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觀點傾向性
肖莎
事件概述
「一元奪寶」類網際網路平臺在此前吸引了不少網民關注和參與之後,近期陷入了合法性質疑的漩渦。
多家媒體報導,「一元奪寶」類平臺的普遍操作模式為,將每件商品參照市場價(一般較市場價高10%至20%),平均分成相應的「份額」,每份1元,每一元對應一個搶寶號碼。當這件商品的所有「份額」銷售完畢後,計算出1個幸運號碼,擁有該幸運號碼者,即可獲得該件商品。
7月4日,有媒體報導《「一元奪寶」真相揭秘:你以為你在撞大運?》,提出了幾個疑問,包括「一元奪寶」抽獎活動算不算賭博、平臺方如何保障活動的公開公正性、對類似活動如何監管等。
7月6日,有媒體爆料有網友到提供「一元奪寶」類平臺的公司門前拉橫幅討說法的情況,引發了網友「打著眾籌的幌子幹著賭博的勾當」等議論。
據了解,京東、小米等多個公司旗下都有類似平臺或類似業務。
輿論關注度走勢
在此次輿情事件發生之前,有關「一元奪寶」的報導大多是對這種平臺的介紹,或者對不同平臺之間的比較。
7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刊發了一篇對「一元奪寶」的質疑報導後,引發了輿論對這類產品火熱背後的合法性及合理性的探討。
7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發追蹤報導,提到了一元奪寶類平臺的更多問題,包括抽獎所需金額高於商品價值、核心數據完全由商家掌握等。
輿論對此事的關注度開始上升。
7月6日,有媒體稱,有網友在參與「一元奪寶」活動後傾家蕩產,最終選擇到相關網絡公司討說法,此事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輿論熱度。
7月7日,《法治周末》《北京商報》等媒體跟進此事,其中《法治周末》報導稱「一元奪寶」平臺疑踩入非法彩票雷區。
輿論熱度進一步升溫。
7月8日,新華社發文稱「一元購」涉嫌賭博式營銷,當日新聞、微博、微信對此事的關注度均達到高峰。
7月9日至7月10日是周末,輿論對此事的關注度開始下滑。
7月11日,《北京商報》發表了關於「一元奪寶」的第二篇深度報導,使得輿論熱度有所回升。
網友觀點分析
隨機抽取275名網友的觀點,進行分析和歸納如下:
很多人賠錢是因為太貪心,佔25.09%
網友海生日記:好奇怪,你們輸了都說害人,你們贏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出來說了?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強賭灰飛煙滅,自己貪心怪誰!!!
很多公司旗下都有一元奪寶類平臺,佔23.27%
網友大不列顛真的顛:先查百度和新浪。這倆推廣的最多。打開貼吧和微博都是一元奪寶。
應調查一元奪寶的合法性,佔11.27%
網友冬子1025:應該嚴查,犯罪的要嚴懲。
和彩票性質很像,佔11.64%
網友thegirlisgone:跟彩票一個意思。
在一元奪寶類產品中虧了很多錢,佔9.09%
網友baby的小鳥L:玩那些什麼一元奪寶,一元雲購,都輸我8萬了,趕緊查處吧。
曾經中過獎品,佔9.09%
網友Miss-S軟陶藝術館:去年在奪寶大咖上花五元錢抽中了一臺6SPlus,128G的,到現在還是很好用,還中了一個瑞士軍刀的背包,一瓶清揚男士洗髮水,前後一共花了兩百多吧。後來奪寶大咖停了一段時間,就沒再玩了。
質疑開獎公正性,佔3.27%
網友虎之哼:比賭博還不如呢。賭博至少得開獎給大多數人看到吧,好壞也得搖出幾個贏家拿到錢。一元購,這玩意就是放在別人家伺服器裡的程序在跑,誰知道開獎是否真實,即使有人中獎,誰能保證不是內部人?跑到這個平臺輸幾百萬的,這智商真不知道以前是怎麼掙到幾百萬的。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是監管缺失,佔2.91%
網友海軍元帥:這種很明顯的賭博式銷售,首先是監管缺失,對於網站的這類行為要重刑伺候,重判狠罰,對於輸錢的這類人損失一律不管,還要對參與這類賭博行為追責。我看以後誰還敢幹,誰還敢參與!
其他,佔4.37%
主要媒體報導分析
在此次輿情事件中,媒體的報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一元奪寶」平臺運營的火爆程度和相關運營模式的描述。
《北京商報》的報導稱,目前在手機應用市場中,類似平臺大量存在。在手機應用市場,以「1元奪寶」為關鍵詞搜索,包括「一元雲購」「一元搶寶」等類似應用幾乎上百個。
《法治周末》的報導也提到,深圳一家名為「1元雲購」的商業網站今年1月26日以來的累計參與人次超過37億人次。
而關於「一元奪寶」的運營模式,新華社報導稱,打開某「一元購」網站,要參與抽獎,步驟簡單,首先進行充值,用來購買歡樂豆,再用歡樂豆去搶購商品。同時系統提示,投入的歡樂豆越多,中獎概率越大。平臺上還能抽電腦、大額手機充值卡甚至還有寶馬汽車。
二是根據平臺運營的具體情況,分析平臺的合法性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關於這一主題,《法治周末》採訪了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吳韜,吳韜認為「一元奪寶」不是先買商品,而是直接用金錢買機會,這顯然是一種博彩行為。中國彩票行業沙龍創始人蘇國京則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特許、合法發行的彩票只有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類似「一元奪寶」模式,只能是屬於非法彩票範疇。
《北京商報》的報導還提到,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媒購委隨機抽查一元購PC網站23家,手機App一元購平臺17家。調查結果顯示,抽查中的一元購實際就是變相的賭博下注行為,因為缺乏監管,這些一元購平臺不排除出現收集大量資金後不開獎甚至暗箱操作致使開獎不真實的詐騙行為。
三是相關消費者對平臺的體驗和評價。
新華社的報導稱,記者加入到一個「受害者」微信群,100多名全國各地的「一元購」玩友告訴記者,他們均輸錢,幾萬到幾百萬不等,有的人為此離婚、借高利貸,有的甚至有輕生念頭。
一位參與者告訴新華社記者,這種方式具有引誘性,他們幾乎上癮,陷在裡面無法自拔。
輿情點評
「一元奪寶」是商家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創新性經營的一種做法,只需花費一元就有可能贏得價值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商品,付出越多贏得商品的機會就越大,這對於不少有著投機心理的人來說,是不小的誘惑。
開發「一元奪寶」平臺的公司無疑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這種做法對於平臺吸引流量和進行營利的意義不言而喻,這也是大量網際網路公司熱衷於此類平臺的重要原因。
如果「一元奪寶」只是一些公司偶爾開展的營銷活動也罷了,但當這種活動變成一種常態,當有人像吸毒上癮般把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這種行為。當這些平臺所提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涵蓋了日常所需的柴米油鹽乃至大件的汽車商品,這樣的平臺經營的合法性也就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種做法是否是變相開展博彩業,是否涉嫌賭博,當汽車、金條等不能隨便銷售的商品在「一元奪寶」平臺出現,平臺是否涉嫌非法經營或違規銷售?由於平臺的遊戲規則完全掌握在商家手中時,平臺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的情況?
當一個個疑問被拋出,提供相關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卻並未能夠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而在這個過程中,鮮有監管部門發聲,只是北京市工商部門的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表示,從工商部門的相關法律來看,「一元奪寶」並不違法,但如果涉及詐騙,將由公安部門處理。
引誘不少網友投入大量資金且備受質疑的「一元奪寶」平臺是否合法,亟需監管部門的認定。如果違法,需及時查處。畢竟,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而保護創新必須以合法為前提。
(責任編輯:羅浩 HN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