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侵權內容 雲與小程序平臺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出現侵權內容, 雲與小程序平臺應承擔哪些責任

■案情回顧

「阿里雲案」

北京樂動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動卓越公司)開發了移動端遊戲《我叫MT online》和《我叫MT2》。2015年8月,樂動卓越公司接到玩家舉報稱網上出現了類似《我叫MT online》的遊戲,並涉嫌非法複製了online版的遊戲數據包。樂動卓越公司認為,涉案網站的行為侵犯了其複製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但該公司一直未找到涉案網站經營人的相關信息。經過進一步查找,樂動卓越公司發現該遊戲內容存儲於阿里雲公司的伺服器上,遊戲服務也通過該伺服器提供。2015年10月,樂動卓越公司兩次致函阿里雲,要求其刪除涉嫌侵權內容,並提供伺服器租用人的具體信息,阿里雲未給予回應。

無奈之下,2015年11月,樂動卓越公司將阿里雲告上法庭,並索賠100萬元。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對阿里雲被訴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判處阿里雲賠償樂動卓越公司26萬元。

今年6月20日,該案件二審改判,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駁回一審原告的所有訴訟請求,判決阿里雲公司不承擔法律責任。

首例涉微信小程序案

因湖南長沙某網絡公司運營的小程序盜播作家武志紅的作品,享有該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浙江杭州某網絡公司起訴上述公司,並將騰訊公司作為第二被告訴至法庭。該案系騰訊公司作為微信小程序服務提供者首次被起訴,原告要求騰訊公司與具體小程序運營人共同承擔侵權責任並下架涉案小程序。今年2月27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對該案進行網上一審公開宣判,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被告長沙某網絡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每案1.5萬元,法院判定微信小程序平臺不適用「通知—刪除」規則,駁回原告對騰訊公司的所有訴訟請求。

本案中,法院經審理查明,第一被告在騰訊公司微信上註冊開發了微信小程序,其未經原告許可,在小程序中傳播原告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作品。

法院審理後認為,提供網絡自動接入或自動傳輸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通常無法審查用戶上傳的內容,對侵權內容的判斷識別能力很弱,甚至無法準確地刪除侵權內容或者切斷與侵權內容有關的網絡服務,其服務具有無差別技術性和被動性等屬性。

近些年,有關雲服務、小程序等新型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的爭論備受關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在「阿里雲案」二審中撤銷了一審判決,明確認定「通知—刪除」規則不適用於雲服務等新型網絡服務提供者〔參見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5)石民(知)初字第8279號、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民事判決書(2017)京73民終字1194號〕。

此前,在首例涉微信小程序案中,一審法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同樣判定微信小程序平臺不適用「通知—刪除」規則〔參見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民事判決書(2018)浙0192民初7184號〕。上述兩案在國內首次系統澄清了網絡版權「通知—刪除」規則的適用範圍爭議,並直面《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與《侵權責任法》的規制協調問題,明確提出了「轉通知」可以單獨成為「獨立必要措施」的判斷,以及「比例原則」在網絡版權侵權中的適用邏輯。以上兩起案件都十分難得並且值得深入分析探討。

「通知—刪除」 規則並非適用於所有網絡服務提供者

談到「通知—刪除」規則,美國《數字千禧年版權法案》(DMCA)不可不提,此規則創設初衷在於避免「單純的技術服務平臺提供者因其平臺用戶侵權而陷入累訴沼澤」。該法案的主要規則有以下幾點。其一,平臺提供者在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的前提下,僅需根據用戶有效的侵權通知定點清除侵權內容即可免責。其二,「通知—刪除」義務僅限於內容存儲與搜索連結服務提供者,暫時傳輸與系統緩存服務提供者不受其約束〔DMCA第512條(a)(b)(c)(d)項〕。因此,當一項網絡服務既非信息存儲服務,又非搜索連結服務,且其屬於更類似於純數據傳輸管道性質的服務時,則不應苛責其對用戶的特定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亦無需承擔「通知—刪除」義務。在現實中,權利人也極少要求中國電信等網絡運營商在其無過錯的情況下,對某視頻網站的侵權內容進行定點刪除,一則因為於法無據,二則因為特定內容存儲在網站自有伺服器上,網絡運營商事實上無法刪除。

與美國類似,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明確規定了四類網絡服務提供者,包括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搜索、連結服務,自動接入、自動傳輸服務,自動緩存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雲服務與小程序服務屬於新型網絡服務,其類型的判定依賴於相關法院的一致認可。在「雲服務與小程序」不屬於信息存儲空間或者搜索連結服務的定論下,「雲服務與小程序」的平臺服務提供者當然不需就其接入服務商戶的特定侵權行為承擔「通知—刪除」義務。

「網絡服務提供者」 類型尚待分層以匹配相應責任

在「阿里雲案」二審中,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指出,雲伺服器租賃服務不屬於具體網絡技術服務類型,因此,其法律責任承擔與否的問題可以尋求在《侵權責任法》體系下解決。而對於《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範圍,學者們有不同意見。天津大學教授楊立新曾在《民法分則侵權責任編修訂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中專門指出《侵權責任法》「專門針對網絡媒介平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新寶在《網際網路上的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6條解讀》中指出,對《侵權責任法》中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概念應當進行限縮性解釋,其主要指網絡內容提供者,而不應當包括單純提供技術服務的網絡連線服務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吳漢東在《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一文中主張「網絡服務提供者」應不包括「自動接入、傳輸、緩存」類網絡服務提供者,另有多位專家在不同場合提出了相似觀點。如果《侵權責任法》不能規制更廣泛的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則無疑其專設的「網絡平臺責任」條款將被空置。實際上此爭議本質是《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與《侵權責任法》的規制協調問題,其固然存在,但並非無法消弭。

在我國《侵權責任法》設立「網絡平臺責任」專條之初,為了在網絡侵權領域引入「避風港原則」,曾簡單地將僅適用於特定網絡服務的「通知—刪除」規則延伸至廣義的「網絡服務提供者」,並輔之以開放性「必要措施」的規定。但需要注意的是,網絡服務提供者類型與侵權形態多樣,其對於侵權行為的原因力與控制力大小並不一致。如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曾在《侵權責任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中明確:「對於接入、緩存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其在接到侵權通知後,應當在技術可能做到的範圍內採取必要措施,如果採取這些措施會使其違反普遍服務義務,在技術和經濟上增加不合理的負擔,該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將侵權通知轉送相應的網站。」因此,為防止自動接入、傳輸與緩存類的服務提供者不可承受其重,或者信息存儲、搜索連結類的服務提供者「逃離」,有必要對「網絡服務提供者」進行分層規定,區分不同服務類型,進而對其匹配以科學合理的法律責任。

「必要措施」 之開放性規定與新型服務提供者需求

筆者認為,雲服務、小程序更加類似於中國電信等自動接入、傳輸、緩存服務提供者,於法於理其均無法承擔「通知—刪除」之義務。此前的相關法院判決亦同此見,如「微信技術上無法刪除開發者伺服器中的內容」「雲服務商無法對所出租的雲伺服器中運行的程序和存儲的內容進行直接控制」,要求其履行「通知—刪除」義務,則只能採取「下架小程序」「關停伺服器」或者「強行刪除伺服器」等行為。實際上,因「微小」侵權行為而直接對商戶的服務進行下架、關停或者整體刪除處理,顯然也有違「避風港原則」初衷,且與「侵權比例原則」不符。

然則,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雲服務、小程序等平臺服務提供者並非可以超然於法律之外,過錯原則是其承擔責任的制度基石,其是否應對平臺商戶侵權擴大之損失承擔責任,在於其是否在接收權利人有效通知後採取了合理的「必要措施」。對於「必要措施」的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庭長宋曉明曾在2016年全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暨全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三合一」推進會上提到,《侵權責任法》對「必要措施採取了開放性規定,這類措施應當不限於刪除、屏蔽或者斷開連結,也包括將權利人的投訴材料轉達被投訴的網絡商戶,並根據網絡商戶的反應採取進一步的必要措施」。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則在「阿里雲案」二審判決中進一步指出,「『轉通知』本身具有成為獨立必要措施的價值,體現了網絡服務提供者『警示』侵權人的意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防止損害後果擴大,可以成為『必要措施』從而使得網絡服務提供者達到免責條件。」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電子商務法》要求採取「必要措施」並「轉通知」的要求,暫且不討論其適用於電子商務領域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將其擴展至更為廣泛的網絡侵權領域則值得商榷。其一,《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規定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範圍遠大於《電子商務法》規制的「電子商務平臺」,如雲與小程序平臺服務提供者就不能作為類似京東、天貓一樣的電子商務平臺。其二,電子商務平臺適用的「通知—刪除」規則,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網絡服務提供者,如針對雲與小程序服務,「轉通知」具有成為獨立必要措施的價值。在此背景下範圍,如將《電子商務法》的規定機械移植至更為廣泛的網絡侵權領域,勢必造成新型網絡服務提供者無所適從。

因此,在新型服務不斷出現的情況下,我們應保持《侵權責任法》的活力與適應性,有必要擴展「必要措施」的範圍,特別應針對新型網絡服務提供者設置更為科學匹配的「必要措施」,討論「轉通知」「提供真實明確的侵權人聯繫方式」等是否可以成為「獨立必要措施」,並以此否認「新型網絡服務提供者過錯」。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

■專家觀點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王遷:

小程序服務在技術上無法觸及開發者伺服器內容,更談不上精準刪除開發者伺服器中的侵權內容。當「通知」不可能使網絡服務提供者準確定位侵權內容並可以精準移除,「通知—刪除」規則便喪失了意義。

中山大學教授李揚:

對於小程序這種類似於自動接入、傳輸和緩存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是不適用「通知—刪除」規則的,但是小程序的技術服務提供者應當為權利人設立某種便捷的接收侵權投訴的機制,並負有將權利人投訴轉送被投訴人以便被投訴人進行反通知和申辯的義務。

上海大學教授許春明:

雲伺服器租賃服務提供者屬於網絡服務提供者,但不屬於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的四類網絡服務提供者。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法官亓蕾:

對於類似於接入和傳輸服務的新網絡服務提供者,其在接到侵權通知後,應當在技術可能做到的範圍內採取必要措施,如果採取這些措施會使其違反普遍服務義務,在技術和經濟上增加不合理的負擔,該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將侵權通知轉送相應的網站。必要措施之一可以是轉通知,而不是刪除特定信息。釐清新業態的本質屬性、鼓勵技術創新與加強平臺規則治理,平臺方與開發商依法按規行事,對於雲服務、小程序等新業態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

騰訊公司高級法律顧問張奇:

對於小程序、雲服務這些新業態的司法判例原則,《侵權責任法》最基本的規定和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通知+必要措施規則」不是一項法定義務,它僅僅是侵權責任歸責需要考慮的要件之一。將是否採取某種措施等同於侵權責任的歸責本身是錯誤的,應該綜合考慮是否採取措施及其他合理歸責因素,尤其應該考慮服務商的性質,考慮服務商有沒有技術能力,有沒有不採取措施的正當理由。

阿里巴巴法務總監秦健:

雲服務屬於底層網絡服務,即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服務。

(專家觀點源自央廣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 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
    商標權人   發現侵權商品   EVISU是一個源於日本的高端牛仔品牌,有「日本牛王」的美譽。該商標為某國際有限公司註冊取得,並授權上海某公司在國內獨佔經營並使用上述商標。2019年3月12日,上海某公司發現,瀋陽某公司利用網絡銷售平臺,以代購的方式,銷售被訴侵權商品。
  • 行政賠償申請書應包括什麼內容,行政賠償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
    那麼行政賠償申請書應包括什麼內容,行政賠償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網友諮詢:行政賠償申請書應包括什麼內容,行政賠償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黑龍江博潤律師事務所張翠律師解答:受害人要求獲得國家行政賠償的,應當遞交申請書,以啟動申請程序。
  • 維持原判:小程序首例案二審解讀及平臺合規治理回顧
    客觀上,即使《信保條例》中的四種網絡服務類型已經基本覆蓋了微信小程序出現之前的網絡服務類型,但我們無法期待在立法的時候就能夠預設網絡服務的所有類型。《侵權責任法》為此留出了空間,在法律適用時考究新型網絡服務的實質形態,合理分配權利人、網絡用戶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等各方的法律義務。
  • 淺析共同侵權的認定及責任承擔
    【評析】:作為一起典型的共同侵權案件,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爭議的焦點存在於上述十被告是否共同侵權及責任如何分擔。對此,我們首先應當從共同侵權的構成要件出發加以分析。  一、 共同侵權行為的特殊構成要件  《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 「打開民法典」濫用遠光燈傷人應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明確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駕駛員濫用遠光燈造成其他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能否脫得了干係?7月16日,慈利縣人民法院法官楊妮亞接受了記者採訪,對此進行解讀。【原文】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磨鐵起訴蘋果公司侵權獲判賠15萬,平臺參與直接獲利,應共同擔責
    被告亦認可涉案應用程式所涉及文字作品的起始和結尾部分內容,但主張應僅對公證保全過程中實際進行瀏覽部分的內容統計字數,其認為相同字數為228088字。本案中,通過蘋果應用商店,網絡用戶可以購買並下載涉案應用程式。
  • 兒童捲入「吃人」電梯,商場被判承擔侵權責任
    近年來,商場電梯「吃人」事件時有發生,主要涉及到商場是否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以及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承擔問題。近日,永川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一起商場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案。另,A商場在案涉扶梯旁粘貼了《乘扶梯須知》及《溫馨提示》,載明「請照顧好您的老人、小孩及行動不便者,謹防摔傷,雙腳應站在梯線黃邊線內」等內容。【法院審理】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每日一講 | 學校在校園傷害事故中承擔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
    本案中,學校是否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關鍵是看它是否對該事故有過錯。雖然學校對學生的遊戲等活動負有教育、管理義務,但只要遊戲活動通常是安全的,學校對此就沒有過錯。小芳和小紅課間進行跑步比賽,是正常的課間活動,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也不具有危險性,學校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制止。因此,學校沒有違反教育、管理職責,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 外賣員送餐途中撞傷路人,責任應由誰來承擔?贛榆法院:外賣訂單配送...
    近年來,線上餐飲行業蓬勃發展,依託網絡服務平臺產生的餐飲線下配送服務也日益成熟。為避免差評、維持收入,外賣員超速違章等行為屢見不鮮,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也急劇上升。那麼,外賣員在送餐途中不慎撞傷路人,責任應如何承擔?近日,贛榆法院審結了這樣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 律師說法:嬰兒遊泳館發生意外 商家應承擔主要責任
    對於這次的意外,店鋪負責人認為,他們的確有責任,但遊泳館在明顯位置貼有「在孩子遊泳時需家長陪同」的標語,並且員工一開始就要求在嬰兒遊泳時必須有一名家長陪護,發生這種意外,孩子父母沒盡到陪護義務也有一定的責任。如果嬰兒在遊泳館內發生意外,商家應對此承擔責任嗎?家長是否也要對此承擔責任?
  • 二輪電瓶車是否應在交強險範圍內承擔事故賠償責任
    二輪電瓶車是否應在交強險範圍內承擔事故賠償責任 2020-12-19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空姐搭順風車被害,兇手和平臺要承擔哪些責任
    1、案件裡兇手要承擔什麼責任他偷換車牌,假借順風車的名義,蓄意殺害被害空姐,手段殘忍,情節嚴重,至今尚未歸案在逃。按照我國刑法相關規定,故意殺人罪是不可避免的。不但要承擔刑事責任,而且也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包括對死者家屬的撫慰金、贍養費以及死者喪葬費等等相關費用都應全部承擔。
  • 旅行社那點事:在景點發生事故,責任應由哪家經營者承擔?
    2017年12月21號的下午,對於從事旅遊行業的小編來說是一個沉重的下午,想必提起這個日期,大家也都明白什麼事情,中國籍領隊何永傑在泰國芭提雅受大象攻擊遇難。這是一個年輕的生命,離我們遠去。現在回憶起來還是那樣心痛。所以,當遊客選擇跟團旅遊的時候,是否有些小知識你真的明白?如果明白,那麼會有多少的意外可以避免!當意外發生時,你又知不知道責任該由誰負責?
  • 以機動車雙方造成第三方損害後果為例討論共同侵權的責任承擔
    在現實中,存在大量機動車雙方造成交通事故給第三方造成損害的情形,交警部門認定機動車雙方按比例承擔事故的主次責任,第三方據此向機動車雙方求償,在此類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負事故責任的機動車雙方應如何對受損第三方承擔責任,司法實踐中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機動車雙方應對第三方承擔連帶責任。
  • 百度被判承擔民事責任
    不少人都把百度百科的內容,當做權威信息,其實很多內容都是網友自行編輯,那如果胡亂編輯,涉及侵權怎麼辦?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就判決了一起案例:百度擔責,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6元。
  • 景區消費被坑,旅行社應當承擔哪些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十條 旅行社不履行包價旅遊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依法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造成旅遊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飛豬商家拒退未激活門票,平臺或需承擔連帶責任
    若要明確飛豬在此案例中是否需要承擔責任,首先要理清飛豬在第三方商家與消費者之間扮演了什麼角色,在促成交易過程中又有哪些權利和義務。李旻律師認為,飛豬在電商交易過程中可以扮演兩種角色,一種是居間方,另一種是銷售方。
  • 微播易道匯客餐飲小程序平臺再添新成員——小淮娘
    小程序的火越燒越旺,微播易道匯客餐飲小程序平臺商戶「小淮娘」開啟外賣小程序,以前依靠外賣平臺,每單要交服務費、用戶還不屬於自己,現在與微播易道合作,入駐外賣小程序平臺,陸續將周邊老客引流至自己的店鋪,依靠低投入的小程序,吸納更多線上粉絲,外賣日銷售額將會成倍增長!
  • 建設施工事故中,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有哪些?
    那麼建設施工事故中,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有哪些? 網友諮詢: 建設施工事故中,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有哪些? 作為整個建築活動的一部分,施工過程主要包括建造和安裝兩方面內容。 2、事故鬚髮生在建築施工工作區域。這裡的工作區域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因建造、安裝等施工活動需要而必然到達的區域,包括施工現場、搬運建築材料中、拆裝運輸機械設備途中等。 3、事故受害人須建設工程的施工作業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
  • 騰訊雲與小程序:C2B落地的技術路徑
    11月29日,在騰訊雲與微信官方聯合主辦的「小程序·雲開發」技術峰會上,騰訊官方展示的數據顯示雲開發平臺註冊用戶達到56萬,服務百萬開發者同時日調用次數也來到7億。雲開發這次公開活動對外重點展示的是低代碼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