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展吸引業內關注(圖)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延薰秀色」康熙瓷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展

由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正觀堂協辦的「延薰秀色——康熙瓷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展」,將於2011年4月30 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

為期20天的展覽將展出超過100件珍罕康熙瓷器、宮廷藝術珍品與宮廷佛造像等,全面展示康熙盛世的宮廷藝術真貌。展品分別來自重要海內外私人收藏,可謂琳琅滿目,難得一見,是國內首次最大規模的康熙主題特展。年僅8歲就繼承皇位的康熙皇帝, 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位身上流淌著漢、滿、蒙古三種血緣的偉大君主,奠定了清王朝興盛的根基,親手開創了輝煌近百年的康乾盛世,他的文治武功均赫赫有名,連毛主席都十分讚賞康熙大帝的成就。康熙對外武功強盛,寰宇一統,疆域遼闊,版圖奠定,民族和諧,國力強盛,經濟恢復;對內文治卓越,重視學術,弘揚文化,編纂經典,為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所開拓的宏圖大業,使他被載入世界史冊,與同時期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法國路易十四大帝齊名,位列名垂千古的國際名君,堪稱千年一帝。

康熙大帝博大深厚,貫通中西的帝王才氣,以及剛健威猛的性格,無可避免地在康熙宮廷藝術品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康熙瓷器上大量呈現的裝飾紋樣中,富有鮮活而濃鬱的生活氣息與高雅深遠的文人意境交相輝映,而新穎優美的創新造型與層出不窮的裝飾手法,更充分反映出處這個時期豐富多變的藝術創造性。康熙一朝在富裕的國力和充沛的藝術創造力支持下所創造出來的藝術輝煌,將完全呈現在」延薰秀色」大展中,100件精選自全球重要私人珍藏的珍品,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令人難以忘懷的康熙宮廷藝術長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觀展記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
    展覽名稱: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時間:2020年12月31日—2021年3月底主辦單位:中國國家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館關鍵詞>:瀋陽故宮、清代宮廷、皇家精品具體位置:館內北4展廳日期:2021年1月24日本次觀展用時:1小時「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是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瀋陽故宮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大型展覽。
  • 128件(套)元明清御用瓷器亮相長沙,大展「龍翔九天」免費開放
    三湘都市報12月28日訊(記者 吳岱霞)28日,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5周年紀念日,上午9點30分,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聯合承辦的「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在長沙博物館特展二廳開幕。
  • 清代瓷器之康熙器物上的仕女圖!
    若要討論起美人圖來,中國歷代繪畫作品中不乏經典,如唐代周昉的《揮扇仕女圖》,明代唐寅的《吹簫圖》《畫班姬團扇圖》,清代焦秉貞、冷枚的仕女圖冊等等。但是從紙墨上跳脫到瓷器繪畫上的美人,則是從明末清初開始盛行,且世人皆稱康熙時期為最美。清末《陶雅》稱:「瓷器最重畫工,雍正以花卉最工,人物則不及康熙遠甚,尤以畫美人之瓶罐,不能見重於後世。」
  • 古早美術館落戶尚古匯 京城再添宮廷藝術交流新地標
    央廣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 清乾隆御製龍紋海水福壽玉如意、清乾隆御製景泰藍水丞、清康熙田黃羅漢戲蟾擺件……這些以往只能在各大國有博物館才能看到的宮廷藝術珍品,現在也可以和廣大市民近距離的接觸了。隨著一件件精美的宮廷藝術品呈現在人們面前,由收藏家楊勇創辦,以宮廷藝術品收藏為主的古早美術館正式落戶北京市東三環尚古匯,這裡也將成為北京時下宮廷藝術交流的一個新地標。(古早美術館內部場景。央廣網發。)
  • 清代宮廷珍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
  • 明代御窯瓷器的對比欣賞,故宮展嘉靖隆慶萬曆朝298件珍品
    「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嘉靖、隆慶、萬曆瓷器對比展」近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展覽通過298件套文物和標本,觀眾可以領略這三朝御窯瓷器燒造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以及御器廠嚴苛的揀選標準。
  • 故宮舉辦「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獻禮新中國70華誕
    「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於9月3日至10月31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展出。展覽主題選擇以花木欣欣向榮的燦爛、碩果成熟累累的盛景,向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展覽共設西雁翅樓、午門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對應分為三個單元。
  • 大英博物館將舉辦特展「明:盛世皇朝50年」(圖)
    龍泉窯青釉道教神龕 1406年  導讀:1972年舉辦的「圖坦卡蒙寶藏」展覽是大英博物館歷史上吸引觀眾人數最多的展覽,達到165萬人次;排名第二的則是2007年大英舉辦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大規模特展因此,國際交往與互動是本次展覽關注的一個重點。  北青報:從展覽的設計上和策展理念上,你如何實現這個目的呢?  霍吉淑:展覽被劃分為5個部分。我們首先在展覽開始的部分介紹這個時期的背景,接下來的部分包括:宮廷生活、軍事文化、文人藝術、信仰和外交貿易。觀眾從宮廷生活開始參觀,按照由內向外的順序,陸續參觀到鄭和船隊航海的廣闊海域。
  •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高清圖片!
    再發之前的特展的傳送門養性怡情,乾隆珍寶展,高清圖片!清宮帝後寶璽特展!高清圖片故宮博物院!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一)驚世寶藏!高安稀世珍寶元青花窖藏!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是以清世宗雍正帝其人其事及其朝代作為展覽主題,還原雍正皇帝其真實形象的展覽。此次展覽選自雍正一朝包含繪畫、書法、檔案、古籍、璽印、瓷器、珍玩等各類藝術珍品共246件。
  • 康熙乾隆喜歡用什麼硯?故宮展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
    5月18日,「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品展」在神武門展廳開幕,展覽分8個單元展示清代宮廷藏硯140餘件和30餘件輔助展品。昔日文房工具,今日藝術珍品,每方硯都反映出各個時期手工藝品的製作水平,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向詠文房四事,謂筆墨紙硯,其中唯有硯最經久耐用,因而宋代米芾李之硯等存譜以藏,也是藝林佳話。
  • 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為脈絡,展出瀋陽故宮館藏清代宮廷文物200餘件(套),中國國家博物館精選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為觀眾揭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神秘面紗
  • 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展現中華風採...
    遇見中國,通過一幅圖、一段文字、一段情景模擬等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風採,講述獨特的中國故事。「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通過創新數位化開發與傳播和表現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數位化呈現,有效推動了中國文化和科技產品「走出去」。
  • 一周觀展指南丨瓷器特展「灼爍重現」,「有間書房」見出雅韻
    瓷器特展與慶祝建國70周年紀念活動幾乎成了最近的博物館觀展熱點:上海博物館有「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則有「海宇會同:元代瓷器文化展」,蘇州博物館將推出「大邦之夢——吳越楚玉器·青瓷展覽」,儼然一部中國瓷器發展史,浙江博物館的「越王時代:吳越楚文物精粹」也是對吳越文化的再梳理。
  • 藝事播報 江山迤邐 人間形色--正觀堂十七世紀單色釉特展推薦
    從窯燒技術上來看,製作單色釉瓷的難度要比青花與彩瓷要高很多,而康熙御窯廠在首次正式燒造中就獲得如此成就,這肯定是來自窯工們之前無數次的技術探索與累積。 清代單色釉瓷器的藝術頂峰毫無疑問是在雍正窯,但是這個榮耀與成就的基礎,實際上是建築在十七世紀作品上。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攝影/丁佳榮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於7月26日至11月3日舉辦的「白色金子 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中,奧古斯都二世用騎兵換瓷器的故事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觀眾在驚嘆於國王的「壯舉」的同時,也在發問:這個國王為何如此痴迷瓷器?他收藏有什麼樣的中國瓷器?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的陶瓷藏品就是建立在奧古斯都二世所收藏瓷器的基礎之上的。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在浙江,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即將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則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在上海,「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將於明天落幕
  • 成都: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開展
    7月4日在成都博物館「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上拍攝的展品。「伊萬裡瓷」指17世紀至18世紀日本受中國景德鎮陶瓷風格影響所生產的瓷器,因其從日本伊萬裡港裝船外銷而得名。  7月4日在成都博物館「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上拍攝的展品。 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 那些美國頂級藏家收藏的明清瓷器,一起來開眼界
    1960年,小約翰·洛克菲勒去世,他遺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藏品中就有不少精美的中國瓷器,比如清康熙五彩開光鳥獸博古圖大棒槌瓶、清康熙五彩花籃圖大盤,均為難得一見的珍品。清康熙  五彩開光鳥獸博古圖大棒槌瓶小約翰·洛克菲勒珍藏1960年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高73釐米此瓶口部繪回紋一周,腹部通體繪開光吉祥動物圖
  • 上新了展覽|除了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還有這些新展值得刷
    「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將於7月3日在成博三層臨展廳免費開放。168件/套中日伊萬裡風格的瓷器將「盛裝」亮相,清麗的「柿右衛門」風格,富麗華美的「金襴手」瓷器,以及將青花礬紅描金裝飾手法發揮到極致的「中國伊萬裡」,串聯起中、日伊萬裡瓷此消彼長的百年興衰歷程,見證著17、18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西技術與文化交流融合。
  • 乘風破浪的瓷器來了!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亮相成博
    其實,「伊萬裡瓷」是指17-18世紀日本受中國景德鎮陶瓷風格影響所生產的瓷器,因其從日本伊萬裡港裝船外銷而得名。7月3日,成都博物館與東莞展覽館聯合舉辦的「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在博物館三層臨展廳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