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小林愛望在自己的推特上用假的名字發布了殺人遊戲的預告。預告說:「明後兩天,將在東京車站,開始隨機殺人遊戲。殺死10個人後,我就自殺。」
隨後,被朝陽群眾舉報。日本警方派出了60人在東京車站戒嚴。
在之後的12月13日,14日兩天間,小林愛望在原預告帳號被屏蔽之後,又開設了新的小號,並表示將轉移目標到新宿車站。(真是個可怕的消息,畢竟小編上班要在新宿換乘。)
在後續不斷發掘事件真相中的過程中,發現小林愛望曾經在推特上面,扮演了很多人,其中一個男性還和她談著戀愛。自導自演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長野愛情故事。
圖:如果她的個人介紹是真的,那她其實真的患有精神疾病。
以下是強行科普環節
適応障害/適應障礙
中文解釋:
適應障礙: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在適應新環境過程中出現的一類精神心理障礙,常以情緒問題為主要表現形式,與環境變化程度和個體適應能力關係密切,可出現行為異常表現,一般不會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日文解釋:
適応障害は、ある特定の狀況や出來事が、その人にとってとてもつらく耐えがたく感じられ、そのために気分や行動面に症狀が現れるものです。たとえば憂うつな気分や不安感が強くなるため、涙もろくなったり、過剰に心配したり、神経が過敏になったりします。また、無斷欠席や無謀な運転、喧嘩、物を壊すなどの行動面の症狀がみられることもあります。
気分障害/情感障礙
中文解釋:
情感障礙,亦稱情緒障礙、心境障礙、情感性疾患,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於診斷患疾的歸類。此類患疾的特點在於人心情上的混亂不安。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版ICD-10中,以情緒性(情感性)疾患(mood (affective) disorders)分類之。
日文解釋:
気分障害は、気分に関する障害を持つ精神疾患の一群である。世界保健機関の『疾病及び関連保健問題の國際統計分類』第10版(ICD-10)においては、カッコして感情障害(かんじょうしょうがい)と記述される。 ある程度の期間にわたって持続する気分(感情)の変調により、苦痛を感じたり、日常生活に著しい支障をきたしたりする狀態のことをいう。うつ病と雙極性障害など広範囲な精神的疾病がこの名稱にあてはまる。
好吧,就算她有精神病,那為什麼日本人要這麼重視呢?那是因為之前,在東京發生過兩起嚴重的隨機殺人事件。(求日本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時年23歲的男子,造田 博於1999年9月8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在東京都豐島區的東急百貨店門口用一把菜刀和一把錘子襲擊了路人,其中兩名(66歲的女性和29歲的女性) 死亡,六人重傷。
在案件的偵查過程中,警方發現,造田有一個假想出來的戀人。當時,他在犯罪供述中說:「在他中小學時期曾有女同學向他告白過。」經過警方調查,真相其實是這樣的:「造田於1994年至1995年期間在一家船舶公司工作,他給A寫過五封信。 其中兩封沒有蓋章,直接投寄到A家裡。信裡面寫著:希望和A見面等等內容。」
之後造田還曾上門拜訪A,遭到A父親的拒絕,稱A根本不認識造田,也不喜歡他。
1995年11月開始,造田在新聞販賣店工作,在此期間,一共給政府機關寄了100來封信,用的地址和名字都是虛構的,內容節選如下:
他也是一個自導自演的患者。
(以後有時間再詳細寫他的故事)
秋葉原殺人事件,又稱加藤智大隨機殺人事件(東京警方依案發地點稱之為「外神田一丁目先路上における無差別殺人事件」,直譯即為「發生於外神田一丁目路上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是日本在當地時間2008年6月8日下午12時30分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所發生的隨意殺人事件,犯人為25歲的男性加藤智大,事件共造成7死10傷。是日本30年來死者最多的同類罪案,也是歷來出動最多急救隊伍的事件。而在部分日本媒體,亦有稱此事為「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秋葉原通り魔事件」等。
2008年7月7日,東京地方檢察廳宣布加藤智大是兇手並無疑點,但需要鑑定加藤智大的精神狀態以確認其責任能力,直至同年10月6日,其後才會正式起訴。10月6日完成之精神鑑定,判定加藤智大並無嚴重的精神病,可正常分辨善惡,而且持有強烈的殺意,有計劃地作出行動。10月8日警視廳發表再次送檢加藤智大,10月10日正式作出起訴。
這個事件影響很大,網上可以直接查到資料。
以上,事件就講述完畢。那麼到底無差別隨機殺人的犯人是不是有精神病的人佔多數呢?以後有機會再詳細解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