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駝寺九品小衙官陸徠之

2020-12-24 盧蒙故事

陸倈之一家

花鼓橋
青駝的雙駝

不論是過去還是今天,軍事角逐、國家治理、經濟往來都離不開交通。在我們沂南境內,就有一條溝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就是今天穿越青駝、雙堠兩個鄉鎮的205國道,也叫山(海關)廣(州)線。其實這條線古已有之,在明代它是連接泰安到沂州的幹道,清初受黃河故道水患影響,國家級的京福官道東改至此,成為京師轄制東南沿海諸省的巨臂,也是南北物資交流的通途。康熙《沂州志》記載:「凡江南淮、揚、京口、蘇、松、常、鎮等處,以及兩浙、豫章、八閩、三楚,一切上差大人、黃華星使、升遷文武各官、各簿下於督撫、提標將軍各員承差等項,或自京師出於各省,或自各省達於京師,南來北往,雜巡靡寧。又有各省協銄解京錢糧,槓抬銀鞘之屬,用夫輒以千百」,這條道路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清中期以前幾位皇帝出巡江南,都是取道這裡。

老三官廟及廟內的銀杏樹

為了方便官道上公務來往的官員的食宿、換乘,官道之上隔百多裡要設一個驛站。開始,京福官道在臨沂境內僅僅設置了蒙陰、青駝、沂州、郯城四個驛站,每個驛站都有相對固定的編制,「走遞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飛遞公文馬夫二名,抄牌二名」,這是必須的,加上一些負責獸醫、夥食的後勤服務人員,規模還是不小的。青駝寺北連泰岱,南接沂郯,正好卡在魯中山區和沂郯平原咽喉之處,雖然後來驛站南遷徐公店,但絲毫沒有改變它交通要衝、商貿重鎮的地位。

文衙門南胡同

長期以來,青駝處在沂水、蘭水、費縣三縣交邊上,民風較為強悍。清雍正時,全國州縣分定為衝(交通要衝)、繁(事務繁雜)、疲(民情疲頑)、難(民風強悍)四類,按類別選用合適官吏加以治理。到了雍正十二年,為加強對青駝寺的治理管轄,蘭山縣下設了青駝寺巡檢司,由中央政府直接設立或派駐,是次縣級政權主體之一。巡檢雖為從九品,職位微小,但是個肥差,他的職責是緝捕盜賊、解送錢糧、監察平糶、督修圍基、編查保甲、稽收稅務,相當於現在的公安派出所、工商、稅務職能於一身,他的任務就是加強市鎮管理,維護地方治安,確保驛路暢通。

路南巡檢衙門所在地

青駝有西城子、南宅子、東圍子和溝北四個自然村,鎮子中間有個東西大街,街中心有個花鼓橋,這條街是鎮上最主要的街口,管理機構和商鋪、集市全集中到這條街上。巡檢司衙門就是花鼓橋東側50多米處,分列路的兩邊,據當地村民回憶,路北的是武衙門,路南的是文衙門,從級別上說,文衙門比武衙門要高,衙門規模也大,有20多間房屋的樣子。一般村民也搞不清衙門口的具體事,就和現在很多人分不清縣委、縣府一樣。經查,在青駝還有個山東兵備道沂州糧庫,九品的衙門,糧庫大使是從九品,由於沒有更多考證,說不出端詳來。武衙門才七八間房舍,都是平房,老百姓叫「鎖皮廳」,瓦子屋前出簷,兩邊掛耳子,比普通民房寬大一些。

陸府原址

最後一任武衙門的官員叫王蔭懷,當地人都叫「王府爺」,暫時失去他的更多記載。文衙門最後一任巡檢姓陸,名徠之,祖上是浙江台州天台縣白鶴鎮的,鎮子上的人都叫他陸官,年齡較大老人回憶,陸官會猴拳,三兩個人近不得身的。他的宅子在文衙門對面,是南臨花鼓橋街的前後兩進院落。陸官有一個正妻,又在青駝本地討了兩房姨太太,一個是蒙河西邊孫家莊的,一個是董家店子的。陸官有個兒子十幾歲上早夭,葬在青駝東邊靠近董家店子家西河崖頭上。為了不讓這一支斷後,陸官給他過房青駝街上老陳家一個孩子續了後,這個人就是陸修忠。到了後來,陸官死在任上,巡檢司出了38個當班的,護送棺槨回天台,全家也搬了回去,青駝只留下了陸修忠延續香火。陸官病重時,留下地契、房契文書,把青駝的宅院和五六十畝田產全歸在陸修忠名下。陸家在天台是大族,名人輩出,到了新世紀,重修家譜時發現在沂南還有一支,專門來此打聽,並邀請陸修忠的兒子陸德友,孫子陸海東到白鶴鎮進行宗親聯誼。

巡檢司衙門附近是青駝寺最繁華的地帶,這也吸引了當時一些「地產商」的目光,莒南大店莊氏家族資源雄厚,勢力龐大,他們在青駝街上有買賣,還盤下了路南文衙門東一大片房產,至今此處還遺留下一個莊家胡同,雖然胡同裡早沒有莊姓人居住。

莊家胡同旁邊的老碾

在陸家老宅的西邊,是宋家的老宅。宋家的祖上叫宋澤霖,1857年生,江蘇高郵市北門裡人,天資聰慧,才識過人,在鄉試中考中第一名,但被第二名頂替,一氣之下離開故鄉,一路漂泊來到青駝,在巡檢司謀了份師爺的活計,從此在這裡安身立命,成家立業。澤霖無子,老來抱養了一個孩子取名宋星白,著實疼愛,把平生所學悉數教給了他。到了民國二年,巡檢司裁撤,父子便以行醫謀生,是青駝街有名的中醫先生。

宋星白墓
宋師爺府在胡同裡面

抗戰時期,八路軍來到沂蒙山區,青駝寺成為當時山東抗戰的中心,1940年7月,在青駝寺選舉產生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機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戰工會不但是山東省政府的祖宗,也是人大以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祖宗。巡檢司衙門自然成了八路軍首腦機關辦公的場所,路北的武衙門及附近的幾間民房,存儲了大量軍糧。不久,青駝寺成為鬼子掃蕩的重點對象,派出重兵佔據了這座千年重鎮,搗毀了戰工會開會的三官廟(原為興隆寺、清風寺),把三棵唐朝時栽種的銀杏樹燒死兩棵,被八路軍作為機關用房的巡檢司也未能倖免,多數建築慘遭焚毀。鬼子在青駝街增起圍子,拉上碉堡,將圍子內的百姓全部趕出,建立起青駝寺據點。宋澤霖當時跑到青駝東北的喬家莊村避難,最終死在那裡。

解放後,拆了鎮南河邊上的南大廟,對老巡檢司衙門加以改擴建,由原來的20多間房屋增加到60多間,成立了青駝區公所,幾乎所有的區直單位都在此辦公。隨著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到了1973年,老巡檢司已不能滿足機關辦公條件需求,公社革委會便搬到青駝大橋北今天鎮政府的位置,老巡檢司才結束了幾百年來作為地方政權衙署的使命,原址被南宅子村劃作民宅,到今天已經完全失去了舊時的蹤影,只有幾位九十多歲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能大略指出它的範圍,模糊地回憶出舊時的模樣。

街上的顏世存老人講述了更多的舊事

流傳下來的,是宋師爺的醫術和書法。宋星白自不必說,當年經常陪著他拉呱聊天的兩個鄰居小孩劉秉義和孫思慶,邊了拉塊的學了幾手,都醫術了得。劉秉義現在臨沂行醫,孫思慶在鎮衛生院退休後,又被返聘,宋師爺的醫術繼續惠及著鄉梓。宋星白的三女婿,就是我小學的語文老師盧維勤,他那一手好書法,估計也是受了宋先生的不少影響吧。

宋師爺徒弟之g孫思慶

相關焦點

  • 青駝寺的巡檢司衙門
    到了雍正十二年,為加強對青駝寺的治理管轄,蘭山縣下設了青駝寺巡檢司,由中央政府直接設立或派駐,是次縣級政權主體之一。巡檢雖為從九品,職位微小,但是個肥差,他的職責是緝捕盜賊、解送錢糧、監察平糶、督修圍基、編查保甲、稽收稅務,相當於現在的公安派出所、工商、稅務職能於一身,他的任務就是加強市鎮管理,維護地方治安,確保驛路暢通。
  • 九品中正制之終章:後世影響
    九品中正制的積極意義在於:它收回了州牧、刺史等地方官舉薦官員的權利,把這個權利收回到中央。因為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是由朝廷的高官擔任的,這個就把選官的權利抓到了朝廷手裡,對中央集權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它造成的消極意義更大,它讓社會階級完全固化,世家大族就永遠是高官,寒門百姓就永遠當不了高官。
  • 《慶餘年》九品爛大街?東夷城九品最多,巔峰還是南慶多
    《慶餘年》九品爛大街?東夷城九品最多,巔峰還是南慶多《慶餘年》是大家最近討論度最高的電視劇了吧,這部劇既有正劇的嚴肅,也有搞笑的成分,而且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沒有絕對的壞人,也能讓人理解他們的苦衷和立場。
  • 選官的九品中正制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 九品中正制弊端
    選官的九品中正制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 九品中正制弊端時間:2017-05-12 14:4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選官的九品中正制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 九品中正制弊端 東漢後期,我國的政治制度日益完善,選官制度也比前代更為科學和嚴謹。
  • 「唯才是舉」到「九品中正」,從魏晉之際的選官之道看統治變化
    含義是不論品德的高低,只論才幹,才能卓越之輩,就可以進入朝廷做官。「唯才是舉」強調優先以才為選拔原則。魏文帝曹丕始創「九品官人法」後逐步完善形成「九品中正制」,慢慢地高門大族就掌控了入仕之道,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政治格局。
  • 九品中正制的來源
    曹丕稱帝後採納了吏部尚書陳群建議,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具體辦法是在州郡設立"中正」、由中央將賢有識鑑的官員依照他們所屬的籍貫兼任。中正的職責是考察本地的土人,根據他的家世、德行和才能定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並寫出評語上報朝廷、朝廷在選任官吏的時候,主要依據中正對士人評定的品級、授予相應的官職。
  • 慶餘年,東夷九品最多,九品上都在南慶,北齊兩個勉強看得過去
    慶餘年,東夷九品最多,九品上幾乎在南慶,北齊兩個勉強看得過去近期《慶餘年》這部古裝劇正在熱播中,而且也更新到了尾聲了,看劇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劇情裡的格局還是不小的,勢力範圍也比較大,主要有三個國家,分東夷、北齊
  • 九品中正制之前奏:黨錮之禍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制度,它的出現標誌著階級固化達到最高峰,導致了門閥的誕生。但是任何一種制度的出現,都會有個源頭。那么九品中正制,它的誕生有緣由嗎?有,那就是黨錮之禍。黨錮之禍,是爆發在漢桓帝和漢靈帝時期的一場政治鬥爭,他們的兩方是以世家大族為代表的士大夫階級和身為皇帝打手的宦官集團。從表面上看,這場鬥爭是因為士大夫集團。不滿宦官爭權,所以宦官以黨人的名義對他們進行陷害。但事實上,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知道,黨錮之禍從來不是宦官和士大夫的爭鬥,而是世家大族和皇帝的爭鬥。
  • 九品中正制與士族的崛起
    在始創於延康元年(220)的九品中正制下,吏部選官依據中正對士人的評價。中正提供的記錄包括「品」「狀」「簿閥」三項,其中「狀」沿襲自漢末清議中的題目,是對士人才、德的簡單概括。中正之狀,既需採自清議,又需統一輿論。從理論上說,中正作狀的標準是士林對才、德的主流看法。
  • 九品中正制之正曲:制度解析
    昨天我們講了九品中正制誕生的大環境,今天我們來解析一下這個制度。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聽名字就知道是把人分為九品,分別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層次。如果你的品級過低,或者也可以說是評級,如果你的評級過低,那麼你將無法當官。比如下下就基本上不可能當官,就算是當官也只能當縣長、縣令級級的低級官。這個制度是從哪幾個方面評定人的優劣的呢?兩個方面:一個是家世,一個是行狀。
  • 九品中正制是什麼制度 九品中正制創立背景及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由地方察舉孝廉、秀才的做法未廢,但主要的選官制度卻是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早在東漢末年,曹操就曾提出「惟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曹丕稱帝後,於公元220年採用屬下陳群的建議,正式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所謂「九品」,是將察舉的對象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由政府按等錄用。「中正」是各州郡所設的品評人物高低的官員,初為各郡長官推舉,後來多由朝官中有聲望的人擔任。
  • 九品中正制為何被科舉取代
    曹丕在稱帝前夕,接受尚書陳群的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選官制度。主要內容為:在州、郡設置中正,來品評人物,作出「品」「狀」,共分九品。中正再將「品」「狀」上報中央,作為選拔官吏的根據。中正品評人物,最初重視才德,後來卻更重視家世,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到了隋代,九品中正制被廢除。
  • 周星馳《九品芝麻官》裡細思極恐之事,當年的清朝如此奇葩
    《九品芝麻官》誕生在1994年,這一年是周星馳結束四連冠的第一年,其後的香港影壇再次被成龍接管,而《九品芝麻官》在當年的周星馳三部作品中,票房成績同樣排在了最後。似乎從哪個角度去看,《九品芝麻官》在周星馳的諸多作品中都算不上頂流。
  • 《成語升官記》九品芝麻官第354關答案是什麼 九品芝麻官第354關...
    導 讀 《成語升官記》九品芝麻官第354關怎麼過,這一關難度有點大,其中「有恥且格」是很少見的成語,不知道大家是否通關了呢
  • TVB演員夏萍去世 她曾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演...
    TVB演員夏萍去世 她曾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演包龍星的媽媽時間:2019-08-13 09: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TVB演員夏萍去世 她曾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演包龍星的媽媽 TVB演員夏萍於2019年8月5日安詳離世,將定於8月
  • 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浪子回頭金不換
    周星馳出演的很多經典作品是其他人所不能輕易超越的,《九品芝麻官》便是其一。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是他的喜劇裡的巔峰作品,也留下了很多經典橋段,其中的搞笑情節,也是設置精妙得伏筆,電影內容前後照應,從中能看出導演對整體劇情發展的把握能力,而周星馳的精彩表演則是這些地方不可缺少的潤滑劑。
  • 九品中正制的誕生:進步還是退步?
    這個時候,出身中原名門的昌武亭侯、尚書陳群提出了「九品中正法」,建議改革官員人事制度。這項制度一經提出,立刻獲得了世族大家的一片讚賞之聲。九品中正制到底是一項什麼制度呢?九品中正制的關鍵詞,或者說主要內容有兩項。第一,九品。就是綜合考量天下士人的德才、門第,評定人才的等級,共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是一部超讚的喜劇,周星馳通過詼諧幽默的表演,把九品芝麻官演得深入人心。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九品十八級清朝的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而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代理縣令,並非是九品,而是正七品。實際上,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可以細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
  • 從三國亂世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利與弊
    [摘要]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 (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 淺述九品中正制的歷史得失及其對現代人事制度的影響與啟迪。一部《三國演義》讓三國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膾炙人口,許多人喜歡三國歷史的跌宕起伏,喜歡英雄的文武蓋世。但其實《三國演義》中很多東西並不符合歷史事實,但就文學方面而言,這部書無疑是成功的。三國是一個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英雄不僅是大眾眼中叱吒疆場的馬上驕子,許多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史之人亦是英雄的典範。
  • 九品蓮花
    黃老居士引用了後世公認為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的解釋,大師主張極樂九品蓮花都是濁世凡夫能夠往生的級位。只因眾生所遇的因緣不同,所以才出九品的差別。例如上三品是遇大乘法的凡夫所生,中品是遇小乘法的凡夫所生,下三品是遇善法的眾生所生。這裡講得就夠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