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滋味,舌尖上的「眷村牛肉麵」

2021-02-17 天津Bang

看過舌尖2的人一定對眷村牛肉麵記憶猶新,軟爛筋道融合一身的牛腱子,紅燒和清爽完美結合的湯頭,帶著濃濃的鄉情,將大陸和臺灣融合在了一起,眷村牛肉麵,不僅僅吃的是美味,更是鄉愁。在天津,想要感受這樣一碗麵,非老張家莫屬了!

周五晚上的大悅城人格外多,老張牛肉麵的門口也是門庭若市,幸好有小夥伴提前來排隊,所以等了不到20分鐘我們就可以進去吃飯了。

很喜歡他家的仙草蜜,去火清涼,裡面還有很多QQ的椰果,適合女生喝。

滷蛋滷豆腐乾什麼的很入味。

臺灣烤香腸,香腸很多汁,入味,燒烤味十足。

小夥伴點的滷肉飯。

炸豆腐,很喜歡,外皮脆脆的,裡面很嫩,有點像川町太郎的巖燒豆腐,很喜歡這道小菜。

炸雞塊,他家的炸雞塊我也很喜歡,外皮酥酥的,裡面的雞肉很入味。

三寶牛肉麵,裡面包含了牛肚、牛腱子肉和牛蹄筋,肉超多的,而且燉的都很軟爛,完全不會嚼不動哦,老人孩子都是可以吃的呢,不僅如此,湯頭也很鮮美,而且沒有香精的味道,湯頭的味道濃鬱自然,非常好喝,搭配上附贈的小鹹菜和果仁,更為面增香增色。

看,綿軟的牛腱子肉,入口即化,這真的是眷村牛肉麵的靈魂哦!

舌尖2推薦的牛肉麵果然名不虛傳!真的和外面的紅燒牛肉麵不一樣哦,大家一定要去嘗嘗。


美食探員 楊倩

微博 @lain74

愛吃愛玩愛做烘焙愛跳鋼管的辣媽一枚

津城頂級吃貨美食分享平臺

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我們奮鬥在吃貨的道路上!

提供最具有參考性的美食分享!

吃貨FAMILY!

美食愛好者的情報站!


相關焦點

  • 新店試業丨舌尖上的「老眷村牛肉麵」
    央視(舌尖上的中國2)中露面的臺灣牛肉麵,讓更多的普通食客知曉了名揚天下的臺灣牛肉麵的發源地---眷村。
  • 舌尖上的中國2—眷村牛肉麵
    眷村牛肉麵,關鍵在湯頭。麵條沒啥可說的,如果有個家用的小壓面機,倒是可以考慮自己壓面,會更好吃、更放心。此一款牛肉麵,火辣入味,營養健康,特備適合喜歡吃辣的人。  村牛肉麵的做法:  先看看原材料:  主料:牛腩、麵條(生)  輔料:西紅柿、蔥、姜、蒜、八角、桂皮、花椒、茴香、香葉、番茄醬  調料:醬油、李錦記辣豆瓣醬、花生油、老冰糖、花雕酒  1、牛肋條肉洗淨,整塊兒涼水下鍋,中小火煮開後保持沸騰2分鐘,讓血水充分析出;撈出肉塊兒,用溫水衝洗乾淨備用;所有香料放進茶包袋備用
  • 臺北眷村文化節:美食裡品大陸老兵「鄉愁」
    原標題:臺北眷村文化節:美食裡品大陸老兵「鄉愁」  新華網臺北2月16日電(記者姚遠 吳濟海)蔥油餅、刀削麵、麻花、牛肉麵……源自大江南北的特色麵食16日在臺北的一處眷村亮相,講述飽含大陸老兵鄉愁的眷村美食文化。   位於臺灣大學附近的寶藏巖,是從大陸來臺的老兵和其眷屬聚居的一處知名「眷村」。
  • 泉州新開的「臺灣眷村牛肉麵」,跨越400公里海峽,來的人都吃紅了眼…
    臺灣牛肉麵,最早出現在「眷村」附近。而眷村其實就是臺灣為安置各省國軍和眷屬畫出的居住所。如今的眷村,早已改造拆遷,對於這些漂泊一生的眷村老兵來說,對故土的思念,卻藉由著這碗牛肉麵長久的留存下來。 ▲臺灣牛肉麵之神:一碗牛肉麵賣到2000元 老王精研10年,花3個月訪遍臺灣的牛肉麵知名大咖,甚至親自向「牛肉麵之神」王聰源當面請教,為了就是這一碗飽含鄉愁的臺灣牛肉麵。
  • 這一碗牛肉麵,曾漂洋過海,載滿鄉愁
    勁道的麵條上,淋一勺渾厚飽滿的湯頭,鋪上大塊滷得軟嫩油亮的牛肉,最後撒上一層蔥花提香,一大碗端上桌,光是那股氣勢,就足以撼懾人心。這次,來到臺灣尋訪牛肉麵的身世,也跟著當地人吃了一星期,找到了我們心中最美味的那幾碗牛肉麵。
  • 來自臺北,一家三代人60年只做一碗牛肉麵…
    當老兵張順在臺北用家鄉四川的手藝融入新創意製作了第一碗番茄牛肉麵,大概便是懷著這樣的心情。歷經三代人,只做一碗麵,這一碗匠心十足的牛肉麵,一做就是60年,為的只是那一口「鄉愁」。如今老張牛肉麵來到武漢,剛開業便攢下了不少人氣。
  • 【招牌菜】所謂鄉愁,最是那一碗眷村牛肉麵.
    首先我們要普及一個概念,眷村。眷村是大陸文化在臺灣開枝散葉的老祖地,說是村,卻不是真正的村子。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地因人聚,村因人生。有了眷村,後來有了眷村牛肉麵。被廣為流傳。今天我們的【招牌菜】就是這一碗半筋半肉湯濃面勁的【眷村牛肉麵】。
  • 老張牛肉麵 - 起源
    【國民政府遷移臺灣珍貴照片】從軍三十餘年始終無法返回家鄉濃濃的鄉愁瀰漫在這些被迫遷居的人們心中『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鄉愁與吃食永遠有著脫不開的聯繫因為思念張順也將記憶裡「家」的滋味和來自各地戰友的家鄉味融合再注入創新的烹法創造出了『西紅柿牛肉麵』
  • 臺灣紅燒牛肉麵,絕對讓你停不下來的滋味...
    牛肉麵店在臺灣也隨處可見,基本上每一個或大或小的麵店,菜單上都少不了紅燒牛肉麵,當你實在拿不準要吃什麼面,點它總是沒錯的。2005年馬英九當臺北市長時,乾脆搞了個臺北國際牛肉麵節。上到政客,下到市井,最能引起臺灣人共鳴的小吃,應該就是牛肉麵了。點擊下圖,進入美食專區
  • 奔著臺式牛肉麵而來的珠海人,卻戀上了「超好呷」的臺灣小吃
    原汁牛肉麵 | 正宗臺灣風味 | 臺式小吃/// · ///· 打著牛肉麵的名號 ·· 正兒八經地賣臺灣小吃 ··打著牛肉麵的名號正兒八經地賣臺灣小吃,這家店在我心中烙下的深刻印象。 招牌鬥牛士臺灣牛肉麵雖然是不務正業的牛肉麵館,但無可否認的是,這裡的臺灣牛肉麵的確很有眷村風味。看過《舌尖2》的吃貨們,都知道每一口湯、肉、面都寄託了眷村老兵對老家的思念。
  • 臺灣眷村:一個時代的流離與鄉愁(上)
    這些分布在臺灣各地的特殊小區被統稱為眷村。鄉愁的滋味  我曾經住過的眷村叫「中興新村」,位於新竹市光復路,原本是一家磚瓦場。我們住進去的時候,村子是兩條大片瓦房子,面對光復路,村後的土路邊是幾排破舊不堪的老房子,可以看出當時附近農民、一般老百姓生活也很苦。
  • 臺灣行:雨中遊眷村
    1949年,蔣介石率領內戰失利的國民黨軍大舉遷往臺灣,為了安置這些軍人和眷屬,臨時劃地造屋,統一分配物資,這便是眷村的由來。六十年代後,眷村日益寥落,村民漸漸搬出,各奔東西。然而眷村文化,卻成為臺灣歷史上不可迴避的一頁,一個特殊的群體,一種異樣的生活,一段飽含淚水與溫情的回憶。臺灣眷村分布,以桃園縣最多,其次為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縣市。
  • 一碗眷村牛肉麵她做了50年,這位古稀老人從臺灣回歸蘇州,用時光打磨美食,治癒了鄉愁
    磨奶奶做了50年的眷村牛肉麵。這是一個不論怎樣看來都很漫長的數字,但磨奶奶覺得50年的光陰只是眨眼間的事。現在,已經70歲的磨奶奶跨越遙遠的臺灣海峽,回到大陸,來到蘇州安家。依然做著她的老本行,在星湖街開了一家叫作「小磨仔」的眷村牛肉麵店。有一句已經被全網說遍的話,我依然覺得放在磨奶奶身上再合適不過——她把一碗牛肉麵,做到了極致。——
  • 從臺灣眷村到蘇州,古稀老人用50年鄉愁熬製一碗牛肉麵
    磨奶奶今年70歲而在這70年的光陰裡有50年的時間她都在專注於一碗牛肉麵儘管時光帶走了她年輕的容貌但每當說起那一碗眷村牛肉麵她眼裡仍然淌著鮮活的熱枕眷村小餐館當地土著本不吃牛肉第一批眷村人把牛肉帶到臺灣他們才漸漸愛上了牛肉從此那裡的牛肉店比比皆是直至今天眷村牛肉麵在世界上已經擁有了不可撼動的地位
  • 臺灣眷村牛肉麵,來自祖國「寶島」的美食;
    而眷村,就是在這樣特殊的歷史環境下,臺灣當局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地因人聚,村因人生,有了眷村,才有了眷村牛肉麵。臺灣人本來是不吃牛肉的,因眷村軍民思鄉情切,不由彼此慰藉,通過分享家鄉美食寄託相思愁苦,因緣際會下,滿足大江南北口味的麵條、牛肉,與隨手可取的材料入湯熬煮而成的美味牛肉麵得到眾鄰裡的一致推崇,被廣為流傳。
  • 福州也能吃到地道的臺灣眷村牛肉麵,手工製作口感勁道!
    臺灣牛肉麵是臺灣的平民美食,遍布臺灣的大街小巷,前幾天剛從臺灣回來,對臺灣的美食念念不忘,當然也少不了一碗正宗的臺灣牛肉麵,這家梁老爹臺灣牛肉麵店十月剛開張,迫不及待衝進去,回憶臺灣味。 整個餐廳的裝潢正如大堂上懸掛著的「眷村」一樣,還融入了臺灣民俗風情的3D手繪,營造出懷舊得臺灣眷村氣息。在這樣的環境下享用地道的臺灣風味~
  • 臺灣眷村:一個時代的流離與鄉愁
    這些分布在臺灣各地的特殊小區被統稱為眷村。鄉愁的滋味  我曾經住過的眷村叫「中興新村」,位於新竹市光復路,原本是一家磚瓦場。我們住進去的時候,村子是兩條大片瓦房子,面對光復路,村後的土路邊是幾排破舊不堪的老房子,可以看出當時附近農民、一般老百姓生活也很苦。
  • 桃園眷村,時間在舌尖
    看到「桃園眷村」四個字,第一個念頭便是臺灣島上安置國民党家眷的房舍,來自五湖四海的飲食風格在此匯聚,由此形成眷村文化,其中這個「眷」字令人回味悠長。未曾想到的是,這家剛剛開業便大紅大紫的「桃園眷村」,賣的卻是最平常的豆漿油條。
  • 臺灣眷村:除了這些名人,還有濃濃的鄉愁
    眷村還有另外一道傳統美食,眷村牛肉麵。其實臺灣人本來不吃牛肉,臺灣也沒有面,臺灣的麵食就是從49年開始的。49年以前,臺灣的麵食僅限於喜餅月餅之類的節慶類的麵食,因為臺灣不生產小麥,麵粉要從外面運過來要渡過臺灣海峽,那是非常奢侈的,所以臺灣人不會用這麼貴的食材拿來做麵條。
  • 兩岸特色廟會還有一天 「牛肉麵大王」今晚爭霸
    誰是兩岸「牛肉麵大王」?臺灣牛肉麵享譽兩岸,是不少赴臺旅遊者的必吃美食。臺灣牛肉麵是當年一些遷臺者在臺開設麵館,經過改良發展而來的經典麵食。今晚,牛肉麵這種兩岸同源美食將共聚一堂,同臺競技,給今年的海峽論壇兩岸特色廟會增添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