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趙匡胤打天下的義社十兄弟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2020-12-20 文史茶館2018

趙匡胤以一位普通的軍人起家,最後建立了大宋王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比如說,他千裡送京娘,好像宋朝版的柳下惠,比如說他曾經搞了一個小團體,叫義社十兄弟,幫助自己打天下。

那麼,所謂的義社十兄弟都是指誰呢?他們後來的結局如何?最著名的當屬石守信,今河南開封人。石守信是趙匡胤最為倚重的副手,趙匡胤升任殿前都點檢後,石守信接替他擔任殿前都指揮使。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石守信則坐鎮京城禁軍,以為內應。趙匡胤建國,石守信可謂是功德巍巍。那麼,石守信的結局呢?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他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重點對象。

石守信沒了兵權,卻成了國家的大老虎,沒有權,就要錢。石守信退居天平軍節度使後,一心一意斂財,搜刮民脂民膏,他大興土木,都不給工錢的。好在趙匡胤為人比較寬厚,不予計較。石守信得以安享晚年。

然後是李繼勳,河北人。李繼勳是一位老將,他比趙匡胤還大十幾歲。公元976年,這一年趙匡胤死了。在趙匡胤死之前,李繼勳申請退休,趙匡胤喜歡這樣識時務的臣子,賜給他花不完的錢財。為什麼花不完呢?因為李繼勳第二年也死了。人死了,錢還在。

第三位是王審琦,河南洛陽人。因為戰功卓著,王審琦也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重點對象。被解除兵權後,王審琦為人非常低調。他先於趙匡胤而死,死前,趙匡胤探望,死後,趙匡胤痛哭。

第四位是韓重贇,河北人。杯酒釋兵權的時候,韓重贇躲過一劫,他接替被踢出京城的王審琦擔任殿前都指揮使。然而,好景不長,沒幾年,有人向趙匡胤報告說,韓重贇在私下裡蓄積親兵。

豈有此理,這是禁臠,趙匡胤就是這樣過來的,他當然不允許手下人複製,當時就要殺掉韓重贇。經人勸說後,趙匡胤解除了韓重贇的軍職,幾年後,韓重贇也死了。

第五位是劉廷讓,河北涿州人。這傢伙就比較倒黴了,他本來叫劉光義,可是有了趙光義,他就必須改名叫劉廷讓。劉廷讓後來被趙光義削職流放,他很倔,在流放途中絕食而亡。

兄弟也有個三六九等。還有四位楊光義、劉慶義、劉守忠、王政忠等比較邊緣,可能跟趙匡胤的關係也不是很親近,後來名聲也不怎麼顯,以至於史書也沒有怎麼記載。所以也不清楚他們後來過得怎麼樣。

細心的讀者可能要問了,不是義社十兄弟嗎?怎麼才九位呀,你看,還有趙匡胤自己呢。義社十兄弟當然包括趙匡胤本人了。至於趙匡胤的結局嗎?他後來成了宋太祖,事業做得挺大,可惜就是死得有點不明不白的。

相關焦點

  • 宋太祖趙匡胤:做了開國皇帝後,他失眠了
    作為曾經與趙匡胤結拜過的「義社十兄弟」之一,石守信等大將懵逼了,問說:「為什麼?(何故)」趙匡胤說:「這有什麼什麼難猜的,我這個位置,誰不想坐啊?所以我才睡不好啊!」儘管在陳橋兵變當年,趙匡胤就平定了忠於後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反攻,但是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走馬觀花換了13位皇帝,除了內亂之外,外患更是嚴重,北有虎視眈眈的契丹和北漢,南有南唐、後蜀等十國政權,如今既已「杯酒釋兵權」成功「安內」集權,但如何「攘外」,這個問題,北宋還沒有解決好。
  • 致使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發起者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致使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發起者是誰,他結局如何?靖康之恥是由金人策劃的,其中這幾個人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是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因為他們就是始作俑者。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
  •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之後,是如何處理柴榮如花似玉的老婆的
    《水滸傳》第八回「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講到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衝,林衝和兩個差人來到一個小酒店吃飯,店家卻不給他們上酒,而是讓林衝去見小旋風柴進,「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孫。自陳橋讓位有德,太祖武德皇帝賜與他誓書鐵券在家中,誰敢欺負他!」
  • 朱坤明:杯酒釋兵權,功臣武將們的最好結局,劉邦和朱元璋太極端
    作為開國皇帝,等到天下安穩之後,最擔心什麼,當然是武將們的叛亂。歷朝歷代的皇帝在處理這個難題時,都免不了會動殺機。宋太祖趙匡胤的處理是最好的結果,這樣皆大歡喜的局面我是最佩服的。唐朝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不聽唐王朝的命令,五代十國的皇帝也是走馬燈似的換。趙匡胤建立大宋之後,怎麼對待石守信、高懷德等武將?宋太祖把武將們召集到一起喝酒,先探探他們的口風,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君臣坦誠相待,宋高祖說出了自己的擔心,怕武將們會反自己,覺也睡不好。武將們也很知趣,想想韓信、彭越的結局,保命要緊,就主動交出了兵權。
  • 道士陳摶與趙匡胤賭過華山?結局令人意外,被稱為「活神仙」
    趙匡胤雖為後唐一將領,但自從黃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之後,便意味著一個新王朝的建立,舊王朝的逝去,而趙姓天下也成為了華夏歷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王朝。只是讓人遺憾的是,趙匡胤雖然最終奪得江山,卻最終卻便宜了自己的弟弟趙匡義,讓人唏噓不已。
  • 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趙匡胤
    這十個割據政權有的自立為帝,與五代小朝廷分庭抗禮;有的接受五代朝廷節制,名義上向「中央」稱臣納貢,接受「中央」冊封,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各自為政、世襲罔替的割據政權。至於十國之外,割據者更是多如牛毛。它們稱霸一方,忽起忽滅,令人眼花繚亂。整個中國版圖,支離破碎。從普通士兵,到藩鎮節度使,再到禁軍大將,叛亂此起彼伏。
  • 趙匡胤和柴榮,就「一丟丟」的差距,卻永遠無法超越
    太祖說:我只是想讓社會恢復到正常的秩序,我可沒讓咱們的士兵都去下苦力、當炮灰。事實上,趙匡胤時期的宋軍是非常強大的,是從宋太宗開始,宋軍才開始每況愈下的。這說明什麼?說明問題出在趙光義身上。沒錯,太原雖是趙光義打下來的,但那是趙匡胤的積累,到了雍熙北伐的時候,趙光義就原形畢露了。
  • 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之間所謂的「義」,坑害了多少人?
    但是這種「義」常常具有排他性的,所謂的責任與道義,僅限於他們這個小集團。這就造成了我們國人沒有上帝的肩膀可以依靠,那就只有仰仗自己的肩膀或者朋友的肩膀。但是,朋友肩膀的可靠性,便成了巨大的人生問題,誰的肩膀可靠,誰就是有「義氣」。
  • 張作霖有7位結拜兄弟,他們的結局如何?
    張作霖有7位結拜兄弟,他們分別是大哥馬龍潭、二哥吳俊升、三哥馮德麟、四哥湯玉麟、五哥張景惠、六哥孫烈臣和八弟張作相,在這幾位兄弟中,按年齡,張作霖排行老七。1907年,他們磕頭結拜,之後,他們8位有過合作、有過反目、也有過爭執和重歸於好,21年後,也就是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剩下的幾位兄弟結局更是大不相同。
  • 武廟十哲都是歷史牛人,為何趙匡胤稱帝後,將2人踢出了武廟
    唐玄宗之前,只有祭祀孔子的文廟,配享文廟的人都是顏回、孔伋、曾參、孟軻、閔損、冉雍這類先賢先儒,但唐玄宗即位後,也將姜子牙尊為了武聖,並設立武廟祭祀他。同時,還將歷朝歷代的武將放入了武廟。最開始的時候,武廟只有十哲64名將,後來增添到了十哲72名將。
  • 從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悲劇
    然而,父母是孩子出生的根本條件,但卻不一定能夠最好地培養孩子,對於北宋而言,趙匡胤就是這樣一位"父母"。後周顯德七年(960),趙匡胤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北宋,建國之初,宰相趙普建議道,應該堅持"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先南下攻打比較弱小的國家,拓展土地後再和北方強大的契丹相抗衡,打持久戰。
  • 專家:這是報應,是誰讓他殺了趙匡胤
    他既沒有兒子,也不能從兄弟那裡領養。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的一天,在京師臨安舉行了盛大的大典。在位35年的趙構為宋孝宗將皇位讓給太子趙申。不過,趙申並不是趙構的兒子。兩人根本不是父子關係,而是養子關係。皇帝怎麼會沒有兒子呢?要知道,皇帝不缺女人。可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子。也有人說,會說皇帝可能生不了孩子。
  • 生得時偉大死後忠烈,後周忠臣良將李筠反宋後結局如何?
    在近代,有無數英烈為民族而犧牲了生命,他們不懼敵人的折磨,不受敵人的誘惑,至死都保持著崇高的氣節。同樣,在古代,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英雄。這裡就有這樣一位,那就是五代十國時,後周大將李筠。他忠於後周,反對趙匡胤兵變。這是怎麼回事呢?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讓我們來品味這段歷史,尋找古人的精神力量。
  • 趙匡胤拜武廟十哲後,為什麼下令將白起踢出去?
    趙匡胤創建了宋朝後,採取了「重文輕武」的國策,鼓勵天下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為此,趙匡胤在全國大力興辦文廟(孔廟),並親自祭祀文廟。當然,趙匡胤也沒有忘記武廟,依然前往祭祀。 《續資治通鑑》記載了趙匡胤祭祀武廟的場景:宋太祖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人去之。
  • 宋朝有料|趙匡胤暴死後兩個皇子也相繼猝死 趙光義露了什麼馬腳?
    趙匡胤有四子,分別是趙德秀(長子,早夭)、趙德昭、趙德林(三子,早夭)和趙德芳,他在位17年,從未重用過自己的兒子,也不曾封他們為王。換句話說,趙匡胤終其一生都沒立太子,此前一直有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想法。更何況,趙匡胤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替弟弟趙光義造勢站臺:「晉王龍行虎步,將來必為太平天子。」也就是說,趙光義也有可能是名正言順繼位的。
  • 「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圖:馮玉祥要說馮玉祥的西北軍,那就是他手下的「十三太保」,這13個人是馮玉祥最信任的人,他們跟隨馮玉祥徵戰多年,那麼「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左二:宋哲元這13個人又細分了一下,有「老五虎將」和「新五虎將」,「老五虎將」主要有宋哲元、鹿鍾麟、李鳴鐘、張之江、劉鬱芬;這個五人在北伐的時候非常出名,北伐的時候他們都在要職
  • 北洋六鎮的統制都是誰,他們後來結局如何
    袁世凱之所以打不倒,就是因為他有北洋六鎮的兵力在手。那麼,北洋六鎮的統制都是誰呢?他們後來的成就和結局如何?先說第一鎮,最初的統制是一位滿人,叫鳳山。事實上,袁世凱最不能掌控的就是北洋第一鎮,清廷對他留了一手,所以把第一鎮交給滿人自己掌握。
  • 張飛是殺豬的,關羽是賣棗的,他們跟誰學的武功?真不敢相信!
    其中有10人為「十哲」,分別為: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白起、張良、韓信、李勣、諸葛亮、李靖。其餘64人被稱為「六十四名將」,三國時期的關羽和張飛,都赫然在列。到了幾百年後的宋朝,歷史上又增加了很多名將,所以有些名將被踢了出去,比如白起,趙匡胤認為白起殺人太多,不配享受供奉。
  • 五代十國:朱溫開道,郭威墊後,開啟史上最糟糕時代,多虧趙匡胤
    這群人中最活躍的當屬節度使,他們原本封疆大吏,也是大唐帝國的大爺,各個手握重兵,騷氣十足,先前造反的安祿山就是這類。對比下安祿山就明白怎麼回事,唐帝國健在的時候都敢造反鬧事,現在大唐完蛋了,這幫大爺能不騷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