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月2日訊 (記者楊健 通訊員林日江)新年第一天,塔山南路建設又傳喜訊!施工歷時一年零兩個半月的塔山南路跨藍煙鐵路立交橋正式通車,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6個月。通車首日,不少市民駕車「嘗鮮」經行大橋。這座煙臺城建史上首座轉體橋的通車,不但為芝罘區前往福山區打通了以往的「斷點」,也標誌著塔山南路項目山海路以西路段全線通車。
首日通行,過橋僅需1分鐘
昨日上午8時,記者來到位於魁玉路和楚毓路交界處的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東口,儘管只是首日通行,但橋上已有不少車輛過往。從東口眺望整座大橋,優美的拱形橋身,宛如一條臥龍橫跨藍煙線上,連接起大橋東西的魁玉路和冰輪路。這也意味著,繼2019年12月21日遠陵夼隧道通車後,塔山南路項目山海南路以西路段打通最後一處節點,實現全線通車。
2018年10月15日,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項目正式進場施工。2019年10月16日,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完成「轉體」,兩座分別重達12000噸的「雙臂」在空中實現「擁抱」,煙臺城建史上第一座轉體橋主橋施工成功完成。
以往魁玉路、冰輪路周邊居民東西通行,要麼要走立交橋以北的小路,要麼走南側的港城西大街,繞行意味著多花10多分鐘。而立交橋開放通行後,記者駕車從西側的冰輪路路口按60公裡時速駛入後,僅用1分多鐘就通過大橋,到達楚毓路路口紅綠燈。這也意味著,未來芝罘區西南部可直通福山區,極大緩解了周邊地區早晚高峰的交通壓力,對提升城市承載力、加快市區融合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全員上陣掃雪,只為確保元旦通車
通行首日,與諸多通行立交橋、享受「直達」的車流相呼應的,是立交橋下的藍煙鐵路,不時有列車經行。橫臥在雪後黃土地上的潔白橋身,與橋下的綠皮車和橋上的藍天相映成趣。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呈現拱形,在經行藍煙鐵路上方稍微隆起。「按照設計標準,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高度必須距離鐵路接觸網2米以上,距離鋼軌8米以上,和經行的列車必須確保足夠的安全距離,但由於橋體坡度整體較為平緩,駕車經行時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2019年12月30日傍晚,港城突降大雪,而立交橋一帶雪量不小。為確保首日通行順暢,2019年最後一天,中鐵十局項目部全體人員全部出動,從一早就開始清理積雪,直到下午3點多才將積雪全部清空,並對路面進行了清潔。通行首日,一塵不染的路面和鋥光瓦亮的護欄令通行市民格外心情舒暢。「一年零兩個半月的施工期裡,跨年夜是最後一個不眠之夜,項目部全部成員都在撤去圍擋、眼見頭幾輛車駛上大橋後才相繼離去。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一宿未眠,一早就來到橋上查看路況。市民出行方便了,是對我們工作最好的獎勵!」施工方中鐵十局集團青島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總工程師周亮亮告訴記者。
整個施工過程中,參建單位各司其職,大膽提出綜合總體推進、區塊施工作業、整合「全面開花」的作業方式,24小時滿負荷作業,全天候跟蹤管控,於2019年10月16日完成主橋轉體,創造了「煙臺第一轉」的紀錄。之後,主橋與引橋合龍後,克服天氣寒冷等不利因素,積極組織瀝青攤鋪等作業,於2019年12月30日正式通過驗收。
在工程整體推進過程中,始終把揚塵治理與環境保護抓在手中,嚴格落實揚塵治理「六個百分百」,獲得了2019年煙臺市市政工程標準化示範工地榮譽稱號。
相關連結
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
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工程是我市城建史上第一座轉體橋,總投資約1.8億元,橋梁全長682.4米,總建築面積25680.24平方米,雙向六車道設計,非機動車道3.1米寬,人行道(含無障礙通道)2.2米寬,設計時速為60公裡/小時,主橋長110米,轉體橋面寬37.8米,為2×55米預應力混凝土T構轉體施工,引橋長572.4米,橋面寬37.6米,採用17×30+2×28米裝配式簡支小箱梁,樁基主要為鑽孔灌注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