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強制分類第一周 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銷量大增

2020-12-24 中國經濟周刊

城管開出190張罰單 哪些問題最突出?

伴隨著垃圾分類的新政實施,上海城管執法部門也同步展開了執法。數據公布,7月1日到7月6日,城管總共開出了190張罰單。

被罰最多的是未按規定分類投放,佔問題總數的55%,其次為未按規定設置分類容器,佔35%,而亂扔堆放垃圾佔比9.2%。按地方來看,問題最多的則是商場,超過六成的單位罰單來自商場。(66%),其次為企事業單位(35%)、居住小區(32%)、醫院(16%)、學校(10%)、黨政機關(6%)。

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銷量大增

做好垃圾分類,先要準備好裝備,最近,買分類垃圾桶的上海人多了起來。某網購平臺數據顯示,6月最後一周垃圾桶銷量,同比去年上漲五成。不過,即使在家分好了類,出門扔垃圾,還要準備好接受拷問。

志願者「靈魂拷問」 幫忙分類

「這是什麼垃圾?」,這是垃圾分類志願者劉阿姨這幾天逢人便問的問題。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上的晶華苑小區共有664戶居民,靠著4名垃圾分類志願者,居民對垃圾分類也越來越熟練。儘管多數居民投放前會自行乾濕分類,但總不免有人分類不當,這時候就得靠志願者人工二次分揀。尖峰時段,裝滿一個垃圾桶大概只要15分鐘。劉阿姨們要第一時間換上空桶。這份辛苦,居民們看在眼裡。大家從最初撤桶時的不理解,到現在開始支持配合志願者的工作。

還有居民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還享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福利。一位上海市民張女士表示,小區明顯乾淨了,而且可以用垃圾分類換來的綠色帳戶積分兌換毛巾牙刷等日用品。

外賣平臺數據:無需餐具的訂單量大幅增加

改變的還有外賣愛好者們,原來吃完直接一包扔掉已經成為歷史,餐具肯定要單獨處理。某訂餐平臺的數據顯示,7月1日到7月4日,「無需餐具」訂單量環比6月同期,增長了149%。7月起在上海地區,某訂餐平臺的餐具數量也成為了必選項,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比之前大幅增長。

9城市已出臺管理條例 納入法治框架

目前,46個重點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九個城市已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比如,在重慶,四色垃圾桶已在不少小區「就位」,居民們已經開始慢慢適應。

對個人和單位違規投 明確處罰

違規怎麼懲罰?46個重點城市中,有25個城市明確了對個人和單位違規投放生活垃圾的處罰,針對個人違規投放,多數城市最高罰200元,單位違規投放或隨意傾倒堆放生活垃圾的,最高處以5萬元罰款。

太原、銅陵、杭州等城市還對違規投放垃圾增加了信用懲戒措施,違反規定,且拒不改正,阻礙執法部門履行職責的,相關信息將被依法納入個人單位的信用檔案。

怎麼能查到亂丟垃圾的人?

在雲南昆明,印有單位名稱和垃圾分類二維碼的可降解垃圾袋會按照單位名稱發放到各個辦公室,如果有人將垃圾分錯了,相關部門就可以根據上面的名稱和二維碼完成追溯。

垃圾分類 防範「雨過地皮溼」

買分類垃圾桶的居民多了,點外賣無需勺子、筷子等餐具的訂單也多了,自覺把垃圾分好類的市民更多了……一周來,上海扎紮實實推進垃圾分類,取得的效果實實在在。這說明,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上海打響了頭炮,而其他地方也需要行動起來。垃圾分類不是一陣風,而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制度安排;也不局限於少數人、少數企業,而是面向全社會,這就提醒我們,推進垃圾分類不能止步於「雨過地皮溼」,停留於一時一地,而需要全社會都有緊迫感,始終卯足勁、繃緊弦、拉滿弓。(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崔曉萌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 | 我是小小志願者,垃圾分類桶前守
    為配合《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宣傳和貫徹落實,提升市民垃圾分類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近日,長沙市嶽麓區第一小學與鹹嘉新村社區聯合開展了「區校共建 垃圾分類 桶前值守」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進行桶前值守。
  • 改造垃圾桶、設計直飲杯……看他們如何把垃圾分類做出花樣
    01專門設計更時尚更實用的分類桶位於羅湖區東門步行街的麥當勞光華店是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門店,人流量一直很大。在門店進入二層的樓梯口就能看到一張醒目的垃圾分類宣傳海報,通過圖示指引垃圾分類投放的標準。店內中間位置,擺放了一組垃圾分類桶,每個桶大小不一,桶身上不僅有分類標識,還細緻列舉了可以投放的垃圾種類,引人注意的是,有一個專門用來投放水和冰塊的桶。
  • 垃圾分類成為「熱詞」之後
    你的城市實行垃圾分類了嗎?隨著上海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一場席捲中國的垃圾分類熱潮正緊鑼密鼓。北京也藉助智能硬體和大數據技術,上門回收、積分獎勵、智能垃圾桶等新方法層出不窮。中國各城市相繼跟進,垃圾分類儼然已成為一種「新時尚」。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成效追蹤 當個「會分垃圾的文明人」
    到去年12月底,南京全市每天收運廚餘垃圾超過880噸。而去年11月1日以前,南京收運的廚餘垃圾每天不足百噸。這大有「味道」的增長,是南京市民垃圾分類實實在在的成果。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的工人評價:「送來的廚餘垃圾分揀質量越來越好,目前已經完全取消了人工分揀,僅靠機器分揀便可滿足要求。南京市民素質太高了!了不起!」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從今起西安強制垃圾分類 小學生創作垃圾分類歌曲
    她受到一部電影影響想寫一首垃圾分類的歌曲「垃圾分類有四塊真不少,藍紅綠灰每一個都重要。藍桶裡回收好循環再造,衣裳廢紙玻璃還有塑料……」時志茹,8歲,是西安高新第一小學的學生,簡單的文字配上歡快的旋律,這首最新單曲《我們一起來分類》,正在錄音室錄音中。
  • 海外策丨比利時怎樣實行垃圾分類?各色垃圾袋各有用處
    日前,上海市城管局執法總隊開出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後的首張責令改正通知書,意味著上海對單位生活垃圾不分類的行為動起了真格。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令人擊節叫好的舉動。記者工作生活的比利時,雖是歐洲小國,但在垃圾分類方面,有著相當完善的制度,堪稱樣本。比利時人對於生活垃圾如何分類也已熟悉異常,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 北京垃圾怎麼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攻略
    ●其他垃圾(灰色桶):包括保鮮膜、塑膠袋、紙巾、大骨頭、玉米核等。  ●有害垃圾(紅色桶):對身體和環境有害的,如廢燈管、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油漆、化妝品等,需用特殊方法安全處理。  推行範圍上,去年全市有2300多家公共機構加入了垃圾強制分類的隊伍,包括學校、醫院、商超和旅遊景點,基本覆蓋了人群集中、垃圾產生量大的區域。今年還將健全日常執法檢查,逐步覆蓋至居住小區。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不組織分類或分類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單位,要移交執法部門處罰,並逐步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  5 垃圾分類為何要修法?
  • 北京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來了!大棒骨、玉米棒是其他垃圾
    來源:央視網從今天(5月1日)起,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新版條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單位和個人分類投放垃圾採取強制措施,有了處罰條款。這意味著北京的垃圾分類將步入強制時代。
  • 垃圾分類|乘風破浪的北師大「桶前值守」志願者
    主要負責向社區周邊講解垃圾分類的常識和分類方法,對於錯誤分類和投放的情況進行糾正和指導,協助居民進行更好的垃圾分類,做好桶邊環境清潔和秩序維護,對社區及垃圾桶周邊的垃圾進行及時的清理,與其他志願者分享經驗,提升志願服務的品質。周奕璇談到,從高考後參與望京垃圾分類,到今年的「愛滿京城,共同戰疫」、「桶前值守」,志願活動於我而言不僅僅是幫助他人,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 把4個垃圾分類桶背在身上,重慶128位垃圾分類指導員這樣走街串巷
    記者了解到,這次人民村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樓共有6棟,共涉及305戶居民。重慶恆奧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6棟居民樓正式進行垃圾分類後,居民樓下不僅給大家放置了垃圾分類的垃圾箱,他們每天晚上6點至8點,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到樓棟附近固定的點位收集廚餘垃圾,每半個月還要來收集一次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 直擊垃圾分類!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
    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
  • 廣州今年垃圾強制分類範圍將全覆蓋 垃圾定時定點投
    樓層不設桶 垃圾定時定點投廣州今年垃圾強制分類範圍將全覆蓋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波 通訊員成廣聚)昨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黃埔區召開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暨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動員部署會
  • 垃圾分類後 撤桶矛盾怎麼破?
    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工作中,居民區撤桶並點、定時投放,是較為普遍的一種做法。然而,因為撤桶引發的居民異議也時有發生。如何在撤桶一事上讓居民們取得共識,連日來,市人大常委會赴徐匯、靜安等區實地調研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和水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並召開座談會。部分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參加活動。
  • 臺灣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這些讓大陸遊客感到奇怪的現象,其出現的原因,在於臺灣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先後實行的四合一資源回收、垃圾「零廢棄」和強制垃圾分類等政策,俗稱「垃圾不落地」政策。經過專家論證和社會意見徵詢,從2000年左右開始,「垃圾不落地」政策首先在臺北施行,現已基本推廣到整個臺灣地區。「垃圾不落地」的具體措施是馬路上不設垃圾桶,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社區門口,居民聽到垃圾車的音樂自行將垃圾分類倒入車內。如果在非規定的時間亂扔垃圾,會被處以罰款。據說,收垃圾的人會將亂倒垃圾的垃圾袋翻個底兒掉,爭取找到亂倒垃圾者的個人信息,一旦找到就處以高額罰款。
  • 破袋神器、自製花肥……這份垃圾分類「三十六計」,快點收藏
    在瓶蓋這裡,用美工刀將頂端挖去一部分,開個大口子,就可以裝溼垃圾啦。倒完溼垃圾後,將桶衝洗一下,還可以循環使用。相比礦泉水桶,黃酒桶材質挺括,又有把手,而且開口很大,連果盤都能伸進去倒,大家都說好。第四計垃圾變氣 見證奇蹟專吃溼垃圾的「大胃王」處理機,你見過嗎?
  • 大連甘井子區1916家公共機構、公共場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天健網消息(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煜)日前,大連甘井子區召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部署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甘井子區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力爭在2020年基本建立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實現1916家公共機構和公共場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南京進入垃圾強制分類倒計時:小區居民們「分」得怎麼樣了?
    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垃圾強制分類進入倒計時。9月29日,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各責任單位周密部署,全面動員,確保垃圾強制分類順利起步。現在,基層社區、物業工作人員如何用足用好最後20多天,迎接垃圾分類「大考」?
  •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 共倡環保
    社區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單元,也是城市自治的基本細胞,更是垃圾分類工作的前沿陣地,只有社區、小區的垃圾分類落實做細了,全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才能有質的提升
  • 南京1日起強制垃圾分類 小區垃圾房選址建設矛盾多
    原標題:南京明起強制「垃圾分類」 記者走訪多小區垃圾房發現仍存不少問題   明天(11月1日)開始,《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南京正式進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參照上海做法,南京同樣執行「撤桶建房、定時定點」垃圾分類。近段時間,不少小區的垃圾房建設提上了日程。不過,記者探訪發現,在垃圾房的選址、建設上,出現了不少矛盾。