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河的河流特徵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1)現行河道的演變和形成。山東黃河現行河道是1855年(清鹹豐五年)黃河在河南蘭陽(今蘭考縣境內)銅瓦廂決口,從東壩頭改道東北流,穿過運河奪大清河入渤海後形成的。改道之初兩岸並無堤防,為多股漫流狀態。直到同治末年,新河堤防才逐漸興建,到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全面完成。1938年6月,國民黨軍隊在鄭州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企圖阻止日軍進攻,致使黃河改道南行經淮河入黃海。1947年3月,花園口決口堵復,黃河回歸山東故道。此後,黃河下遊河道一直穩定在現行流路之中。

  (2)山東黃河沿岸地形特點。山東黃河沿岸地形以平原為主,由黃河泛濫衝積而成,是華北平原的組成部分。平原地勢以黃河為分水嶺,地面坡降平緩,微向東南傾斜。大堤以北為黃海平原,屬海河流域;大堤以南為黃淮平原,屬淮河流域。山地主要分布在右岸,自梁山縣至濟南為中低山區,隸屬泰山山系北麓。左岸有幾處不連續的小山。在中低山區與衝積平原接壤處,分布著一些湖泊及窪地。

  (3)山東河道特點。河道比降上陡下緩,輸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沿程淤積,河床逐年淤高,形成地上懸河,河床普遍高於背河地面3~5米,而且還在逐年上升;堤距上寬下窄,寬河道排洪能力大,高村站以上河道堤距5~20公裡,河道排洪能力20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約為1/6000,河道寬淺,河心沙洲多,水流散亂,主槽變化劇烈。高村~陶城鋪是從遊蕩型向彎曲型轉變的過渡型河段,堤距一般為2~8公裡,河槽寬0.6~1.3公裡,比降約1/8000。該段河道由於堤距較寬,河道平面變化較大,河槽有較大的橫向擺動。陶城鋪~利津堤距0.5~4公裡,河槽寬0.3~1.0公裡,屬彎曲型河段,堤距較窄。由於兩岸險工、控導工程多,較好地約束了河道的擺動範圍,河槽比較穩定,一般平面變化不大。窄河道排洪能力小,只能排10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約1/10000。

  (4)洪水特性。黃河洪水按照出現時期的不同劃分為桃、伏、秋、凌四汛。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為凌汛期,凌情嚴重時形成冰壩壅水,易造成決口,形成災害。三至四月桃花盛開之時,上中遊冰雪融化,形成洪峰,稱為「桃汛」;七至八月暴雨集中,河水猛漲,稱為「伏汛」,歷史上大洪水多發生在這一時期;九至十月流域多降大雨,形成洪峰,稱為「秋汛」。伏汛、秋汛習慣上稱作伏秋大汛,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汛期。伏秋大汛的洪水多由黃河中遊暴雨形成,發生時間短,含沙量高,水量大。黃河決口成災主要發生在伏秋大汛和凌汛期。

  暴雨洪水出現時間主要在7~10月份。洪水來源主要有五個地區,即上遊的蘭州以上地區、中遊的河口鎮至龍門區間、龍門至三門峽區間、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分別簡稱河龍間、龍三間、三花間),以及下遊的汶河流域。上遊地區洪水洪峰小、歷時長、含沙量小。中遊的三個地區是最主要的洪水來源區,一般不同時遭遇。來水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以三門峽以上來水為主形成的大洪水簡稱「上大洪水」。如1933年洪水,其特點是洪峰高、洪量大、含沙量也大,對黃河下遊威脅嚴重;二是以三花間來水為主形成的大洪水簡稱「下大洪水」。如1958年洪水,其特點是洪水漲勢猛、洪峰高、含沙量小、預見期短,對黃河下遊防洪威脅最為嚴重。汶河洪峰形狀尖瘦、含沙量小,除威脅大清河及東平湖堤防安全外,當與黃河洪水相遇時,影響東平湖對黃河洪水的分滯洪量,從而增加山東黃河窄河段的防洪壓力。

  冰凌洪水,只在黃河上遊寧蒙河段和下遊花園口以下河段出現,主要發生在河道解冰開河期間,其特點是峰低、量小、歷時短、水位高。凌峰流量一般為1000~2000立方米每秒,全河最大實測值不超過4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總量上遊一般為5~8億立方米,下遊為6~10億立方米;洪水歷時,上遊一般為6~9天,下遊一般為7~10天;由於河道中存在著冰凌,易卡冰結壩壅水,使河道水位在相同流量下比無冰期高得多,例如1955年利津站凌峰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相應水位達15.31米,比1958年104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位還高1.55米。凌洪的另一顯著特點是流量沿程遞增,因為在河道封凍以後,攔蓄了一部分上遊來水,使河槽蓄水量不斷增加,由於「武開河」時這部分水量被急劇釋放出來,向下遊推移,沿程冰水越積越多,形成越來越大的凌峰流量。黃河下遊冰凌洪水,自三門峽水庫防凌蓄水運用以來,減少了「武開河」的機遇,減輕了下遊防凌壓力。

  洪水災害。歷史上黃河水災嚴重,尤其是黃河下遊,頻繁的決口、改道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據歷史文獻記載,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在下遊決口的年份達543年,決堤次數達1590多次,黃河河道遷徙26次,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洪災波及範圍北達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魯、豫、皖、蘇五省,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每次泛濫決口或改道都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如1933年8月,陝縣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下遊兩岸決口50多處,淹沒冀、魯、豫、蘇四省30縣,受災面積6592平方公裡,受災人口273萬多人,死亡1.27萬餘人。1938年6月國民黨扒開花園口大堤,黃河奪淮入海,淹及豫、皖、蘇三省44縣,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黃河下遊凌汛災害也很嚴重, 1855年銅瓦廂改道至1955年的一百年中,發生凌汛決溢的有29年,平均三年半就有一年凌汛災害,建國後,1951年、1955年凌情嚴重,分別在利津縣王莊和五莊決口成災。

  (5)水沙特點。一是水少沙多,年輸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居世界河流之冠。二是水沙異源,黃河泥沙90%來自中遊的黃土高原。上遊的來水量佔全流域的54%,而來沙量僅佔9%;三門峽以下的支流伊、洛、沁河的來水量佔10%,來沙量佔2%左右,這兩個地區相對講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區。中遊河口鎮至龍門區間來水佔14%,來沙量佔56%;龍門至潼關區間來水佔22%,來沙量佔34%,這兩個地區水少沙多,是黃河泥沙主要來源區。三是年際變化大,年內分布不均。1958年來沙量達27.8億噸,1987年最小為2.48億噸,相差11倍,年內分布很不均衡,汛期沙量在天然情況下佔全年的80%以上,汛期又集中於暴雨洪水,三門峽水庫「蓄清排渾」運用以來,汛期下洩沙量佔全年沙量的97%。四是含沙量變幅大,同一流量下的含沙量可相差10倍左右,1977年8月三門峽站最大含沙量達911立方米每公斤,非汛期含沙量一般小於10立方米每公斤。

  進入山東黃河高村站的水量多年平均為388億立方米(1951-1999年),其中最大為1964年,達873億立方米,最小為1997年,為103億立方米。汛期(7-10月,下同)平均來水量為223億立方米, 佔全年的57.5%,其中最大為1964年,達528億立方米,最小為1997年,僅為31.8億立方米。非汛期平均來水量為165億立方米, 佔全年的32.5%,其中最大為1964年,達344億立方米,最小為1997年,為71.6億立方米。

  進入高村站的泥沙多年平均為9.55億噸(1951-1999年),其中最大為1958年,達25.6億噸,最小為1987年,為1.69億噸。汛期平均來沙量為7.7億噸, 佔全年的80.6%,其中最大為1958年,達22.8億噸,最小為1991年,為1.03億噸。非汛期平均來沙量為1.85億噸, 佔全年的19.4%,其中最大為1971年,達4.35億噸,最小為1960年,僅為0.31億噸。

  2000至2001年進入高村站的水量年平均為131億立方米,汛期、非汛期來水量分別為39.8、90.8億立方米,較多年均值分別偏少66.2%、82.2%、45.0%;沙量年平均為0.970億噸,汛期、非汛期來沙量分別為0.283、0.687億噸,較多年均值分別偏少89.8%、96.3、62.9%.

  (6)河道衝淤。由於黃河進入我省的水量少、沙量多,泥沙在河道內不斷淤積,河床逐漸抬高,自1950年7月至1999年5月山東黃河河道(高村至利津)共淤積28.94億立方米,平均年淤積0.591億立方米,其中主槽平均年淤積0.278億立方米,灘地平均年淤積0.312億立方米。3000立方米每秒相應水位高村至利津5個水文站平均抬高3.59米,每年平均抬高0.073米。1986年至2000年,由於來水來沙條件不利,衝刷河槽的大洪水較小,山東黃河淤積抬高加快。其中1985年10月至1995年10月十年間就淤積抬高1.21米,年均抬高0.12米,尤其是1990~1996年,3000立方米每秒水位年均升高0.18米。河道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減少為2000~3000立方米每秒,並且槽高、灘低、堤根窪的局面進一步加劇。據1995年河道測量成果計算,東明油房寨斷面主槽比灘地平均高1.06米,灘唇比堤根高3.4米,堤根比背河地面高1.8米,灘唇高出背河地面5.2米。橫比降達1/2400(河道比降為1/6000),一旦發生大洪水,易出現橫河、斜河、主溜直衝大堤,給防守帶來很大困難。

相關焦點

  • 你了解你家鄉河流的水文特徵嗎?我國不同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徵分析
    中國河流的水文特徵位於不同地區的河流,也有不同的「性格」,這裡的「性格」主要指的是河流的水文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年徑流量(流量)、流量(水位)的季節變化以及汛期情況、有無結冰期、含沙量的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
  • 你了解你家鄉河流的水文特徵嗎?我國不同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徵分析
    中國河流的水文特徵位於不同地區的河流,也有不同的「性格」,這裡的「性格」主要指的是河流的水文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年徑流量(流量)、流量(水位)的季節變化以及汛期情況、有無結冰期、含沙量的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
  • 中國最「悲催」河流:四大河之一,被黃河吞併,專家還質疑它存在
    ,大部分河流都呈東西流向,就像漢樂府中的詩云: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人們將四條具有代表性的河流稱為「四瀆」,四瀆的共同特點是,都有獨立的源頭,都是由東向西流向,而且都單獨有各自的出海口。四瀆分別是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它們一同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河流。時過境遷,如今的淮河已經沒有了自己獨立的出海口,而濟水也已經消失不見。
  • 山東境內河流長度排名,看看有沒有你的母親河
    山東分屬於黃、淮、海三大流域,境內主要河流除黃河橫貫東西、大運河縱穿南北外,其餘中小河流密布各區域。山東有黃河水系,海河水系,淮河水系,自流入海的河流等,黃河水系有支流大汶河,海河水系主要是指魯西北的河流,淮河水係指南四湖的注入河流及沂河、沭河等,直接接入海的有小清河。
  • 都是流入大海的河流,為啥黃河叫河,而長江叫江呢?
    在某一種程度上,黃河長江可以說是中國的代名詞,他們也都是從西往東流,最後注入大海。但是,為啥黃河叫「河「而長江叫「江「呢?(黃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
  • 作為一個山東人,你知道這條河流嗎
    大家好,我是河亶丁,一個歷史愛好者,今天我和大家來講述一條在我國古時候鼎鼎大名的河流。如果你是一個山東人,或者對山東的地理行政區劃比較了解,應該知道山東有很多與「濟」字有關的地名,比如濟南、濟寧、濟陽、濟北,歷史上,還有濟東、濟西、濟陰等地名。
  • 填圖記憶與測試——中國河流湖泊水文特徵及京杭運河
    一、看圖記憶我國主要的河流湖泊:1、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瀾滄江2、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魯藏布江3、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的特徵,統稱為河流的水文特徵。
  • 許多地名以河南的這條河流為名,霸氣穿越黃河,卻不與黃河匯合!
    其實我們國家在取地名的時候,有些時候還是簡單粗暴的,很多都是簡簡單單的依賴附近的山脈河流,以這樣的方式來取這個地方的地名,而且還規定了相關的原則,有規律可循,我們的原則一般是山南水北為陽,相反則是陰,因為屬陽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承接陽光,所以我們也得到了一些差不多的地名,而且都是能找到相應的山脈河流的
  • 文化山東|再解「黃河改道」
    黃河下遊河道變遷圖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第六次改道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黃河泛濫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同時,也塑造出中國人愈挫愈勇的品性,孕育出追求天人合一、社會大同的黃河文化。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們對黃河這條河流本身也增加了更多關注。
  • 山東境內河流長度排名,看看有沒有你的母親河
    山東分屬於黃、淮、海三大流域,境內主要河流除黃河橫貫東西、大運河縱穿南北外,其餘中小河流密布各區域。山東有黃河水系,海河水系,淮河水系,自流入海的河流等,黃河水系有支流大汶河,海河水系主要是指魯西北的河流,淮河水係指南四湖的注入河流及沂河、沭河等,直接接入海的有小清河。
  • 這是中國的五大河流,看看除了黃河、長江你還知道哪些
    縱橫交錯的河流和大小不一的湖泊形成了既獨特又複雜的水系。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下國內的五大河流,看看你了解哪些。作為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長達6000多公裡,貫穿10個省市的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起流域面積超過了150萬平方公裡。長江走勢大體由西北向東南呈現,在其流域內大都是山地和丘陵,流速根據地形不斷變化。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也增加了人們對黃河這條河流本身的關注。 李白《將進酒》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一言黃河水的發源地之高,二說黃河水最終流向了大海。
  • 曾是四大河流之一,與長江、黃河齊名,最後為什麼消失不見了?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曾有四條主要河流,古人稱之為「四瀆」。這四條河流古人分別稱為江、河、淮、濟,也就是今天的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 瀆在這裡並非是泛濫的意思,他們的位置只是對應了天上的瀆星而已。
  • 你知道通常來說,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哪些內容嗎?
    河流的水文特徵是指河流在區域地形、氣候、植被等要素的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總體特徵,包括徑流量、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及汛期、含沙量和流速等方面內容。 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 河流的徑流量、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及汛期這三個水位特徵
  • 黃河和長江有什麼不同?為啥北方河流叫河,而南方河流叫江?
    自然中,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河流不僅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眾多文明的源泉。全世界有許多有名的河流,非洲的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而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我們國家幅員遼闊,長江、黃河是兩條最重要,也是兩條大家最熟悉的河流。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也增加了人們對黃河這條河流本身的關注。李白《將進酒》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一言黃河水的發源地之高,二說黃河水最終流向了大海。細研黃河六次大改道可以發現:第一次大改道,黃河緊貼太行山東邊,然後斜向東北入海,只擦了山東西北一邊;第五次經由江蘇入海,也只擦了山東西南一邊;和山東關係深厚的改道是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其中第三次(北宋)、第四次(東漢)、第六次(清朝鹹豐年間)改道都是從山東入渤海。
  • 你知道通常來說,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哪些內容嗎?
    河流的水文特徵是指河流在區域地形、氣候、植被等要素的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總體特徵,包括徑流量、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及汛期、含沙量和流速等方面內容。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河流的徑流量、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及汛期這三個水位特徵,與河流流域內的氣候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 這是中國的五大河流,看看除了黃河、長江你還知道哪些
    縱橫交錯的河流和大小不一的湖泊形成了既獨特又複雜的水系。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下國內的五大河流,看看你了解哪些。作為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長達6000多公裡,貫穿10個省市的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起流域面積超過了150萬平方公裡。長江走勢大體由西北向東南呈現,在其流域內大都是山地和丘陵,流速根據地形不斷變化。
  • 濮陽水系介紹一:濮陽黃河流域三縣的河流分布
    濮陽市位於是黃河下遊衝積平原上,總體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略有傾斜,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間,地理最高處在濮陽縣西黃河南灘區局部,海拔61.8米,最低處位於清豐縣鞏營鄉裡直集西南,海拔44.2米。市境內有河流97條,多為中小河流,分屬於黃河、海河兩大水系。其中金堤以北屬於海河流域,以南屬黃河流域。
  • 黃河源頭很小,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卻因這個被稱「母親河」?
    黃河源頭很小,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卻因這個被稱「母親河」?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這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黃河我國第二長河,被稱作華夏兒女的「母親河」。世界上任何一條「母親河」都不是看河流源頭大小來決定的。世界上很多民族的母親河還沒黃河大,比如英格蘭的泰晤士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朝鮮的大同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法國的塞納河等等。黃河長度超過5000公裡,是全球最大河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