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亞帝國&(前247-224年),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為四大強國

2021-01-21 網易

2020-05-07 03:22:32 來源: 膳食膳中

舉報

  資料整理來源於:網絡

  

  

  

  

  

  

  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安息帝國,波斯第二帝國。 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

帕提亞帝國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

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代替。

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

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

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

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帝國首都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裡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成為首都。

  

  

  

  

  

  起源

阿爾沙克一世在建立帕提亞帝國之前是伊朗民族古中亞部落帕尼的酋長,

帕尼是遊牧民族聯盟大益(Dahae)的一員。

帕提亞在亞洲西部伊朗高原的東北部,先後受到阿契美尼德王朝及塞琉古帝國的統治。

埃及託勒密三世(前246年~前222年在位)從西面入侵塞琉古帝國,阿爾沙克一世乘機在帕提亞和希爾卡尼亞鞏固統治。

託勒密王國與塞琉古帝國爆發的第三次敘利亞戰爭也使狄奧多特一世叛離塞琉古帝國,在中亞及索格狄亞那建立希臘~巴克特裡亞王國。

狄奧多特一世的繼承人狄奧多特二世與阿爾沙克一世結盟對抗塞琉古人,但塞琉古帝國的塞琉古二世(前246年~前225年在位)暫時性地將阿爾沙克一世驅離帕提亞,

阿爾沙克一世被迫流亡到阿帕西亞卡埃(Apasiacae)遊牧民族,他在那裡過了一段時間後發動反擊,重奪帕提亞。

塞琉古二世的繼承人安條克三世(前222年~前187年在位)忙於應付米底亞總督莫倫的叛亂而未能立刻回擊阿爾沙克一世。

前210年或前209年,安條克三世奪還帕提亞和巴克特裡亞的作戰不果,他與阿爾達班一世訂立了和約。

阿爾沙克二世得到塞琉古帝國承認為皇帝,作為交換,他要歸順安條克三世。

  

  

  

  

  擴張與鞏固

在弗拉特斯一世的繼承人米特裡達梯一世的統治下,帕提亞帝國的疆域擴張至最大。

狄奧多特二世逝世後,帕提亞帝國與大夏王國(巴克特裡亞王國)的關係轉差,米特裡達梯一世攻佔了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前170年~前145年在位)統治的大夏王國(巴克特裡亞王國)轄下的兩個都區。

帕提亞帝國接著徵服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尼亞,米特裡達梯一世在前141年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鑄造了一些硬幣,以示安息帝權的開始。

安息人已將他們的疆域向東擴展至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埃克巴坦那是帕提亞帝國皇室的主要避暑山莊,而泰西封在直到戈塔爾澤斯一世(前90年~前80年在位)當政時期才成為帝國的官方首都。

前142年,塞琉古帝國將軍狄奧多特·特裡豐(Diodotus Tryphon)發動叛亂,使塞琉古人不能立刻對帕提亞帝國採取報復性的軍事行動。

在米特裡達梯一世統治末年人口達到580萬人。

安條克七世得以再度徵服巴比倫尼亞和攻佔蘇薩,他在蘇薩鑄造了一些硬幣。

帕提亞帝國釋放了德米特裡二世,並將他護送到敘利亞,但沒有答應塞琉古帝國的其他要求。

帕提亞帝國將安條克七世屍首裝進了一個銀制的靈柩裡,並遣送到敘利亞。

前122年,米特裡達梯二世迫使許斯鮑希尼斯撤退出巴比倫尼亞,查拉塞尼王國成為帕提亞帝國的附庸國。

繼漢武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在前138年~前129年派遣張騫出使中亞後,漢朝再在前121年遣使張騫拜訪米特裡達梯二世。

漢朝使者與帕提亞帝國通過中亞的絲綢之路建立了正式的貿易關係,但兩者沒有訂立軍事同盟對抗匈奴帝國。

帕提亞帝國向進行絲綢貿易的過境歐亞商旅抽稅而致富,絲綢是羅馬人入口商品當中最昂貴的產品。

從中國入口的珍珠也是高價的商品,中國人則購買帕提亞帝國的香料、香水及水果。

帕提亞帝國以奇特的動物當作禮物送給漢朝宮廷,帕科羅斯二世(Pacorus II)在87年將獅子和瞪羚送給漢章帝(75年~88年在位)。

除了絲綢之外,羅馬商人購買印度的鐵、香料及皮毛,穿越帕提亞帝國的商旅將西亞及羅馬的貴重玻璃器皿帶到中國。

  

  

  

  

  亞美尼亞

印度西北部的大月氏所建立的貴霜帝國保障了帕提亞帝國東部的安全,因此帕提亞帝國自公元前1世紀中開始致力於對抗西部的羅馬,拱衛西部疆域的安全。

末代塞琉古帝國皇帝之一的德米特裡三世(Demetrius III)派遣軍隊圍攻庇哩亞(今阿勒頗),帕提亞帝國派出援軍馳援,結果德米特裡三世被擊敗。

米特裡達梯三世失去了羅馬的幫助但仍能冒險徵服巴比倫尼亞,並在塞琉西亞鑄造硬幣。前54年,奧羅德斯二世部下的將軍蘇雷納(Surena)收復塞琉西亞,將米特裡達梯三世處死。

前三頭同盟之一的克拉蘇後來成為了敘利亞總督,他在前53年入侵帕提亞,為米特裡達梯三世提供遲來的支援。

奧羅德斯二世說服阿爾塔瓦茲德二世達成聯姻,奧羅德斯二世的兒子帕科羅斯一世迎娶了阿爾塔瓦茲德二世的姐妹。

卡萊戰役的失敗是羅馬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軍事失利,相反帕提亞帝國的勝利刻畫出他們是羅馬難以應付的對手。

蘇雷納在戰後帶同軍隊、戰俘及戰利品長途跋涉700公裡抵達塞琉西亞舉行慶典。

羅馬執政官龐培與凱撒為了爭奪權力而爆發戰爭,安息人支持龐培,甚至派遣軍隊參加前42年的腓立比戰役。

前40年,效忠凱撒和布魯圖的將軍昆圖斯·拉賓努斯(Quintus Labienus)與帕提亞帝國一起對抗後三頭同盟,帕科羅斯一世在翌年與他一起徵戰敘利亞。

前38年,帕提亞帝國再度入侵敘利亞,帕科羅斯一世率軍在安條克東南的金達魯斯山戰役(金達拉山口戰役)對抗巴蘇斯,帕科羅斯一世陣亡,安息軍隊撤回到幼發拉底河的另一面。

安東尼在前37年擊敗了帕提亞帝國的盟友安提哥那二世,安插大希律王作為當地的代理君王。

安息人乘勝將安東尼追趕到亞美尼亞,大勢已去的安東尼軍隊最終敗退敘利亞。

安東尼假意提出與阿爾塔瓦茲德二世聯姻,阿爾塔瓦茲德二世落入了他的陷阱而被擒,隨後被送到羅馬處死。

安東尼離開了亞美尼亞,使帕提亞帝國盟友阿爾塔夏二世(Artaxias II)登上了亞美尼亞的王位。

  

  

  

  

  與羅馬和談

安東尼在前31年的亞克興角戰役中戰敗,屋大維得以鞏固他的政治力量,

並在前27年被元老院取名為奧古斯都,成為第一位羅馬皇帝。

大約在同一時期,帕提亞帝國的梯裡達底二世(Tiridates II)推翻了弗拉特斯四世,但是弗拉特斯四世在斯泰基遊牧民族的協助下重新獲得統治地位,

提裡德特斯二世挾持著弗拉特斯四世其中一名兒子逃到羅馬人控制的地區。

羅馬方面為了紀念鷹標的歸來而鑄造硬幣,並興建新的廣場來擺放鷹標,甚至在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像上的護胸甲上刻畫了鷹標回歸的情景。

奧古斯都除了歸還了王子之外,還向弗拉特斯四世贈送了一名亞平寧半島女奴,那位女奴在後來成為了穆薩皇后。

為了確保她的兒子弗拉塔西斯能夠順利繼位,穆薩說服了弗拉特斯四世將其他王子送到奧古斯都那裡當作人質,奧古斯都又以此來宣揚帕提亞帝國向羅馬俯首,並將此列作奧古斯都神的功業,列為自己執政的重大成就之一。

弗拉塔西斯在公元前2年繼位為弗拉特斯五世,穆薩嫁給了自己的兒子,並與他一起分享統治權力。

安息貴族反對由外族血統來繼承安息王位,並且反對出賣敘利亞的利益給羅馬人,於是在公元前4年廢黜他們並將他們流放到羅馬控制的地區。

弗拉特斯五世的繼承人奧羅德斯三世只在位了兩年,繼其位的沃諾奈斯一世是早前被送到羅馬當作人質的王子之一,波斯貴族不滿沃諾尼斯一世同情羅馬人,於是轉而支持阿爾達班二世(約公元10年~38年在位),阿爾達班二世將沃諾奈斯一世擊敗並流放到羅馬控制的敘利亞。

在其統治時期,公元1年的安息帝國人口達到830萬人。

  

  

  

  

  帝國滅亡

繼承圖拉真的羅馬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不再入侵美索不達米亞,他重申帕提亞帝國與羅馬帝國以幼發拉底河為邊界的傳統疆界劃分。

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令他的共同統治者維魯斯守衛敘利亞,另一方面使將軍馬庫斯·斯塔提烏斯·普裡斯庫斯(Marcus Statius Priscus)在163年入侵亞美尼亞,另一位羅馬將軍阿維狄烏斯·卡修斯(Avidius Cassius)則在164年入侵美索不達米亞。

羅馬人攻陷了塞琉西亞和泰西封,並把這兩座城市焚毀,一些羅馬士兵在這個時候染上致命的疾病(可能是天花),羅馬軍隊只好撤退。

197年,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193年—211年在位)入侵沃洛吉斯五世(191年—208年在位)統治的美索不達米亞,羅馬人再次沿幼發拉底河攻佔塞琉西亞和泰西封,

塞維魯在得到「最偉大的帕提亞徵服者」的稱號後便在198年末回師,就像圖拉真一樣未能攻陷哈特拉。

安息人與新任的羅馬皇帝馬克裡努斯達成共識,羅馬人向帕提亞帝國支付超過200,000,000迪納厄斯,並額外贈送一些禮品。

帕提亞帝國很快便被薩珊王朝取代。

薩珊人取代了安息人作為羅馬的敵人,在霍斯勞二世(590年~628年在位)統治時期短暫徵服了東羅馬帝國的黎凡特、安納託利亞及埃及,嘗試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全盛時期的疆域,

但在阿拉伯人大舉進犯之前,這些地區被東羅馬皇帝希拉克略重新收復。

  

  

  

  

帕提亞帝國國土廣大,與其說是個大帝國,不如說這是一個由八個獨立小王國、許多自治城邦、貴族領地、行省所組合而成的政治集合體,

帕提亞帝國並沒有一個正式的首都,帝國境內許多大城就是所屬地區的政經中心。

帕提亞國王兼任的帕提亞帝國元首雖然稱號也是「萬王之王」(King of Kings),但其本質比較像是邦聯的元首。

  

  

  

帕提亞帝國雖然政治結構較鬆散,然抵禦外敵時,比波斯堅強有力,

波斯國大,民族矛盾亦比安息多,在安息中,只有兩河流域的民族與安息比較疏遠,可是兩河流域人民對羅馬的反抗比對安息更甚,

在羅馬入侵下,帕提亞帝國內部民族可團結外御,

羅馬雖強於帕提亞帝國,卻不能在雙方鬥爭中大佔優勢。

  

  天下達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首先羅馬、貴霜、安息都是有歷史記載的,不存在什麼虛無縹緲。羅馬的歷史記載更不是虛無縹緲的。現代文明的源頭是西方,而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希臘和羅馬。在古代世界歷史上的歐亞大陸有四大帝國:羅馬帝國、貴霜帝國、安息帝國、大漢王朝。這四個大帝國基本平分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領土。
  • 帕提亞帝國:與古代中國友好的世界級強國,情誼之始全靠蠶與絲綢
    引言對於喜歡世界古代史和軍事史的讀者而言,「帕提亞戰術」一詞想來並不陌生,這種戰術的本質,就是在自身弓馬嫻熟的前提下,利用騎射手引誘敵方重裝騎士出戰,通過速度上的優勢對敵方重裝騎士進行殺傷。正是憑藉著當者披靡的輕騎兵,帕提亞帝國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 漢朝時期的亞歐大陸,從三大帝國相繼崛起演變為四大帝國並立
    漢朝,從公元前202年由劉邦建立,至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於曹丕止,其國祚在公元前後各有兩個世紀。漢朝時期的亞歐大陸,是四大帝國並立的局面,而這一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第二個完成統一的是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的建立意味著波斯的復興。
  • 漢朝時四大帝國哪個更強大,客觀評價,全方位的分析才能看出差距
    波斯帝國漢朝時的四大帝國公元前247年,塞琉古帝國帕提亞總督安德拉戈拉斯叛變,建立了帕提亞王國(安息帝國),帕提亞王國在建立後就不斷擴張,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達到了東漢時期,漢朝經歷了從光武帝到漢和帝(25——105)80年的繁榮強盛期。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推行比較完善的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早期實行郡國並行制,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有效的解決了地方對中央的威脅。前44年,西漢王朝已經結束了昭宣之治,遙遠的歐洲,凱撒遇刺,羅馬共和國在其義子屋大維的帶領下,在前27年轉變為羅馬帝國。
  • 通過漢朝獲取巨額利益的帝國,實力和漢朝並列,雙方關係還不錯
    但張騫並沒有白跑一趟,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了安息帝國。安息是中原的叫法,他們自稱為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與西域諸國不一樣,它和漢、貴霜、羅馬並列為世界四大強國。安息由波斯人在公元前247年建立,比漢朝還要早一點。其鼎盛時期的版圖囊括了東到阿富汗、西至兩河流域,以及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廣大區域。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下):迦膩色伽一世2
    此後,他在位22年,成為貴霜帝國的黃金時代。 和之前的阿育王一樣,他出生在一個強大的王族世家中。其曾祖父庫久拉 伽德菲西斯,是貴霜帝國的創建者。曾在公元1世紀中後期,將原本只是北方巴克特裡亞一個翕侯封地的小地盤,擴張為橫跨中亞與南亞交匯處的強權。
  • 帕提亞帝國
    但是,這個王國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不久之後,雅利安人的另一個分支帕提亞人在伊朗東北部起義,他們向西擴張後重新掌握了對伊朗的控制權。公元前247年,帕提亞人在阿爾薩西的領導下建立了帕提亞王國(公元前247~公元224年),此王國亦稱「阿爾薩西王朝」,也是統治伊朗時間最久的一個王朝,中國史書中的「安息王朝」就是對這一王朝的簡稱。
  • 公元1年的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什麼事情?|帕提亞|王朝|羅馬|帝國|...
    這其中包括了曾經居於希臘文明邊緣位置的羅馬人,曾經是兩河-波斯文明邊緣人的帕提亞人,曾經是多文明邊界交匯處的中亞東部印歐人,以及遠東的周天子麾下諸侯。他們不約而同的在公元1年開始,創建了後來大家所熟知的四個帝國:羅馬-帕提亞-貴霜-東漢。當然,各地區的歷史進程與自身屬性,都有很大的差別。
  • 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國哪個最強大,安息、貴霜都是小弟,羅馬第二
    古典世界歐亞大陸上曾經有四個大帝國平分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領土,除去這四個大帝國之外其他國家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的角色,跟著打打醬油,臣服於四大帝國之中的一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被滅國的命運。但是這四個國家按照當時的來橫向對比的哪個國家最強大呢?
  • 擊殺克拉蘇父子,殲滅四萬羅馬軍團,張騫為何說帕提亞帝國兵弱?
    編者按:漢朝時漢軍是出名的強大,對上烏孫人能夠「一漢當五胡」,與匈奴人對抗同樣能以寡擊眾,表明農耕民族一樣能有強兵。然而在中亞,幾個農耕國家卻被漢使評價為「兵弱」,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帕提亞帝國。同樣是農耕民族為何差別那麼大呢?
  • 十大帝國之「雄霸世界」的大漢帝國
    羅馬帝國北部則生活著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的處於原始社會氏族公社末期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美洲大陸當時是屬於石器文明的瑪雅文明時期,雖然4萬年前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已經有土著居民居住,但當時的澳大利亞估計還是袋鼠的樂園吧,非洲的埃及當時被羅馬帝國佔領並統治。貴霜帝國為大月氏所建立,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最強盛時人口500萬多萬,部隊20萬。
  • 《亞爾斯蘭戰記》的歷史原型:中亞霸主薩珊波斯帝國的崛起
    ▲亞爾斯蘭戰記薩珊波斯帝國也被稱為第二波斯帝國,建於公元224年,滅於公元651年,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以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或祆教)為國教,領土包括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甚至一度囊括印度西北部、埃及、敘利亞、葉門和土耳其大部。薩珊波斯人稱其帝國的領土為伊蘭沙赫爾或伊蘭,伊蘭就是伊朗的另一個音譯。
  • 公元二世紀,世界歷史的傳奇,人類文明的巔峰,四帝國並立!
    這個時期就是公元150年前後,長度大概為一百年。我稱這段時期為四帝國時代!貴霜帝國不斷徵戰,到公元100年前後,就已經成為一個領土龐大的大帝國,定都白沙瓦,其疆域包括今天阿富汗大部、巴基斯坦全部、印度西北部及中亞大部分,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裡。公元90年貴霜帝國曾向班超求娶大漢公主,被班超拒絕,貴霜帝國惱羞成怒,派遣副王謝率軍七萬進攻西域,為班超所敗,遂納禮求和。公元四世紀,貴霜帝國滅亡。
  • 貴霜帝國,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殖民國家
    2020-08-27 20:36:02 來源: 探旅 舉報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 伊朗5000年史:從埃蘭文明到伊斯蘭文明,波斯帝國時期最強盛
    與塞琉西王國並存過一段時間的安息王朝,又稱「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 前247年是塞琉古帝國帕提亞總督安德拉戈拉斯叛變使塞琉古帝國失去帕提亞的時候,因此阿爾沙克一世「將他的年號追溯到」塞琉古帝國失去對帕提亞的控制權的時候。
  • 匈奴爭姓劉,贏了貴霜帝國
    不要懷疑,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有很獨特的地位,這是一個強大的帝國,這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帝國,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帝國。公元202年,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長安,建立漢。漢朝分西漢與漢朝,西漢共分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 論著選刊 | 「被遺忘的王朝」——帕提亞帝國及其歷史研究
    約公元前247年,居於裏海東南奧庫斯河流域斯基泰達依部落聯盟中的帕爾尼人,在其首領阿爾薩息斯的率領下入侵塞琉古王國東部行省帕提亞,阿爾薩息斯在帕提亞建國稱王,伊朗歷史上的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由此而生。兩漢史籍稱其為「安息國」,系帕提亞國王「阿爾薩息斯」的轉音;張騫出使西域,安息之名由此傳入漢代中國。中古波斯語文獻則以其創建者家族為名,稱其為「阿什康尼王朝」。
  • 匈奴嚇跑的一支「中國人」,竟建立了印度帝國,還與漢朝齊名
    但在漢朝之初,匈奴老上單于上臺之後,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此後,大月氏部落開始分化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西遷到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繼續號稱大月氏;一部分留在當地,號稱小月氏。貴霜帝國建立之後,丘就卻南徵北戰,先後攻佔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成為中亞一霸,定都如今的阿富汗喀布爾。在此後一百多年之中,貴霜帝國繼續擴張,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鼎盛時擁有人口500萬左右,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大漢帝國、羅馬帝國、安息帝國並列。
  • 帝國遺民:馬其頓帝國的亞洲希臘殖民者後裔
    數年後,下一波蠻族月氏人拍馬殺到,正式成為了阿富汗各希臘城市的主人。希臘人的貨幣、文書與武器,繼而成為月氏人在阿富汗短暫統治的物質保障。他們所秉持的波斯式制度,直接被月氏人採納,包括貴霜候在內的四個大諸侯在阿富汗各地躥起。
  • 中國古民族在印度大陸建立的國家——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是印度歷史上比較強盛的帝國,他鼎盛時期在公元127年-230年,這一階段恰好是東漢中後期和三國時代,此時的東漢王朝正面臨著多重的危機挑戰。而當時的貴霜則是國力強盛,文化發達,佛教獲得了極大發展,當時流入東漢三國的僧人和佛典大都出自貴霜轄下的領地。鼎盛時期的貴霜帝國雖然未能具有整個印度,但是卻整合了中亞、南亞的大片土地,曾擁有人口近七百萬,士兵三十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