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發展迅猛,無論是觀影人次、電影票房還是各地影院數量都較前些年有大幅增加。市場在快速發展之時也催生出形態多樣的觀影方式,私人影院(或稱「私人影吧」)正是其中備受關注的一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私人影院已過萬家,雖然大量湧現的私人影院滿足了大眾個性消費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作為新生事物的私人影院在管理、版權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正制約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有關負責人提到,2017年的工作重點在於狠抓電影市場規範——更好地使用法律手段加強市場監管,利用技術手段完善系統售票服務與管理功能,統籌協調電影市場健康穩定發展。這其中即包括要提出針對「私人影吧」的監管措施。在這一背景下,私人影院將如何調整發展方向,成為從業者關心的話題。
「私享」生活方式正流行
所謂私人影院,就是私人定製影院服務。與傳統影院相比,私人影院環境較為舒適、私密性高,適合小團體觀影。
記者在「大眾點評」APP上搜索北京「私人影院」,相關影院達數十家,這些私人影院一般是由數個包廂組成,每個包廂以不同主題命名。有體驗過的用戶點評認為:「這是很有創意的觀影方式,為今天的快節奏生活增加了一種休閒娛樂的選擇。比如對上班族來說,私人影院的存在就意味著可以隨時選擇自己想看的電影,而不用去人流擁擠的傳統影院按照固定場次來觀影。」
據了解,私人影院的消費價格總體上與普通電影院不相上下,又具備自主點播、環境舒適等特點,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個性消費的需求,因而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記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私人影院連鎖品牌,譬如2013年就進入這一行業的成都私人影院品牌「青檸影咖」,依託其獨立開發的管理、點播、運營、推廣系統,如今該品牌在全國已擁有300多家門店。
「青檸影咖」品牌合伙人、青檸微影科技市場總監韓晨告訴記者,在選擇進入這個行業之前,幾位合伙人都曾去其他國家考察過類似的影院模式。「以美國為例,除了商業院線、藝術院線,他們還有自己的社區院線。反觀國內,只有商業院線和公益性質的農村院線,我們為什麼不能引用另一種模式來倒逼整個市場進行改革?」
版權問題是最大困局
雖然業界有觀點認為,私人影院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目前這一影院的發展模式還在探索之中。營業執照、經營場所安全消防、片源版權三大問題是不少行業從業者在經營中共同的痛點。
韓晨告訴記者,目前許多私人影院均採取以水吧、咖啡廳、酒店為名註冊,部分則直接按餐飲行業來註冊。「這都是無奈之舉。由於國家目前尚無出臺相應類目供從業者選擇,因此造成營業執照的不明確。」實際上,正是因為經營上沒有相應的門檻,間接導致了大眾對這一行業不了解,甚至產生誤解。同時,行業跟風現象嚴重,一些只為投機賺取短期利益的企業或個人不斷攪局,令整個行業留給大眾「缺乏監管,問題叢生」的不良印象。韓晨坦言,目前許多小影院或小影吧,為了節約成本,不按照國家規範去完善自己的消防設施,甚至根本就不關心消防問題,這也是隱患之一。
不過,相較於上述兩個問題,版權實為私人影院行業最大的瓶頸。「私人影院行業目前大多數都存在版權問題,真正完全走正版化播放的幾家店,生意也都十分慘澹,因為內容資源老舊,更新不及時。」韓晨說。
專業化、規範化發展乃行業正途
異軍突起的私人影院能否在電影放映模式創新上有所作為,倒逼整個市場進行改革?「那將是這一行業存在的最大意義。」在韓晨看來,私人影院可作為電影產業相關鏈條的一部分,發揮其相應的輔助功能。
譬如,現在每年全球拍攝影片超過萬部,而能進中國一級院線的電影每年大概只有百部,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高評分的影片被埋沒,而事實上每年百部的院線電影又難以滿足市場的海量需求,這樣的矛盾現狀十分不利於整個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我們希望能夠給廣大消費群體多一個選項,差異化地區分開不同背景、不同層次消費者對於電影的需求。」韓晨說。
記者注意到,近期開始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規來規範電影行業,相關部門也提出要規範私人影院行業。新政出臺後,網絡信息傳播權將不適用於私人影院,必須加密走廣電體系,也就是說所有供私人影院播放的片源必須走符合國家標準的TMS(影院管理系統)加密系統和數字播放設備,片源必須通過廣電系統審核,也就是要具備「龍標」。那麼這一規定對於行業來說,影響幾何?
對此,韓晨認為,規範化發展為行業帶來的更多是機遇。有一定的行業門檻,市場更加規範,才可能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
業界預測,私人影院未來或將和傳統院線相同,屬於二級院線,通過院線方持有牌照並統一負責電影資源。不同的是,點播院線不走排片,放映的內容更傾向於擁有好口碑並受到一定觀影群體關注的影片。「在我看來,點播影院的出現,能夠延長電影製作方的盈利周期,並且讓中國電影市場更公平。」韓晨說。(記者 於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