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深處】上兩期我們介紹了有「十三太保」名號的人們,以及歷史上十三太保的原型。這一期我們關注一下,與十三太保有關的文藝作品。十三太保的成型、流行,正是因為這些文藝作品的影響力,才如此的廣為流傳。
(一)小說演義——十三太保原型誕生的地方
十三太保這個詞源於小說演義。評書演義的傳統,讓原本深奧、複雜、枯燥的歷史變得有趣、生動、形象,廣泛流傳於民間,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想想我們周圍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大都不是從民間演義來的,從三國演義、到隋唐演義、再到洪秀全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不算是一本成功的演義小說,基於新、舊《唐書》、《五代史》和民間傳說而成,講述了黃巢起義至陳橋兵變止之間的歷史故事。十三太保李存孝的故事,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
圖1、殘唐五代史演義人物畫像
《說唐演義全傳》相比較而言就要成熟的多,裡面的故事我們很多都非常梳理,裡面的人物個個知名度都不低,了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成、尉遲恭、徐茂公……包括我們介紹過的靠山王楊林和他的十三太保。
(二)名叫《十三太保》的影視作品
1951年香港王引導演的電影 《十三太保》,與歷史上十三太保關係不大,講的是富家子女犯罪有改過自新的故事。
1971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張徹導演的《十三太保》,和1982年黃日華、湯鎮業主演的電視劇《十三太保》講的都是李克用十三太保的故事。主人公都是李克用的第十三個兒子李存孝,演李存孝的分別是姜大衛、黃日華。
圖2、黃日華版《十三太保》
另有《上海灘十三太保》,也是有張徹導演,姜大衛主演,劉德華也參演其中。講的是抗日時期,上海灘的故事。
(三)有十三太保人物形象的作品
京劇裡有很多取材於《殘唐五代史演義》、《說唐演義全傳》的劇目,裡面有不少劇目都有十三太保。我們上一期所說的馮玉祥十三太保的得名,就因官兵熟悉的京劇劇目《珠簾寨》,相關的京劇劇目還有《沙陀國》、《飛虎山》等。
圖3、京劇《飛虎山》
最近很火的成人武俠動畫《畫江湖之不良人》裡有一組十三太保的角色。裡面十三太保的角色也取自於李克用十三個義子。不過,十三太保在裡面應該是反面角色,一直是十三太保裡最重要角色的李存孝也被很淡化的處理了。
圖4、《畫江湖之不良人》之十三太保李存忠
【歷史深處】關於十三太保第三期的介紹就到這裡,關於與十三太保有關的文學作品介紹就到這裡。接下來我們將匯總關於「十三太保」的文藝作品。如果大家有關於十三太保的任何信息,也歡迎推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