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莊子、量子力學:康德為什麼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2020-12-16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康德,被人們公認為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也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之後,對西方近現代文化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即使一些不熟悉哲學的人,一提起康德,估計也聽說過他的大名。

康德生活在18世紀中葉,是西方啟蒙運動最後一位思想家。以康德、黑格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之後,西方文化產生了以盧梭為精神領袖的浪漫主義,如華茲華斯的詩歌、法國喬治桑、雨果等人的浪漫主義小說。

浪漫主義文化以後,以叔本華、尼採為代表的非理性主義登上歷史舞臺。但在18世紀中期前後,康德哲學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也最能體現西方啟蒙運動的精神。

康德,出身寒微,一生淡泊名利,深居簡出。他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自己的出生地——德國小鎮格尼斯堡。康德身材瘦小,性格偏於內向,終生未娶。這位身材矮小的思想巨人,把畢生的心血與精力都獻給了心愛的哲學。

對於康德哲學的成就和影響,人們常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形容。我們知道,哥白尼因提倡日心說而徹底顛覆了基督教地心說,從而引發了基督教思想的革命。

康德提出的批判理論,其歷史貢獻和影響力即類似於哥白尼日心說。僅憑這一說法,已足以說明康德哲學在整個西方思想界的地位。

中國現代詩人臧克家曾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哲學家康德無疑屬於第一種人物。康德去世後,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西方近現代哲學的發展,如新康德主義。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康德和黑格爾的對照。和康德類似,黑格爾也是德國古典哲學大師,是當時鼎鼎有名的思想家。但兩人後來的名聲和影響卻差別甚大。

康德去世後,西方人依然崇拜他的思想,甚至中國現代思想界也有很多康德粉絲,康德哲學的文化熱度和生命力,始終沒有衰減。

和康德相比,同作為大哲學的黑格爾卻顯得有些落寞和諷刺意味。自叔本華和尼採開始,黑格爾的思想不斷遭人批判,他的名聲很快走下坡路,甚至一天不如一天。

比如叔本華曾痛罵黑格爾是一條死狗;尼採提出的超人意志論也反對黑格爾。隨著20世紀50、6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興起,黑格爾思想更是成了思想家們批判的靶子。

下面看康德,康德的思想為何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始終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呢?其中原因至少有以下兩點。

一、康德提出了人的有限性觀點;康德認為,人的理性認識是有限的,自然界很多秘密是人類理性所無法認識的。

康德在著名的《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一種深刻看法,即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像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只能認識和人的感覺經驗有關的現象,那個超出感覺經驗的世界,人的理性是無法認識的。用康德的話說,自然科學只能認識經驗現象界,無法認識物自體。

康德說的現象界,就是和人的視覺、聽覺、時間感等有關的經驗世界;物自體則是感覺經驗背後的世界,這個世界神秘不可知,已超出理性認知範圍,不是科學認識的對象。

康德提出的這種看法,深刻而富有啟發性,和中國古代道家哲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中國的老子和莊子都認為,真正的自然之道,是理性無法認識的。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類似於康德的物自體,它深遠而神秘,無法用理性語言說出。

莊子說的更明確,他指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追求的知識是無限的,以人的有限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其實是徒勞一場。在莊子看來,世間萬物的大小、美醜、善惡都是相對的,和人的主觀意識有關,所謂理性知識皆如夢幻泡影,並非真正的知識。

另外,現代量子力學也已經證明,人的知識和觀察者有關。人們通過各種科學手段,觀察和研究外部世界,其實已經對世界造成了某些影響,所以,絕對客觀的認識是不存在的。

用康德的話說就是,自然界向人生成,不是世界影響了人,而是人影響了世界;從認識的角度說,人的理性只能限於經驗界、現象界,無法到達物自體。

康德提出的人之有限性思想,影響很大,和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等西方文化思潮密切相關。如尼採、海德格爾、加達默爾、德希達等思想家,都受到了康德思想的啟發、影響。

二,康德的道德、宗教思想,既體現啟蒙運動精神,又不否認上帝的存在,思維方法比較辨證。

康德思想首先體現了18世紀的啟蒙運動精神,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博愛,只是作為哲學家的康德,並沒有在哲學著作中空喊口號,而是把理性、自由、民主、博愛精神,完全融入到其思想當中,先後寫作了三大批判。

比如第一部批判——《純粹理性批判》,主要探討人的科學理性問題,即理性認識之所以可能的條件。康德認為,自然科學知識需要兩個前提條件:

一是先天的理性範疇,如因果、質、量、可能性。在康德看來,這些理性範疇好比是認識的模式,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這種先驗理性的看法來自於法國笛卡爾等人的理性主義。

除了具備先天理性範疇外,科學認識的產生還需要材料,即通過人的感覺經驗形成的現象界,知識材料主要和人的時間、空間感有關,康德稱為時空直觀。

最後,一旦人的先天理性範疇和後天的經驗材料相結合,科學知識就產生了。康德稱這一過程為「自然向人生成」,所以,人的理性認識既和先天範疇有關,又和感覺經驗有關,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有關。

第二部《實踐理性批判》主要探討了倫理和宗教問題。

康德哲學既繼承了啟蒙運動精神,同時又蘊含獨特的思想。

和其他啟蒙思想家一樣,康德同樣反對宗教迷信和盲目崇拜,大力提倡理性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他認為,那些所有值得懷疑的思想、看法和意見,都應當放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

但是康德又不完全否定上帝,他認為,道德領域需要上帝,人的道德良知需要上帝支持。為此,他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專門探討了道德可能的先驗條件,以及道德良知和上帝的關係。

在康德看來,人的道德良知是先天的,來自於每個人都有的普遍道德判斷——人不是手段,是目的。這種道德良知和上帝有關。

據此,康德雖然在理性認識層面否定了上帝,但又在倫理世界重新請回了上帝。這就是康德哲學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之一。

康德提出的宗教倫理思想,或者叫倫理主義基督教思想,對近代自然神論以及施萊爾馬赫等人的神學思想,產生重要影響。

總的來看,無論對啟蒙運動的貢獻,還是對西方近現代文化的影響,康德哲學所產生的作用及其意義,都顯得非常重要而突出,所以康德始終是西方人心目中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深受西方人的喜愛和崇拜。

相關焦點

  • 假如中國的莊子和西方的康德生活在同一時代,他們一定會成為朋友
    康德是西方哲學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影響至今。莊子是中國道家哲學的代表,也是中國哲學的代表,莊子的思想在世界上很有名氣(比如北歐)。從跨文化角度看,莊子的哲學和康德哲學有哪些相似之處?他們的思想有哪些現代意義?一,莊子和康德都探討了人類認識的有限性。
  • 康德的偉大之處——把西方哲學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
    首先康德是一位理科生,然後才是一位哲學家。理科生比較一根筋,以為堅實的邏輯和精確的分析一定會趨向真理。然而研究自然現象與研究人類心靈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道德哲學的生硬也是因為研究對象的混淆,這在西方是一種文化傳統。
  • 讀書散記4:對康德的「三大批判」的粗淺認識
    先父葛力教授在文革期間奉命翻譯的美國人梯利所著《西方哲學史》一書,就是一個範例。此書客觀、深入、全面,廣受歡迎,現在已經是國內高等學校相關課程最流行的參考書。此書上世紀30年代即有中譯本, 質量不高。1970年第二次廬山會議、批判陳伯達的「假馬克思主義」之後,毛澤東號召全黨讀書。當時的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若水先生推薦了此書,說明需要重譯。
  • 康德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嗎?
    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 鄧曉芒:康德和黑格爾是人類歷史上被公認為最難讀懂的哲學家
    我之所以對康德哲學感興趣、對整個西方哲學感興趣,是因為從小生長在一個不講道理的文化環境裡,吃夠了苦頭。並不是說中國人不願意講道理,而是不會講道理, 只會講眼前的道理,不會嚴格推理。因此眼前的道理也是似是而非的。
  • 談論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美術時,為什麼離不開康德的哲學?
    本文導讀:談論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美術時,為什麼離不開康德的哲學?在西方的歷史上,19世紀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變革時期。而法國大革命一方面以理性崇拜為武器,另一方面對傳統理性構成沉重打擊,暴露了理性的悖論,觸動了西方世界對理性的潛在懷疑。德國哲學家康德所闡述的主體自由哲學,以自由、個體、創造等概念,導致了一種新的知識話語的產生,為藝術變革提供了前導意識。
  • 中國當代為什麼沒有產生著名的哲學家?
    哲學家在西方人眼裡是個神聖的稱呼,能夠配得上著名哲學家的人其實沒有多少,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當然是著名哲學家。西方近代的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也是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的哲學家同樣不少,像尼採、克羅齊、柏格森、胡塞爾、海德格爾、加達默爾、維根斯坦、羅素等。
  • 康德,連墓碑上刻的語錄都那樣精彩絕倫,經典語錄不容錯過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位很偉大的哲學家,康德!伊曼努爾·康德,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 快與慢 | 科耶夫《論康德》:為康德在哲學史中「定位」
    康德 Immanuel Kant 科耶夫在《理性的異教哲學史》一書中曾經提出,在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和黑格爾之間只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那就是康德。科耶夫理解的康德與他的《理性的異教哲學史》和《黑格爾導讀》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西方哲學史。因此,《論康德》的出版對於理解科耶夫的思想脈絡以及西方哲學史具有重要意義。
  • 楊靖︱裡斯本大地震與康德哲學轉向
    康德像正如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所言,「康德的早期著作較多涉及科學,而較少關係到哲學。」1755年,康德(1724-1804)發表日後被視為他最重要的科學著作《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儘管其中提出的「星雲假說」要早於拉普拉斯(1749-1827),但由於作者籍籍無名,很長時間這一著作在科學界幾乎無人問津。
  • 哲學大師康德這10句思想精華,句句讓人大徹大悟,瞬間領悟人生
    世界範圍內的哲學家中,康德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康德出生於德國,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作家,也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他的學說和觀點深深地影響了近代西方哲學。他也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的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和哲學領域的代表人物。
  • 《遊心之路》:當代西方哲學家視界中的《莊子》
    立體書封【基本信息】    書名:《遊心之路:《莊子》與現代西方哲學》    書號:978-7-5596-3087-2    出版社:未讀•思想家•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上市時間:2019年6月    定價:59.8元【內容簡介】    本書將中國哲學經典《莊子
  • 讓中國博士都頭疼,覺得自己像文盲的哲學家康德,到底在說什麼
    不妨把一本難啃的著作比作一道難以撼動的牢固磚牆,要想將它拆解,你首先需要發現那塊對你來說最容易下手的磚頭。找到這塊磚頭之後,設法取下它,那麼,第二塊、第三塊磚頭,直至整道牆體也都可迎刃而解了。可見,發現這第一塊磚頭才是個關鍵。
  • 康德哲學認識論的起源的概談
    我們援引百度百科詞條的對於兩大主義來源的說法: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所以,我們應該明白的一點是康德的學說首先不是本體論,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唯心主義或者唯物主義,康德的哲學是認識論意義上的。接下來我們針對唯心的定義和康德的哲學開端進行詳細說明。正文:康德的確提出了以先驗感性,純粹知性為自然立法。
  • 讀《世界哲學史》8——康德哲學(三大批判)
    前言至此,我們已經來到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西方哲學在這一時期康德這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轉折點,不可思議的是,這一切都是由一個人的思想引起的。你可以在這張圖中看到這個時期的具體位置。①自然科學思想康德在《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中闡述了一種關於宇宙形成和行星運動的理論假說——最初始的時候宇宙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微粒均勻分散的,然後較大的吸引較小的,運動過程中相互碰撞,最後形成了現在的宇宙狀態。
  • 胡泳|論「人是目的」之為企業價值觀(二)——張瑞敏與康德之七
    也許最容易通過例證來了解其間的區別。假設有人問你在他人亟需時幫助他們是否有益,你會回答:「是的,當然。」如果這個人繼續問,為什麼以這種方式行事是好的,你也許會說,那是因為滿足他人的需要是件好事。如果隨後被問到滿足人們的需要為什麼很好,那麼你可能感到困惑,會脫口而出:「就是那樣的呀。」或者,你可能會解釋說,滿足人們的需要之所以是一件好事,是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快樂。
  • 康德哲學與《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一、背景與意義
    康德,一個傳聞中散步的時間可以被鄰居拿來對表的哲學家,一個一輩子沒結婚也沒走出自己小鎮的德國人,卻寫出了整個哲學史都無法迴避的一本著作——《純粹理性批判》。這本術語多,長句比術語還多的哲學著作,勸退了很多想要研讀的人。康德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的靈感來源是什麼,他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又是什麼。
  • 洛夫克拉夫特:克蘇魯神話,顛倒康德的恐怖
    1890年8月20日,洛夫克拉夫特出生在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美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父在洛氏三歲的時候精神失常,至死都被關在巴特勒醫院。洛氏被他母親的家族養育,自小已表現出讀寫天分,也被外公培養出對哥德小說的喜愛,但是體弱多病,又有睡眠癱瘓症(鬼壓床),覺得自己曾被夜魔襲擊。他到八歲時才正式接受教育,但不到一年又退學,只得自習化學和天文學。
  • 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個文化名人,牛頓第五,第一是中國人
    十、康德德國人。作家、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弗朗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九、伏爾泰法國人。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著名學者、作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鬥,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 康德哲學如同一個蓄水池,一切之前的水向它注入, 一切之後的水從它流出
    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俄羅斯  戈洛索夫克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在童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並不富裕,但他仍舊健康地活到79歲,78歲時仍然筆耕不輟。康德的生活是簡單的,但他的世界是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