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畫聖」吳道子真跡現四川南部縣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有著千年歷史的唐代石刻觀音碑畫像,是『畫聖』吳道子的真跡。」昨日,南部縣文管所所長陳剛打開文物保管室封鎖嚴密的幾道大門後,指著一塊青黑色石板告訴記者,該石碑近日被國家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級文物,如今成為文管所「鎮館之寶」。

  文管所的「寶貝」

  這塊觀音像石碑高約1.6米、寬約0.7米,呈青黑色,石板邊緣非常光滑。細細端詳,石板上刻畫的高1.54米、肩寬0.38米的觀音像,雙頰豐滿、雙眼欲語,凝聚著智慧慈祥之光。久久凝望,讓人心靈深處頓生平和之感。

  「在館藏的一百多件文物中,如今就算這幅千年觀音石像真跡身價最高,它是文管所的『鎮館之寶』。」據陳剛介紹,唐朝時期佛教盛行,著名畫家吳道子最擅長畫觀音像,當時各個寺廟都以吳道子描繪的觀音像為藍本進行翻刻,並流傳至今。

  觀音畫像淵源探秘

  「吳道子為什麼會千裡迢迢來南部縣描繪觀音像呢?」陳剛詳細講解了畫像的來龍去脈:唐天寶年間,唐明皇忽然心血來潮,想看看嘉陵江山水與四川風光。他深知蜀道難行,為免除顛簸之苦,便命吳道子前往四川,將嘉陵江山水描繪成畫帶回讓他觀賞。吳道子尋訪至南部縣三清鄉時,發現那裡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廟。古廟名叫羅寂寺,氣勢恢弘,環境優美,香客如織。吳道子對古廟產生了好奇心,於是決定將古廟確定為尋訪嘉陵江山水的臨時住宿地。

  廟裡的和尚得知他是奉帝王之命前來,對他格外關照。廟主的盛情讓吳道子大為感動,他覺得應該留給他們一幅畫作為紀念。一天晚上,吳道子躺在禪房裡看著白色的牆壁,突然發現,原本什麼都沒有的白色牆壁上出現了一位身著白衣的觀音神像。吳道子凝神細看,神像卻不見了,他突然有了靈感:寺廟裡香火旺盛,何不描畫觀音神像供人們膜拜呢?第二天,吳道子在寺廟的一塊石壁上創作了觀音像送給廟主。廟主十分高興,請來石匠將觀音像刻鑿在石壁上。

  觀音石碑前世今生

  《南部縣誌》上有關於觀音石像的記載,但這幅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的觀音像是如何從石壁上轉化成石碑的呢?陳剛稱,唐朝以後,由於戰亂不斷,羅寂寺曾遭受毀滅性破壞。人們為避免觀音像的石壁遭遇「滅頂之災」,便把它從石壁上整體「搬遷」下來,製作成厚度約0.09米的石碑,一直藏在寺廟一處隱秘的石窟裡。上世紀60年代初期,這塊石碑被「請」進了南部縣文化館。後來為防止畫像遭到破壞,又翻刻了一幅。

  據陳剛稱,為保護好這一「寶貝」,讓「畫聖」吳道子的真跡能夠長久地傳承下去,他們正積極與省、市有關文物專家一道,制定妥善的保護方案。

 

 

  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戴上「聖」的桂冠: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譽為詩聖;還有一位被譽為畫聖,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幼年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於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唐玄宗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他成了御用畫家。吳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節,「每一揮毫,必須酣飲」,因此,經常是醉中作畫。吳道子也是一個多產畫家,據說寺廊壁畫有三百餘堵,有記錄的捲軸畫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題材為多,還有山水、花鳥、走獸等,可惜今已無存。他還開創了蘭葉描,「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萊條,圓間折算,方圓凹凸」。他用筆起伏變化,狀勢雄峻而疏放,表現了內在的精神力量。同時,他敷色比較簡淡,甚至不著色。他在創作的時候,處於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很有點表現主義的味道。 
 
 
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唐「畫聖」吳道子真跡現四川南部縣
    「有著千年歷史的唐代石刻觀音碑畫像,是『畫聖』吳道子的真跡。」昨日,南部縣文管所所長陳剛打開文物保管室封鎖嚴密的幾道大門後,指著一塊青黑色石板告訴記者,該石碑近日被國家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級文物,如今成為文管所「鎮館之寶」。  文管所的「寶貝」  這塊觀音像石碑高約1.6米、寬約0.7米,呈青黑色,石板邊緣非常光滑。
  • 唐畫聖吳道子真跡現南部 觀音畫像淵源探秘
    「有著千年歷史的唐代石刻觀音碑畫像,是『畫聖』吳道子的真跡。」昨日,南部縣文管所所長陳剛打開文物保管室封鎖嚴密的幾道大門後,指著一塊青黑色石板告訴記者,該石碑近日被國家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級文物,如今成為文管所「鎮館之寶」。
  • 畫聖吳道子在沒有真跡傳世的情況下,如何能在畫壇封神?
    原創:林衡吳道子的真跡名畫一直都有流傳下來,乾隆收藏了眾多的吳道子真跡,直到溥儀帶離皇宮後散失而已,只不過區區數十年,怎可說沒有吳道子真跡流傳呢?只不過在民間而已,所以後世一直稱之為畫聖。吳道子《天王送子圖》真跡 林衡珍藏古今第一頂級鑑藏大家林衡,其館藏有8卷唐代吳道子真跡,包括有《八十七神仙卷》真跡,落款「吳道子制」,落印「吳道子印",唐代絹本設色,縱41.3cm,橫505.5cm。吳道子《天王送子圖》真跡!唐代箔金紙白描本 縱33.8cm,橫317.2cm,落款「吳道子制」,落印「吳道子印"。
  • 吳道子:唐玄宗的御用畫師,沒真跡傳世為何被尊為「畫聖」?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又名道玄,東京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恰好生活在唐玄宗開創的盛唐時期,他是我國唐代、乃至是古代歷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大畫家,被歷代尊為「畫聖」。而令人奇怪的是,吳道子沒有一幅繪畫真跡流傳下來,那他怎麼還會被譽為「畫聖」呢?吳道子自幼孤貧,四處流浪,此時的大唐也正值盛世,文化、經濟十分發達,詩歌、音樂、舞蹈、書法等各類藝術正交相輝映,互相影響並發展著。當時的宗教藝術也很發達,因此,吳道子在一些寺院裡的壁畫留下了很多作品。
  • 《一人簡說》9、畫聖吳道子沒有真跡傳世,如何能在畫壇封神?
    吳道子又稱吳道元(685年-758年),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中國唐代著名畫家,被稱為「百代畫聖」。上面這張畫被大量的人引用,作為吳道子的畫像,有點神筆馬良長大的模樣。
  • 「畫聖」吳道子的真跡,隱藏在廢棄的神廟之中
    「畫聖」吳道子,又名道玄,是唐代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全能畫師:無論是人物山水、亭臺樓閣,神仙鬼怪,無所不能。為了保證稀缺性,李隆基不允許吳道子隨心所欲的進行創作,即「非詔不得作畫」。加之安史之亂爆發,戰火荼毒兩京,也導致吳道子的許多真跡毀於一旦。
  • 還記得僅有一件真跡存世的畫聖吳道子嗎?他至今在故裡仍備受尊崇
    在河南禹州市城西南的箕山餘脈中,有一個名叫山底吳的村落,這裡,就是「畫聖」吳道子的誕生地。吳道子(約680~759年),唐代陽翟(今禹州)人,被唐玄宗賜名道玄,是中國唐代第一大畫家,後世尊稱他為"畫聖",民間畫工尊他為祖師。吳道子是我國歷史上極少數能被稱為「聖人」的偉人之一。
  • 畫聖吳道子在沒有真跡傳世的情況下,如何能在畫壇封神?
    原創:林衡吳道子的真跡名畫一直都有流傳下來,乾隆收藏了眾多的吳道子真跡,直到溥儀帶離皇宮後散失而已,只不過區區數十年,怎可說沒有吳道子真跡流傳呢?只不過在民間而已,所以後世一直稱之為畫聖。吳道子《天王送子圖》真跡 林衡珍藏古今第一頂級鑑藏大家林衡,其館藏有8卷唐代吳道子真跡,包括有《八十七神仙卷》真跡,落款「吳道子制」,落印「吳道子印",唐代絹本設色,縱41.3cm,橫505.5cm。吳道子《天王送子圖》真跡!唐代箔金紙白描本 縱33.8cm,橫317.2cm,落款「吳道子制」,落印「吳道子印"。
  • 千古奇才吳道子:沒有一副真跡流傳於世,還被稱為「畫聖」?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的畫家,又被稱作「畫聖」,他的真跡流傳至今的似乎並沒有,如果有一副真跡流傳在世間,那麼一定是畫壇的一大奇觀,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於他刻意求新,勇於創作。吳道子年幼家貧,外出謀生路經河北定州城外時,在「柏林寺」結緣一位老和尚,並拜其為師。老和尚想畫一幅《江海奔騰圖》壁畫,但是怎麼都畫不好。於是,老和尚帶吳道子出遊觀察各地江河湖海,學習畫水。三年過去了,吳道子畫水很有長進。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吳道子說:「師父,我願替您畫那幅《江海奔騰圖》。」
  • 中國唐代「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後。唐代著名畫家,他善長畫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畫史尊稱畫聖或「吳生」,唐玄宗賜名為「道玄」,民間畫工尊他為「祖師」。
  • 畫聖吳道子銅章,只要58元!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畫聖吳道子銅章,由瀋陽造幣廠權威發行,高浮雕非常精美,關鍵性價比超高,45毫米的銅章只要58元! ▲畫聖吳道子銅章 材質銅 直徑45毫米 鑄造量10萬枚 你網上隨便買個銅材質的擺件
  • 畫聖吳道子究竟有沒有買兇殺人?
    △唐 吳道子 《五聖朝元圖》(局部)小匯說 作為素有畫聖之稱的吳道子,可謂是傳奇一般的人物:他是個學書不成半路改投畫畫的繪畫天才。今天,就請大家跟著小匯來看一看這位「畫聖」的奇事軼聞吧~△吳道子畫像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後。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
  • 吳道子有真跡傳世嗎 吳道子的繪畫成就
    吳道子吳道子作為一代畫聖,畫作豐富,代表的有《送子天王圖》《明皇受篆圖》《十指鍾馗圖》等,時人將其人物畫稱作吳帶當風,成就斐然為後世典範,人稱吳家樣。吳道子有真跡傳世嗎目前流傳的被認為是吳道子的作品,例如:《送子天王圖卷》、曲陽北嶽廟的鬼伯、孔子像、觀音菩薩像等,都很值得研究。今天已不可能直接見到吳道子的作品,也不能確定那些古代畫跡與吳道子有較密切的關係,關於吳道子的藝術成就,我們主要的是從文字記載中加以探討。吳道子的繪畫成就吳道子長於山水畫,他主畫的《金橋圖》令人拍手稱絕。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藝術也有長足的發展。
  • 大小李將軍和金碧輝煌,畫聖,吳道子和吳帶當風
    大家好,我是蘇芳會,今天給大家看看說說「大小李將軍」和「金碧輝煌」,「畫聖」吳道子和「吳帶當風」「大小李將軍」和「金碧輝煌」我國唐朝初期有「大小李將軍」兩位歷史人物,他們不是躍馬揚鞭,揮戈沙場的武將,而是筆墨耕耘
  • 「畫聖」吳道子是一個孤兒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
  •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像680- 759 年, 今河南省禹州人,是唐代第一大畫家,被後世尊稱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史尊稱吳生。相傳曾學書於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繪畫。吳道子活動的時代, 正是唐代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藝術飛躍發展的時代。唐代的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更是全國文化中心。畫家們上承閻立本、尉遲乙僧,如群星璀璨。名家和數以幹計的民間畫工,爭強鬥勝,群芳匯集,各顯神通,繪畫之盛,蔚為大觀。吳道子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以傑出的天才,迅速成長起來。
  • 吳道子:唐玄宗的御用畫師,沒真跡傳世為何被尊為「畫聖」?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又名道玄,東京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恰好生活在唐玄宗開創的盛唐時期,他是我國唐代、乃至是古代歷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大畫家,被歷代尊為「畫聖」。而令人奇怪的是,吳道子沒有一幅繪畫真跡流傳下來,那他怎麼還會被譽為「畫聖」呢?吳道子自幼孤貧,四處流浪,此時的大唐也正值盛世,文化、經濟十分發達,詩歌、音樂、舞蹈、書法等各類藝術正交相輝映,互相影響並發展著。當時的宗教藝術也很發達,因此,吳道子在一些寺院裡的壁畫留下了很多作品。
  • 先學書法後學畫,「畫聖」吳道子的畫怎麼樣
    在此時,夢想成為書法家的吳道子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卻因為各種原因走向繪畫。後來又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參張旭的書法,體會用筆之道,創作出了吳家樣的人物畫,在中國畫歷史上留下了「畫聖」的美名。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
  • 閬中、南部的吳道子《行道觀音》畫像碑究竟孰真孰假?
    被奉為「畫聖」,民間畫工又尊其為「祖師」)觀音石碑的重大發現,並未像其他人文景觀題材被妙作得沸沸揚揚,甚至還有些欲抱琵琶半遮面、三緘其口,一些重要的文旅宣傳資料中至今也鮮有提及,現除了有一通複製件存放於錦屏山碑林供遊客觀瞻外,也難以了解到更多的資訊了。顯然,這裡面似乎還另有玄機。
  • 還記得只有一件真跡存世的畫聖吳道子嗎?他的故裡在這裡
    在河南禹州市城西南的箕山餘脈中,有一個名叫山底吳的村落,這裡,就是「畫聖」吳道子的誕生地。吳道子(約680~759年),唐代陽翟(今禹州)人,被唐玄宗賜名道玄,是中國唐代第一大畫家,後世尊稱他為"畫聖",民間畫工尊他為祖師。吳道子是我國歷史上極少數能被稱為「聖人」的偉人之一。作為一個業餘美術愛好者,自然對畫聖也是崇拜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