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申辦奧運會和世界盃這種頂級的體育賽事竟然成了賠錢買賣、燙手山芋!在各國開始對申辦奧運會褪去熱情的時候,前中國奧委會秘書長、國際排聯終身名譽主席魏紀中老爺子認為在此情況下:中國提倡節儉,多承擔責任也是應該的!
在布達佩斯退出2024年奧運會的申辦後,網上針對「奧運危機」、「誰來申辦奧運會」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臺灣的國際奧委會執委吳教授卻認為,假如沒人來申辦奧運會的話,上海可以試試,因為上海無論是從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從交通和場館建設承擔方面,亦或是從體育氛圍上(籃球巨星姚明、110米跨欄明顯劉翔、跳水女皇吳敏霞、拳王鄒市明),都有能力來承辦:「上海如果申辦絕對有機會!」
前兩天國際奧運會剛剛投票通過了2024年和2028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確定為美國洛杉磯和法國巴黎,差的就是決定誰先辦誰後辦了,一次會議竟然選出兩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這在之前是誰都無法想像到的,魏紀中認為對於這個結果最高興的要莫過於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因為他再也不用擔心在自己的任期內沒人申辦奧運會了。
奧運會的申辦城市越來越少,魏紀中認為這是由三個因素造成的:一是新媒體對傳統媒體電視轉播權的衝擊;二是廣告商對重大體育賽事的贊助熱情減少;三是賽事舉辦方的大手大腳、不計成本。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賽事危機使得不少國家對奧運會和世界盃望而卻步。
迄今為止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絕對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作為北京奧組委執行委員魏紀中對奧運會的申辦和舉辦細節那是深有體會,也是從那時候起中國提出了「節儉辦賽」的原則,所以魏紀中認為:「中國做為世界體育大國,適當多承擔一些國際義務,為國際體育事業做貢獻也是應該的,是大家期望著的。」節儉辦賽是未來奧運會和世界盃申辦國的大趨勢,只是即便咱們國家在經濟實力、場館承建、交通運輸方面再有能力,咱們再要申辦的話也得慎之又慎!
張怡寧當年放水福原愛的冷漠表情至今令人念念不忘,劉翔當年未能在北京奧運會家門口封王也至今令人扼腕嘆息。一屆奧運會除了本國知名運動員的參與之外,還有展現出來的文化、歷史與經濟。中國當年以「有朋自遠方來」的氣度歡迎海外來賓,用精緻可口的烤鴨、炸醬麵盛情款待,但畢竟時代變了,今後的奧運會或許真的會越來越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