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7年圖拉真皇帝去世時,帝國的覆蓋面積達到當今美國的一半

2020-12-15 陳胤樸說遊戲

2世紀也是教堂的重要發展時期之一。第一位制定基督教教義框架的偉大神學家,使之與其他信條作出更明確的區分,並制定了與這個時代相適應的更為明確的基督徒的責任和義務。裡昂主教伊裡奈烏斯(Irenaeus)首次描繪了基督教教義的大綱,是致力於基督教與希臘思想相結合的第一人(並因此促進了基督教從其他複雜的東方迷信思想中分離出來)。所有羅馬世界的男人和女人都在尋找新的信仰,基督教得益於這些想要成為信徒的人們的強烈渴望。新的思想迅速擴張。

到3世紀末,帝國人口的十分之一都已經成為基督徒,其中包括一個羅馬皇帝(至少是名義上的),另一個皇帝似乎將耶穌基督納入在他房中供奉的神明之中。在當時的很多地方,地方統治者與地方基督教領袖進行官方的交流,因為他們在社會中地位突出,而且主教起了很大作用。公元177年圖拉真(Trajan)皇帝去世時,帝國的覆蓋面積達到當今美國的一半。羅馬的版圖從西班牙西北部延伸至波斯灣。其最遠的邊界一度抵達裏海(當時亞美尼亞還屬於羅馬)。在歐洲,位於多瑙河北部的達契亞行省,在幾年前被徵服。一些地方(尤其是越過幼發拉底河的地區)很快就被放棄了。即使是這樣,如此龐大的地區也產生了很大的安全問題。

儘管羅馬只是在東方才有一個可以威脅到自己的強大政權(一個像羅馬這樣的國家,有能力投入大量軍隊,並可以實施長期的外交手段和戰略計劃),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地方的問題變得越發難以處理。非洲幾乎是唯一一個平安無事的地區。最為持久的就是亞洲問題。幾個世紀以來,敘利亞和近東亞洲的其他地區一直遭到幾股強大勢力的爭奪。公元前92年,一支羅馬軍隊到達幼發拉底河。40年後,另一支羅馬軍隊(由4萬精兵組成)在穿越該河時被帕提亞人消滅。

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與帕提亞的關係一直困擾著羅馬統治者。帕提亞帝國曾一度從大夏(Bactria)擴張到東至巴比倫、西與敘利亞僅隔幼發拉底河的廣闊區域(所有這些都是塞琉古時期留下的)。它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羅馬和帕提亞經常因為安納託利亞東部的亞美尼亞王國而爭吵,兩者都認為該地區應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長期無休止的較量中,雙方都有勝利;有一次羅馬軍隊真的佔領了帕提亞首都。然而邊界並沒有什麼變化。這個存在爭議的地區離羅馬太遠了,要徵服那裡就得花費大量的軍力和費用,而帕提亞國王每天在家琢磨怎麼把羅馬從亞洲趕出去,這在很大程度上牽制著羅馬。約公元225年,最後一位帕提亞國王被法爾斯(Fars)的統治者殺掉,或者是一個叫作阿達希爾(Ardashir)的「波斯人」[希臘人稱其為阿塔薛西斯(Artaxerxes)]。

他宣布所有的土地都是由大流士(Darius)統治的,大流士是700年前領導波斯入侵希臘的國王。他的後繼者企圖重建宏偉、壯麗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並在近東的大部分地區恢復波斯霸權。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開始了對敘利亞的長期進攻,在將近四個世紀的時間裡,波斯與羅馬帝國展開了新的爭鬥。薩珊(Sassanid)帝國統治者(根據阿達希爾的祖先之一而命名)成為羅馬最大的對手。他們強調波斯的延續性,同時薩珊帝國的官僚機構傳統可追溯到更遠,遠到敘利亞和巴比倫,皇家也同樣強調神聖權利。薩珊帝國的威脅更加強大,因為它是在羅馬四面楚歌、後院起火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的。

在公元226年至379年之間,有35位羅馬皇帝,而統治波斯的只有九位薩珊國王;他們的優勢是長久而穩定的統治。一位薩珊國王甚至俘虜了羅馬國王[可憐的瓦勒良(Valerian),據說被波斯人活生生地剝皮並塞滿填充物,儘管這也許不是真的],薩珊帝國同時也進攻亞美尼亞,並經常入侵敘利亞和卡帕多西亞。在這之後,羅馬和波斯間出現了較長的和平期,但這兩支力量從來沒有穩定下來和平共處,結果就是羅馬在東方的力量被耗盡。帝國的困擾:歐洲在多瑙河西部的歐洲,戰略問題則截然不同。羅馬沒有面對強大的政權,但是沿著黑海到萊茵河河口的邊界全都是日耳曼人。其中一些日耳曼人是被羅馬人從出生地趕到那裡去的,他們是強大的對手。

奧古斯都希望把帝國擴張到易北河,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公元9年羅馬遭受了大災難,三個軍團在日耳曼森林中全軍覆沒。為了解決日耳曼民族引發的問題,羅馬人建立了經過精心設計的疆界,他們稱之為「古羅馬邊境的城牆」(limes)。當時的邊界不像今天兩國之間的疆界,它不僅僅意味著一國的統治權力到此結束,另一國的統治從此處開始,而且要保護邊界之內的事物,並將兩種文化相互分離。它把「拉丁」歐洲與「蠻族」世界(這個詞是羅馬人從希臘人那兒引用的)分隔開。邊界的一邊是羅馬的制度、法律、繁榮的市場和城鎮——簡而言之就是文明;另一邊是部落社會、落後的技術、文盲、野蠻。當然,完全的隔離是不可能的;兩者之間也經常有來往。

羅馬人仍然把邊界看作是他們需要謹慎看守的地方,而不是通往其他地區的旅途驛站。如果可能,他們會在自然屏障的基礎上設立疆界,大部分都是沿著萊茵河和多瑙河而建。在自然屏障的間隙中,就用泥土、木料,有時是石料,來建造防禦工事。沿著疆界布滿了由信號塔和小據點連接的軍營。軍隊沿著邊界,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快速地進行巡邏。其中較長的一段距離是從萊茵河上遊到多瑙河之間,另一段是從多布羅加(Dobrudja)一直到沿海。至於哈德良長城,公元122年始建於不列顛北部,在泰思河(Tyne)和索爾韋海(Solway)之間,因其最為完善而著名。

它由石頭築成,長80羅馬英裡(約120公裡),兩邊都有壕溝保護,並由16個堡壘連接。小一點的據點每隔一英裡安置一個,兩個據點之間有兩座塔樓。據哈德良的傳記作者記載,其目的是「把羅馬人和蠻族分隔開」。至於防禦,除非有適當的操控,不然起不了什麼作用。有兩次由於一時間防禦薄弱,哈德良長城遭到進犯,蘇格蘭人和皮克特人得以入侵,不列顛遠至南部都遭到了劫掠和破壞,一次發生在2世紀末,一次發生在4世紀。

相關焦點

  • 作為羅馬帝國最佳時代的最佳皇帝,圖拉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年少有為的圖拉真得以在公元75年升任「副軍團長」,公元81年又當選為「帝國財務官」。此後,他又被正式敕封為「西班牙行省的軍團長」。公元89年,他的部隊由於幫助圖密善平叛有功而受到皇帝的賞識,圖拉真以此得封「執政官」。公元92年,圖拉真因對日耳曼人作戰英勇,而被授予「日耳曼尼庫斯」的稱號。至此,圖拉真的一生已如同被鑲滿了玉鑽一般,隨處都閃耀著光輝。
  • 圖拉的託爾特克人,納瓦人的第一個帝國,二
    大家好,今天小芳帶大家了解圖拉的託爾特克人·納瓦人的第一個帝國。揭去神話的面紗,託爾特克人的歷史說明他們是墨西哥的一個流浪部落。接著,他從庫爾華坎前往伊達爾戈州圖蘭辛戈,又從這裡到了圖拉,在圖拉建立了託爾特克帝國。他試圖廢除人祭習俗(源於崇拜特斯卡利波卡神),鼓勵藝術發展,發明了球賽。在圖拉,現在還有他的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在公元980年建立的。
  • 圖拉真柱不僅是一座藝術珍品,還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
    羅馬的圖拉真廣場建於公元107年,以紀念圖拉真大帝遠徵羅馬尼亞的勝利。廣場旁邊是著名的圖拉真圓柱。圖拉真石柱(也翻譯成「圖拉真凱旋柱」)是一個30米高的圓柱體,由20塊希臘大理石製成。它的表面雕刻著一幅宏大的達契亞戰爭的圖畫。它雕刻精美,富麗堂皇。
  • 羅馬皇帝眾多,圖拉真丨為何能「突出重圍」被授予「最佳元首」?
    前言圖拉真是涅爾瓦之後的羅馬帝國皇帝,也是貴族元老院眼中的"最佳元首"。作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第二位羅馬皇帝,圖拉真給羅馬帝國帶來的並非和平,而是無限制的對外擴張。對比歷代羅馬帝國的地圖,在圖拉真時期,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張到了最大。但是,在擊敗東方的帕提亞帝國之時,圖拉真的生命卻也走到了盡頭。
  • 羅馬帝國初期的六個廣場:代表古羅馬城城市建設成就的帝國廣場群
    在皇帝們進行的眾多城市建設項目中,帝國廣場突出地表現了皇帝進行城市建設的真實意圖。皇帝用自己的建築活動使整個廣場群成為一個水平放置的巨大紀念碑,皇帝用精美的雕刻和建築物在上面寫滿了自己的功績。三、奧古斯都之後,再一次對帝國廣場的擴建發生在弗拉維王朝儘管維斯帕薌因為個人節儉已達到了吝嗇的程度而享有盛譽,但他卻毫不吝嗇的花大手筆加強羅馬、義大利和其他一些省市的公路、橋梁、軍事設施及公共建築的建設。
  • 曾經疆土面積最大的十國:中國佔了一半
    今天就帶大家細數曾經疆土面積最大的十個國家,如今它們怎麼樣了?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安敦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公元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版圖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 公元二世紀,世界歷史的傳奇,人類文明的巔峰,四帝國並立!
    貴霜帝國不斷徵戰,到公元100年前後,就已經成為一個領土龐大的大帝國,定都白沙瓦,其疆域包括今天阿富汗大部、巴基斯坦全部、印度西北部及中亞大部分,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裡。公元90年貴霜帝國曾向班超求娶大漢公主,被班超拒絕,貴霜帝國惱羞成怒,派遣副王謝率軍七萬進攻西域,為班超所敗,遂納禮求和。公元四世紀,貴霜帝國滅亡。
  • 「再現帝國輝煌」古羅馬文物震撼入蜀!
    公元117年圖拉真去世時,羅馬帝國的疆土達到最大,包含40個省(涉及40多個現代國家的領土),總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有現代中國的一半大。偉大的皇帝,偉大的建築從公元前27年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作為統一的大帝國綿延近半個世紀,此後一分為二,實行悠久分治。此間皇帝數十位,這裡僅選取與這次展覽有關的幾位著名皇帝。
  • 疆域覆蓋超過兩大洲的都有哪些帝國?最多的地跨全球七大洲四大洋
    因為亞歷山大的突然去世,且未明確接班人,他的家人都被反對黨殺死,將領們紛紛自立為王,龐大的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在圖拉真在位時達到鼎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西起西班牙,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的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 伊朗5000年史:從埃蘭文明到伊斯蘭文明,波斯帝國時期最強盛
    當今,伊朗的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裡,世界排名第17,但歷史上的波斯帝國,全盛時期,國土面積高約達700萬平方公裡,包括70個民族共1800萬人。 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徵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攻滅新亞述帝國,領土面積最大時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他們隸屬印歐語系,是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定落的民族。 亞述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徵服。但是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國家。
  • 古羅馬最後一個帝國議事廣場圖拉真廣場
    羅馬圖拉真廣場建於公元107年,是為了紀念圖拉真大帝遠徵達基亞獲勝。兩所巨大的圖書館、兩座宏偉的大會堂以及至今還聳立在廢墟上的圖拉真勝利紀念柱和一排排雕像構成了當時全城最壯觀的地區。圖拉真廣場位於威尼斯廣場旁邊,也是現在羅馬市中心的古蹟之一。
  • 帕提亞帝國&(前247-224年),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為四大強國
    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安息帝國,波斯第二帝國。 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 帕提亞帝國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埃克巴坦那是帕提亞帝國皇室的主要避暑山莊,而泰西封在直到戈塔爾澤斯一世(前90年~前80年在位)當政時期才成為帝國的官方首都。前142年,塞琉古帝國將軍狄奧多特·特裡豐(Diodotus Tryphon)發動叛亂,使塞琉古人不能立刻對帕提亞帝國採取報復性的軍事行動。在米特裡達梯一世統治末年人口達到580萬人。
  • 薩珊波斯和拜佔庭帝國400多年的拉鋸戰,兩皇帝一死一俘所為何事?
    公元3世紀初,在絲路西段稱霸一時的安息帝國已支離破碎。公元224年其末王阿爾塔邦在荷姆茲被伊朗高原西南法爾斯地方興起的薩珊家族的阿爾達希爾擊斃,歷時460餘年的安息王朝壽終正寢。兩年後,阿爾達希爾在泰西封加冕,建薩珊波斯王朝(公元226-651年)。
  • 猶太人被流放了整整2000年才回到以色列!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 查士丁尼令東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極盛,此後再無皇帝能完成他的偉業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逝世,他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和霍諾留斯分別成為了東部和西部的統治者,羅馬世界的兩個部分從此走上了漸行漸遠的發展道路,在西部淪陷於蠻族後,帝國東部政權的被稱為東羅馬帝國,不過直到公元1453年亡於奧斯曼帝國,長達千年的時間裡帝國一直冠以榮耀且當之無愧的羅馬之名
  • 兩千年前古羅馬皇帝的行宮,被稱為西方的水中「圓明園」
    羅馬城中那座著名的建築「萬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年,被大火焚毀後,於哈德良時期的公元118年重建,因其直徑達43米的穹頂,成了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哈德良何許人也?他是古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生於公元76年,全名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公元117-138年在位,停止東方戰爭,行軍時與士兵同吃同住,絲毫沒有皇帝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