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純屬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縱覽天下奇觀,總有令你意想不到之處。雖然我們人類生活在世間數十載的光陰,但基本都是存留於自己的一片彈丸之地,忙忙祿祿終其一生,卻少有時光去一覽山河歲月,更無閒暇去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總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但你卻終究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你是否有能力看得完。不過在看世界之前,中國的大好河山,先值得你一看究竟。
01中國版的「東非大裂谷」
其實在中國的版圖上,有一個這些年來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省份。在這個唯GDP試問的年代,安徽省一直都表現得較為低調。特別是在華東幾個強省當中,安徽的存在感稍顯沒落。那麼提到安徽,所有人腦子裡首先想到的是黑瓦白牆以及與山水融於一體的徽派建築,更有甚者會聯想到煙雨朦朧的江南風情。但其實安徽不止存有朦朧之美,同樣也有剛烈的一面。
在皖鄂兩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脈之間,這裡藏有一條鮮為人知的「裂谷」。裂谷是板塊構造運動過程當中,大陸崩裂至大洋開啟的初始階段的一種構造類型。現在世界上比較著名的裂谷有東非大裂谷、萊茵河大裂谷、紅海亞丁灣等等,而人們也給裂谷起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叫作「地球上美麗的傷痕」。而在我國的皖西地帶同樣存在著這樣的一條大裂谷,甚至人們把它譽為「中國版的東非大裂谷」,它就是皖西大裂谷。
02裂谷山勢險峻,環境優良
皖西大裂谷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境內,距離六安市40公裡,距省會合肥約為100公裡左右。峽谷地處大別山的北麓,而縣道六毛路就此從這裡穿境而過。大裂谷是山前盆地裂谷,這裡集峽谷地貌和洞穴景觀於一體,裂谷長約1500米,寬數十米,高十餘米左右。坡谷陡峭,近乎垂直,最陡處四座直立,谷深可達數十米、高百餘米左右。
皖西大裂谷整體來看呈現一個陡立的「V」字形,在大別山境內十分的罕見。裂谷是由流水沿著斷裂構造長期侵蝕並不斷下切所致,其西側的洞穴也是因為流水沿著巖石的構造軟弱部分選擇性溶蝕才形成了這樣的奇觀。皖西大裂谷山勢險峻,這裡未被人工過度開發,覆蓋有大量的植被且種類繁多。如果說平日裡的車馬喧囂早已汙濁了城市的空氣,那麼皖西大裂谷的生態環境絕對稱得上是極其優良。
03裂谷有三道閘,一閘更比一閘難
大裂谷不僅僅有險峻的山脈,同時這裡還有著山林、泉水、洞穴、瀑布、清潭、峽坑,可謂是能夠滿足冒險者所有的愛好需求。大裂谷雖說驚險刺激,但要屬最為刺激還得是三道閘,在這裡有句話叫做「大裂谷的三道閘,一閘更比一閘難。」所以若真心想要穿越大裂谷的話,僅僅是抱著旅遊觀光的心態恐怕很難渡過這裡,還必須費一番力氣,而且需要遊客們手腳並用才行。
大裂谷其實最初的名字並非叫做皖西大裂谷,而是被稱為避王巖。據說這起源於明末清初時期,當時農民起義軍首領的張獻忠在安徽六安地區流動作戰,而大裂谷則是它取勝的關鍵所在地,甚至流傳為了民間佳話。除此之外,當年劉鄧挺進大別山的時候,其中打的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即張家店戰役也是發生在皖西大裂谷。直到現在,皖西大裂谷仍舊保留著許多的革命痕跡,這裡可以供遊客參觀憑弔,同樣也是大別山紅色旅遊所不可或缺的亮點之一。
現在皖西大裂谷已經成為了我國重要的國家地質公園,同樣這也是安徽省內離合肥最近的一個國家級地質公園。我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殊不知中國能真正見證「好漢」的地方並不多,而皖西大裂谷就是其中之一。倘若真能戰勝自己,成功穿越皖西大裂谷,心中也一定會有一份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因為這裡還過於原生態,所以來到這裡的遊客也一定要帶好雨傘、防滑鞋等戶外用具,並且在景區內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記不可單獨行動。如若感興趣的話,何不叫上三五好友來挑戰一下自己?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我們文章的話,就請點個讚和分享吧。另外點擊關注,可以方便您更加快速地找到我們哦,我會一直在這裡等著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