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 文 警方供圖
日前,重慶市公安局召開了全市公安機關深化民生警務工作動員部署會。會上,圍繞群眾所急、所需、所盼,重慶警方向市民公開承諾,年內完成10件民生實事,開展服務企業發展、護航校園安全6大行動,將大量傳統公安業務向網上延伸,向線上拓展,利企惠民服務發展,確保民生警務帶來的民生實惠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近日,記者專門採訪了重慶市公安局民生警務辦有關負責人及相關警種負責人,就10件民生實事進行詳細解讀:
一、「網際網路+」思維打造民生警務平臺
內容:全面梳理公安政務服務事項,加快技術攻關和業務流程再造,實現與公安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市政府網上辦事大廳和「渝快辦」等外部政務平臺無縫對接,最大限度「便民、利警」,7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
【解讀】為順應人民群眾期盼,重慶公安強化網際網路思維,推出全新「網際網路+」公安便民服務平臺即民生警務平臺。一是擴大網上辦理範圍, 全面整合交管、治安、戶政、出入境等網上服務和窗口服務事項,實現公安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首批實現200餘項便民服務網上辦理。二是優化辦事流程,增加全程辦理事項,實現更多的「一次不跑」和「最多跑一次」服務。三是拓寬辦事渠道,推出網際網路電腦、掌上APP、微信公眾號、支付寶城市服務、自助服務機等多方式應用服務,並做好與市政府「渝快辦」對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體驗感、獲得感。
二、派出所窗口「一窗綜辦、一網通辦」
內容:整合部分戶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窗口服務業務,加快平臺設計、業務對接和系統優化,實現派出所窗口服務「一窗綜辦、一網通辦」和「一警多能」。6月1日在全市41個派出所開展綜合服務試點,年底前在全市城區派出所和農村中心派出所全面推行。
▲出入境民警服務市民
【解讀】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推進公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向派出所延伸,在目前派出所窗口辦理戶口業務的基礎上,增加部分治安、出入境、車駕管的審批服務事項,將服務前置集成到派出所,實現派出所窗口服務「一窗綜辦」「一警多能」,方便群眾「就近辦」「一次辦」,不跑警種、不跑遠路。全市於6月1日啟動綜合服務試點,廣大群眾可以在參與試點的41個派出所,辦理戶口、治安、出入境、車駕管等方面27類133項業務。年底前,綜合服務工作將在全市城區派出所和農村中心派出所全面推行。
三、區縣反詐騙中心專業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內容:加大人財物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快推進區縣反詐騙中心和反詐騙專業隊伍建設。4月底前完成中心建設,通過資源集約、力量集中、技術集成,不斷增強區縣公安機關防範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能力,全力遏制案件高發多發態勢。
【解讀】針對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受騙群眾財產損失嚴重的情況,市公安局在建成市級反詐騙中心的基礎上,目前正在加快推進41個區縣級的反詐騙中心建設。各地反詐騙中心建成後,將有更多的專業隊伍、專門手段和資源打擊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進一步加大案件偵破和追贓挽損力度,切實維護群眾的財產安全。區縣反詐騙中心將統一開展本地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偵查打擊、被騙資金的攔截止付、疑似被騙群眾的預警勸阻、涉案凍結資金的梳理返還等工作,同時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範宣傳活動,提高群眾識騙防騙能力。群眾如遇被騙,應及時撥打110報警,或到轄區派出所報案。如有疑問,可通過110向當地反詐騙中心諮詢。
四、升級改造主城區智能交通系統
內容:年底前初步建成一個城市交通「智慧大腦」和集成指揮、智能管控、網際網路服務三個中心平臺。規範統一智能交通系統數據格式、接口標準,細化明確建設邊界,加強指導區縣智能交通建設,確保全市智能交通系統無縫對接,實現系統集成、數據融合。
【解讀】為加快道路交通管理由經驗主導的傳統治理向數據驅動的現代「智理」轉型,目前,正在升級改造主城區智能交通系統,年底前初步構建起「一大腦三平臺」的交管工作大數據、智能化應用新生態,將進一步提升交通預測預警、應急處置、科學決策、交通管控等能力,通過適時發布交通路況、交通誘導、交通事件、交通管制、節假日出行提示等信息,為群眾出行提供精準服務。
▲走進學校宣傳講解
五、拓展車駕管服務,加強「警保」「警企」警郵」「警醫」合作
內容:打造集車駕管業務、違法處理、宣傳教育於一體的社會服務站,進一步整合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保險行業調解等資源,構建多位一體的調解工作模式。建成200個車駕管業務及道路交通違法處理郵政代辦點,其中鄉村代辦點不少於50%。全面推開自助體檢、自助辦證「一站式」服務,推動體檢醫院辦理駕駛證業務,95個「警保聯動」服務點和一類車駕管社會服務站協助辦理補換駕駛證、提交身體條件證明等駕駛證業務。
【解讀】加強「警保」「警企」合作。建成95個站點,包括72個「警保聯動」服務點、23個一類車駕管社會服務站。可辦理:駕駛證有效期滿換證、達到規定年齡換證、自願降低準駕車型換證、駕駛人住所信息發生變化換證、駕駛證損毀換證、駕駛證遺失補證、提交《身體條件證明》、駕駛證延期換證、駕駛證延期審驗、延期提交《身體條件證明》、駕駛人聯繫方式變更等11項業務。同時,支持社會服務站處理登記在個人名下的非營運小型汽車(報廢、註銷、盜搶等狀態除外)發生在全國範圍內,可適用簡易程序處理(處罰種類為警告或200元以內罰款,記分分值為6分及以下)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的交通違法行為,處理非本人名下車輛違法(駕駛人需要通過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註冊或備案);在條件成熟的社會服務站設立兩個教育安全文明學習室,開展「兩個教育」(滿分學習、審驗教育)。
加強「警郵」合作。建成200個車駕管業務及道路交通違法處理郵政代辦點(其中鄉村代辦點不少於50%)。可辦理:補換領機動車號牌,補換領機動車行駛證、機動車抵押登記及解押、核發六年免檢標誌、補領機動車檢驗合格標誌、機動車聯繫方式變更、補換領機動車駕駛證、駕駛人聯繫方式變更、網際網路用戶面籤、網際網路用戶變更等10項業務,協助處理登記在個人名下的非營運小型汽車(報廢、註銷、盜搶等狀態除外)發生在全國範圍內,可適用簡易程序處理(處罰種類為警告或200元以內罰款,記分分值為6分及以下)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的交通違法行為,處理非本人名下車輛違法(駕駛人需要通過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註冊或備案)。
加強「警醫」合作。機動車駕駛人在全市203個駕駛人體檢醫院體檢合格後,可辦理期滿換證業務,採取郵寄方式送達。推出駕駛人自助體檢機,可為持有或申請C類(C5除外)、D類、E類、F類準駕車型的駕駛人提供自助體檢服務。
創新開展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工作。在調解環節引入保險行業參與,積極發揮保險行業調解組織的作用,切實拓寬「社會參與」新思路,豐富群眾調解方式和渠道。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對事故損害有賠償爭議的,可以申請保險公司調解,結合司法調解、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等多種矛盾化解方式,減少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為事故當事人提供多元調解服務。
▲服務企業
六、24小時「無人便民服務點試運行」
內容:加大自助設施設備投入和業務流程智能化改造,綜合考慮人流量、業務需求量、地理位置等因素,在主城商圈、高校集中區域和城市新區試點設立24小時警務在線無人便民服務點,全天候提供部分戶政、車駕管、出入境業務服務。
【解讀】融合「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服務理念要求,在全市商圈、廣場、車站、大學校園、政務服務大廳等人流相對集中的部位,選擇試點安裝自助服務設備,推行24小時「不打烊」的「警務無人便民服務點」,提供戶政、車駕管、出入境管理方面的便民服務,群眾可自助辦理居民身份證申請/領取、臨時居民身份證明辦理、機動車/駕駛證變更聯繫方式、實時交通違法查詢/處理/繳款,駕駛證損毀/遺失換證、再次赴港澳臺旅遊籤證籤注等業務」。(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自動終端暫停辦理出入境事項。)
七、試點推廣「學法減分」管理措施
內容:推出網上學法減分和參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動減分平臺,進一步優化參與方式、擴大參與範圍。群眾參加30分鐘學習並考試合格,或參加1小時交通安全公益活動並達到要求的,可以減免1分,一個計分周期累計最高可減免6分。
【解讀】對持有重慶市核發駕駛證的駕駛人,駕駛我市或外省市機動車,在全國範圍內因交通違法行為被記分,參加網上交通安全學習並考試合格後,予以減免記分。3月1日起,駕駛人登錄支付寶—城市服務—重慶交巡警「學法減分」平臺,完成實名認證後,參加30分鐘學習並考試合格,可以減免1分,一個記分周期內累計最高可減免6分。申請人對相關政策有疑問或出現無法申請參加「學法減分」、記分減免不成功等問題,以及舉報投訴「學法減分」違規問題,可在工作日上班時間內撥打公安交巡警部門網上業務辦理服務電話968888、68626982進行反映;如果申請人遇到人臉識別出現誤判等系統故障問題,也可通過支付寶—城市服務—重慶交巡警中的「意見反饋」版塊在線提交問題,支付寶平臺技術人員將予以核查處理。
八、窗口辦證推行行動支付和郵政寄送服務
內容:豐富支付載體、優化支付方式,年內全市所有公安窗口辦理證照的收費,全部提供行動支付服務。建立警郵合作機制,企業群眾在公安機關窗口辦理的各類證照,可選擇採用郵政寄送方式送達,最大限度為企業群眾提供便利。
【解讀】一是窗口辦證推行行動支付,群眾在公安窗口辦理戶口、身份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行駛證等,申請人可以通過微信、銀聯雲閃付、支付寶等行動支付平臺,掃碼支付相關費用。二是建立警郵合作機制,企業群眾在公安機關窗口辦理的各類證照,可以自願選擇申請通過郵遞方式領取,最大限度為企業群眾提供便利。
九、推行跨省居民身份證「全渝通辦」
內容:對在渝穩定就業、就學、居住,符合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條件的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公民,可在市內任一公安派出所申請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實現跨省居民身份證「全渝通辦」。
【解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公安部居民身份證「三項制度」改革的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推進居民身份證管理改革,提升服務外省來渝群眾水平,方便群眾就近就地辦事,力爭於2020年6月底前推行跨省居民身份證「全渝通辦」工作。實現已辦理過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在渝合法穩定就業、就學、居住的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公民,提供經教育部門註冊的學生證、學籍證明,或由受理地公安機關核驗在渝居住信息後,持原居民身份證或機動車駕駛證、護照等公安機關籤發的其他有效身份證件之一,在市內任一公安派出所申請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同時,可以自願選擇申請通過郵遞方式領取。
十、建成「平安鄉村·智慧農家」鄉村防控系統
在石柱縣中益鄉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平安鄉村·智慧農家」鄉村防控系統建設,並關聯拓展旅遊宣傳、農產品銷售等脫貧應用功能,全力服務脫貧攻堅。6月30日前,建成並應用武隆區後坪鄉「平安鄉村·智慧農家」鄉村防控系統,10月31日前,其餘16個鄉鎮的鄉村防控系統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解讀】為提升鄉村綜合治理能力,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服務民生,助力精準扶貧,重慶市公安局在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全面推進「平安鄉村·智慧農家」智能化鄉村防控系統建設。該系統通過智能視頻監控設備、生態環境監測設備以及各類物聯網感知硬體設備進行數據採集,匯聚至大數據平臺開展分析,公安部門可實時動態監測治安、交通、安全狀況,及時進行預警處置、指揮調度,從而實現智能、高效、便捷的一體化治理手段,提升群眾安全感。
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可實現以下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務功能:一是關愛睏難群體。為「留守人員」配備「親情通」,外出務工人員可以通過「親情通」系統與家人可視對講。為孤寡老人配備一鍵報警裝置,遇到緊急情況可一鍵報警,及時獲得幫助。二是服務鄉村民宿。為鄉村民宿提供便利服務,利用手機APP即可實現入住登記、民宿管理。三是助力精準扶貧。發布推介當地特產、特色景點、風情民宿等資訊,服務脫貧產業,助推經濟發展。四是便民業務辦理。融合平安重慶、「渝快辦」和遠程諮詢三大功能模塊,方便群眾了解相關業務辦理流程,進行網上自助辦理。五是傾聽群眾之聲。打通群眾與政府的溝通渠道,群眾能夠在平臺上反饋意見、建議,政府部門落實專人處理,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六是提供專業指導。開設網上專欄,發布相關專業知識及資訊供群眾學習了解,通過該平臺讓群眾與專家遠程連線,從而獲得優質的農業指導、醫療服務及法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