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貴州紫雲格凸河懸棺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貴州頻道3月15日電(記者李春惠)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自古以來就是苗族、布依族的聚居地,境內美麗的格凸河畔崖壁高聳,沿河逆流而上,有一處崖壁上懸置著數十口棺木。

 

    這些懸棺的主人是誰?這裡的人們為什麼採用懸棺安葬死者?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古代,這樣的工程是怎樣完成的?

 

    苗族懸棺習俗保留至今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喪葬方式,分布於我國四川、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和臺灣等地。其懸置方式有3種:一是木樁式,在峭壁凹入可避風處,鑿孔插樁,架棺於上;二是鑿巖式,鑿巖為穴,置棺於內;三是自然洞穴式,利用巖壁天然縫隙或洞穴,置棺於內。

 

    木樁式、鑿巖式懸棺目前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四川省珙縣,懸崖峭壁上還存放著250多具棺材。長江三峽沿岸的風箱峽和大寧河畔的懸棺遺蹟,多達300餘處。自然洞穴式懸棺多集中在貴州省安順市的紫雲格凸、平壩縣的桃花村等地,有的洞穴內存放多達600具。懸棺離地面高度一般在26米-50米,高的可達100米,多臨江河。格凸河畔懸棺屬鑿巖式和自然洞穴式兩種。

 

    貴州省紫雲縣旅遊局局長易華長期研究格凸河懸棺,他介紹,直到數十年前,這裡的苗族村民還保留著神秘的鑿巖式懸棺葬習俗,自然洞穴式懸棺至今仍然保留著。

 

    在邊遠封閉的格凸河一帶,苗族村民聚居的地方多處有懸棺。格凸河中遊的一個100多米高、40多米寬的洞穴的左邊巖石上,1988年前存放著240多口棺木。易華介紹,他在這一帶考察懸棺時,曾在懸棺巖腳下的村寨宗地鄉紅巖村鍋槍組,訪問當地一苗族老人,這位老人稱,其中一懸棺內的死者是他們的祖輩,祖輩離世已80多年了,現在他們已經不再使用懸棺葬了。安順市平壩縣桃花村的苗族,至今還採用自然洞穴式懸棺,一個洞穴內存放的棺木達600多口。

 

    懸棺起源於臨時存放

 

    易華介紹,很早以前,因為戰爭,這裡苗族人的祖先從長江中下遊一帶一路敗退,輾轉到貴州紫雲格凸河畔。

 

    在格凸,現在雖然不再懸棺,但在喪俗活動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隆重祭奠儀式,辦喪事的人家要宰一匹精壯的「戰馬』送亡人,這匹馬有四件必備之物,一是馬鞍,二是戰刀,三是弓箭,四是鬥笠。

 

    據當地村民介紹,苗族同胞認為當初之所以戰敗,是因為他們的馬匹跑得太慢,於是遷怒於馬,每逢辦喪事,就要宰一匹「戰馬」洩憤。

 

    在格凸河附近,有一個只有兩戶人家的村寨叫腳杆寨,村民介紹,苗語中腳杆寨叫「不這吾」,意思是「我要回家」。祖輩為了告誡後人葉落歸根,發誓只要腳杆還在,一定要打回老家,收復失地。於是祖輩亡故後並不入土,而是由後人將屍體高懸於陰涼、凌空、鳥獸也無能為力的巖洞、絕壁處臨時存放,一是防追兵破壞,二是防畜獸侵襲,三是便於長久保存,等待有朝一日「回家」。

 

    懸棺可能由攀巖人分吊組裝完成

 

    自然洞穴式的懸棺存放難度不大,雖然也「高懸」,但是有路可上去。而木樁式和鑿巖式懸棺的難度就大了。那重達數百斤的懸棺,離地高度五六十米乃至上百米,有的安放斜度接近甚至超過90度,這兩種懸棺形式大多置於水流湍急、難以攀援的險要絕壁上,別說把棺木扛上去安放好,就是空手爬上去都很困難。

 

    懸棺究竟是怎樣放上去的呢?

 

    易華說,在關於懸棺的安置問題上,考古界有四種說法:一是鑿巖為路,待棺柩安放停當後,再把路毀掉;第二種說法是,先用土填埋崖壁,然後再挖去填土;三是搭架子;四是從崖頂放繩索。

 

    易華介紹,上海同濟大學陸敬儼教授曾在江西省貴溪縣龍虎山的懸棺墓穴使用絞車垂直提升法進行了安放懸棺的表演,陸教授的方法是:用一臺木製的絞車和幾個木製滑輪,用繩子將地面上或崖下水面上的棺木吊起來,待提升到洞口前,由事先進入洞內的人甩出繩鉤,將棺木拉入洞內。

 

    也有人說懸棺由攀巖人分吊組裝完成。

 

    他們分析,格凸河景區的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這樣便於拆裝組合。

 

    攀到絕壁的人將存放棺木的位置選好,打好木樁或鑿好放棺木的洞穴後,用藤或用繩,把棺木部件一件件吊上絕壁進行組裝,再把屍體吊上,放入棺內,蓋好,懸棺葬就完成了。

 

    至於棺木和屍體分開弔到懸崖絕壁是否符合懸棺葬的理念,這一問題在格凸一帶早些年苗族喪俗活動中可得到解答,他們雖然不再懸棺,但在土葬中把屍體與棺木分開送往墓地,把棺木放到挖好的坑內,屍體入棺後蓋棺、蓋土。

 

    那麼,誰能上絕壁呢?

 

    易華介紹,歷史上曾有一些苗族先民像山裡的獼猴一樣,能在格凸河兩岸的懸崖絕壁上攀行,到達人跡罕至的險洞幽谷。如今,這裡有三四人繼承了攀巖絕技,他們就是羅發科和他的三個徒弟黃小寶、王鳳忠、王小國。

 

    羅發科師徒四人能在格凸河景區一帶百米高絕壁上,不用任何防護設施,只要有腳可踏、有手可攀的地方,他們藉助竹竿、木棒作為攀巖的輔助工具,5分鐘就上到108米高的懸崖絕壁上,4分多鐘後,就能徒手退回地面。

 

    羅發科介紹,他們的祖先為了懸棺洞葬,練就飛簷走壁的功夫,傳到他們已經是第七代了。

 

    據介紹,羅發科12歲隨父親學攀巖,是兄弟4人中惟一學會的。黃小寶、王鳳忠和王小國也是從小學起,雖然一起學習的還有其他一些小孩,但隨著難度的加大,能堅持下來的很少。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美的喀斯特地貌——貴州紫雲格凸河,它有千年不變的美麗
    在貴州高原上,深山峽谷中,世外桃源裡,千百萬年以來,吸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孕育了一處不可思議的地方。這裡有千年不變的美麗,這裡有千年不變的傳奇,這裡還有千年不變的神秘,這就是紫雲格凸河。3、不可思議之三——千年懸棺洞葬格凸河兩岸的萬丈懸崖絕壁上遺存了眾多的苗人懸棺,崖壁的洞穴中也擺放了成百上千的苗人古槨。這些懸棺洞葬,歷經千年風雨而保存完好,不知是古苗先人戰死沙場的英雄墓冢,還是南遷的苗族不肯入土為安,希望有朝一日能讓子孫把他們帶回夢繞魂牽的東方家園的途中憩院。
  • 2017中國紫雲格凸國際攀巖節「多彩貴州」攀巖公開賽9月16日開賽
    央廣網貴陽9月15日消息(記者王珩 貴陽臺盧怒)2017中國紫雲格凸國際攀巖節「多彩貴州」攀巖公開賽將於9月16日至18 日在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格凸河風景區舉行,此次比賽項目分紅點大賽、攀石賽,其中攀石賽設有公開組、專業組和青少年組,今年的格凸攀巖節將在新建成的紫雲格凸國際攀巖運動休閒訓練基地開展
  • 世界上最大的燕王宮—紫雲格凸河
    而格凸河的取名是因為穿上洞、菩薩洞、大穿洞三個洞正好組成一個「凸」字。在船上看,三個洞口的排列真的像個「凸」字。格凸河風景名勝區,總面積70平方公裡,它集巖溶、山、水、洞、石、林組合之精髓,融雄、奇、險、峻、幽、古為一身,構成一幅完美的風景圖畫,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園。
  • 貴州,究竟私藏了多少美景?
    大山裡的無數瀑布,仿佛被解開了封印氣勢如虹,飛馳而下讓 23 度的夏日,彩虹漫天猶仙境而小眾目的地「紫雲格凸河」正在實力圈粉徒步紫雲格凸河,是走進這個人間仙境發現隨處都是驚奇的方式紫雲格凸河藏在貴州的原生秘境安順名副其實的「避暑天堂」它的喀斯特地貌連《國家地理》都為它打call先後三次到紫雲考察的法國著名喀斯特地貌專家理察·邁耶評價紫雲格凸河喀斯特地貌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航拍中國
  • 貴州再添一個國家級公園,踏春賞花趕緊約!
    不如去貴州的新寵兒——紫雲格凸河地質公園!因為最近,國土資源部辦公廳發布了《國土資源部關於批准湖南宜章莽山等 31 處國家地質公園資格的通知》,正式授予 31 處地質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頭銜。其中,貴州紫雲格凸河地質公園榜!上!有!名!有圖有真相!
  • 安順:航拍中國貴州精選之格凸河(旅遊攻略)
    格凸河位於貴州安順紫雲縣,距離安順103公裡,貴陽主城164公裡,貴州省唯一授牌的省級攀巖運動基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格凸"一詞為苗語,意譯為跳花聖地。多美格凸河,一個美的不可思議的地方,一個洗心避世的靈山,一個戶外運動休閒的天堂。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法國科學院博士、地理學教授理察.邁椰、歐貝.貝昂一行第三次到紫雲考察。理察.邁椰介紹說:"最美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在熱帶國家,中國多集中在貴州,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安順地區是喀斯特地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紫雲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 五一新「格」調 解鎖新旅「凸」 線上直播帶你走進格凸河神話王國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王婉)貴州高原上,深山峽谷中,世外桃源裡,千百萬年以來,吸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孕育了一處不可思議的地方。這裡有不變的美麗,這裡有永恆的傳奇,這裡還有亙古的神秘,這裡就是紫雲格凸河。
  • 黃果樹、龍宮、格凸河、夜郎洞等安順眾多景區已暫停開放!
    關於紫雲格凸河景區 暫停開放公告 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省、市相關安排,經研究決定,紫雲格凸河景區定於2020年1月25日起暫停對外接待遊客,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貴州最後最後的穴居部落
    不可思議之五——最後的穴居部落 貴州高原上綿延的群山孕育了萬千巨大的喀斯特洞穴,在紫雲格凸河的一座大山坡腰上有一洞穴被稱為大山的眼睛—中洞千夫洞寨,這個洞穴巨大而敞闊,裡面不知何時而起修建了一座居住了幾百上千人的洞中苗族村寨,上百間無頂木屋和一所學校環洞而建,相依相偎,井然有序,蔚為壯觀。這裡的人們世代生在洞裡,長在洞裡,死後也安葬在臨近的洞裡,被稱為世界最後的穴居部落。
  • 藉助「雲旅行」,貴州安順格凸河景區吹響疫後復甦新號角
    為了恢復景區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引爆客源流量、強化宣傳營銷,格凸河也搭上了「雲旅遊」的快車,在4月25日,聯合多彩貴州、新華網和新浪旅遊,在「導遊」縣長的帶領下身臨其境地體驗了紫雲的攀巖運動、感受了亞魯文化、品嘗了綠色農特產品,並對紫雲的脫貧攻堅和旅遊開發有了全面了解。
  • 格凸河深藏不露的自然風光 與蘊含深邃的苗寨風情 中華傳統村落
    如果沒有格凸河風景區 誰能想到這裡竟蘊含著古老而美麗的苗寨風情 首先明確,我們是奔著格凸河風光來的,可是沒有想到,這裡竟蘊含著深刻底蘊的苗家歷史文化?小小的大山苗寨,是貴州花苗族長久以來一直生生不息的一塊生存寶地。 格凸河,本來是隱身於貴州山水不曾流露和外洩的自然風光,位於紫雲縣城33公裡的地方。
  • 比黔東南更神秘的貴州小城,至今還停留在明清時期,所有景區對江浙滬遊客門票全免!
    還有最新開發的格凸河,忽然從天空中俯攝一束光,形成神奇的天道神光。||紫雲格凸河(▲@人民網貴州頻道)在安順還有一處彰顯神力的地方,紫雲格凸河。在橫跨格凸河大山之上,從山的洞裡會出現一束神光,照射下來,落入水中。
  • 貴州之黔西南|二十四道拐、萬峰林、馬嶺河大峽谷、格凸河景區
    萬峰林 興義(馬嶺河大峽谷)- 安順(紫雲格凸河) 馬嶺河大峽谷-格凸河景區(格凸河-燕子洞-蜘蛛人)馬嶺河大峽谷就在 興義 市區附近就這樣匆匆來到 黔西南 然後又準備匆匆告別了又是一個需要不斷下山上山的景區這個被譽為地球傷疤的地方長長的峽谷裡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瀑布以及碳酸鈣的壁掛可能因為是旱季
  • 貴州「西線旅遊」全新升級 「黃金景點」自駕一趟遊遍
    打開貴州版圖,從省會城市貴陽向四周輻射,每個方向都風光無限。北線丹霞地貌、原始森林;東線和南線,山地旅遊、古村苗寨。而提及大名鼎鼎的西線,烏蒙山腹地,川滇黔鎖鑰,更有黃果樹、織金洞兩個貴州招牌景區「坐鎮」,讓其成為國內外旅行者到貴州「打卡」的首選。一路坦途,一路美景,交通改變旅行。
  • 貴州二十四道拐、雙乳峰、格凸河景區純玩三日遊!!
    格凸河」「蜘蛛人」-行走在絕壁上的精靈     你看過這樣的攀巖嗎?不借用任何工具、任何安全設施。距貴陽市161公裡、安順市76公裡的格凸河風景區,就生活著這樣一群「蜘蛛人」,他們可赤手空拳攀登115米懸崖峭壁,成為該景區的「精靈」,今人讚嘆不絕!
  • 貴州又多了一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美翻了!
    貴州紫雲格凸河地質公園榜上有名!四川鹽邊格薩拉地質公園雲南巍山紅河源地質公園重慶石柱七曜山地質公園甘肅甘南州迭部扎尕那地質公園新疆吉木乃草原石城地質公園陝西漢中黎坪地質公園陝西華山地質公園廣東饒平青嵐地質公園貴州紫雲格凸河地質公園
  • 藏在紫雲的自然文化雙遺產,有望成為貴州繼梵淨山之後下一個世遺
    其實,在貴州這片大地之上,還有很多同樣有著靚麗風光和璀璨文化的旅行地,位於安順市紫雲縣水塘鎮的格凸河便是其中之一。,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不過山水結合形成的喀斯特整體地貌卻又讓人覺得不一般,手機隨便按兩張也是不錯的照片,怪不說法國理察·邁椰博士曾說過:"最美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在熱帶國家,中國多集中在貴州,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安順地區是喀斯特地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紫雲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 貴州一處山美水美的地方,來到這裡的人都稱人間仙境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安順紫雲縣提到格凸河,你會想到什麼?那肯定是它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美景,整個山體經大自然數萬年雕琢,成就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很多遊客來到格凸河,都會被這種神奇而又壯觀的自然美景所深深吸引,這只是貴州的一個縮影。
  • 蜘蛛人攀巖 苗族文化表演 「五一」節來格凸河體驗別樣精彩
    「通過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民族文化盛宴,豐富景區文化內涵,以民族文化表演等活動展現出格凸河景區的新形象,彰顯出新魅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度假、休閒、旅遊,留下來欣賞格凸河原生態美景,聆聽苗族飛歌,感受徒手攀巖的驚險與刺激,暢享民族文化『大餐』。
  • 貴州旅遊100條精品線路——動感減壓遊
    赤水河谷旅遊度假區—十二背後旅遊風景區—海龍屯—遵義會議紀念館涼都六盤水、南國冰雪城之旅梅花山旅遊景區—牂牁江生態型多梯度戶外運動基地—野玉海生態體育公園—烏蒙大草原生態體育公園瀑鄉探險,安順生活之旅紫雲格凸河生態體育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