》從9月5日開始分5次連載,以饗讀者。本次為第二篇,2009—2010年日本華文傳媒現狀。
  • [肖戰][新聞]201223 華文報紙《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報導肖戰...
    [肖戰][新聞]201223 華文報紙《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報導肖戰 世界第一帥氣的排面走起來 2020-12-23 16:51:36 來源:微博 3422次閱讀
  • 網絡新聞評論的發展趨勢
    一、淺談騰訊網「今日話題」五篇評論 當新聞評論嫁接到網絡這一媒介平臺,傳統新聞評論便在交互性上得以極大地延展,而專家評論、網站評論和網民評論三者交融的結果必然是在輿論浪潮中,具有專業知識、權威地位的網站、專家形成「輿論領袖」,網民觀點構成必要組成部分,從而使輿論形成一個多樣化、層次化的有機整體。
  •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有感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有感 2019-11-23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國頭條新聞獲得微博大獎迎來高光時刻!
    泰國頭條新聞作為一家在泰的線上華文媒體,是隸屬於泰國著名華文媒體集團——泰國亞洲大眾集團旗下的著名媒體品牌,入選中國新聞社官方評選的世界20大華文新媒體榜單,自創立以來便始終堅守新聞正確性,及時性,精準性。
  • 華文造句和解釋_華文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華文(huá wén)。近義詞有:中文,漢文。 華文報紙。] 華文參考例句: 1、保護文化遺產,彰顯中華文明。 2、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 3、呵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 4、中國珠算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 品讀黑河丨家鄉秋葉紅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品讀黑河丨家鄉秋葉紅 2020-10-18 0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聞與格律詩詞
    由于格律詩詞在體裁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歷來在文學藝術各個領域,如文學、美術、戲劇、電影中,得到廣泛的運用;甚至在報刊上,各種新聞體裁,如消息、通訊、評論、報告文學以及新聞圖片、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等各種新聞傳播手段,也經常運用格律詩詞,使新聞報導增添文採和提高素質,在傳播中為讀者喜聞樂見,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就使新聞寫作和格律詩詞產生了一定的聯繫。
  • 尼泊爾媒體人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有感
    尼泊爾媒體人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有感 2020-07-06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國奧斯卡「主辦方媒體泰國頭條新聞獲微博大獎
    泰國頭條新聞作為一家在泰的線上華文媒體,是隸屬於泰國著名華文媒體集團——泰國亞洲大眾集團旗下的著名媒體品牌,入選中國新聞社官方評選的世界20大華文新媒體榜單,自創立以來便始終堅守新聞正確性,及時性影響到中國形象和中泰友誼的時候,泰國頭條新聞多次挺身而出,積極協調、跟進、發聲、建議,向泰方反映中國人民的訴求,向兩國社會發出號召倡議,亦為泰國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專業的意見和監督,對很多事件的走向和解決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是海外華文媒體傳播中國聲音、團結華人力量、擔當時代橋梁、促進中外溝通的典型。
  • 第貳拾期||認識內心深處的自己——讀《皮囊》有感
    第貳拾期||認識內心深處的自己——讀《皮囊》有感 2020-03-1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視新聞評論的三要素淺析
    人,人性,人情,人文,加之以女性的視角,讓《新聞周報》從開播的第一天起,就有了獨特的新聞質感。 從《相對論》到《新聞周報》,一年多高強度的新聞實踐,讓我對電視新聞評論有了真切的體會。在我看來,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有其核心的三要素,即:價值觀、識別度和主持人。
  • 泰國頭條新聞加冕成為泰國唯一微博十大影響力媒體
    泰國頭條新聞作為一家在泰的線上華文媒體,是隸屬於泰國著名華文媒體集團——泰國亞洲大眾集團旗下的著名媒體品牌,入選中國新聞社官方評選的世界20大華文新媒體榜單,自創立以來便始終堅守新聞正確性,及時性影響到中國形象和中泰友誼的時候,泰國頭條新聞多次挺身而出,積極協調、跟進、發聲、建議,向泰方反映中國人民的訴求,向兩國社會發出號召倡議,亦為泰國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專業的意見和監督,對很多事件的走向和解決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是海外華文媒體傳播中國聲音、團結華人力量、擔當時代橋梁、促進中外溝通的典型。
  • 海報新聞又上新啦!「私人訂製」卡片新聞、海碼頭投票上線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2月20日訊(記者 梁雯)海報新聞客戶端又上新啦!近日,海報新聞客戶端全新升級至6.4版本,新增卡片新聞、專題輪播以及海碼頭投票等功能。這些新功能都怎麼用?一起來看看吧!新增卡片新聞分享 一圖看新聞一目了然在海報新聞客戶端,每天都有海量原創新聞供你選擇。看到喜歡的新聞咋分享?在新版客戶端,新增了卡片新聞功能,讓你的分享更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