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12 奔放的哈密瓜

馮玉祥,民國時期西北軍閥的首領,他一生「倒戈」了八次,所以也成為「倒戈將軍」。雖說馮玉祥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倒戈」八次,但是他從沒倒戈日軍,並且還積極抗日,抗戰結束後呼籲國共議和,當務之急是建國。

圖:馮玉祥

要說馮玉祥的西北軍,那就是他手下的「十三太保」,這13個人是馮玉祥最信任的人,他們跟隨馮玉祥徵戰多年,那麼「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是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這次我們重點一一講下。

左二:宋哲元

這13個人又細分了一下,有「老五虎將」和「新五虎將」,「老五虎將」主要有宋哲元、鹿鍾麟、李鳴鐘、張之江、劉鬱芬;這個五人在北伐的時候非常出名,北伐的時候他們都在要職,但不是十三太保。而「新五虎將」是石友三、孫連仲、韓復榘、孫良誠、劉汝明;北伐之後都離開部隊了。另外8人是佟麟閣、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和韓多峰,綜上一共十三人。

我們先說「新五虎將」,石友三,這個人跟馮玉祥一樣喜歡倒戈,但是石友三倒戈的是敵人,1932年投日,後來又打著抗日旗號擴充自己的實力。1940年,石友三又聯合日軍準備攻打八路軍,他的結義兄弟高樹勳看不下去了,於是好孫良誠一起,暗殺石友三,最終以邀請石友三開會,把他暗殺在黃河岸邊。

圖:孫連仲

孫連仲,他是一名抗日英雄,最初是馮玉祥的炮兵營營長,他在抗日戰爭時候,打的臺兒莊戰役而聞名中外。抗日時期傷亡孫連仲官位是一路高升,到抗日末尾,孫連仲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解放戰爭時候的孫連仲選擇了歸隱,後來去了臺灣,一直待到去世。

圖:

韓復榘,人稱「飛將軍」作戰英勇,中原大戰以後離開了馮玉祥跟隨了蔣介石,抗日時期,因為不聽從命令,被送上了軍事法庭,最後被軍統處決。

孫良誠,馮玉祥的第11師團長,抗日時期,為了自保投敵,任偽第2方面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被國軍收編。最後在淮海戰役時,選擇了投誠,1951年病故。

劉汝明,國軍第一四三師師長,抗戰時期他,多次與日軍作戰,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解放戰爭時期,由於與解放軍作戰多次失敗,而內心受到了傷害,所以平時消極態度,1952年選擇了歸隱。最後在臺灣病故。

佟麟閣,1913年任馮玉祥第一團團長,「九一八」後,積極抗日,1937年長城抗戰中,時任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壯烈犧牲,後追贈他為陸軍上將。

張維璽,北伐時期的張維璽很出名,曾經以一個團的兵力不到三個月消滅了敵軍三個旅。抗日時期,日軍用他的家人逼迫他就範。但是他被就範,最終被毒死在白雲寺。

過之綱,馮玉祥的第44團團長,中原大戰失敗後,沒有跟隨蔣,而是經過彭雪楓將軍加入我黨,後來在淮海戰役時,選擇起義,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

聞承烈,中原大戰後選擇了離開馮玉祥,後來因病辭職。解放後任中央文史館員。

程希賢,沒有右臂,槍法準確,抗日時期選擇了日軍。1948 年被解放軍以漢奸罪拘押,聽到馮玉祥將軍不幸遇難的消息後,程希賢憂懼交加,病死獄中。

葛金章,安徽蒙城人,中原大戰後,人督辦公署駐漢口的辦事處處長,後來日軍為了讓葛金章當漢奸,但是葛不同意。被日軍抓起來知道解放後才出來。1965年病逝於北京,葬於萬安公墓。

趙席聘,保定市趙家莊人,跟隨馮玉祥一直到中原大戰,後來馮玉祥下野後,趙席聘也辭去了官職,每天閒雲野鶴,一直到1957年在北京去世。

圖:韓多峰

韓多峰,又名「韓青天」,為人正直、清廉,是馮玉祥的機關槍營長,中原大戰後,他力主抗戰,還參加了臺兒莊戰役。抗戰後,他拒絕了王耀武兩次邀請,最後選擇了當教師。一直到1987年3月25日,韓先生在山東醫院裡面去世,享年99歲。

以上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名稱以及結局,這是十三個人中,有的是抗日英雄,有的是閒雲野鶴,有的做了漢奸,還有的當了教師,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

相關焦點

  • 當年,馮玉祥手下,號稱十三太保的人,分別是什麼結局?
    馮玉祥是近代愛國將領,雖然他因為「倒戈將軍」的名聲有瑕疵,但是他在近代抗擊侵略的戰爭中有著重大的貢獻。他手下的「西北軍」在近代也是一支有名的軍隊。以其中最得力的: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十三人最為突出,所以又稱西北軍十三太保。關於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是指那些人,說法不一,有五個版本,比較知名的有:韓復榘、石友三、孫連仲、孫良誠、佟麟閣、劉汝明。
  • 陳思誠《遠大前程》的十三太保,和這些十三太保相比,天差地別
    這十三個人在蔣介石集團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逆潮流而動,許多結局並不美滿。2、西北軍十三太保馮玉祥是蔣介石的對頭之一,鼎盛時期馮玉祥的兵力多達40萬人,這十三太保就是他集團中的十三個重要軍事人物: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在復興社早期,蔣介石指定了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這十三位骨幹又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1932年,復興社正式成立,此後中國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事。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
  • 晉圈「歷史」人人都說「十三太保」,那麼十三太保究竟是何方神聖?
    關於「十三太保」這個名稱,我最早聽說來自於我父親。
  • 新十三太保
    > 新十三太保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藍衣社以黃埔學生為主,都是蔣介石的心腹。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龍灣之龍孫連仲傳奇》16.十三太保
    馮玉祥比猴都精,順坡下驢,借雞生蛋,順風扯旗,見機行事,大量招兵買馬,擴大內需,拉起了對自己忠心耿耿一支隊伍。馮玉祥是民國時期軍事實力集團首領之一,鼎盛時期他的兵力多達40萬人,因為他的駐地在中國西北部的陝、甘、寧、青諸省,所以人們稱馮玉祥的部隊為「西北軍」。「太保」本是我國古代官職的名稱,是輔佐太子的官。西北軍中的所謂太保,顯然是借喻,是指輔佐馮玉祥的13名少壯派軍官。這13名青年軍官都是馮玉祥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們長期追隨馮氏,南徵北戰,為馮氏所倚重。
  • 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歷史傳說中的十三太保是真的嗎?
    其次「十三太保」這個詞,十三代表十三個人,太保最早指的是朝廷中的大官,位列三公,譬如太子太保。後來「太保」又引申為綠林好漢的意思,上海灘十三太保,指的就是十三位綠林好漢。歷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指的是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十三個兒子(包括義子),因為都被封為太保而出名,被世人稱之為十三太保。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十三太保,你怎麼知道的?看看你都看過那些與十三太保有關的影視作品
    【歷史深處】上兩期我們介紹了有「十三太保」名號的人們,以及歷史上十三太保的原型。這一期我們關注一下,與十三太保有關的文藝作品。十三太保的成型、流行,正是因為這些文藝作品的影響力,才如此的廣為流傳。(一)小說演義——十三太保原型誕生的地方十三太保這個詞源於小說演義。
  • 鼎盛時擁兵40萬,人生中8次倒戈,結局慘死海上,馮玉祥究竟如何
    在馮玉祥出生時,父親馮有茂隨部隊調往保定擔任了後營右哨哨官,馮玉祥也被帶入軍營中,但當時兵餉不多,馮有茂的性格和地位都決定了他不是個撈大錢的人,因此家窮,直到馮玉祥11歲,遭受過人情冷暖毒打的馮有茂終於靠著走關係讓兒子補了空缺,領了三年軍中恩餉,於是,馮玉祥在14歲正式進入軍營。
  • 十三太保的由來,最初就是一個官職
    太保,最初是和太師,太傅一樣是個官職,所謂的位列三公即這三個官職。慢慢的,太保退出政治舞臺,而一些江湖綠林人士開始套用這樣的稱號。可歷史上最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是哪些人呢?其實70年的《十三太保》就說的是這些人的故事。他們就是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十三個義子。
  • 國民黨的十大元帥,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
    但是「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而「一級上將」,則只有9人,分別是,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如果將一級上將和特級上將歸納為是「十大元帥」的話,那麼就包括得有蔣介石、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陳紹寬。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分別都有哪些人組成。
  • 民國時期,西北軍將領馮玉祥,是如何從小兵做到總司令的?
    這是一段將人命視若草芥的年代,百姓的性命,在這一段時間裡並不值錢,相反,如果能夠從這個時代脫穎而出,絕對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袁世凱,孫中山,張作霖,韓復渠,馮玉祥,段祺瑞,一個個的,都是曾經手握重權之人。筆者今日要闡述的,正是馮玉祥的崛起之路。
  • 蔣介石「十三太保」:九個前往臺灣,兩個留大陸,最後結局如何?
    蔣介石「十三太保
  • 十三太保、蓋世太保、太子太保……「太保」到底什麼意思?-虎嗅網
    除了明初的羅貫中外,「太保」之稱也被明清時期的其他作品使用,《說唐全傳》中的靠山王楊林麾下同樣也有「十三太保」,大名鼎鼎的秦瓊恰好也是序列其中的第十三位。在戲劇化處理下,「太保」的意義逐漸偏離了早期的初始含義,成為對於某個人或某個集團麾下得力幹將的代稱,並從演義文學逐漸發散到現實中來。民國時期的馮玉祥麾下也有所謂的「十三太保」,用來稱呼馮玉祥軍事集團中十三個重要軍事人物。
  • 十三太保、蓋世太保、太子太保……這些「太保」到底什麼意思?
    除了明初的羅貫中外,「太保」之稱也被明清時期的其他作品使用,《說唐全傳》中的靠山王楊林麾下同樣也有「十三太保」,大名鼎鼎的秦瓊恰好也是序列其中的第十三位。太保之稱經過各類小說、評書的多年渲染,到明清時已為人熟知,加上號稱「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作家倪匡,在此基礎上創作了小說《十三太保》,經過邵氏集團影視化改編,「十三太保」之名已經家喻戶曉。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都有誰,誰的武功最厲害?
    而最強的武林高手被民間編成了一首順口溜,一直在上海灘流傳: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出現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十三太保了,十三太保都有誰,誰的武功最厲害呢?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上海十三太保是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無常、白無常、秦龍、秦虎、秦豹。
  • 十三太保有哪些人?十三太保名字叫什麼?十三太保的結局怎樣?
    唐僖宗退避西祁州,升殿大哭社稷危在旦夕,無顏面在地下見高祖,田令孜說這是天運循環使之然也,又提到西祁州街市中流傳的童謠,在童謠中第一次出現碧眼鶘,碧眼鶘也就是李克用;而十三太保就是李克用的義子。當時,第十三太保尚未歸順,只有十二太保,但仍然戰功卓著,武藝非凡。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瞎子是誰 十三太保瞎子第幾集出現
    小阿俏:人稱大阿姐的小阿俏,號稱十三太保中唯一一個女子!【小阿俏第幾集出現什麼時候出場 有原型可循嗎】  瞎子:暫未出現;  酒鬼:殷久華,八股黨沈青山的人;  黑白無常常氏兄弟:白無常黑無常;  龍:秦龍,秦氏三兄弟的之一。  虎:秦虎;秦家三兄弟之一,大力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