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下):迦膩色伽一世2

2020-12-12 騰訊網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貴霜帝國?

在佛教歷史上,曾經有數位來自印度本土或外族的名王,成為皈依者的典範。他們不僅執掌著巨大的帝國基業,同時對推廣佛教,有著巨大作用。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阿育王,而其他幾位則慢慢被人淡忘。

今天我們為你介紹的這位,就是其中地位最高而治下國力最強的貴霜帝國君主--迦膩色伽。

強人世家

貴霜帝國最初只是南方印度-帕提亞王國的一個附庸

由於具體記錄的缺失,迦膩色伽一般被認為於公元128--144年之間登基。此後,他在位22年,成為貴霜帝國的黃金時代。

和之前的阿育王一樣,他出生在一個強大的王族世家中。其曾祖父庫久拉 伽德菲西斯,是貴霜帝國的創建者。曾在公元1世紀中後期,將原本只是北方巴克特裡亞一個翕侯封地的小地盤,擴張為橫跨中亞與南亞交匯處的強權。

在維瑪 塔克圖和第二代君主維瑪 伽德菲西斯的不斷經營下,貴霜帝國的霸權從阿富汗地區不斷延伸,很快就向印度河流域的富庶地區發展。在降服了北方費爾幹納的大宛地區後,貴霜足以躋身當時的一流強國行列。

早期的貴霜帝國軍隊

因此,迦膩色伽繼承的國度,實際上已經是中亞東部和印度次大陸的霸主。這就對新國王的能力,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貴霜帝國在整體上,繼承了過去波斯帝國與希臘化時代留下的寬鬆統治模式。最高君主之下,往往會有不同民族的自治區域,以及數個實力不等的總督。

要把祖輩留給自己的龐大遺產維持住,並繼續發揚光大,來均非易事。然而歷史證明,迦膩色伽做到了這一點。

貴霜人通過強大的武力徵服四方

徵戰四方

迦膩色伽與他的地方貴族武士

對一個軍事帝國的新任君王而言,迅速站穩腳跟、安撫貴族勢力並攫取國民威望的最好手段,就是對外戰爭。迦膩色伽自然亦不能免俗。如果不能在戰爭中表現強勢,那麼他很可能被內部的貴族集團和地方上的實力派所共同拋棄。歷史上,他之所以為佛教勢力所推崇,很大程度與其軍事徵伐也是分不開的。

在新國王的心目中,最適合他擴張勢力的對象首先是富裕而又軟弱的北印度諸邦。因此他顯然沿襲了先王的政策,繼續對印度特別是恆河流域的各邦國施加影響。相對於曾經誕生過孔雀王朝的印度文化核心區,貴霜人所在的西北方在軍事技術上有著巨大優勢。

貴霜帝國的具裝騎兵與弓騎兵

巴克特裡人本土貴族、斯基泰遊牧部落、大月氏殘餘力量,都是馳騁一時的騎兵好手。一些不斷投靠北方勢力的印度地方貴族武裝與所剩不多的希臘遺民團體,也很好的適應了這種軍事革新。坐擁這些軍事資源的貴霜人,不僅可以有地區內最多的具裝鐵甲騎兵部隊,更可以調集大量遊牧輕騎兵與步兵,甚至是印度人賴以作戰的大象。兇悍的剎帝利武士、犀利的印度步弓手與希臘步兵,很好的成為了主力騎兵的輔助力量。

一名下馬步射的貴霜武士

所以在即位伊始,迦膩色伽就在著名的拉拔塔克銘文上向北印度諸邦宣告貴霜國王對後者無可匹敵的支配權。他首先將帝國首都從北方的巴克特裡亞城,搬遷到印度河流域不遠的白沙瓦。此後數年,不斷組織對恆河流域腹地的遠徵,兵鋒直抵華氏城下。在此之前,僅有希臘人的德米特裡烏斯一世和米南德一世,曾經從西北方攻入當地。那些盛極一時的帕提亞人與斯基泰人,則根本沒有摸到恆河流域。

臣服於貴霜帝國的旁遮普武士

值得一提的是,迦膩色伽在軍事上的最高成就,並非徵服那些看似孱弱的北印度王公。在與同為世界強國的兩大鄰居博弈中,他也獲得了值得一書的勝利。

首先與貴霜軍隊對壘的是西面的帕提亞人。雖然這時的帕提亞帝國,已經因為羅馬入侵和內部紛爭,成為了四分五裂的貴族領地聯邦。但任何帝國內七大家族的任何一家,都還保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四世,在公元148-151之間,發動了針對貴霜帝國的東徵。顯然這是在西部面對強勢羅馬進攻後,希望從東方彌補損失的結果。歷史上,七大家族之一的蘇倫家族,就曾經在北印度地區建立過霸權。但此時的貴霜帝國,已經在軍隊數量和軍事技術上,都反超了江河日下的帕提亞。面對步騎兵完整,勢力雄厚的迦膩色伽,沃洛吉西斯四世的東徵自然一敗塗地。

衰落的帕提亞人無力徵服已經強大的貴霜

在西部頂住了帕提亞人的進攻後,迦膩色伽又推動了向東的勢力擴張,目標定為費爾幹納以東的廣大西域地區。

西域諸部自從西漢宣帝以來,就一直被納入漢朝的都護府之下,被視為兩漢王朝的直屬禁臠。雖然至東漢中期中原對西域的控制日漸鬆弛,但能取得至少是西域西部一些城邦國家的稱臣納貢。這裡同樣也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之路,對依靠貿易為重要收入手段的貴霜來說,意義重大。迦膩色伽的祖父維瑪 塔克圖,就曾派遣大宛的副王謝,領兵數萬入侵帕米爾高原以東。但因為後勤問題與東漢方面的堅壁清野戰術,最後不了了之。

但隨著迦膩色伽的新一輪攻勢展開,曾經不得不在漢朝與匈奴間改換門庭的西域小國,紛紛開始承認貴霜的宗主權。漢朝與匈奴雙方,則再也沒有足夠實力將貴霜人從西域驅逐。

迦膩色伽治下的貴霜帝國達到了頂峰狀態

佛教名王

貴霜時代的希臘式佛像

當然,作為佛教徒所尊崇的一代名王,迦膩色伽的聲望更多來自於其扶持佛教的精神領域。他一直熱心資助僧侶去建造寺廟、解讀佛經,並以一個佛教保護者的形象出現。

當時的貴霜宮廷,還廣聘佛教大家來教育自家的王子。迦膩色伽的某位老師僧伽羅叉,就是一位佛教法師。貴霜軍隊進攻恆河地區的華氏城後,也強迫城主交出佛教大師馬鳴。

迦膩色伽甚至在克什米爾召集眾多僧侶,親自主持了一次佛教結集大會。這種大型宗教會議的目的,在於幫助出臺具有統一規範的佛學經典。對《發智論》的註解,就是這次大會的成果。其意義就好比後來基督教的尼西亞大會。

迦膩色伽發行的金幣 正面是自己 背面為佛陀形象 使用希臘字母

得到大力支持的佛教,也在當時成為了幫助宮廷控制帝國的重要助力。首先是提倡和平的宗教本身,有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其次,大量開建的佛寺,成為了銅礦貿易與葡萄酒貿易的中轉站。這種重要的資源與商品,從印度河口的港岸出口。也會從首都白沙瓦附近的開伯爾山口,流通於次大陸與中亞之間。大量貿易收入充裕了佛寺,也為貴霜提供了豐厚的收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迦膩色伽並非僅僅尊崇佛教這一種宗教。在眾多貴霜國王當時發行的錢幣上,經常會出現很多伊朗系與希臘人的神祗。既有某地區信奉的守護神,也有來自波斯的拜火教神。他本人登基時的石刻銘文,就用希臘語宣稱,權力來自於伊朗的娜娜女神。

2-3世紀的貴霜貴族雕像 依然是希臘風格但服飾是伊朗風格

當然,這並不妨礙佛教在單方面上對迦膩色伽的傳奇加成。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關於他降服惡龍的傳說記載。據說當時在興都庫什山中存在惡龍,因為前世孽緣,經常興暴風雨,摧拔樹木。迦膩色伽大怒,興兵討伐,準備將龍池填埋。龍王顯出神通,聲震雷動,沙石如雨,軍馬驚駭。迦膩色伽請求佛法加護,隨即兩肩起大煙焰,嚇得龍王臣服。

迦膩色伽的銀幣 正面是自己 背面是太陽神阿波羅

時代紅利的受益者

迦膩色伽的盛世得益於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發展

相比出眾的軍事資歷和傳奇的宗教體驗,迦膩色伽時代的經濟繁榮卻往往被世人忽略。除了由佛教寺院們控制的銅礦與葡萄酒貿易,還有更多其他商品從帝國內外流動,這其中就有著名的奢侈品--絲綢。

由於貴霜王朝的發源地巴克特裡亞,正好位於東亞、中亞與南亞三個地區的交界處,所以絲綢之路的大部分貿易都需要經過當地。北印度的穀物、水果、手工藝品和武器,通過商路和幹道運抵遙遠的北方中亞地區。作為交換,南方富庶的印度河流域則獲得了皮毛、乳製品、牲畜和紡織原料。貴霜人正是利用這筆財富,組建了強大的軍隊,並在帝國盛世享受著便捷的國內物流。

大量羅馬商船為貴霜帶來了巨額的貴重金屬

但讓貴霜人更上一層的財富,源自當時的國際地緣政治發展。自公元1世紀晚期以來,由於羅馬人為了避開帕提亞主導的高稅額陸路商貿,加大了對海路貿易的投資。一船船的西方金銀,從地中海沿著紅海和印度洋季風航道,直接流入貴霜境內,從而促進了帝國的經濟發展。包括迦膩色伽在內的幾代貴霜國王,能在當地缺乏黃金的環境下,不斷發行足量優質的金幣,就是得益於從羅馬輸入的大量貴金屬。

隨著帕提亞帝國在羅馬人的攻擊下衰退,陸上貿易的成本進一步提升。地中海與阿拉伯地區的商人,更多的利用海路到東方貿易。這種國際經濟動脈遷徙,也進一步促成了貴霜人的繁榮與帕提亞人的衰退。迦膩色伽的盛世,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吃這層時代紅利的結果。

鼎盛時期的貴霜王室衛隊

不過,和阿育王一樣,儘管迦膩色伽的成就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巔峰,但後代子孫並沒有繼承他的勇猛果敢的精神。在他死後,貴霜帝國雖然仍然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富強,但積極發展向上之勢卻不曾再現於世。王朝內部的傾軋和鬥爭,逐漸取代了團結向外的開拓行為,邊遠屬地乘機紛紛獨立。

迦膩色伽死後不足百年,國際形勢又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貿易份額流失與持續戰亂,帕提亞帝國已經虛弱到無法壓制地方勢力的地步。隨著新的薩珊王朝在波西斯的山區崛起,窮困潦倒的帕提亞王朝被推翻。受到威脅的亞美尼人派出使節,準備同貴霜聯合夾擊這個新波斯帝國。

面對薩珊波斯的東徵 貴霜人一敗塗地

結果,在窮瘋了的波斯軍隊打擊下,亞美尼亞與貴霜紛紛戰敗。志在奪回絲綢之路控制權的波斯人,甚至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貴霜帝國至此從世界霸權的位置上跌落。巴克特裡亞本土被各山頭的當地貴族把持,集體倒戈為薩珊波斯的附屬國。

原先的貴霜王庭,則成為退守旁遮普農業區的一個地方小國。失去壓制的恆河流域,則在外部文化與技術的洗禮下,誕生了新一代的笈多帝國。

被白匈奴擊敗的末代貴霜軍隊

最終,在公元5世紀中期。貴霜帝國中央的最後勢力,被從北方入侵的新徵服者白匈奴消滅。這塊地方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北方白匈奴與南方笈多印度的拉鋸戰現場。今人對於這些紛亂嘈雜的往事,已經記憶模糊。但迦膩色伽王的盛世,卻依然在佛教經典中流傳。

相關焦點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都是依附在這些大帝國之下生存。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貴霜、安息和羅馬帝國。貴霜帝國貴霜帝國很少有人知道,貴霜帝國其實是中亞一部分和南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加上阿富汗。貴霜帝國,公元1世紀中期至3世紀下期(這裡有人可能說是公元4世紀上葉才滅亡的,其實在公元3世紀下葉已分裂,名存實亡(公元375年),歷史記載模糊了)。貴霜帝國是曾存在於中亞的古代盛國。其鼎盛是期是公元105年至公元250年。
  • 貴霜帝國,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殖民國家
    貴霜帝國國土面積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印度大部分地區。  貴霜帝國、中國漢朝、羅馬、安息,當時是歐亞四大強國。  如果按照貴霜帝國起源來說,可以算是中國人建立的;因為大月氏人最早生活在中國河西走廊一帶。
  • 中國古民族在印度大陸建立的國家——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是印度歷史上比較強盛的帝國,他鼎盛時期在公元127年-230年,這一階段恰好是東漢中後期和三國時代,此時的東漢王朝正面臨著多重的危機挑戰。而當時的貴霜則是國力強盛,文化發達,佛教獲得了極大發展,當時流入東漢三國的僧人和佛典大都出自貴霜轄下的領地。鼎盛時期的貴霜帝國雖然未能具有整個印度,但是卻整合了中亞、南亞的大片土地,曾擁有人口近七百萬,士兵三十多萬。
  • 絲綢之路上的貴霜帝國,發展犍陀羅藝術文化,與中國友誼源遠流長
    他說是貴霜帝國。而把佛教犍陀羅藝術發展到極致貴霜帝國的前身,就是先秦時期的大月氏人。 然而匈奴及其支持下的烏孫人繼續施暴,追殺月氏王,以其頭顱作碗盞。落魄的大月氏人只好遁往帕米爾高原以外。張騫找到他們的時候,大月氏人入主巴克特裡亞剛剛安頓下來,已然無意再回到從前的刀光劍影中。
  • 古印度和中國同屬四大文明古國,戰鬥力差距怎樣?專家:一言難盡
    後來實力強大的貴霜帝國(西遷後的大月氏五部之一的貴霜部所建立),曾經向漢朝求親,想要娶一個漢朝公主,班超斷然拒絕。貴霜王惱羞成怒,便派了七萬大軍來攻打班超,班超也就不客氣地給他打回去了,最後貴霜王只能送禮求和。
  • 古印度貨幣體系的宗教印記
    早在列國時代(公元前7世紀至4世紀),古印度北方就有了銀幣和銅幣,這種銀幣不像西方錢幣那樣夾在兩塊衝壓模具之間打造,而是用一組衝壓器具在橢圓形、正方形或不規則形狀銀子的一面敲打壓印製成。銀幣上的圖案有動植物、宗教象徵物、日用器具、宗教神明等,沒有文字。   以上這些衝壓錢幣(punch-marked coins)通常被歸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貨幣。
  • 【古印度列國志】高達王國
    公元6世紀末,笈多帝國封臣設賞伽於此建立了高達王國。 設賞伽首次將孟加拉地區各獨立的政治實體統一,是為高達王國。他在位時間為7世紀,一些歷史學家推測為590年至625年。王國首都金耳城,位於今巴哈拉姆普爾西南9.6千米(6.0英裡)。 中國高僧玄奘曾遊歷高達王國,自金耳城至今奧裡薩邦一帶。
  • 《亞爾斯蘭戰記》的歷史原型:中亞霸主薩珊波斯帝國的崛起
    從某種意義上說,伊朗是薩珊波斯帝國的繼承者。▲1.薩珊波斯早期具裝騎兵;2.帕提亞具裝騎兵;3.薩珊波斯持旗手伊朗高原處於亞洲西南部的高原地帶。它東及印度,西到底格裡斯河谷,南臨印度洋和波斯灣,北至裏海,範圍包括西亞中部高原及四周山地。伊朗高原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東方和西方文明交流的中轉站,而且它緊挨孕育兩河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眾多古文明的發源地。
  • 漢朝時期的亞歐大陸,從三大帝國相繼崛起演變為四大帝國並立
    波斯帝國時期,正是中國、古印度、古希臘的城邦文明時代,中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古印度是十六雄國時期,而古希臘則是城邦文明時代。這一時期,被稱為人類的軸心時代,中國、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臘均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對後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思想家。
  • 匈奴爭姓劉,贏了貴霜帝國
    不要懷疑,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有很獨特的地位,這是一個強大的帝國,這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帝國,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帝國。公元202年,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長安,建立漢。漢朝分西漢與漢朝,西漢共分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 白匈奴,繼貴霜帝國之後崛起,與波斯、印度、柔然、突厥爭霸中亞
    白匈奴,我國古代的史書中稱為「嚈噠」,並稱其起源於蒙古草原,又稱「滑國」,之後遷至阿爾泰山地區,繼貴霜帝國之後在中亞崛起。「白匈奴」是西方人對嚈噠的稱謂,因為嚈噠人自稱「匈奴」,膚色偏白,於是被稱為「白匈奴」,據說嚈噠人實行一妻多夫制,但其真正的族群已不可考,大月氏、柔然、塞種、突厥等說法眾多。
  • 古印度有個偉大發明,至今全世界都在用
    公元300年前後,印度歷史處於外族建立的貴霜王朝和古印度人建立的笈多王朝更替的時期。公元320年古印度人旃陀羅·笈多趁著貴霜王朝衰落,趁機登基稱王,以自己的姓氏定國號「笈多王朝」,史稱「笈多王朝」。公元7世紀前後,即公元600年前後,笈多王朝被外族建立的戒日王朝滅掉,自此古印度文明被多個外族文明取代,完全消失殆盡,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雖然古印度文明完全消亡,但是古印度人給世界歷史留下了一個偉大發明,就是阿拉伯數字,古印度文明雖然完全消亡,但阿拉伯數字幸運地被外族所繼承,而發明阿拉伯數字的人正是笈多王朝的數學家,名叫巴格達。
  • 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國哪個最強大,安息、貴霜都是小弟,羅馬第二
    古典世界歐亞大陸上曾經有四個大帝國平分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領土,除去這四個大帝國之外其他國家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的角色,跟著打打醬油,臣服於四大帝國之中的一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被滅國的命運。但是這四個國家按照當時的來橫向對比的哪個國家最強大呢?
  • 世紀大對決21 2世紀:羅馬巔峰貴霜強盛安息衰弱,大漢王朝大廈將傾
    2世紀依舊是羅馬帝國、大漢王朝、貴霜帝國以及安息帝國四大帝國並立的時期,但這也是四大帝國並存的最後時期,四大帝國之間的形勢大有不同。羅馬帝國國勢最盛,東漢王朝雖然於本世紀開始衰弱但其實力依舊可躋身於世界老二的位置,而強盛一時的貴霜帝國則可排行世界第三,衰弱的安息帝國叼陪末座,甚至是跌出了大國的行列。本世紀的安敦尼王朝(公元96年-公元192年)是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經濟空前繁榮,帝國疆域達到了最大,控制了大約62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地中海也成了帝國的內海。
  • 只有根基穩,生意才能「搞起來」:貴霜帝國的人過得那叫一個滋潤
    貴霜帝國曾是中亞史上的一支強大的力量,他們在崛起之後囊括了中亞和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他和同時代的中國漢朝,西亞的安息,歐洲的羅馬並稱四大帝國。在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發揮著重大作用。作為佔據絲綢之路要道的遊牧民族,貴霜人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貴霜帝國是一個幾乎完全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這主要是和他們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 【古印度列國志】笈多王朝(一):歷史
    1.歷史 (1)建立期 三世紀以後,貴霜帝國逐漸衰落,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區分裂成許多小國。 (2)興盛期 旃陀羅·笈多一世,在位十六年(319-335年),為新興王國奠定牢固基礎,使附近一些小君主國逐漸臣服,以致今比哈爾邦的大部分、北方邦、西孟加拉邦都處於王朝之統治下。
  • 古代亞歐大陸4大帝國:其中三個都滅亡了,只有中國越來越強大!
    貴霜帝國羅馬與大漢太遠了,能有一點點接觸就很不容易了。而靠近中國的貴霜帝國跟我們的接觸就比較多了。貴霜帝國位於中亞地區,是中國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作為大漢的鄰居,貴霜帝國跟中國來往頻繁,交流很多,自然發生矛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貴霜帝國的迦膩色伽一世曾向班超表示想娶漢朝公主,以示友好,被班超拒絕了。迦膩色伽一世覺得受到了大漢朝的侮辱,一氣之下便率兵7萬攻打班超。貴霜軍在戰術上完全不是班超的對手,班超只堅守不出,跟他們耗著,時間一長貴霜軍自然就糧草出現問題,這時候班超再以逸待勞,一舉打敗了貴霜軍。
  • 古印度的文化和智慧
    在雅利安人到來後的1000多年裡內部開始分化,使印度一直處於一個小國林立戰亂不斷的戰國年代,朝不保夕的戰亂年代,也產生了尋求解脫的佛教和耆那教,佛教最早發源於今天的尼泊爾,那時屬於古印度的衛國。在大約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期,印度的孔雀王朝也統一了印度,著名的狠人阿育王立佛教為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