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購」奪寶存賭博嫌疑 部分平臺中獎算法存漏洞

2020-12-14 人民網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奪寶類平臺已遠超300家

■本報記者 劉 琪

在物價飛漲的今天,一元錢或許只能夠買到一份報紙或一個饅頭。但是,近日投資者餘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僅用1元就購得了一部售價數千元的iPhone 7手機。而其中的奧秘就是,他參與了某電商的平臺的「奪寶」,憑藉著好運氣花1元就「奪」到了一部手機。

實際上,餘先生口中的「奪寶」早已不是新鮮事物,自2014年起,奪寶類「一元購」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在網絡上崛起,不僅電商平臺爭相推出奪寶類產品,許多網站醒目的位置也都掛著奪寶的廣告,打開App Store輸入「奪寶」二字進行搜索便能出現百餘個相關App。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奪寶類平臺已遠超300家。

用戶僅需在這類平臺投入1元、10元或100元等少量資金,便有機會獲得手機、相機、電腦甚至汽車等高出投入金額幾百倍乃至幾萬倍的產品。如此巨大的誘惑,吸引了許多用戶沉迷其中。然而像餘先生如此好運的人並不多,有用戶對記者表示,他已投入了近3萬元卻只中了一個電插板,這也不禁令他懷疑這些奪寶類平臺是否有「黑幕」。

對此,有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了目前奪寶類平臺中獎號碼的算法,並表示在算法上確實存在漏洞,一些平臺可能有操控的空間。另外,對於一元奪寶類平臺,雲南八謙律師事務所律師廖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類平臺的運營方式不屬於買賣中的有獎銷售行為,一元奪寶類行為存在賭博的嫌疑,「如果一元奪寶類行為被認定為賭博,則運營一元奪寶類的網際網路平臺可能涉嫌開設賭場,為賭博行為提供場所情形。」

奪寶興起源於團購網站引流

商品溢價收入為主要盈利來源

所謂「一元購」類的奪寶,按照某奪寶平臺給出的定義是,該平臺是以「眾籌」模式為各類商品的銷售提供的網絡空間。在本平臺,商品被平分成若干等份,支持者可以使用奪寶幣支持一份或多份,當等份全部售完後,由系統根據平臺規則計算出最終獲得商品的支持者。

通俗來講,用戶在這類奪寶平臺上,一件商品被分成若干「等份」出售,每份僅售價最低1元,高則10元或者100元。每個用戶購買一份就可獲得一串號碼,當這件商品所有「等份」被完全售出後,平臺通過某個算法算出一個號碼作為「幸運號碼」,那麼獲得「幸運號碼」的用戶就能獲得這件產品。

小投入,大回報,吸引不少人躍躍欲試,而花1元奪寶的浪潮掀起也有賴於奪寶類平臺近兩年的大規模崛起。「早在『百團大戰』時期,就有團購平臺通過一元奪寶類項目進行引流,成功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用戶,後被眾多平臺效仿,成為電商類平臺和很多理財平臺的保留項目之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一元奪寶類平臺之所以能夠快速火爆起來,最初看有兩大原因:從用戶方面看,一元奪寶項目可以以小博大,中獎當然好,不中獎也沒大損失,多是以遊戲的心態參與其中,樂此不彼;從平臺方面看,一元奪寶項目基本不需要投入費用,但參與的用戶很多且黏性很強,引流效果顯著,平臺多將其視作引流利器重點推廣。「隨著一元奪寶類專業平臺的出現,產品種類增多、金額變大,一元奪寶逐漸偏離了為其他業務引流的初衷,成為平臺的主業。作為一種全新的業務模式,一元奪寶類項目開始走出電商平臺,吸引越來越多的非電商性質機構布局該項業務」,薛洪言表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奪寶類平臺的遍地開花也不外乎其有利可圖。有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開展類似項目的平臺分為兩種,一種是將之視作引流手段,是沒有盈利訴求的,大的團購平臺、電商平臺和理財平臺均是這種思路。還有一種將之視作主業,這種情況下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商品溢價收入,一般情況下,參與奪寶的商品總價普遍高於市場價格,平臺可以通過商品溢價實現盈利;二是業務量足夠大時,也可以通過項目進行中的沉澱資金獲得利息收入。也有些不法平臺,利用不透明的中獎機制人為限定中獎範圍來非法牟利。

對於該人士所說的商品溢價情況,奪寶參與者深有感觸。在多個平臺都有過奪寶經歷的王女士告訴本報記者,「在大部分奪寶平臺上,商品的價格都比市價高出幾百元至上千元。像蘋果產品,不少都高出官網價格1000元不止。而且其實蘋果的產品在很多電商平臺賣得比官網便宜,就算奪寶平臺標的是原價但可能還是有得賺。」

奪寶平臺用戶虧多賺少

部分平臺中獎算法存在漏洞

雖然奪寶平臺商品溢價,但對於用戶來說投入的最低成本依然還是一元錢。正如前述的餘先生,僅花了1元就購得了平臺標價7188元而官方售價僅6388元的iPhone 7手機。而且有了這次「初試牛刀」就取得成功的經驗,餘先生開始有些沉迷其中。「因為第一次奪寶就中了部手機,所以後來基本每天都泡在奪寶平臺裡,花的錢也越來越多」。餘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後來幾次投1元都沒有中獎,有些不甘心,所以改變策略為對同一件商品多次下注,以博得更大的中獎機率。當然,好運氣還是伴隨著他的,1個月的時間裡他一共中了3部iPhone,不過投入平臺的本金已超過2萬元。

「其實像我這樣基本盈虧持平的很少,我聽說還有人在這上面虧了上百萬元,靠奪寶賺到錢的倒是很少聽說」,餘先生說。記者採訪的多位奪寶參與者基本全是虧損,最少的虧損幾百元,而虧損多的則達數萬元。其中不少人都對記者表達了一個同樣的觀點——懷疑奪寶平臺的中獎結果有「水分」。

那麼,這些奪寶類產品是否有造假的空間?前述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奪寶類產品基本算法大致為:一個數字S對商品的售價取餘後再加1,如一件商品售價100元,用S對100取餘後,餘數可能為0-99,再加1後範圍是1-100,正好對應平臺中100個號碼。而是否公平、公正就需要看數字S的生成平臺是否會進行「暗箱操作」。「目前許多奪寶平臺為了彰顯公平,數字S一般都由數字A和數字B兩部分組成,數字A由平臺給出,B數字取一個第三方數字如某商品價格、某期彩票號碼等多位數字。雖然看起來公平,但像商品價格這樣的數字B實際上還是固定值,最終幸運號碼還是取決於平臺給出的數字A,在算法上還是存在一定的漏洞。」

王女士對記者說道,她之前經常參與奪寶的某平臺,據她觀察連續多期都是由同一個ID獲得獎品,如此「好運」不禁令人懷疑該平臺存在貓膩。此外,她還告訴記者,很多平臺為了營造開獎速度快的假象,會加入「馬甲」來「補位」,同時還設置了「馬甲」進行自動購買,假裝真實用戶進行購買,然後指定「馬甲」中獎或者「馬甲」購買中獎率較高的號碼段來實現「馬甲」中獎。「那些『馬甲』的註冊郵箱後綴全都一樣,有時候就是該平臺名稱縮寫所註冊的企業郵箱,明顯就是平臺『自產自銷』,最後卷了真實用戶的投資金。」此外,還有用戶表示,「目前有一些奪寶類App為私人開發,不太正規,用戶的資金安全都存在疑問,那中不中獎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一元奪寶」存在賭博嫌疑

發展前景或將受到限制

許多用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都認為奪寶已不是單純的眾籌購物行為,而更傾向於將其定義為「賭博」。「本質上是一樣的,花一塊錢下注以小博大,這不是賭博是什麼?」有用戶談道,「之前有用戶到某公司底下拉橫幅稱其因為奪寶家破人亡,不就是因為沉迷奪寶,還借了外債參與,最後因為中獎率低而損失慘重。」

「專業的一元奪寶類平臺多是打著互助型購物平臺或眾籌平臺的旗號開展業務。一元奪寶類產品,可以看作是一種眾籌或互助行為,某種意義上也有博彩的性質,關鍵要看平臺引入該類項目的初衷」,薛洪言對本報記者表示,若奪寶平臺能緊守「小額+娛樂」的項目本質,完善遊戲規則,如限制單人單項目的購買份數、對參與次數進行限制等,就可以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以此作為主業也未嘗不可。但若控制不好,也存在向著博彩業發展的可能性,屆時會受到與博彩相關的法律的約束。

在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趙佔領看來,「一元奪寶這種形式,實際上是消費者花少量的金額,以獲得高額商品的機會,一元奪寶模式跟彩票的性質是比較接近的。除了福彩體彩中心是國家體育彩票,一般福利彩票是由民政部管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類模式的平臺將來有可能屬於民政部門管理範圍。」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一元購類平臺還存在經營資質的問題。大多數平臺銷售的商品品類都很豐富,但必須注意的是,有些特殊商品,是需要銷售方具有相應資質才可以售賣,比如手機號碼、汽車、保健品等等。一元奪寶類平臺實質上相當於是在銷售商品,若沒有相關銷售資質,卻上線商品,那就已經涉嫌違規。」

同時,廖瑩律師還指出,網際網路平臺採取一元奪寶類運營方式不屬於買賣中的有獎銷售行為,「有獎銷售」的前提是消費者已經購買產品,在此基礎上商家給予消費者另行抽取是否獲得其他獎品機會的抽獎行為。而一元奪寶行為並沒有先購買產品,而是直接用金錢購買中獎的機會。此外,她認為一元奪寶行為涉嫌認定為賭博。「但現有法律法規對『賭博』行為的定義沒有明確界定,因此一元奪寶行為的定性還有待法律法規的進一步明確。如一元奪寶行為被認定為賭博,則運營一元奪寶類的網際網路平臺可能涉嫌開設賭場,為賭博行為提供場所情形。」

「鑑於已經有參與者因此類項目遭受重大損失,不排除相關部門出臺專門意見,對以一元奪寶類產品為主業並以此獲利的平臺進行約束,會限制其發展前景」,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反,對於只是將其視作引流手段且能秉持『小額+娛樂』項目本質的電商類平臺,應該不會受到太多限制,仍可正常開展此類業務。」

(責編:龔莎、軒召強)

相關焦點

  • 涉嫌賭博 樂享奪寶等平臺變種「1元購」避監管
    日前,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下發文件指出,部分網絡「1元購」屬於變相賭博行為或涉嫌詐騙,監管部門將進行整治,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受此影響,多家「1元購」平臺已停止運營,不過仍有部分平臺變種「1元購」以逃避監管。在分析人士看來,整治過程中也面臨新的挑戰,比如維權問題難解決。部分停止運營 部分變種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日前,多家「1元購」平臺發布了停業公告。
  • 「一元購」正式被定性為賭博和詐騙 全國嚴打
    【政府出拳 整治網絡「一元購」】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網絡「一元購」業務的定性和處置意見》,明確將網絡「一元購」定性為變相賭博或者詐騙,並將對其展開新一輪整頓清理工作。   【在網際網路包裝下的賭博真相 】   由於「一元購」平臺打著電商創新銷售模式的幌子,使得其很容易逃避監管部門的合法性審查。
  • 揭開「眾籌」假面具 部分「一元購」實為變相賭博
    ▲ 部分平臺以「一元購」之名,行坐莊開賭之實,公開實施我國法律明文禁止的賭博行為  ▲ 由於缺少第三方機構監管,平臺可以完全控制數據,通過程序增加虛擬「一元購」參與者以拉低真實消費者的中獎概率,或者指定中獎者
  • 「一元購」被定性為賭博詐騙,魅族正式下線 「閃閃奪寶」
    感謝IT之家網友 白開水而已 的線索投遞IT之家8月16日消息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網絡「一元購」業務的定性和處置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將網絡「一元購」定性為變相賭博或者詐騙,並將對其展開新一輪整頓清理工作。
  • 「1元購」調查:網站模板後臺可指定中獎人
    這些網絡平臺打著「投入一元錢」可博得「寶馬」轎車、「iphone」手機等熱銷產品旗號,吸引眾多網友加入。有的網友為此投入幾十萬元,血本無歸。  新京報記者調查,在淘寶等平臺上,僅需花費幾千元就能購買到「一元購」網站模板,搭建 「一元購」網站。有些網站後臺可人為操縱中獎,虛擬投注人數。  專業人士表示,「一元購」模式涉嫌打「博彩」擦邊球,已有違法違規嫌疑。
  • 輿論質疑「一元奪寶」平臺合法性
    ,提出了幾個疑問,包括「一元奪寶」抽獎活動算不算賭博、平臺方如何保障活動的公開公正性、對類似活動如何監管等。  7月6日,有媒體爆料有網友到提供「一元奪寶」類平臺的公司門前拉橫幅討說法的情況,引發了網友「打著眾籌的幌子幹著賭博的勾當」等議論。  據了解,京東、小米等多個公司旗下都有類似平臺或類似業務。
  • 「一元購」被定性為賭博詐騙,蘋果 App Store 上仍有大量 app 存活
    圖註:網友在網絡一元購產品「一元雲購」上的消費記錄上述兩段文字,是摘自公益性消費投訴服務平臺「聚投訴」上,網友劉女士和閻先生對於「一元奪寶」和「一元雲購」的投訴。他們的情況,也並不是個例。在該投訴平臺上,以「一元奪寶」、「一元購」、「一元雲購」為關鍵詞,檢索出來的結果數量繁多,但網友們的訴求點都集中指向同一處,即認為網絡上的各類「一元購」產品,是「吃人」的變相網絡賭博。「以小搏大」的欲望陷阱那麼,究竟什麼是「一元購」?
  • "一元購"被定性為詐騙!昨日,大批平臺遭殃……
    一元奪寶行業終於迎來了審判的一天。   昨日,由最高法的文件給各省市中的通知可以看到,一元購/一元奪寶/一元雲購等類似的一元中獎被正式定性為賭博和詐騙。比如,今年1月17日,網易「一元奪寶」正式發布公告稱進行系統升級維護調整;2月13日,陌陌開心奪寶下線;3月3日,微博粉絲奪寶因「商品缺貨」暫時關閉。  一元購,簡單來說,就是網站上把所有商品都拆分成一元一份。一個號碼可以購買多份,最後再由系統公布中獎號碼。從正常邏輯上講,一次性購買份數越多,抽中商品的機率就越大。
  • 一元奪寶平臺誠信是關鍵 易得購100萬獎金保證公平公正
    但是在一元奪寶火爆的當下,給消費者帶來驚喜和實惠的同時,一些不良的商家開始利用消費者圖便宜的心理,打著一元奪寶平臺的旗號幹違法的事,所以,一元奪寶平臺平臺是否公平、公正、公開,成為贏得用戶信賴、制勝市場的法寶。作為一個堅持規範化經營,保證購物環境的公平、公正、公開性的一元奪寶平臺——易得購做出了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舉動:100萬現金懸賞平臺黑幕!
  • 網上還有多少「一元購」孿生兄弟?謹防網絡賭博變種重現江湖
    「只需一元,就有機會獲得價值不菲的手機、金條和名貴汽車。」打著「創新電商」名頭的「一元購」平臺近期被監管部門定性為變相賭博或詐騙,並開展清理整頓工作。不少平臺聞風停業或關停平臺,但仍有一些平臺繼續遊走在灰色地帶。
  • 聽說過「一元購」嗎?這些已被定性為賭博和詐騙,小心上當
    近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下發文件《關於網絡「一元購」業務的定性和處置意見》指出,部分網絡「一元購」屬於變相賭博行為或涉嫌詐騙,要在全國範圍嚴打這種圈套。哪類「一元購」為變相賭博或詐騙?「一元購」是怎麼操作的?
  • 1元買手機?各地將嚴查 被定性為變相賭博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方金融辦嚴厲整治「1元奪寶」類「一元購」平臺。據記者了解,目前廣東省金融辦已收到此文件。從2012年出現至今,「一元購」亂象已呈泛濫之勢,雖然參與者眾多,但合法性一直存在爭議。此次互金辦明確將「一元購」定性為變相賭博或詐騙行為,並提出相關清理整頓工作要求,表明了在全國範圍內嚴打「一元購」圈套的決心。
  • 網易下線「一元奪寶」:未來將何去何從?
    2月28日,曾在業界坊間引起極大爭議、同時也曾是行業龍頭老大的的網易一元奪寶官方網站正式下架了最後三件奪寶類商品。而從今年1月底開始,網易就在悄無聲息中逐步下線了旗下另一家「一元奪寶」平臺——網易一元購的全部商品。至此,網易一元奪寶項目宣告正式退場。而復盤這一切,就會發現很多值得後來者思索與借鑑之處。商業模式率遭質疑,一元奪寶是眾籌還是博彩?
  • 「一元購」內幕揭秘,魔鬼還是天使?
    近日,網易總部門口有人拉橫幅稱被網易一元購所騙。而早在今年 7 月就已有人在網易大樓前拉橫幅稱網易旗下的另一款同類產品「一元奪寶」害其家破人亡。據悉,「網易一元奪寶」是網易郵箱事業部出品,開發團隊在廣州。
  • 一元購平臺黑幕:玩家玩一元雲購投170萬虧70萬
    「1元購」網站後臺可指定中獎人 經營者或涉詐騙  目前市面上「一元搶寶」、「一元搶購」等網絡平臺繁多,統稱為「一元購」。這些網絡平臺打著「投入一元錢」可博得「寶馬」轎車、「iPhone」手機等熱銷產品旗號,吸引眾多網友加入。有的網友為此投入幾十萬元,血本無歸。
  • 一篇文章說透當下大熱的一元奪寶!
    因此最火的兩個項目,就成了變現模式清晰的「直播」和「一元奪寶」分析直播的文章已經汗牛充棟了,但分析一元奪寶的文章,還比較少。因而筆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將一元奪寶這個模式說的更透徹些。目前App Store上已有300+奪寶App,這還不算在原有模式上引入奪寶的京東、360、美團以及即將引入的微博等平臺。二、奪寶的模式分析一元奪寶,實質是彩票。比如一款市價4k的手機,奪寶作價5k,分成5000份彩票,用戶可購買任意份數彩票。5000份全部購買完畢後開獎。平臺賺取的是奪寶價與市場價的差價。
  • 1元奪寶 打著眾籌旗號的合法博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所謂一元奪寶,其實就是當下流行的網際網路「一元眾籌」+抽獎,由商家提供獎品,參與者只需要最低1元錢就能夠獲得對應的號碼,等湊齊平臺規定人次後,平臺將按照既定的規則抽出一個幸運碼,幸運碼的擁有者將獲得該商品。
  • 花1元抽中寶馬?揭秘一元奪寶黑幕
    只是在商品價格旁邊,還有一個位置供人點擊以參與「一元奪寶」。按照網站的說明,參與者只要花一塊錢,就有機會獲得某一件商品,小到幾十元的生活用品,大到幾十萬元的高檔汽車。一個名為「一元雲購」的網站還發布了許多幸運兒的提貨視頻。
  • 一元雲購騙局揭秘 暗箱操作中獎人只需輕輕一點
    當前,號稱花一元就能博得價值幾千元甚至幾十萬元商品的「抽獎式購物」平颱風靡網絡,已形成千億元的市場。記者調查發現,「一元購」存在開獎暗箱操作的可能;有的網民在「一元購」平臺輸掉近300萬元。有關人士認為,「一元購」涉嫌非法博彩,應儘快明確如何監管。(相關閱讀:一元購平臺黑幕:玩家玩一元雲購投170萬虧70萬)
  • 「警惕」「1元購」騙局!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元樂購」、「1元奪寶」、「幸運購」「一元雲購」、「必中奪寶」等平臺的名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一元購」。無一例外都是以1元博得價值幾千甚至幾十萬元商品的「抽獎式購物」平臺。在這些平臺上,有人「好運的」獲得了獎品,也有人一步步走向深淵,最終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