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遺民:馬其頓帝國的亞洲希臘殖民者後裔

2021-02-13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生活在亞洲的古希臘人?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馬其頓帝國建立者亞歷山大大帝死在了帝國的亞洲核心巴比倫城。他留下的遺產不僅有到那個時代為止,幅員最廣闊的帝國版圖,也包括數以萬計紮根亞洲的希臘殖民者。這些人將在此後的數百年裡,活躍在遠離本土的他鄉,成為古希臘文化在實際上的最後堅守者。

舊瓶裝新酒的希臘化帝國

亞歷山大一手打下的馬其頓帝國


公元前4世紀,依靠當世第一的馬其頓軍隊與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亞歷山大在短短十年內就消滅了此前控制世界核心文明區域的波斯帝國。不滿足此的宙斯之子,繼續追著波斯王庭的殘餘力量,進入廣袤的亞洲內陸。到他最終被迫撤軍為止,帝國的領域已經從歐洲的多瑙河流域,一直向東擴展到中亞的錫爾河與南方的印度河之間。

後世人稱之為希臘化時代的新紀元,就此開始。亞歷山大不僅將不斷從歐洲調來的援軍駐守在亞洲各地的主要城市內,也在很多關鍵性地區,建立新的殖民城市。這些城市一般位於帝國的邊境或原本的真空區域內,控制著交通要道、關隘出口、水源草場,以及可以被開墾的綠洲地區。

正在率軍進攻中亞山城的亞歷山大


由於生活環境會比較健康,精銳老兵與馬其頓貴族往往不遠到當地駐屯。所以這些新興的希臘殖民城市,就以馬其頓帝國招募的希臘僱傭軍為核心居民。他們將自己原本在愛琴海兩岸的生活方式,幾乎一模一樣的搬到了陌生的亞洲內陸。隨同他們一起到來的,也包括了希臘的語言文化、哲學思想、軍事特色和各類技術。

這種統治手段,以今人眼觀看來似乎是腐朽的殖民主義思維先驅,卻是那個年代的常態。無論是此前的波斯帝國,還是後來的羅馬人,都會在新控制的區域建立移民城市。這些城市對於當地的建設,遠遠大於捕風捉影的破壞。很多原本的荒地,在殖民者的技術手段下,變成了後來者垂涎三尺的沃土。當地的經濟,也在殖民城市的網絡協助下,出現了井噴式發展。

亞歷山大建立的城市在最出名的一座--埃及的亞歷山大港


亞歷山大及此後的希臘裔統治者,都遵照原先波斯帝國的成功經驗,在新地盤上採取偏向懷柔的政策。居於上層的馬其頓貴族和希臘居民,建立中心城市,吸納本地人繼續到擴展的新城區居住。當地人在繳納固定賦稅之餘,不需要承擔軍事遠徵義務。本地貴族也可以通過聯姻和學習希臘文化的手段,逐步加入新貴階層。本地商人則與跨區域的希臘商販合作,將貿易量不斷提升。

所以,亞歷山大的希臘式帝國,實際上跟像是過去波斯帝國的翻版。生活在這個舊瓶裝新酒的帝國治下的當地人,很難有動力去進行血腥的暴力抵抗。戰爭往往是總督們野心膨脹的結果,或是境外蠻族的入侵。

希臘殖民者儘可能將家鄉的生活方式帶入了亞洲內陸


城市文明遺毒

分得亞歷山大絕大部分亞洲遺產的塞琉古帝國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繼承者們為帝國的霸權歸屬而徵戰不休。當他們意識到誰也不可能成為下一個亞歷山大後,便對已有的地盤進行了瓜分。廣袤的亞洲領地,大多屬於前近衛軍指揮官塞琉古麾下。

塞琉古帝國時代,原本將首都安排在兩河流域的新統治者,繼續在希臘本土招募移民。雖然統治者隨後將帝國首都搬遷到了更靠希臘文化區的敘利亞北部,但招募移民的政策並沒有改變。希臘本土的耕地,原本就非常有限。在亞歷山大徵服前的數個世紀,無數人就揚帆出海,建立了一個個新的希臘城市。更多人則會用自己的軍事、醫學和航海技術,為財力雄厚的波斯帝國服務。希臘化時代的移民招募,也恰恰迎合了希臘人的殖民需求。

大量來自希臘的移民與混血兒撐起了塞琉古帝國的主力


但作為一個以城市為中心展開的文明,希臘人很快還是在廣袤的版圖上,出現了嚴重的排他性現象。過去,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很大的獨立自主性,現在控制城市的總督又繼承者波斯帝國時就有的區域控制權。於是,每當中央王權出現衰退跡象,地方大員們的獨立野心便昭然若揭。

塞琉古帝國統治的時代,與埃及的託勒密王朝及後來的羅馬人作戰,都是王權統治史上的插曲。真正的統治主旋律,是國王為了帝國的統一,不斷同各地的總督們作戰。塞琉古的王軍,不僅要兵臨小亞細亞和兩河流域,還要深入中亞的阿富汗,震懾潛在的謀逆者。

塞琉古希臘軍隊的大部分作戰對手是自己的同僚


帝國後期,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帕提亞人,從北方入侵,將亞洲的希臘世界攔腰截斷。西部的塞琉古王室,繼續在羅馬-帕提亞的壓迫與習慣性的內鬥中不斷衰退。東部的阿富汗地區,則索性成為了獨立的巴克特裡亞王國。雙方偶爾聯手與蠻族戰鬥,更多時候則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迎接各類撕鬥。

內鬥的巨大損耗讓希臘人對外作戰中也開始屢屢受挫


蠻族入侵下的文明孤島

隨著帕提亞的崛起 亞洲的希臘世界被截成兩段


隨著亞洲希臘化王權的衰退,大量的希臘城市與希臘人口,成為了蠻族王權下的文明孤島。然而卻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臘文化與殖民者的頑強生命力,開始得以體現。

最初,落入異族統治者之後的,是位於阿富汗南部的希臘城市。這片在當時被稱為阿拉霍西亞的地區,以後來被稱為坎大哈的亞歷山大城為中心。當亞歷山大撤軍後,崛起的印度孔雀王朝,佔領了當地。坎大哈的市民們,被允許繼續保持自治。以至於後來阿育王的徵兵詔書,都需要專門的希臘語版本。這位印度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自己身上也有四分之一的希臘血統。

在坎大哈出土的阿育王時代碑文 上面就有使用希臘語


隨後,位於伊朗地區的希臘城市開始成為帕提亞帝國下的自治城市。很快,兩河流域的大城塞留西亞,也被佔領。深知希臘人在商業文化和管理技術上很有一套的帕提亞國王,往往允許這些城市保有很大的自主權。希臘人的武器裝備、鑄造貨幣、官方文書,撐起了帕提亞帝國的幼年期。

帕提亞國王米特拉達梯一世的錢幣 非常顯著的希臘風格


不久,是位於今天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北部的希臘城市。他們也在內戰喘息之際,遭到了遊牧民族斯基泰人的入侵。當時的巴克特裡亞王國,本身已經分為北方阿富汗與南方印度的兩個敵對勢力。塞種人的騎兵在毀滅了一些邊境城市後,席捲大城間的鄉村,一路衝入了印度河下遊的古吉拉特地區。數年後,下一波蠻族月氏人拍馬殺到,正式成為了阿富汗各希臘城市的主人。希臘人的貨幣、文書與武器,繼而成為月氏人在阿富汗短暫統治的物質保障。他們所秉持的波斯式制度,直接被月氏人採納,包括貴霜候在內的四個大諸侯在阿富汗各地躥起。

被斯基泰人毀滅的阿依哈圖姆


最後,在印度北部的希臘王權,繼續著自己艱難的求生之路。他們一方面繼續抵抗北方和西方的蠻族騎兵,一方面需要向南同印度人作戰。著名的米南德一世就曾經成為希臘人的救世主和印度佛教徒的法王。長驅直入的希臘士兵,攻克了恆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中心--華氏城。

米南德一世時代印度希臘人的大規模徵服


但在米南德一世死在軍營中後,各地希臘將軍們再次重演了撕逼內鬥的保留節目。當地的希臘城市,也就在帕提亞人、斯基泰人和後來的貴霜帝國間,來回改換門庭。

曾經拼死抵抗的希臘士兵在中亞和印度比較受器重


帝國內的沒落精英

進入公元元年後 羅馬 帕提亞 貴霜三大帝國開始徹底瓜分亞洲的希臘遺產


當世界進入公元元年,亞歷山大留下的帝國遺產已經被新興的帝國瓜分完畢。從小亞細亞到印度,希臘城市成為了羅馬、帕提亞和貴霜這三大帝國爭奪的目標。希臘人作為帝國的建立者與維護力量,已經退出了這個層面的歷史舞臺。但在光鮮亮麗的宏觀歷史之下,依然閃亮著希臘遺民的餘輝。他們本身的重要性,也可以被看做反應統治者文明水平的參照物。

敘利亞北部的中心城市 安條克


在敘利亞北部,前塞琉古首都安條克繼續是地區內最大的中心城市。城裡的希臘人享有羅馬帝國治下自由市市民身份。只要沒有大的戰事,他們的生活就非常穩定安逸。他們不需要再為不同貴族勢力械鬥,也不用為希臘王權當兵作戰。儘管深處帝國的東部邊陲,卻連維持基本的城市衛隊都不需要。

底格裡斯河畔的塞留西亞 最終被羅馬帕提亞戰爭所重創


相比之下,敘利亞東部到兩河流域之間的希臘城市,就沒有安條克的福氣。作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中心與經濟重鎮,塞留西亞很快成為了帕提亞西部貴族們喜愛居住的地方之一。甚至為了近距離控制,帕提亞人在塞留西亞邊上,建造了自己的首都泰西封。但這座城市還是因為支持西部貴族而被攻克,在失去自治權之後又被羅馬大軍洗劫一空。

控制安條克到塞留西亞之間要道的 杜拉歐羅波斯


同樣的命運發生在安條克與塞留西亞之間的要道關口--杜拉歐羅波斯。和當時東方的所有希臘城市一樣,他們需要為蠻族領袖出兵作戰。這座帕提亞省級城市,經常還有被叫做馬其頓人的希臘裔擔任將軍和官員。當地的商人和新貴們,都喜歡與他們聯姻,提升自己的地位與格調。但這座城市最終因站在羅馬一邊,而被帕提亞人清算。

公元3世紀後,大搞文化保守運動的薩珊波斯崛起。帝國境內殘存的希臘城鎮,最終被有意識的徹底同化。神棍氣息濃鬱的波斯新貴們,可以學習羅馬的穹頂建築與馬賽克壁畫,但卻不能容忍治下的希臘自治市鎮。

泰西封城市遺址 建築風格基本來自希臘羅馬


在東方的阿富汗和旁遮普,希臘城市的重要性也逐步讓位於貴霜帝國首都白沙瓦。但在首都之外,重要的城市無一不是希臘人建造的新城或希臘化改造的舊城。當西方的希臘人逐步成為順民或被消滅時,東方的希臘人依然承擔這許多重要職責。從重要的生產者到精銳軍事力量的來源,再到地方大員和首席智囊,甚至是出使外國的使節。

徵服當地的任何一個蠻族,都變得非常希臘化,也更樂於任用希臘人。甚至在獨立希臘政權紛紛消失後,希臘軍人依然被貴霜和斯基泰人,作為精銳。也被南方的印度人,成為恐怖的對手之一。對於一個佔人口比例從未超過10%的少數族裔來說,這些長久性的成就,可謂是非常突出了。

貴霜帝國的裝備與軍事風格都包含著中亞希臘元素


公元4-6世紀,阿富汗的巴克特裡亞本土,在波斯人與白匈奴的拉鋸戰中,遭受重創。當地被希臘文化浸染的城市,出產了最後一批銷往中國的希臘式手工藝產品。在南方的印度,斯基泰總督的獨立王國也被強勢反撲的印度笈多帝國摧毀,希臘社區也正式走向消亡。但當年由希臘工匠雕刻出來的首批佛像,成為了此後印度與中亞眾多臨摹品的標準。

5-6世紀 生產於阿富汗的希臘是金酒壺

希臘雕刻風格產生了第一批佛像

古代馬其頓人的便帽發展成為今天阿富汗普什圖族的民族服飾


今天,阿富汗的普什圖族人繼續佩戴過去馬其頓士兵攜帶的便帽。巴基斯坦北方山區裡的卡拉什人,繼續以馬其頓士兵的後裔自居。在印度,也繼續有古希臘佔星師與古希臘醫學醫生,用傳承2000多年的手藝謀生。

這些都是一個曾經生機勃勃的時代,留給後人的蛛絲馬跡。

漢朝使節居然與某個希臘王公合謀進退


雄霸北印度:榮升聖經人物的岡多法勒斯大王


相關焦點

  • 帝國遺民:西羅馬滅亡後的羅馬文明後裔
    羅馬的物資使他們崛起,進而盤踞帝國境內。在西帝國壽終正寢前數十年,無力維持當地駐軍的羅馬人選擇撤出,留下當地城市去自生自滅。不列顛本地的軍事移民後裔與羅馬化的凱爾特人,突然發現自己對於從天而降的獨立,手足無措。
  • 帝國遺民:大月氏霸權崩潰後的吐火羅系後裔
    如果秦漢的動蕩一般,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東徵,也對亞洲各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文明洗牌。入駐各地的希臘殖民者,由於和周遭的居民差異太大,而往往局限於自己的城市。儘管影響深遠且潛移默化,但這種脆弱的結構還是經不起源源不斷的大風大浪。月氏人的兩次失敗,也造成了塞種人的紛紛南下。他們的騎兵摧毀了希臘人在巴克特裡亞北部的一些城市,然後根據去最薄弱地區發展的原則,一路肆虐到印度西北部。
  • 亞歷山大部將,在亞洲建立的希臘帝國,竟被一支逃難的中國人消滅
    鮮為人知的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王國)瓦解之後,部將在亞洲建立了一個希臘化的帝國,一度舉世無敵,稱霸一方,但100多年之後,竟被一支逃難的中國人消滅。,至公元前270年,經過分裂、吞併最終留下三個希臘化的帝國: 以馬其頓-希臘為中心的卡山德王朝、塞琉西王國、託勒密王朝 。
  • 亞歷山大部將,在亞洲建立的希臘帝國,竟被一支逃難的中國人消滅
    鮮為人知的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王國)瓦解之後,部將在亞洲建立了一個希臘化的帝國,一度舉世無敵,稱霸一方,但100多年之後,竟被一支逃難的中國人消滅。 :以馬其頓-希臘為中心的卡山德王朝、塞琉西王國、託勒密王朝。
  • 亞洲最後一個希臘帝國,竟被一支逃難的中國人消滅,可惜鮮為人知
    鮮為人知的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王國)瓦解之後,部將在亞洲建立了一個希臘化的帝國,一度舉世無敵,稱霸一方,但100多年之後,竟被一支逃難的中國人消滅。亞歷山大去世之後,由於亞歷山大沒有明確接班人,爆發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部將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至公元前270年,經過分裂、吞併最終留下三個希臘化的帝國:以馬其頓-希臘為中心的卡山德王朝、塞琉西王國、託勒密王朝。其中,卡山德王朝位於歐洲,塞琉西王國位於亞洲,託勒密王朝位於埃及,那麼塞琉西王國命運如何?
  • 帝國遺民:大月氏霸權崩潰後的吐火羅系後裔
    如果秦漢的動蕩一般,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東徵,也對亞洲各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文明洗牌。入駐各地的希臘殖民者,由於和周遭的居民差異太大,而往往局限於自己的城市。儘管影響深遠且潛移默化,但這種脆弱的結構還是經不起源源不斷的大風大浪。月氏人的兩次失敗,也造成了塞種人的紛紛南下。他們的騎兵摧毀了希臘人在巴克特裡亞北部的一些城市,然後根據去最薄弱地區發展的原則,一路肆虐到印度西北部。
  •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馬其頓是古代位於希臘半島北部的一個王國,從約公元前800年一直持續至前146年,其中又以阿吉德王朝(約前700年至約前302年)的名聲最為鼎盛,甚至一度統一希臘半島、徵服波斯帝國,即亞歷山大東徵。
  • 馬其頓帝國是怎樣興起和衰落的?
    馬其頓其實從未有過帝國,一般只稱作馬其頓王國。只有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才被稱作帝國(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強盛一時,但在歷史長河中如同曇花一現。也很快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下面就來說說馬其頓王國的興衰史。馬其頓位於希臘東北部的邊緣地帶,與希臘沿奧林匹斯山隔開,西為伊利裡亞,東鄰色雷斯。
  • 馬其頓帝國
    伯裡克利開創了雅典輝煌璀璨的三十年,無論是經濟與文化都得到長足的發展,伯裡克利執政後期,斯巴達與雅典矛盾激化。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與斯巴達各自拉上幾乎全希臘的城邦組成兩大聯盟相互撕殺。
  • 馬其頓帝國繼業者們的混戰和結局
    通過一系列戰爭,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了傀儡帝王亞歷山大四世和馬其頓本土。安提柯則控制了帝國的亞洲部分。公元前314年,因為忌憚安提柯的強大國力,埃及的託勒密、色雷斯的呂辛馬庫斯聯合馬其頓本土的卡山德,一起對抗安提柯。第三次繼業者戰爭爆發。在這次長達四年的軍閥混戰中,亞歷山大四世連同他的母親一起被卡山德殺害。
  • 希臘史25:腓力二世改革和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因此,相對來說下馬其頓的經濟、政治、文化也比較發達,在整個馬其頓王國中佔主導地位。馬其頓人來源不清,可能是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希臘人的共同後裔。由於僻處一隅,馬其頓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基本被排除在希臘邦際生活之外。而馬其頓人則粗獷勇武,被看作是非嚴格意義的希臘人,許多希臘人甚至稱他們是異族蠻人。馬其頓國家形成的過程極為模糊。
  • 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帝國是如何被瓜分的?
    羅馬人同樣也是希臘文明的忠實崇拜者,他們的貴族階層很熱衷於請希臘學者擔任下一代的老師,例如西庇阿就是一個典型的希臘愛好者,所以在羅馬的發展過程中,希臘文明對它產生了很多影響,十二銅表法就是羅馬考察希臘後出臺的成文法,以至於這兩個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希臘歷史上最讓人心生嚮往的卻不是雅典、斯巴達等文明城邦,恰恰是一個在希臘世界裡最野蠻民族反而成了希臘史上的傳奇,它就是馬其頓帝國。
  • 希臘史26:馬其頓帝國解體與繼業者戰爭—從群雄割據到三國時代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亞歷山大帝國,又稱馬其頓帝國,由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並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 希臘史26:馬其頓帝國解體與繼業者戰爭—從群雄割據到三國時代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亞歷山大帝國,又稱馬其頓帝國,由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並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 馬其頓雄獅,橫跨三大洲的帝國之王
    亞歷山大是古代馬其頓國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生於馬其頓首都塔拉。父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他從小天資聰敏,性格堅毅,受過良好的希臘文化教育。他的老師之一是著名的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他十分喜愛<荷馬史詩》,對史詩中的英雄阿溪裡推崇備至,並在以後的生涯中努力去效仿他。
  • 萬裡千年:希臘羅馬世界與東亞帝國的互動(上)
    波斯帝國還將北非的叛亂希臘城市巴爾卡的遺民,整體遷移到今天的阿富汗地區。那裡因為希臘後裔而得名為巴克特裡亞,算是希臘文明向東方貿易路線的首次傳播。不久,波斯人又將俘虜的埃雷特裡亞城居民,全部搬遷到今天的伊拉克城市巴斯拉附近。從而讓希臘人開始能涉足海路。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開始了傳奇般的東徵。
  • 達芙尼閱兵:塞琉古東方希臘化帝國的武力展示
    加之父安條克三世和同時代馬其頓國王柏修斯,都在戰場上敗於軍團之手,讓他意識到傳統的希臘化軍隊急需革新。這個仿照羅馬建立的新式軍團,就是安條克四世改革的「教導總隊」。為了將羅馬公民兵的精氣神也照搬過來,選擇兵源也被限定為年輕的馬其頓後裔,以便在戰場上有超越普通部隊的凝聚力。至於閱兵中的最前列位置,也足以說明國王對他們的寄予厚望。
  • 古馬其頓人與亞歷山大帝國2
    三、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又稱馬其頓帝國,由著名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
  • 文明6 新DLC即將上線古希臘馬其頓帝國
    近日,據2K官方最新消息表明,在3月28日,《文明VI》將推出全新的DLC,作為文明系列中的常客,古希臘馬其頓與波斯這兩大遠古帝國終於將在這部新作中以磅礴浩瀚的風貌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玩家面前。 《文明VI》全新DLC中的古希臘馬其頓帝國的領袖由亞歷山大大帝擔任。誕生於公元前356年的亞歷山大大帝,是古希臘馬其頓帝國的國王,也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徵服者。
  • 亞歷山大大帝創造了一個古代強大的帝國,從希臘延伸到印度西北部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20/21月356 BC - 10/11六月公元前323年),俗稱亞歷山大大帝(希臘文:λξανδροΜγα,亞歷山德羅豪MEGAS>,通用希臘語: [a.lék.san.dros豪Mé .gas])是古希臘馬其頓王國[a]和阿爾加德王朝成員之一的國王(basil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